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doc

    • 资源ID:989193       资源大小:4.60M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doc

    1、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水工环处地质灾害防治室2006年度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普查项目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二OO七年十二月10目 录0 序言10.1目的任务10.2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3地质灾害灾情40.4以往工作程度50.5本次调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51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101.1地形地貌101.2气象与水文特征121.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51.4新构造活动与地震191.5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191.6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201.7人类工程活动特征222 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232.1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232.2 地质灾害分布及发

    2、育特征262.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323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353.1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353.2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374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584.1 划分依据及方法584.2分区与评价594.3乡镇地质灾害评价615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685.1 评估原则与方法685.2 经济损失现状评估695.3经济损失预测评估696 防治建议716.1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716.2防治要求与目标726.3重点防治分区的划分与评价766.4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建议806.5群测群防系统建设与运行方案986.6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建议987 结

    3、 论1027.1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1027.2 工作质量评述1037.3 防灾减灾效益1037.4 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1047.5 下一步工作建议105附 表附表 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一览表附 件附件1 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附件2 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建议稿)附 图附图1 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实际材料图附图2 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附图3 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230 序言延安市子长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属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区内黄土斜坡高陡,沟谷深切,坡体前缘多临空,遇强降雨,易发生滑坡、崩塌等

    4、地质灾害。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2002年7月4日,子长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境内老滑坡复活,新滑坡产生,崩塌发生,泥石流等活动,这些地质灾害给子长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着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开展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为子长县政府提供防灾减灾的科学依据,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从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列专项经费支持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普查任务,国土资源部2006年立项开展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所实施并完成“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公益性调查项目。该项目成果报

    5、告是按照2006年4月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定稿)之规定,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0.1目的任务0.1.1目的本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旨在查明子长县境内地质灾害现状及其隐患,划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0.1.2任务按照2006年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以及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子长县境内的城镇、厂矿

    6、、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 协助子长县各级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编制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结合调查结果,对子长县地方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协助子长县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和建议,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对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专业监测

    7、方案。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0.2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0.2.1交通位置子长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其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宝塔区,西邻安塞、靖边。全县东西长72km,南北宽55.70km,总面积2405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县内交通较为便利,210国道二级公路西包线横穿全县44.7km;另有省道、县乡公路12条,总长504.90km;乡村道路345条,总长611.50km。经子长县的神(木)延(安)铁路已建成通车(图0-1)。0.2.2社会经济概况(1)国民经济现状子长县辖15个乡镇(图0-2),354个行政

    8、村,总人口22.74万人,人口密度95人/Km2。子长县工业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以原油、原煤生产为主导产业,年产原油18.64万吨,原煤57.64万吨,年工业总产值4.46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薯业、林果业、畜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19元。县年财政收入6888万元。据2007年10月24日,兰孟偃县长讲话在“子长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子长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县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内,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总量预计达到327亿元,较2002年翻了一番多。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为3.2亿元、22.3亿元和7.2亿元,

    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2.7:23.8:33.5调整为2007年的9.8:68.2:22。财政总收入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5亿元,是2002年的3.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净增1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年均净增600元。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为前五年的4.5倍,城图0-1 交通位置图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巩固提高治理成果,累计退耕还林92.5万亩,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新建、改建各类公路792公

    10、里,实现了l00乡镇通油路、l00行政村通砂石路的目标。解决了10.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县城居民吃水难问题。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达到h15.6万户,100的行政村通上了电话。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老区子长交通不便、缺水少电、通信落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6,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撑。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五年共引进项目50个,到位资金14.2亿元,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子长县在“未来五年”规划中指出,推进科学发展一跨越发展、构建稳定和谐新子长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十七次党代会的战略

    11、部署,大力实施“油煤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到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力争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翻番,总收入达到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8亿元;原油产量达到140万吨,原煤600万吨,在城市建设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面积达10.5km2,城市人口增加2万人。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2年,实现主要出境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三级化,通村道路黑色化;新修基本农田3万亩,补修和新建淤地坝240座。完成公路主干道沿线所有村庄建设和旧村改造

    12、任务,使全县建成新农村占总村数的比例达到42。实现村村通油路。林木覆盖率达到49,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绿中的绿色家园建设目标。为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保证措施,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0.3地质灾害灾情子长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地貌上属黄土丘陵、沟壑组合类型。由于长期地壳持续上升,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河流持续下切,侵蚀、剥蚀等外营力作用,使黄土高原被千沟万壑分割,地形破碎,境内沟道面积1159.21km2,其中流水沟道474条,总长258km。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奠定了该区是一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严重。据县志记载,自1940年至1

