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设计.doc
《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设计.doc(5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 前言41.1 温室的起源与发展41.2 温室测控装置的类型和发展方向61.2.1 目前常用的控制装置61.2.2 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81.3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101.3.1 课题的提出101.3.2 研究内容11第二章 温室环境及其总体测控方案设计122.1 温室环境单片机测控装置的设计目标122.2 温室环境因子分析122.2.1 光照强度因子132.2.2 湿度因子142.2.3 温度因子142.2.4 二氧化碳因子152.3 温室环境各因子的控制162.3.1 光照控制162.3.2 湿度控制172.3.3 温度控制172.3.4
2、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182.4 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的总体设计192.5 传感器应用202.5.1 光照强度传感器212.5.2 湿度传感器222.5.3 二氧化碳传感器232.6 A/D转换模块242.7 本章小结25第三章 温室温度测控装置设计273.1 以温度为例的温室测控装置设计273.2 单片机(89S51)273.2.1 AT89S52单片机简介283.2.2 AT89S52单片机的功能特点293.3 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电路303.3.1 温度传感器概述303.3.2 DS18B20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概述313.3.3 DS18B20的引脚、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313.3.4 测控系统中
3、的测温电路333.4 单片机时钟电路343.5 人机交互353.5.1 键盘输入电路353.5.2 显示电路363.6 控制输出电路383.7串口通讯模块设计393.8 ISP功能电路设计413.9 小结42第四章 温室模型设计与温度测控的实现434.1 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434.1.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434.1.2 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444.1.3 显示模块的子程序设计454.1.4 按键输入模块子程序设计464.2 测控装置的模型实现474.3 小结48第五章 结束语505.1结论505.2 不足与探讨51参考文献52致谢53IV潍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设计摘要温
4、室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温室种植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温室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可充分发挥温室农业的高效性。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温室信息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已成为目前设施农业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国内外温室的起源入手,概述了温室在东西方的发展历史以及温室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外温室测控装置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接着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温室环境各个参数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S-485总线的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的设计方案,并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研制了温室温度测控设备,在自行设计的温室模型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包括:1、完成了基于RS-
5、485总线的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RS-485总线可以方便的进行远距离多节点通讯,实现多点多温室测控,同时对部分执行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2、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制作温室温度测控装置,该装置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按键输入模块、LED显示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执行机构、RS-485/232总线通讯模块、ISP模块等,能够实现温度的实时检测、显示和控制输出,并具有和上位机通讯,多点组网功能;3、在参考玻璃温室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有机玻璃温室模型,方便有效的模拟温室环境,设计的温室温度控制装置在模型上进行了实践检验,实践证明,温度测控的硬件设计是成功的,模型对温室环境的模
6、拟是基本有效的,该温度测控装置还具有这样的优点:电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控制能力强;它可以将温室模型中的温度因子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预留接口多,可扩展性能好,性价比高;整个温室的通信系统可以在RS-485/232总线之间切换,方便实现多点多温室的测控和上位机计算机的管理;采用ISP功能,方便控制程序更新。论文最后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系统设计的不足和改进思路,为今后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准备。关键词:温室环境 单片机 RS-485 测控装置 温室模型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ABSTRACTGreenhouse
7、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greenhouse crop, automatic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greenhouse management level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With sensing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ra
8、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intelligent greenhous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has been a hotspot.Based on the origin of greenhous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Oriental greenhouse and greenhouse at home and abroad. Introduced
9、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dynam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n more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each parameter and mutual effect,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based on RS - 485 bus greenhouse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the design scheme is devel
10、op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cheme of greenhous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in the design of the greenhouse model experiment. Mainly includes:1, completed based on RS - 485 bus greenhouse environment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measuring devices, RS - 485 bus can be convenient for
11、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 realizing the multicast to control greenhouse, part of the actuator design improvement,2,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greenhous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this device with AT89S52 SCM as the core, including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the key input m
12、odule, LED display module, the output control module, actuators, RS - 485/232 bus communication module, ISP module, can achieve the real-time detec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display output,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ing functions; the multi-point3,and in reference on the basis of
13、 the glass greenhouse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organic glass greenhouse model,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greenhouse greenhous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in the model test,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hardware design is successful, the s
