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docx

    • 资源ID:997598       资源大小:256.2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docx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的大致情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因子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了三个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子,并建议施工企业从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机构、搞好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因子分析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use of the

    2、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derived three main factors of 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recommend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rove the regulatory agencies of all types o

    3、f safety, improve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several othe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and the whole process, the full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 analysis 目录1绪论21.1研究背景及意义31.1.1研究背景31.

    4、1.2研究意义41.2安全管理现状51.2.1世界各国的安全管理现状51.2.2我国的安全管理现状6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分析方法研究72.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72.2建筑工程危险源辩识及分析82.3.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82.3.2建筑工程危险源分析10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分析133.1 因子分析法原理概述133.2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133.3 层次分析法步骤143.4 结果分析184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194.1 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194.2 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214.3 搞好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224.4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

    5、检查234.5 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综合系统244.6 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预警机制255 结论与展望25参考文献261绪论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模式。大概回顾了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科研成果,简要地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形势和本文的研究背景。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设性建议。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一方面由于建筑工人流动大,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对象和工作条件复杂,所以建筑业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在国际

    6、上一直被广泛重视,建筑业的死伤率一直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在我国,建筑业是仅次于煤炭行业的第二大事故行业。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有关资料可知,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及伤亡人数统计如下:2003 年共发生 1278 起、死亡 1279 人;2004 年共发生 1144 起、死亡 1324 人;2005年共发生 1015 起、死亡 1193 人;2006 年共发生 888 起、死亡 1048 人;2007 年共发生859 起、死亡 1012 人。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建筑业目前的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 1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 2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

    7、,每天大约有 3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 36%,在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是项目成本 7.9%和 8.5%。在我国大陆地区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估计,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建筑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一方面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大量浪费社会资源,使企业的成本无为增加,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伤亡职工家庭的幸福生活,危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研究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尽可能地预防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无疑是摆在我们建设工程管

    8、理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1.1.2研究意义(1)安全生产是我国既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2004 年 08 月,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阶段发展目标。其中,第一阶段是从 2003 年到 2007 年,我国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其中矿山(煤矿、非煤)、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必须得到好转,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和道路交通死亡率等指标都要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二阶段是从 2008 年到 2010 年,我国要初步形成比较规范和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要有明显的好转,重特大事故必须得到有效

    9、地遏制,所有事故的发生率都要有大幅度地下降。第三阶段是从 2011 年到 2020 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的基本目标是和我党适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当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有人数的 1/3 多,建筑业的安全状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3)安全管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安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就国内市场来说,一方面,随着各项安全制度的完善,建

    10、筑企业的安全业绩将与企业的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的联系。由于安全生产的弱势,带来事故损失、安全保险费用等提高,降低项目的盈利水平。在市场准入、工程保险、安全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下,使这类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安全业绩好的建筑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保险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毕竟建筑企业的安全绩效对其投标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4)安全管理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事故的代价是昂贵的,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种不断增长的沉重负担,对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将有所影响。因此,安全生产不仅与国家经济增长率、国家

    11、综合国力和国外市场的开拓有重要而紧密的关系,而且还影响到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不同的方式分摊在每个社会成员身上。因此,在建筑业中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对安全管理理论探讨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建筑安全实践和研究的发展看,安全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综观全球建筑业的安全管理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随着对建筑安全问题研究的深入,学术界的关注点也有所变化,大多数是从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转移到对人的不安全的行为的管理上。1.2安全管理现状1.2.1 世界各国的安全管理现状(1)英国:英

    12、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在 150 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1974 年,在总结以往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英国颁布了劳动健康安全法,其现有的生产安全与健康的管理系统、制度就是根据这个法律建立健全的。1974 年劳动健康安全法执行以来,英国在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1 年职业事故死亡人数为 441 人,2002 年下降到 226 人,下降了近一半。每 10 万人死亡率,1981 年为 2.1,2003 年仅为 0.7。英国是世界上安全与健康记录最好的国家之一。(2)日本:2003 年 3 月 24 日,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公布了防止工伤事故的第十