    13、990年的50年间,该区曾发生13次大的暴雨灾害,伴随强降雨发生的地质灾害损失相当严重,如1977年7月56日,24小时降雨165.7mm,1小时和10分钟的降雨量分别为58.5mm和30.0mm。全县317个大队受灾,冲毁耕地42517亩、水坝912座、池塘30个,倒塌窑洞148孔,死亡4人,牛、驴18头,冲走羊45只,猪66头,机械75件,架子车205辆,胶管228根,电杆146根,树木450株,煤1820吨, 淹没苗圃673亩。 2002年7月45日,该区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害,4日1时9时40分降雨189.6mm,7月5日20时20分10时降雨110.8mm,仅城区毁坏窑洞5000

    14、余孔(间),导致数千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无法估量。1985年6月19日,降大暴雨,局部地方造成洪水灾害;9月717日连降大雨,总降雨量168.4mm, 全县冲毁大桥4座,倒塌房屋1021孔(间)。2002年7月4日,位于县城西8km的瓦窑堡镇张家川村驮儿巷滑坡,堵塞河流形成积水,造成城区被淹,直接威胁城内7万余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害十分严重。同年,核工业西北地质调查研院的同志对该县作地质灾害调查,共查出9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1301户、6314人、3197孔窑和小学6所。2004年4月11日,石家湾管委会胡家圪堵乡村路口发生小型滑坡,致死4名儿童。2005年4月9日,瓦窑堡镇齐家湾村井

    15、区沟发生小型崩塌,致死3人。2006年7月29日,李家岔镇崖窑村发生小型崩塌造成5人死亡。据本次调查,全县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威胁居民1271户、6357人、3950间房窑,威胁小学7所,耕地658亩,油面公路1260m。0.4以往工作程度1960年以来,该区先后有地矿系统、煤炭系统、石油系统等地勘单位,在本县做了大量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工作。子长县政府及县气象部门进行了地质灾害统计和降雨量观测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子长县以往相关地质工作程度见表01)。以上成果对了解子长县地质环境条件及灾害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本次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0.5本次调查

    16、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我所于2007年6月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了子长县地质灾害与区划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在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支持和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9月编写了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设计书,并于表0-1 子长县以往调查工作程度表类 别名 称比例尺时间完 成 单 位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子长幅地质图说明书120万1965地质部陕西省地矿局陕西省地质图说明书150万1980陕西省地质局区调队陕西省区域地质志150万1989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子长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197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七二部队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陕西省工程地质远景区划报告11

    17、00万1985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队延安城市工程地质1988长安地质大学陕西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分布图及说明书150万1990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队延安地区重点滑坡调查报告120万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滑坡分布图及说明书175万1995陕西省滑坡工作办公室陕西省滑坡灾害预测图及说明书陕西省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1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队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2核工业西北地质调查院陕西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000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队子长县历年气象资料子长县气象局子长县历年水文观测资料子长县水利局同年

    18、9月18日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该项目设计书为优秀设计书。调查组野外工作从2007年7月6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在野外调查期间,子长县国土资源局委派主管局长孙合家负责协调配合工作,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派营成林、李庆、贾向军等人参加野外调查工作。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和县政府对此项工作亦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的大力配合下,联合调查组逐村逐点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落实了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与责任人,使得野外调查工作按时顺利结束。表0-2 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实物工作量工作内容单 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百分比地质灾害调查面积km224052405100(SPOT5)遥感解译面积km2

    19、25002500100调查乡镇个1515100调查地质灾害点个160-230156126地质环境点个46行政村调查点个354354100遥感解译点m300474239拍照张80-10080100录像分钟50-6050100岩土样组3-53100调查期间,结合具体地质灾害点特征与危害情况,调查组充分注重了现场对乡镇干部群众进行地质灾害基础知识与防减灾知识的宣传,多次对乡镇干部进行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培训。为了提高群众防治减灾意识,2007年10月23日,在延安市对县乡主管人员及监测员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次调查与区划工作是在总结前人调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县市地质灾害调

    20、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突出“以人为本”,紧密结合防灾需要,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对子长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工作量(见表0-2)达到或部分超过设计要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见表0-3。最终成果提交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子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子长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建议稿)及相关图件。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我们根据已有资料,将子长县划分为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在群众摸底报灾的基础上,与县国土局、乡(镇)、村组主管人员共同调查,针对子长县具体情况,突出地质灾害危险地段和隐患点的调查,并注重调查与宣传的结合,对于重点地质灾害隐