14、imulation model of greenhous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this is the bas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also has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control ability, It can be the greenhouse temperature control model in the scheduled within range of factors, Obligate inte
15、rface, extensible performance is good, cost-effective, The greenhous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an be based on RS - 485/232 bus switching between, convenient and realize the measurement and multicast greenhouse PC computer management, Using the ISP function, convenient control program updates. Paper fi
16、nally summarized, and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system design for future improvement ideas, further study of the subject.KEY WORDS:greenhouse environmental,MCU,RS-485 bus, monitoring &controlling device, greenhouse model第一章 前言1.1 温室的起源与发展温室是以透光材料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供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的建筑的统称。它通过人
17、工干预的方式来对指定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养分等诸多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进行调控,使之适合所培育作物的生长需要。由于它摆脱了地点、季节、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和限制,能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和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温室的起源是非常早的。早在2200余年前的秦朝就有记载。古文奇志上说;“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石刑谷中温处,瓜实成,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前汉书召信臣传说:“自汉世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温火,得温气诸菜皆生。”可见秦汉时
18、代已有了温室园艺的萌芽。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间,北京的温室蔬菜栽培已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当时的农民秘而不宣,加上受农时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通过反季节栽培出来的蔬菜,是“不时之物”,食用这种不时之物,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从而极大的限制了温室事业的发展。在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末期已使用一种用云母片装配的温床,促成水果早熟和为宫廷生产黄瓜;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印度和埃及,也曾利用保护设施来减轻严寒、大风以及酷暑等恶劣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温室的初步发展是在15世纪后的英国、法国和荷兰。1599年,在荷兰建成一栋栽培热带植物的温室,这是欧洲最早的温室之一。直到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随着玻璃工业的出
19、现,才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玻璃温室。18361841年,英国德温公爵的园丁领班帕克顿在备德贝郡查兹沃斯府邸建了一具大型温室,在铁、木框架上共镶有7000多平方米的玻璃。1851年,在英国举办世界上首次万国博览会时,帕克斯顿以他建造的温室为蓝本,为博览会的主展馆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进入20世纪后,玻璃、钢铁、机械等工业发展迅速,温室的结构与设备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塑料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出现了一大批塑料薄膜温室和塑料大棚,从而迅速扩大了温室园艺生产的规模与范围,使它成为现代农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2国内外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是随自动化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通
20、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自20世纪70年代起采用模拟式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以相关的模拟式仪表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1978年日本学者首先研制出微型计算机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日本、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可以根据温室作物的要求和特点,对温室内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调控。研究的现状正朝着完全自动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日本还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因素环境远距离控制装置的开发。国内对温室控制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农业计算机的应用开
21、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温室的管理和控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中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实践证明,单因子控制技术在保证作物获得最佳环境条件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全国农业系统的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90年代,在引进的基础上,搞了一些研究性质的环境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在温室结构和温室控制方面的研究力度。2001年,国家在“十五”攻关项目中启动了“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同
22、年,在国家“863”计划“可控环境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内容中包含了研制可控环境自动控制系统、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等内容。从我国的温室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现状来看,温室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但是,大部分不够理想。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在控制算法上,采用的大多是简单的直接数字控制方法,即在程序中设定各环境因子的上下限,当测定的环境参数超过上下限时,启动环境控制的硬件系统和机构。这种方法尚不能根据作物对环境的反应进行实时控制。在各个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需深入研究。
23、1.2 温室测控装置的类型和发展方向温室控制系统从大的角度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软件系统和硬件装置,软件系统的核心就是控制思想也就是控制算法,硬件装置一般是指温室环境测控设备的有机组成。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温室目前的测控装置类型,这一问题是科学合理地控制温室环境的基础之一。1.2.1 目前常用的控制装置1.单片机控制系统目前,温室控制器的结构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控板的控制系统。一般以MCS51系列为基础,采用8位CPU,从数据采样到算法控制都是由单片机完成的。其拓扑结构为集中式控制方式(图1.1)。该类控制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全局管理,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缺点是布线复杂,可靠性差,故障率高;且
24、信号的输入、输出一般为模拟量或开关量,自动化程度低。由于温室控制环境噪声大、环境恶劣,单一的CPU控制系统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图1.1 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基于IPC的温室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机(IPC)的温室控制系统是由工控机、各种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的闭环控制系统。由工控机组成的温室控制系统框图如下。如北京望京建立的自动化温室就是以工控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主机选择了研华生产的控制机,配备了各种接口板,采集、控制和通信功能都由工控机完成,能对温室各参数和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喷雾系统能使室温下降7。图1.2 工控机组成温室控制系统框图 3.基于PLC的温室控制系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室 环境参数 测控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