    13、个五年计划(2003 年2007 年)。第十次防止工伤事故计划由目的、周期、目标、开展防止工伤事故活动的课题以及主要事故预防对策构成。该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综合性、计划性的防止工伤事故对策的实施。在厚生劳动省公布以后,又下达给各都道府县的劳动局长,并促使各都道府县在该计划的基础上,掌握本地区的工伤事故的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防止工伤事故计划。(3)美国:美国政府的建筑业安全管理政策在近两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改进。在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中,雇主很少对工人的工伤负责。在 20 世纪上半叶,民法逐渐让位于工伤赔偿法,工伤事故的责任也开始由工人负责转变为由雇主负责。职业健康与安全法案

    14、(OSHA: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ct l970)通过以后,法庭保护建筑工人安全的努力使参与建筑项目相关人的安全责任更大了。结果,过多的责任立法导致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责任危机”。责任险的保险费迅速高涨,许多雇主在是否选择保责任险时犹豫不决。有些公司在选择保险时对于责任没有充分的估计,使得自己“暴露在风险中”经营,或者根本没有保险。由于“责任危机”,许多研究机构开始深入调查事故的原因,指出工地现场存在的危险并提出了一些适当的安全措施。1.2.2 我国的安全管理现状我国的安全生产,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就于

    15、1956 年颁布了有关安全生产的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形成了我国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余年间,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七个主要阶段:解放初期,国务院颁布二大规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蒸蒸日上;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安全生产形势急转之下;60 年代初,开始的三年经济调整,全国安全生产全面恢复改善;十年动乱,全国安全生产再度恶化;改革开发以来,建筑安全管理走向全面发展的局面;1992年,开始我国建设规模迅速发展,加上各种经济体制并存,建筑安全管理再一次出现下滑;面对新的形势,建设

    16、管理部门,及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管理,建筑安全管理步入协调、健康发展轨道。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形势多次上下起伏表明:重视工程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就会好转;反之,安全生产形势就会恶化。同时表明了注重科学研究,加强理论指导,建筑安全工作才能稳步发展。图1.1 我国今年来建筑事故死亡人数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研究如何改善并提高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刻不容缓。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分析方法研究2.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工具等,按照

    17、工作计划、工作条件和作业标准等,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完成建筑过程产品的交付使用。对于大多数建筑工程而言,其一系列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很大,产生使工程过程停止或受到干扰的意外事件也很多,可能涉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所有的参与方,也可能与自然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如下图 2.1 所示。施工方面相关方原因事故的发生不可抗力其他原因图2.1 一般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1)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建设工程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2)流水作业决定了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劳动地点和工作环境,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所有的作业人员所面对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

    18、等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3)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4)建筑公司与项目部分离,使安全措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同时企业与项目部这种分离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5)多个建设主体的存在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6)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建筑工程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劳动、资本密集。低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普遍较低。而工人与施工单位间的短期雇佣关系,造成施工作业培训不足,使得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不安全行为成为重要的事故发生隐患。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较大,表

    19、现为安全事故的多发性。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也决定了安全事故发生于具体的施工作业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即为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工作步骤和序列,是建筑工程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2 建筑工程危险源辩识及分析2.3.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险源就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的隐患。一般我们所说的危险源是指狭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危险有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主要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20、而有害因素则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累计作用。辨识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直接经验法是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对评价对象进行危险性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观性比较强,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系统安全分析法则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评价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法能够更为全面科学地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在施工现场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现场施工人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2)安全

    21、检查表。运用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从而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3)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风险的对策。(4)事故树分析(FTA)。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导致事故发生相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危险源。(5)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或“失败”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

    22、的结果的方法,是一种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事件的分析,即可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上述的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各有特点,也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要全面系统地辨识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危险源,单单一种辨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辨识方法。2.3.2 建筑工程危险源分析建筑工程危险因素分析评价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方法。定性分析是根据经验或者假设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态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危险因素的结论。这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事故类型和导致事故发生

    23、的主要因素等。危险源定性分析的方法很多,例如常用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鱼刺图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 LEC法)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通过专家调查或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建筑工程危险因素分析评价时,由于实验结果和广泛事故统计资料不足,因此通常采用LEC法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例如美国格雷厄姆提出

    24、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该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是目前我国建筑业广为采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其简化公式是: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概率为 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 1。但在考虑系统安全时,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性小”的分数定为 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分数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表 2.1 所示。表2.1 事故发