    21、患点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协助当地政府建立防灾预案,从而减少调查工作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本次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子长县境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发育特征,致灾情况,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注重了地质灾害与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的关系分析研究。调查期间,通过成立联合调查组和查险报灾,做到了村村必到、点点必到,力求不漏掉一个灾害点,同时注重了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参加本项目野外调查工作的主要人员有:魏兴丽、陈社斌、薛强、丁辉、黄玉华、王佳运、武文英、孙巧银(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朱建新、李庆、营成林、贾向军、魏学华(子

    22、长县国土资源局)。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的要求,最终成果以下纸介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提供。本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提交成果报告四本,其中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魏兴丽主笔;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陈社斌主笔;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丁辉主笔,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一览表薛强主笔。1:10万比例尺成果图件三张,其中“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际材料图”薛强编绘;“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魏兴丽编绘;“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陈社斌编绘

    23、。陕西省子长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报告,以及图件数字化、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等建设工作由曾磊整理完成。在此,我们特别感谢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及延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领导对项目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子长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孙合家局长,监测站朱建新站长及科室成员和子长县各乡镇、村、组干部在野外调查期间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协助。表0-3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调查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调查时间2007年7月-2007年11月省名县名面积(km2)人口(万人)乡镇(个)行政村(个)自然村(个)国民生产总值(亿元)陕西省子长县240522.7415354129532.7(2007年)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情况调查

    24、面积(km2)调查乡镇(个)调查行政村(个)调查自然村(个)调查路线(km)2405153541295851地质灾害点总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其他17105/2/死亡人口(人)35直接损失(万元)1279.14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潜在地面塌陷其他139736510/威胁人口(人)6469威胁财产(万元)2538.9群测群防点(个)139专业监测点(个)14防灾预案点(个)14备注:在地质灾害调查期间,除上述工作量外,项目组对每一个地质灾害点按细则填写调查卡片,共计156张,野外照片80张,录像50分钟,为了解子长县地质灾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项目组进行了宣传

    25、培训,宣传达624次,培训82次,达到了群测群防的目的。在数处地质灾害体周围进行坑槽探10个,取土工试样3组,为深入分析研究子长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条件提供了数据依据。1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1.1地形地貌子长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横山山脉东端,主脊为秀延河与涧峪岔河分水岭,北支岭为大理河与淮宁河(境内河段称涧峪岔河)分水岭,南支岭为延河上游与秀延河上游的分水岭。地势西高东低,以荚板沟与高台沟分水线向南,经李家岔乡境东界为连线。连线以西,海拔多在14001562m之间,连线以东,海拔在9301300m之间。李家岔乡墩梁疙瘩最高,海拔1562m,马家砭村河滩最低,海拔930m,最大相对高差6

    26、32m。根据海拔高度、地面组成物质及地貌组合差异,境内地貌(图1-1)可划为3个区。1.1.1黄土梁峁状丘陵沟壑区照片1-1 黄土地貌本区包括石家湾乡、高台乡、涧峪岔镇、南沟岔镇、安定镇、李家岔镇六乡(镇)大部地区,杨家园子镇、马家贬镇、玉家湾镇、史家贬乡北部地区,海拔12001400m,梁峁起伏大于250m,地形切割强烈,峁梁边坡缓坡段,坡度1525,主要出露第四系黄土,沟坡陡坡段,为沟坡陡壁,多已切入第三系红土层及下伏基岩(照片1-1),陡壁侵蚀严重,易滑塌。西北部为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1.1.2河谷阶地区本区包括瓦窑堡镇、安定镇、杨家园子镇、栾家坪乡、玉家湾

    27、镇、史家畔乡、马家砭乡大部地区,海拔10001200m,分为河谷地(河漫滩、一、二级阶地)、沟谷地,区内地质灾害发育。1.1.3黄土峁梁状丘陵沟壑区本区包括余家坪、热寺湾乡、史湾乡全部,马家砭、史家畔乡南部地区。海拔多大于1250m,峁梁起伏150200m,峁梁一般呈现两陡两缓的阶梯地形,自上而下依次为:梁峁顶坡缓坡段,坡度一般15左右,坡度较缓,水土流失较少,地质灾害较发育;梁峁斜坡陡坡段,坡度大于35,地质灾害发育。(图1-6地貌分区图)1.2气象与水文特征1.2.1气象子长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气温低、温差大、雨量少、蒸发快、日照长、辐射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春漫

