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简介-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上.ppt
《统计基础知识简介-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简介-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上.ppt(14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统计基础知识简介第一章 总 论P P3 3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 (一)统计的概念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二)统计的三种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前与后的关系。P4P4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所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二)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它是全部和部分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二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如,200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0312.61亿元。(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按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变异标志又分为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说
3、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2、标志分为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但指标必须都能用数值表示。(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统计指标的数值直接汇总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二)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就是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
4、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一)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2、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3、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中间环节。4、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出成果阶段。P9P9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第二章 统计调查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二、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P
5、11P11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最基本的分类。(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三)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一般明确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P13)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P16P16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
6、查 六、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在统计法中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第四节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具体有六种:(一)直接观察法;(二)报告法;(三)面谈访问法;(四)邮寄访问法;(五)电话访问法;(六)互联网访问法。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三、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原始记录(P23)(二)统计台账(三)企业内部报表 第五节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结
7、果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性误差有三种方法;(二)控制代表性误差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综合资料的过程。(二)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实现了从总体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8、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分组,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等四个方面。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表。P27P27 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注意三点:一是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二是统计分组应有分组标志;三是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是“合”。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一)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与规律(二)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三)
9、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四)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P30P30三、统计分组方法(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经济条件选择标志。(二)分组方法确定分组标志后,具体分组方法有:1、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四、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体系中的各种分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
10、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分组,就是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 一是按所有制性质分组;二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三是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四是按地区分组。等等。P32P32 第三节第三节 次数分布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是在各组按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并形成一个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或简称分配数列。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分
11、配数列明显包括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如,表3-4。表3-4 某企业职工性别情况的分配数列(品质数列)性别职工人数(人)男680女520合计1200 按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如,表3-5。表3-5 某地区企业销售收入情况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销售收入(万元)企业数(个)80-90290-1004100-11016110-1206合计28 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
12、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变量数列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A、将所有变量值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B、分别汇总出每一变量值(如420件)所对应的工人数(如4人);C、将上述结果填入表3-6中。表3-6 某工厂工人完成生产定额情况变量数列(单项式)按完成生产定额分组(件)工人数(人)4204450248045008510452075304540195801762096306650127204合计合
13、计100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仍以上述资料为例,编制方法如下:A、将所有工人完成定额情况按完成件数分组;B、汇总出每组包含的工人数;C、将每一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D、将上述结果填入表3-7中。表3-7 某工厂工人完成生产定额情况变量数列(组距式)按完成件数分组(件)工人数(人)500以下10500-55042550-60017600-65015650-70012700以上4合计100 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要注意四组基本要素:1、组距与组数 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的上限,把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上限下限)。上表第二
14、组的组距是550-500=50。组数是指将某一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异距数列(或称不等距数列)。在总体单位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时,可采用等组距分组。当总体单位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如急剧的增长、下降、变动幅度很大时,就应采用不等距分组。P37P37 3、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是指每个组距两端的标志值,每个组的起点值称为下限(或最小值),每组的终点值称为上限(或最大值)。组中值是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即:组中值=(上限+下限)2;如,(550+500)2=525 或:下限+(上限下限)2;如,500+(5
15、50500)2=525 或:上限(上限下限)2;如,550(550500)2=525 当各组内标志值均匀分布时,组中值可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当各组内标志值不是均匀分布时,组中值只能近似代替各组实际平均值。(第四章中有例子说明)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如果重叠,同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下一组,即“上限不在组内”。表3-7中的第一组(500以下)和第六组(700以上)开口组的处理办法: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 表3-7中的第一组的下限=500(550500)=450 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 表3-7中的第六组的上限=700+(700650)=
16、750 由此可知,开口组的组中值计算方法: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P37P37 4 4、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数愈大,则该组的标志值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愈大;反之,愈小。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次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得出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频率可以反映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的强度和各组标志值出现概率的大小。可见,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1、各组的频率大于0;(即次数必须大于1)2、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
17、二)图示法 有四种:1、直方图;2、折线图;3、曲线图;4、饼图。第四节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一)编制程序;(二)编码;(三)数据录入;(四)数据编辑;(五)计算与制表。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一是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二是控制录入质量;三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第五节第五节 统计表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一般为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阶段使用。统计表的作用:一是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二是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
18、现象之间的规律;三是便于汇总和审查;四是便于计算和分析。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有些统计表在表下还有补充资料、附记、资料来源、指标计算方法、填表单位、填表人员和填表日期等。从统计表的内容看,又分为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主词就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宾词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需要说明,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主词和宾词的位置可以互换。三、统计表的分类(一)按作用不同分类1、调查表;2、汇总表或整理表;3、分析表。(二)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类1、简单表;2、简单分组表;3、复合分组表。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19、第四章 统计指标P49P49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统计指标包括三个要素:即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同时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素。如200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0312.61亿元。P49P49p(一)统计指标的特点p1、同质事物的可量性。p2、量的综合性。p(二)统计指标的作用p1、从认识的角度看,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的工具,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p2、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
20、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分数量指标(又称总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反映总体绝对量的多少,它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并有计量单位。数量指标的数值随总体外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数量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可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即一个总体中单位的数目,如企业数;也可表现为总体标志总量,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的总和,如某企业全体职工的工资总额。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表示。如,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等。质量指标的数值与总体范围的变化没有内在联系。2、按统计指标的作
21、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总量指标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二)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2、总量指标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平,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形式统计指标的基础。P52P52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量
22、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数的总和,它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总体内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是相对的,随着总体的变化,单位总量可以变为标志总量,或标志总量变为单位总量。(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如200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等。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该(瞬间)状况上规模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工厂数、固定资产原值等。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
23、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包含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和劳动时间单位三种。(一)实物单位: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用货币度量事物数量的计量单位。(三)劳动时间单位:用劳动时间来度量事物的数量。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一)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计算范围,才能保证总量指标
24、计算的准确性。(二)计算总量指标必须注意其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的统一,才能进行汇总计算。第三节第三节 相对指标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数量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可用复名数和无名数表现。复名数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无名数通常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表示。(三)相对指标的作用 1、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说明总体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的情况。2、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和分析。二、相
25、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P56)(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例2某企业计划2005年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提高10%,2005年实际比2004年提高15%。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步:2005年计划数是上年的1+10%=110%第二步:2005年实际值是上年的1+15%=115%解:(100%+15%)(100%+10%)=104.5%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超额4.5%完成计划。u例3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4%,实际成本降低为6%,该厂甲种产品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方法:u第一步:单位成本计划目标是1-4%=96%u第二步: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基础知识 简介 从业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