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pptx
《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图片仅为示意,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替换尺寸:16.9*6.4cm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SGE GEOTHERMAL CO.,LTD孙彩霞 (Susan)Email:Contents目录一、背景二、开发现状三、前景展望2024/3/213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2019年的全球的碳排放总量,大约是510亿吨!如何实现从510亿到0排放的目标:尽可能实现所有工艺的电气化;电力尽可能实现脱碳电力;利用碳捕获装置,吸收剩余的排放;更有效的使用化工技术和新材料;种植养殖业引入新的农作物品种;供热制冷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能源和更高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以
2、上所有的措施,都需要新技术的投入。源于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生产和制造(水泥、钢、塑料)31%电力生产与存储(电力)27%种植和养殖(植物、动物)19%交通运输(飞机、卡车、货船)16%供热制冷(供热、冷却、制冷)7%2024/3/214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目前,
3、全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的84%,非化石能源仅为16%。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预计需要136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碳市场的规模预计3000亿元,前景一片广阔蓝海!非碳基的可再生能源是“碳中和”的必然选择。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未来能源!2024/3/215地热能源-未来能源地热如何成为“Gamechanger”本土、清洁、稳定、可再生、可持续“热、矿、水”三位一体的能源开发利用推广模式成熟地热利用的领域广泛地热发电区域供热制冷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农业、渔业及工业等方面的直接利用未来能源利用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在建筑供热系统中可作为最理想的基础热源EGS项目探索成功会
4、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健康的城市是会呼吸的城市”威廉麦克唐纳从摇篮到摇篮2024/3/216浴疗015010050200250HOUSEHOLDHOUSEHOLD闪蒸发电或者干蒸汽系统盐业温室种植烘干制冷以及制冰水产养殖造纸区域供热木材干燥食品加工区域供冷300发电食品工业康养浴疗供热制冷MWth发电MWe地源热泵供冷地源热泵供热地热利用领域广泛双工质/ORC技术探索创新Contents目 录一、背景二、开发现状三、前景展望2024/3/218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世界分布(2015)2024/3/219 我国20世纪70年代,先后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等地区建设了中低温地热发电站,在西藏羊八井建设了2
5、4MW中高温地热发电站。近两年在西藏、云南新建了几座,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从27.88MW增加至49.1MW。十三五规划目标是新增500kW,十四五呢中国地热发电的现状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发展情况2024/3/2110世界地热直接利用(1995-2015)2024/3/2111中国地热供暖的潜力 我国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地热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西南地区和东部拥有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省;其余地区分布着中低温地热资源,集中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等,资源蕴藏丰富,
6、总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1/6。2024/3/2112中国地热供暖的现状地热十三五规划(2017-2021)地热供暖面积将达到:16亿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000亿人民币;计划减排CO217亿吨。自2000年起,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2000年:11亿平米2010年:44亿平米2019年:110亿平米2010年是2000年的4倍;2019是2000年的10倍。目前,全国已实现地热供暖面积14亿平方米,其中浅层地热能达到8亿多平方米,中深层地热供暖仅为5亿多平方米,尚未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同时仅占全国集中供热总面积的1/10,发展前景广阔。2024/3/2113中国地热供暖的现状水热型地热能利
7、用是中国地热产业主力军。我国开发利用水热型地热供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990年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仅为190万平方米,近10年来,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总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地源热泵最早起源于1914年的瑞士,我国起步较晚,2000年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积仅为10万平方米,伴随绿色奥运、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呈现规模化、大型化的特点,建成了北京国奥村、上海世博轴、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示范项目,总面积超8亿平米,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于浅层地热能的积极认知!2024/3/2114地热供暖规
8、模最大的企业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SGE)于2006年成立于陕西咸阳,目前总部位于雄安新区;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控股53.8%,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持股46.2%;注册资本8.49亿元人民币;主要业务为地热+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碳减排及合同能源管理;目前世界最大的地热供暖企业。两国总理见证下中冰双方签订进一步扩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雷克雅未克,2012公司地热开发业务起步于陕西咸阳,现已扩展至津、冀、陕、晋、鲁、苏、浙等省(市),与国内40余个市(县、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供暖能力5000万平方米,拥有地热井781口,换热站647座,敷设管网近1000公里。创建了雄县、容城、献县、博野
9、、武功、故城、商河、太原经开区等多座城市供热“无烟城”,CO2减排量超500万吨,累计1百余万居民受益于地热能源提供的清洁供热。中冰合资合作概况2024/3/2116地热代煤城市典范-“无烟城”雷克雅未克 冰岛容城 河北雄县 河北武功 陕西咸阳 陕西商河 山东辛集 河北霸州 河北2024/3/2117核心技术体系地热回灌地热钻井智能监控梯级利用地热+多种能源集成地热勘探热储评价技术中石化绿源充分发挥中冰双方股东优势,形成具有绿源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2024/3/2118“取热不取水”的开发模式:“间接换热、梯级利用、采灌均衡”,可实现系统COP值20左右,是井下换热+热泵技术无法比拟的!通过与
10、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的复合,形成“地热+”模式,结合能源动态调节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可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地热能供暖关键技术80度的地热井,回灌温度15度,可实现供热20万平方米,若增加20%的天然气调峰,可供25万平方米。2024/3/2119水热型与井下换热的综合对比井下热传导的换热机理,实际上相当于加长版地源热泵系统。采灌均衡,地面换热,水作为热载体回灌到原始地层。换 热 形式 对 比换热温差12,水量30m3/h,完全通过热泵 提 升 最 大 可 提 供500kW热 量,仅 供1.25万平方米。以井深2000m地热井,出水温度70,100 m3/h为例,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热 开发利用 技术 现状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