    28、长,夏季短促。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上升较慢,冷暖变化多;夏季温热多雨,干旱雨涝相间,多有雷雨天气;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较快,霜雪早临;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持续时间长。全县降雨集中于夏秋两季。境内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一月份最低,平均-7.0,七月份最高,平均23.0,极端最高气温为37.6,极端最低气温为-23.1(图1-1子长县月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在黄土分布区易发生冻土消融,引起崩塌地质灾害。境内雨量较少,季节变化较明显。年降水量均值489.5mm,最大值769.6mm,最小值279.6mm(图1-2子长县年均降水变化曲线、表11子长县降雨量统计表、图1-3 子长县月均降水变

    29、化曲线图)。降水集中于七、八、九月份,达297.9mm,占年降水量的62.5%。一月和十二月最少,均为2.6mm,各占年降水量的0.5%。一月至七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七月至十二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七月份是各种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在诸多气象因素中,降水与地质灾害关系最为密切,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主要是连阴雨和暴雨。连阴雨特征:从1961年至2006年45年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出现约2次;以夏季最多(31次),次为秋季(5次);7月份连阴雨最多,8月仅次于7月(7月12次、8月有10次、5月2次、6月5次、9月6次)。多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区以短期连阴雨为主,以夏季连阴雨强度最大,时间最长。暴雨特征:暴

    30、雨是该区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降雨形式。暴雨一般多发生在79月份(5月2次、6月1次、7月11次、8月10次、9月3次共27次)。7、8月份是暴雨高发期,占到暴雨总次数的77.8%,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之间,大于100mm的有3次。从分布看,中部河谷川源区暴雨频次高,强度大。西部及北部中山区,频次小,雨量少。降雨量mm降雨量mm通过本次调查,该区滑坡灾害点多是在连阴雨期诱发,特别是连阴雨过后又下暴雨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从季节看,地质灾害在夏秋两季发生的机率最大。月份上,较集中在79月。总体来讲,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和连阴雨的高发期基本一致。降雨量mm图1-2 子长县多年(1961-

    31、2006年)降水量曲线图1-3 子长县多年(1961-2006年)月平均降水量曲线1.2.2水文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分属清涧河、无定河、延河3个支流水系,流域面积2395.36km2。其中清涧河水系1631.1km2;无定河水系759km2;延河水系5.26km2。全县沟道面积1159.21km2,其中流水沟道474条,总长度258km。主要河流有秀延河(统称清涧河)、涧峪岔河(统称怀宁河)、大理河、永坪河4条(见表12、图14)。各河相对比降大、峡谷多、曲度大、水流急,河水的主要来源靠降水。受气候控制,多数冬春二季枯水,进入夏秋季节,洪水暴发,常泛成灾,由此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2、表12 子长县主要河流特征表河流名称发源地境内流长(km)流经乡镇流域面积(km2)年平均流量(m3/s)年径流量(万m3)秀延河县西部与安塞交接山麓80李家岔、安定等7个乡镇1405.12.076393.98涧峪岔河高台乡南部36高台、涧峪岔南沟岔3乡3940.561792.70大理河石家湾乡新庄堰村80高台、石家湾、李家岔3乡3650.531660.75永坪河余家坪乡曹家河村58余家坪乡2260.331028.30(1)秀延河:发源于西部与安塞县交接山麓,境内流长80km,依次流经李家岔、安定、栾家坪、瓦窑堡、冯家屯、杨家园子、史家畔、马家贬等7个乡(镇),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8.7%

    33、。年径流总量6393.98万m3,常年流量0.9643 m3/s,最大洪峰流量3150 m3/s,最小时河流干枯。本流域有流水沟道291条,成树枝状展布。较大的支流三条:李家川支流、黄家川支流和任家河支流。(2)涧峪岔河:发源于高台乡南部,属淮宁河上游,无定河的支流。流经高台、涧峪岔、南沟岔3乡(镇),入子洲县境,境内流长36km,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5%。多年平均流量0.56 m3/s,常年最大流量0.567 m3/s,最大洪峰流量1300 m3/s。支沟流水沟道有74条。图1-4 子长县水系图(3)大理河:发源于石家湾乡新庄芫村,属无定河支流。流经高台、石家湾、李家岔3乡,流域面积

