1、喷灌工程技术规范【题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主编 【标 准 号】:GBJ85-85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1985年12月1日 【实施日期】:1986年7月1日 【标准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计标19852034号 关于发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计标198520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单位: 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第12号通知的要求,由水电部会同有 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2、J85-85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 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 【全文】: 编制说明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12号函,由 我部指派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武 汉水利电力学院会同廿六个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到二十多个省、市,对一百多处喷灌工程作了实地考察和 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十年来喷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
3、 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召开了四个专题讨论会 和技术鉴定会;与有关国家标准的归口单位就技术内容进行了协调;征求意见稿完成后, 寄发三百多个单位与个人,并委托喷灌面积较大的七个省、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分别召开了 座谈会,比较广泛地听取了意见;有的省还结合喷灌工程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试设计和在施 工中试用;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分九章、二十五节、一百二十六条和三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喷灌工 程总体设计、喷灌技术参数、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工程施工、设备安装、 管道水压试验及工程验收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
4、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若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 处,请将具体意见和参考资料函寄:北京市西外花园村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 以供规范修订时参考。水利电力部一九八五年九月主要符号 灌 溉 制 度 设计灌水定额,流量指数 土壤容重 计划湿润层深度,喷洒水深 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设计灌水周期,时间 日需水量,管道放水量流量、速度与加速度 喷灌系统设计流量,流量 喷头流量 s1000米长管道实际渗水量s1000米长管道允许渗水量 管道流速 水锤波传播速度 g 重力加速度压力、水头及其损失max最大表压力p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喷
5、灌系统设计水头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 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fz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jz支管局部水头损失 fz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几何特征 喷头主喷嘴直径,管内径 喷洒面积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s水源水面高程z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s竖管高度 管长g管公称内径 管平均外径mtn管最小壁厚数、系数与指数喷洒水利用系数 u喷灌均匀系数 n测点数,同时工作的喷头数 f摩阻系数 b管径指数 F多口系数 N喷头或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局部阻力系数 t塑料管材温度修正系数 s管道渗水系数 其 他喷头射程 s关阀历时 塑料管瞬时爆破环向应力 试验温度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喷灌工程
6、建设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充分利 用原有水利设施,节省能源,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 适用。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农业、林业、牧业及园林绿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 安装及验收。 第103条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喷灌工程总体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水文地质、 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212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应与排水、道路、林 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
7、规划相结合。 第213条喷灌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系统。喷灌系统类型 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一、水源类型及位置; 二、灌区面积、地块形状及分布; 三、地形; 四、作物种类; 五、经济条件及劳力状况; 六、能源条件和设备、材料供应状况; 七、生产管理体制及技术力量; 八、综合利用要求。第二节水源分析计算 第221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对水源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对于由已建成的水利 工程供水的喷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年供水流量。对于新建水源 工程,其供水流量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进行计算确定。 第222条当喷灌水源为河川径流时,水源水量应按下列要求
8、进行计算: 一、具有较长系列的径流资料时,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年 内分配、灌水临界期平均流量。 二、径流资料较少时,应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插补延长径流资料,再进行频率计算推求 上述径流特征值。 三、无实测资料时,可选择参证站,通过换算、内插或径流系数法等推求径流系列。也 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推求径流特征值。 第223条当喷灌水源为当地地面径流时,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 查资料,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第224条当喷灌水源为地下水时,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区 域地下水开采条件,并通过对邻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地