    25、生的可能性分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0.2极不肯能0.1实际上不可能(2)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因此将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 10,将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 0.5,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分别规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 2.2 所示。表2.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分 值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3)C发生事故的后果因各种过失酿成机械设备损坏和安

    26、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按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人员受到伤害的程度、经济损失额度的变化范围进行界定(经济损失系指直接经济损失,泛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损坏财产的价值)。由于范围广阔,所以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规定分数值为 1100,如表2.3 所示。表2.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分 值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4)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性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工程经验一般认为:总分在 1

    27、00 以下,认为是低度风险,采用加强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如果风险分数值在 100 以上,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重大风险,如表 2.4 所示。表2.4 风险等级划分分 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操作520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100200显著危险,要整改320100一般为先,需注意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分析下面将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进行简要分析3. 1 因子分析法原理概述层次分析法7 (The A nalytical H iem.rchy Pro

    28、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是模仿人们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进行构造的,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量化,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再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成若干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即分解、判断、综合要经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各要素的权重、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的目标的排序权重等步骤。3. 2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因子,首先要构建影响因素的阶梯层次结构,这一步是建立在对影响因素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一句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构造如下:

    29、第一层: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就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第二层:即准则层,包括认得因素、机械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三个方面。第三层:子准则层准则层中的每个因素包含的评价标准又构成子准则,它受准则层的支配根据引言中的分析。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程度和管理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最终的安全管理效果,因此作为认得因素的子准则;同样防护设备和检点设备安全因素作为机械因素的子准则;安全投入、工作环境和施工难度作为环境因素的子准则。以上分析的准则层和子准则层中的评价标准是比较全面、客观、符合实际的,由此构造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如表3.1表3.1 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图安全管理影响因

    30、素A人的因素B1C11安全意识不够C12教育培训不到位C13管理不重视机械的因素B2C21防护设备C22机电设备安全因素环境的因素B3C31 安全投入C32工作环境C33施工难度3.3 层次分析法步骤(1)建立判断矩阵在第一级评价体系中的影响要素作为评价标准,对主观、宏观、客观因素进行了两两比较,其中元素表示要素对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如下:(2)判断尺度的确定判断尺度是表示要素 对 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即 的数量形式建立判断尺度定义如右:若Bi比Bj明显重要,则 Bij= 5;反之,比较Bj与Bi 的重要程度,则 Bji=1/5.由此可知Bii=1,B ji=1/Bij.表3.2 重要

    31、性标度含义表判断尺度定义1Bi和Bj同样重要3Bi比Bj稍微重要5Bi比Bj明显重要7Bi比Bj强烈重要9Bi比Bj极端重要2、4、6、8介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尺度中间值倒数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 aij0(2) aji=1/ aji(3) aii=1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ii=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aij*ajk=ai

    32、k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3)权重计算根据AHP理论,确定权重有和法、根法、特征根法和对数最小二乘法,这里用特征根法较合适,特征根法的计算公式:解A=求得最大特征根,归一化后的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权向量B。(4)一致性检验因为判断矩阵是计算权重的根据,所以要求矩阵大体上具有一致性,避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讳背常识的判断,这将导致评价失真,因此,要对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进行分析。设相容性指标为C. I (Consistency Index),即有C. I.=并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andom Inde

    33、x),得出一致性比例C. R.=表3.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矩阵阶数12345678R.I.000.520.891.121.261.361.41矩阵阶数9101112131415R.I.1.461.491.521.541.561.581.59一般情况下,若C. R. (Consistency Ratio) 0. 1,就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有相容性,据此计算的值可以接受。依据以上阐述,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如下:表3.4 比较矩阵A-BiAB1B2B3B1113B2113B31/31/31解得最大特征根为: 归一化后的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权向量, 。表3.5比较矩阵B1-CijB1

    34、C11C12C13C11113C12113C131/31/31解得最大特征根为: 归一化后的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权向量, 。表3.6 比较矩阵B2-CijB2C21C22C2113C221/31 解得最大特征根为: max=2归一化后的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权向量,B=0.750.25 。表3.7 比较矩阵B3-CijB3C31C32C33C3111/31/3C32311C33131解得最大特征根为: 归一化后的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权向量,B=0.140.430.43; 。以上构造的是各层次元素的比较矩阵,进行的是单排排序计算。在各层次单排排序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个层次的总排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具体计算结果