    34、占全县总面积的15.2%,有59条流水沟道呈羽状分布,7条主沟道总长80km,多年平均径流量0.53m3/s,常年流量0.161m3/s。(4)永坪河:发源于余家坪乡曹家河村,属清涧河支流,有流水沟道48条,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226km2,5条主沟长58.4 km。多年平均流量0.33m3/s。1.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3.1地层岩性根据石油地质和煤田地质研究成果,子长县主要出露一套中生代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岩系、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红土和黄土(图1-5地层综合柱状图、图16子长县地质略图)。(1)三叠系(T)上三叠统延长群永坪组(T3y):为灰绿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上三

    35、叠统延长群瓦窑堡组(T3w):主要出露于县镜东部瓦窑堡镇、玉家湾镇、杨家园子镇、马家砭乡内秀延河及支流沟谷区。岩性为黄绿、灰黑色泥岩与砂、粉砂岩图1-5 子长县地层综合柱状图图1-6 子 长 县 地 质 略 图互层,夹煤层或煤线,岩石已碎裂风化,结构强度较低。(2)侏罗系(J)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仅见于秀延河安定镇段部分地区,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中侏罗统延安组(J2y):在境内西北部有零星分布,主要出露于安定镇秀延河两岸、徐家坪村、齐家河村沟谷区。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煤线或煤层;直罗组(J2z):主要出露于秀延河李家岔镇段及石灰岔村、杜家渠村部分沟

    36、谷中,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绿、灰绿色砂岩、泥质砂岩;安定组(J2a):主要出露于李家岔镇以西地区沟谷中,为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油页岩及钙质粉砂岩互层,上部为灰绿色泥灰岩。(3)白垩系(K)在境内为下白垩统洛河组(K1l):出露于李家岔镇西部,岩性为紫红、灰紫色粗中粒长石砂岩。(4)第三系()该区主要为上新统保德、静乐组(-),出露于涧峪岔河上游涧峪岔镇段及其支流沟谷中,在境内中南部亦有零星出露。岩性为深红、紫红及棕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底部有砂砾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透水性差,与上覆第四系黄土接触带为软弱接触带,常引起斜坡失稳,形成地质灾害。(4)第四系(Q)子长县境内第四系黄土广布,为一套厚

    37、层的黄土堆积。中更新统离石黄土(老黄土):离石黄土遍布全区,尤其在黄土梁峁斜坡和冲沟两侧出露较多,主要为风成粉尘堆积的棕红色黄土类的粉质粘土,无层理,较致密,质地坚硬,后期垂直节理发育。居民世代居住的窑洞不少即建在老黄土内。上更新统马兰黄土(新黄土):遍布于黄土梁峁的顶部,岩性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疏松、均匀、无层理,一般见有较多的大孔隙,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区内一部分居民的窑洞建造在新黄土内,坍塌现象屡有发生。全新统:在境内为河流沟谷中的冲积、洪积的砂粘土、砂及砂砾石层或风成、冲积及坡残积次生黄土层。1.3.2地质构造子长县地处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东南翼斜坡带,为陕北构造盆地的一部分。地壳

    38、运动表现为整体升降运动特点,古生代相对稳定,古生代末期地台活动,分异出鄂尔多斯内陆盆地。中生代接受沉积,中生代末,受燕山运动影响,盆地整体块段上升,褶皱断裂极不发育,新生代以抬升为主。第三纪初期因大面积稳定上升,遭到剥蚀夷平。中新世晚期,由于掀斜上升运动,形成岩层向西缓倾的单斜翘曲构造,倾角13。县境南部发育有次一级低角缓倾,轴向北西的短轴鼻状和箕状褶曲,主要有二进沟背斜、流泪坡单斜、阎家枣林背斜和白家窑子鼻状背斜。背斜两翼倾角23。1.4新构造活动与地震1.4.1新构造活动子长县的新构造运动主要为地壳间歇性的抬升运动,表现为秀延河、涧峪岔大理河其支流的强烈下切,在河流两侧形成12级侵蚀堆积阶

    39、地,河谷两侧出露大片基岩。1.4.2地震陕北黄土高原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整体表现为间歇性缓慢抬升,中、新生代地壳垂直形变不明显,褶皱、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水平低。子长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地壳变形速率在12mm/a之间,地壳比较稳定,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县志记载:境内有六次地震发生,仅有一次造成损失。“民国九年(1920)12月7日8时,陕北一代地震5次,约达30分钟,第二次最烈,约6分钟,已睡者从梦中惊醒逃出屋外,产妇因寒毙命者有之,依山崖房间尽被震塌,全家埋没者甚众”从历史地震来看,该区属弱地震区,一般情况,不会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但区内大部的黄土梁峁区,斜坡