9、质资料的地区, 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 第225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进行水源水量和喷灌用水量的平衡计算。当水源 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喷灌用水要求时,应建蓄水工程。 第226条喷灌水质应符合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 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第302条设计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确 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1100(12)(302-1) (302-2) 式中 设计灌水定额(毫米);设计灌水
10、周期(日);土壤容重(公斤立方厘米);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 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喷洒水利用系数;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第303条喷洒水利用系数,有条件时宜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气候条 件在下列数值范围内选取: 风速低于34米秒,0809; 风速为3454米秒,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第304条设计风速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平均风速的 多年平均值。 设计风向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的主风向;当不存在主风向 时,应按风向多变设计。 注:应将
11、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第305条喷灌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u1 (305) 式中u喷灌均匀系数; 喷洒水深的平均值(毫米); 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毫米)。 第306条喷洒水深的平均值和喷河水深的平均离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式中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毫米); 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平方米); n测点数。 第307条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75,但对行喷式喷灌系统, 不应低于85。 第308条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如使用1系列喷头,喷头组合间距可按表 308确定。 喷头组合间距 表308 设 计 风 速组
12、合间距 (米秒)垂 直 风 向 平 行 风 向 0316 13 1634(108) (1311) 3454(0806)(111) 注: 为喷头射程; 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米高处的风速。 第309条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对于定喷式喷 灌系统,不同质地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309-1确定。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 许喷灌强度应按表309-2进行折减。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表309-1 土壤类别允 许 喷 灌 强 度(mm/h) 砂土 20 砂 镶 土15 壤土12 壤 粘 土10
13、 粘土 8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表309-2 地 面 坡 度() 允 许 喷 灌 强 度 降 低() 58 20 912 40 1320 60 20 75 第3010条喷灌的雾化指标应根据喷头工作压力水头和主喷嘴直径的比值确定, 对于主喷嘴为圆形且不带碎水装置的喷头,设计雾化指标应符合表3010的要求。 雾化指标 表3010 种类 pd值 蔬菜及花卉 40005000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30004000 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 20003000 注: p为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第3011条设计日净喷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14、: 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2小时;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0小时; 移动管道式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8小时; 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6小时。 第3012条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任何喷头都必须在国家标准对该种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 二、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 三、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以内。 第3013条喷灌系统中压力变化较大时,应划分压力区域,并分区进行设计。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第一节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 第411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喷灌系
15、统设计流量(立方米时); i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立方米时); n同时工作的喷头数目。 第412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应按下式计算:dsspfj(412) 式中喷灌系统设计水头(米);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米);s水源水面高程(米);s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米);p典型喷点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米);f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米);j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米)。 第413条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应根据灌区或压力区最不利的灌水情况, 按下式计算: zdzspfzjz (413) 式中 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米);z
16、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米); fz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米); jz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米)。第二节水头损失计算 第421条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4.2.1) 式中 f沿程水头损失(米); 摩阻系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管长(米); 流量(立方米时); 管内径(毫米);m流量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b管径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各种管材的f、及b值可按表421确定。 (注:(m)为的m次方;(b)为的b次方。)f、m、b数值表表421 管材f m b 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n0013 1312 2 533 n0014 1516 2 533 n0015 1740 2 533 旧钢管、旧