    35、如下表表3.8 C层次总排序B1B2B3C层总排序0.430.430.14C11 0.430.1849000.1849C12 0.430.1849000.1849C13 0.140.0206000.0206C21 0.7500.322500.3225C22 0.2500.107500.1075C31 0.14000.01960.1096C32 0.43000.06020.0602C33 0.43000.06020.0602C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 层次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3.4 结果分析根据层次排序过程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对于准则层B的三个因子,环境的因素(B3)的权重最低

    36、(0.14),人的因素(B1)和机械的因素(B2)的权重都比较高(皆为0.43),说明人的因素和机械的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比较大。从准则层C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安全意识(A1-0.1849)、教育培训(A2-0.1849)和防护设备(B1-0.3225)是权重值较大的,这三个因素占所有权重的0.6923,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管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来说,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和机械的因素,具体的说就是要重视人的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教育培训,重视防护设备的配备,这样才能有效的搞好安全管理工作。4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在第三章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

    37、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考虑因素,建议施工企业从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机构、搞好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4.1 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筑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由于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全过程的大事,安全问题也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管生产必须管安

    38、全”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凡是与生产全过程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对保证生产安全负有与其参与情况和工作要求相应的责任。如企业法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后勤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的安全职责等,做到各尽职守,各负其责。(2)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也是防止和控制设备、物质、环境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必要保证。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体系由岗位管理、措施管理、投人和物资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制度组成。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标准,成为安全生产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39、。建筑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一般来讲,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即组织保证体系的人员设置构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认证制度、安全生产值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和外协力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措施管理安全设备、设施和措施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人(添置)、发放与管理制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验收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安全和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制

    40、度安全生产资料归档和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女工劳动保护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管理制度、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需要的操作规程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等, 其中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瓦工、木工、机械工、电工、电气焊工、水暖工、架子工等到各工种的操作规程。(3)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我们都知道建筑业是一个高危行业

    41、,同时由于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综合性、作业条件多变性、作业环境恶劣性、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繁重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这些方案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专项方案、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模板工程专项方案、起重吊装专项方案、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等内容。4.2 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二八年五月十三日印发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 号),办法明确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实行建设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派

    42、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总承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1)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配备: 1 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 1 人;1万5 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 2 人 5 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 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工程合同价配备: 5000 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 1 人;5000 万1 亿元的工程不少于 2 人;1 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 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

    43、足下列要求:专业承包单位应当配置至少 1 人,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危险程度增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 5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 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 人-200人的,应当配备 2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 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 3 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 5。施工作业班组可以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4.3 搞好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重要

    44、方法,尤其是对一线操作工人(农民工)的教育,他们技术素质差、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安全教育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六性”:全员性:安全教育应覆盖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不能有安全教育的“空白点”。全面性(普及性):对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应达到包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术(能)教育、事故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全面性的要求。针对性:针对不同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和企业(或工程项目)当时的安全工作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成效性:避免走形式,确保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能达到安全教育所要求的成效。连续性:即应把集中性的教育和经常性的教育相结

    45、合,巩固和发展安全教育的成效。发展性:不能只满足于总结过去,还应面对未来的需要,学习、研究和发展安全生产的新技术和科学管理。安全生产教育是指对特定对象的教育,主要有:新工人人场后进行的三级(公司、项目、班组)教育,对持有“考核证”的人员转人另一工程项目时必须进行的转场教育,对改变工种和变换工作岗位的工人必须进行的变换工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对经理和生产管理人员、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外协队伍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的岗位安全工作教育等。安全教育就其内容来讲,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安全技术和技能教育、事故教育和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包括职工的权利和义

    46、务)、安全生产形势教育(包括全国、地区和企业)、劳动纪律教育。知识教育: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教育、在施工生产中确保安全和健康要求的教育、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教育、认识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区域(部位、点)的教育、安全与预防的基本知识教育。安全技术和技能教育: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教育、安全操作和自我保护技能教育、安全检查和交接要求教育、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教育。事故教育: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事故责任教育、事故的保护现场和接受调查要求教育。法制教育: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教育、消除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教育、安全生产奖罚规定教育等。4.4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