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讲稿.ppt
《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讲稿.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与施工2008.12第一节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一节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v毒害性:毒害性: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及其他各类有毒气及其他各类有毒气体如体如氢氰酸(氢氰酸(HCN),氯化氢(),氯化氢(HCI),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v减
2、光性:减光性: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降低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降低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v恐怖性:恐怖性:火灾现场往往使人感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形火灾现场往往使人感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严重影响人们的迅速疏,严重影响人们的迅速疏散,重则导致伤亡,轻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散,重则导致伤亡,轻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v二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二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
3、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件。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v设置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和防烟。自然排烟和防烟。v设置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v对建筑进行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防烟分隔或建立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
4、区防烟封闭避难区。v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v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尘粒子。三三.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v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设置防火墙、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防火分区及水平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防火分区及水平防火分区 v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防烟分区内不能防防烟分区内不能防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
5、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是,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等形式来实现。形式来实现。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不应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分隔区内的排烟量,在人。分隔区内的排烟量,在人员疏散的短时间内,必须大于或等于该区内产生烟的数量。员疏散的短时间内,必须大于或等于该区内产生烟的数量。四、防
6、排烟系统分类四、防排烟系统分类防、排烟系统一般分为四种方式:防、排烟系统一般分为四种方式:.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通过建筑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建筑物的外窗,也可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对高层的对高层的
7、建筑建筑来说,可采用专用的来说,可采用专用的通风通风排烟竖排烟竖井,井,v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式,也叫负压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式,也叫负压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其初投资高,而且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其初投资高,而且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集中排
8、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v防烟加压送风防烟加压送风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
9、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入楼梯间。v4.密闭防烟方式密闭防烟方式对于面积较小,楼板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对于面积较小,楼板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来用关闭防火门使火灾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来用关闭防火门使火灾区与周围隔绝缺氧而熄灭。区与周围隔绝缺氧而熄灭。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封起来,这种方式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封起来,这种方式多用于小面积房间。多用于小面积房间。五、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五、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v1 自然排烟系统的组成自然排烟系统的组成(1).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
10、1/50。排烟口应设置在距顶棚排烟口应设置在距顶棚800mm以内,如图。以内,如图。()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1每个防区面积按每个防区面积按500m2划分;划分;2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30m,如图所示如图所示。v.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v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活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
11、机和排烟出口组成。如图所示。口组成。如图所示。v当排烟风机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防烟分区当排烟风机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计算;v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计算。v 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漏风系数,一般取漏风系数,一般取10%一一30。v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台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
12、分开设置室以及台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分开设置。并且每个。并且每个排烟系统,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排烟系统,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30个。个。.机械加压防烟系统的组成机械加压防烟系统的组成v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由: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由:v加压送风机、风道、加压送风机、风道、v送风口以及风机送风口以及风机v控制柜等组成。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该系统的风源必须v吸自室外,且不应吸自室外,且不应v受到烟气的污染。受到烟气的污染。v一般情况该系统与一般情况该系统与v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图示。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图示。v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每隔每隔三
13、层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设一个加压送风口。v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v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第二节第二节 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与要求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与要求v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建筑物以下部位需设置防、排烟设施:中规定:建筑物以下部位需设置防、排烟设施:v防烟楼梯间以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防烟楼梯间以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室;v 一类或一类或32m以上的二类建筑物面积超过以上的二类建筑物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且经常有
14、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房间。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房间。v 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大于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大于20m的内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60m的内走道。的内走道。1.自然防排烟建筑条件的限定自然防排烟建筑条件的限定v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除除 高度超过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米的一类公共建筑类公共建筑 以外的建筑以外的建筑。v()部位:()部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靠外墙的防烟楼梯
15、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净空高度小于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米的中庭;长度在长度在20米米60米之内的内走道;米之内的内走道;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2)设施)设施: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可开启可开启的外窗的外窗等。(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等。(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3)开口面积:)开口面积:v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v 靠
16、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和不应小于2.00m2。v长度不超过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走道面积的2%。v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积的2%。v 净空高度小于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机械防烟部位机械防烟部位v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系统: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对疏散通路的楼
17、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梯间。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组成:组成: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存在。(1)部位:)部位:对于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v
18、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v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v封闭避难层封闭避难层(间间)。注:注:1、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v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v3、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
19、间及其前室,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2)正压标准:正压标准:防烟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层(间间)为为25Pa至至30Pa。(3.)风口)风口v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
20、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v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开。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开。v 前室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闭,火灾时打开前室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闭,火灾时打开与着火层上下相邻层的风口送风。当前室采与着火层上下相邻层的风口送风。当前室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时,可设常开式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时,可设常开式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口。(4.)风机)风机v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保证新风入口不受火、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保证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烟威胁v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
2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v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v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隔墙隔墙和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v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
22、单向风阀;当风机不设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动风阀。、机械排烟部位、机械排烟部位v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将建筑物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设置将建筑物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设置防烟风机,通过风道强制排出各房间或走廊的烟防烟风机,通过风道强制排出各房间或走廊的烟气。气。特点:特点: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组成: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组成:由挡烟壁、排烟口
23、、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机和排烟出口组成。(1.)排烟部位:排烟部位: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v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的内走道。走道。v面积超过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v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
24、净空高度超过12m的的中庭。中庭。v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下室(2.)系统布置系统布置v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v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布置()排烟口布置v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近安全出
25、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离不应小于1.50m。距地面高于。距地面高于2米。米。v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00m。v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v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排烟风机排烟风机v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不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不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用建筑 防排烟 系统 原理 施工 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