17、铸铁管 6251951 石 棉 水 泥 管 1455 185 489 硬 塑 料 管 0948 177 477 铝 管、铝 合 金 管 0861 174 474 注:n为粗糙系数。 第422条多喷头(孔)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zfz (422-1) 式中fz多喷头(孔)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F多口系数; N喷头或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即支管入口至第一喷头(或孔口)的距离与喷头(或孔口)间距之比。 第423条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v(2) j(423) 2g 式中j局部水头损失(米);局部阻力系数; v管道流速(米秒); g重力加速度,981ms(2)。
18、 (注:v(2)为v的2次方;ms(2)为平方秒每米) 第424条机压喷灌系统支管以上各级管道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定。 第425条自压喷灌系统干管输水段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管道材质、流量,地面 坡度和喷灌需要的水头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区内的配水管道,在满足压力区设 计水头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管径。第三节水锤压力验算 第431条对于设有单向阀的上坡干管,应验算事故停泵时的水锤压力;未设单向 阀时,应验算事故停泵时水泵机组的最高反转转速。对于下坡干管应验算启闭阀门时的水锤 压力。 第432条遇下列情况时,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压力超过管道试验压力; 2最高反转转速
19、超过额定转速125倍; 3管道水压接近汽化压力。 第433条当关阀历时符合下式条件时,可不验算关阀水锤压力: s40(433) 式中s关阀历时(秒);水锤波传播速度(米秒)。第五章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第一节设备选择 第511条喷头的选择应符合喷灌系统设计要求。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树下喷灌 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 第512条管及管件的选择,应使其工作压力符合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要求。 第513条水泵的选择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的要求。水泵应在高效 区运行。对于采用多台水泵的恒压喷灌泵站,所选各泵的流量一扬程曲线,在规定的恒压范 围内应能相互搭接。 第514条喷灌机应根据灌区的地
20、形、土壤、作物等条件进行选择,并满足系统设 计要求。第二节水源工程 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522条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时,应 进行渗漏分析,必要时应采取防渗措施。 第523条喷灌渠道宜作防渗处理。行喷式喷灌系统,其工作渠内水深必须满足水 泵吸水要求;定喷式喷灌系统,其工作渠内水深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工作池。工作池尺 寸应满足水泵正常吸水和清淤要求;对于兼起调节水量作用的工作池,其容积应通过水量平 衡计算确定。 第524条机行道应根据喷灌机的类型在工作渠旁设置。对于平移式喷灌机,其机 行道的路面应平直、无横向
21、坡度;若主机跨渠行进,渠道两旁的机行道,其路面高程应相等。 第525条喷灌系统中的暗渠或暗管在交叉、分支及地形突变处应设置配水井,其 尺寸应满足清淤、检修要求,在水泵抽水处应设置工作井,其尺寸应满足清淤、检修及水泵 正常吸水要求。 第三节泵 站 第 531条自河道取水的喷灌泵站,应满足防淤积、防洪水和防冲刷的要求。 第532条喷灌泵站设置的水泵(及动力机)数,宜为24台。当系统设计流量 较小时,可只设置一台水泵(及动力机),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件。喷灌泵站不宜设 置备用泵(及动力机)。 第533条泵站的前池或进水池内应设置拦污栅,并应具备良好的水流条件。前池 水流平面扩散角:对于开敞型前池
22、,应小于40;对于分室型前池,各室扩散角应不大于 20,总扩散角不宜大于60。前池底部纵坡不应大于15。进水池容积,应按容纳不少 于水泵运行5分钟的水量确定。 第534条水泵吸水管直径应不小于水泵口径。当水泵可能处于自灌式充水时,其 吸水管道上应设检修阀。 第535条水泵的安装高程,应根据减少基础开挖量、防止水泵产生汽蚀、确保 机组正常运行的原则,经计算确定。 第536条水泵和动力机基础的设计,应按现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执行。 第537条泵房平面布置及设计要求,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执行。对于半固定管道式或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当不设专用仓库时,应在泵房内留出存放 移
23、动管道的面积。 第538条出水管的设置,每台水泵宜一根,其直径不应小于水泵出口直径。当泵 站安装多台水泵、且出水管线较长时,出水管宜并联,并联后的根数及直径应合理确定。 第539条泵站的出水池,水流应平顺,与输水渠应采用渐变段连接。渐变段长度, 应按水流平面收缩角不大于50确定。出水池和渐变段应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结构,输水 渠首应采用砌体加固。出水管口应设在出水池设计水位以下。出水管口或池内宜设置断流设施。 第5310 条装设柴油机的喷灌泵站,应设置能够储存1015天燃料油的储油设备。 第5311条喷灌系统的供电设计,可按现行电力建设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四节 管网 第541条喷灌管道的布置,应
24、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符合喷灌工程总体设计的要求。 二、应使管道总长度短,有利于水锤的防护。 三、应满足各用水单位的需要,管理方便,有利于组织轮灌和迅速分散流量。 四、在垄作田内,应使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在丘陵山区,应使支管沿等高线布置。 在可能的条件下,支管宜垂直主风向。 五、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有起伏时应避免产生负压。 第542条自压喷灌系统的进水口和机压喷灌系统的加压泵吸水管底端,应分别设 置拦污栅和滤网。 第543条在各级管道的首端应设进水阀或分水阀。在连接地埋管和地面移动管的 出地管上,应设给水栓。当管道过长或压力变化过大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节制阀。在地埋 管道的阀
25、门处应建阀门井。 第544条在管道起伏的高处应设排气装置;对自压喷灌系统,在进水阀后的干管 上应设通气管,其高度应高出水源水面高程。在管道起伏的低处及管道末端应设泄水装置。 第545条固定管道的末端及变坡、转弯和分叉处宜设镇墩。当温度变化较大时, 宜设伸缩装置。 第546条固定管道应根据地形、地基和直径、材质等条件来确定 其敷设坡度以及对管基的处理。 第547条在管网压力变化较大的部位,应设置测压点。 第548条地埋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等确定。第六章工程施工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喷灌工程施工、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 应经设计部门同意,必