    40、陡峻处,土质疏松,稍有振动,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地质灾害损失。1.5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子长县岩土体,以岩土颗粒间有无牢固联结为依据,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岩体及土体。现分述如下:1.5.1岩体主要出露于深切河谷或曾受到强烈剥蚀的山岭地带。按建造、结构及改造程度分为:软硬相间互层状含煤、油页岩碎屑岩类和软弱层状粘土岩类两类。(1)软硬相间互层状含煤、油页岩碎屑岩类:包括中侏罗统安定组(J2a)、直罗组(J2Z)、延安组(J2y)、下侏罗统富县组(J2f)、上三叠统延长群瓦窑堡组(T3w)、永坪组(T3y),岩性以砂岩、页岩、泥岩为主,加煤层。砂岩多呈中厚层状,以泥钙质胶结为主。岩石抗压强度5

    41、801200 kg/cm2,软化系数一般0.370.8,页岩、泥岩、煤层强度低,抗水性弱,易风化,遇水软化,此类岩石在近地表较风化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含水性较好,上覆黄土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的易发地层。(2)软弱层状碎屑岩类:仅为上第三系保德组(N2)岩层,岩性为深红、紫红及棕红色粘土岩,富含钙质结核,底部有砂砾岩。粘土岩系区域隔水层,沿上覆黄土层及其接触面,常有地下水溢出。粘土岩受水软化、泥化后即成为黄土滑坡产生的滑动面。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k1l)粗中粒长石砂岩,仅在境内西部零星出露,因岩石较坚硬,与地质灾害关系不甚密切,因此未进行划分。1.5.2土体子长县土体大面积

    42、出露于梁、源及河谷区,为第四系黄土,冲积、坡积物。常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也是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物源。1、黄土:在该区广为分布,以粉粒组分为主,粉粒含量一般约60%左右,级配均一,碳酸盐含量高达68%。其层次较多,结构复杂。时代较晚的新黄土垂直节理和空隙发育。黄土在干燥情况下,强度较高,壁立性好;浸水时则易发生湿陷变形及崩解,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黄土中的垂直节理和含水层段是其主要软弱结构面,滑坡、崩塌的发生常与其有关。2、砂砾类土:砂砾类土在河谷两岸断续分布,系河流冲洪积而成的砂、卵石、黄土状土和粘性土,分布范围一般较小,在图上难以表示。砂砾类土为单层结构或二元结构,厚度一般数米,工程地质

    43、条件较好(图1-7子长县岩土体类型图)。1.6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区内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及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空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1.6.1松散岩类孔隙水冲洪积层孔隙水分布于县城附近、大冲沟近沟口地段及秀延河谷、杨家园子等处。含水岩系由含泥质的砾卵石层及中细砂组成,含水性微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丰水期时可接受地表水的侧向渗漏补给,主要向河流方向径流排泄。图1-6 子 长 县 岩 土 体 类 型 图土层裂隙孔隙水黄土层裂隙孔隙水分布于黄土高原区,因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故分布上具零散而不连续的特点。含水层主要为中更新统黄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与下伏上第三系粘土岩或碎屑岩、泥岩

    44、接触面以全的形式向沟谷排泄,导致黄土潜蚀、溶蚀,沟谷底部溜泥现象多见,边坡失稳,滑坡、崩塌发育。1.6.2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基岩裂隙水,分布较为广泛。含水层以中粗粒砂岩为主空间分布不连续。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以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为主,富水程度受控于砂岩的层厚及裂隙的发育程度。1.6.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县境内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水利设施的入渗补给,由粱峁区向河谷区径流,多以泉的形式在沟谷中出露。1.7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子长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乡镇位于黄土沟谷之中,经济落后,可耕平地少,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

    45、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荒种地,加大了水土流失:子长县耕地面积47.08万亩,属河谷川塬区,坡度小于5的平地少,多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建设破坏了边坡稳定性:子长县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村民建窑大多沿坡而筑,开挖坡脚现象普遍。随着公路、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切割坡体、开挖坡脚现象日益严重,破坏了斜坡原有的稳定性,从而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合理矿产开发,诱发地质灾害:区内煤炭资源丰富,中南部地区,由于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大,易形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十五”期间,县境内将修建公路、道路拓宽、城镇的扩建、采矿工程等,将又是一个人类活动的高峰期,如不注重环境保护,势必加剧地质灾害发生。 水工环处地质灾害防治室2 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根据细则,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


    注意事项

    本文(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