26、要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612条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程序和要求: 一、施工放样: 施工现场应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将它保存到施工完毕;应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或纵 横轴线、基坑开挖线与建筑物轮廓线等;应标明建筑物主要部位和基坑开挖的高程。 二、基坑开挖: 必须保证基坑边坡稳定。若基坑挖好后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应预留1530厘米土层不 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三、基坑排水: 应设置明沟或井点排水系统,将基坑积水排走。 四、基础处理: 基坑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五、建筑物砌筑: 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防 水工程施工及验
27、收规范、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范的要求: 六、回填: 砌筑完毕,应待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回填土应干湿适宜,分层 夯实,与砌体接触密实。 第613条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对于隐藏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 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全部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编写竣工报告。 第二节水源工程施工 第621条机井施工应符合现行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622条蓄水池防水部分施工应符合现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 有关规定。 第三节泵站施工 第631条泵站机组的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基础必须浇注在未经松动的基坑原状土上,当地基土的承
28、载力小于005兆帕(05 公斤力平方厘米)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二、基础的轴线及需要预埋的地脚螺栓或二期混凝土预留孔的位置应正确无误。 三、基础浇注完毕拆模后,应用水平尺校平,其顶面高程应正确无误。 第632条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中心支座采用混凝土基础时,应按设计要求于安装 前浇注好。浇注混凝土基础时,在平地上,基础顶面应呈水平;在坡地上,基础顶面应与坡 面平行。 第633条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中心支座的基础与水井或水泵的相对位置不得影响喷 灌机的拖移。当喷灌机中心支座与水泵相距较近时,水泵出水口与喷灌机中心线应保持一致。 第四节管网施工 第641条管道沟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根据施工放样
29、中心线和标明的槽底设计标高进行开挖,不得挖至槽底设计标高以 下。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填补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沟槽底宽应根据管道的直径 与材质及施工条件确定。 二、沟槽经过岩石、卵石等容易损坏管道的地方应将槽底至少再挖15厘米,并用砂或 细土回填至设计槽底标高。 三、管子接口槽坑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642条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及管件安装完毕,应填土定位,经试压合格后尽快回填。 二、回填前应将沟槽内一切杂物清除干净,积水排净。 三、回填必须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单侧回填,填土应分层夯实。 四、塑料管道应在地面和地下温度接近时回填;管周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25厘米的 石子及直径大
30、于5厘米的土块,半软质塑料管道回填时还应将管道充满水,回填土可加水灌 筑。 第643条井室和镇墩施工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七章设备安装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711条喷灌系统设备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安装人员已经了解设备性能、熟悉安装要求。 二、安装用的工具、材料已准备齐全,安装用的机具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三、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土建工程已经验收合格。 四、待安装的设备已按设计核对无误,检验合格,内部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第712条设备检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应按设计要求核对设备数量、规格、材质、型号和连接尺寸,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二、应对喷头、管及管件进行抽检,抽
31、检数量不少于三件,抽检不合格,再取双倍进行 不合格项目的复测。复测结果如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全批作为不合格。 三、检验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均应具备计量部门的检验合格证。 四、检验记录应归档。 第713条地埋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道安装不得使用木垫、砖垫或其他垫块;不得安装在冻结的土基上。 二、管道安装宜按从低处向高处,先干管后支管的顺序进行。 三、管道吊运时,不得与沟壁或槽底相碰撞。 四、管道安装时,应排净沟槽积水;管底与管基应紧密接触。 五、脆性管材和塑料管穿越公路或铁路应加套管或筑涵洞保护。 第714条安装带有法兰的阀门和管件时,法兰应保持同轴、平行,保证螺栓自由 穿入,不得用强紧
32、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第715条管道安装分期进行或因故中断时,应用堵头将敞口封闭。 第716条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质量检查,不得将杂物遗留在设备内。第二节机电设备安装 第721条直联机组安装时,水泵与动力机必须同轴,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要 求。 第722条非直联卧式机组安装时,动力机和水泵轴心线必须平行,皮带轮应在同 一平面,且中心距符合设计要求。 第723条柴油机的排气管应通向室外,且不宜过长。电动机的外壳应接地,绝缘 应符合标准。 第724条电气设备应按接线图进行安装,安装后应进行对线检查和试运行。 第725条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喷灌机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并由专 门技术
33、人员组织实施。 第726条机械设备安装的有关具体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第三节金属管道安装 第731条金属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并宜进行耐水压试验, 其要求应符合铸铁直管及管件、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喷灌用金属薄壁管 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第732条镀锌钢管安装应按现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 执行。 第733条镀锌薄壁钢管、铝管及铝合金管安装,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第734条铸铁管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安装前,应清除承口内部及插口外部的沥青块及飞刺、铸砂等其他杂质;用小锤轻 轻敲打管子,检查有无裂缝;如有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