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见手术要点.doc
《普外科常见手术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科常见手术要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五、各种手术操作及要点 1右半结肠切除术 右半结肠切除是大肠肿瘤外科最常见的术式。随着近年来近侧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掌掘好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是外科手术的基本功。尽管目前对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步骤及清扫范围各家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遵循规范性,合理性及提高生存率。现将右半结肠D3式手术描述如下。 手术切口选择多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应强调手术切口不宜过小,以免术中造成不必要牵拉及肿瘤_挤压,此均为手术禁忌;另外切口小,难以实施比较规范的解剖及清扫淋巴结,同时小切口甚至被怀疑是否仅行肠段切除,而非根治性手术。一般情况下,切口上端应达肋缘下2 cm左右,而下方达髂前上棘平面稍 下方即可。在切开腹膜
2、时注意勿损伤膀胱。 开腹后探查顺序应按照距肿瘤由远至近自上而下原则进行。严禁开腹后直接触摸肿瘤,更需避免挤压肿瘤,尤其是肿瘤较小时。手术探查顺序序一般由肝,脾,网膜,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女性需了解子宫,双侧卵巢有无增大及肿物。然后再向右侧结肠系膜,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肝曲等部位探查。探查肿瘤时应着重了解肿瘤的确切部位,是属于盲肠,或升结肠,横结肠。对于回盲部肿瘤一定要区分为回肠肿瘤抑或为盲肠肿瘤。因回盲部的概念模糊,到底是属大肠还是小肠肿瘤必须明确。对于升结肠肿瘤可描述为起始部,中段,近肝曲处。而位于横结肠的肿瘤可描述为近肝曲处,近侧1/3,中段,远侧l/3处。这样对考
3、虑淋巴清扫的范围有所帮助。 肿瘤如果已浸及浆膜,应避免手套与肿瘤创面直接接触,可采用小纱布覆盖于肿瘤创面并缝于正常肠壁四周。或用生物胶喷涂于肿瘤表面,防止肿瘤细胞术中医源性播散。此步骤系肿瘤手术规范性措施,肿瘤术后复发及切口种植常与此保护不妥有关。探查肿瘤结束后,应予放置切口保护膜或切口保护巾。 肿瘤如向腹膜后间隙浸润或呈现侵犯十二指肠,输尿管,腰大肌等部位时,常认为切除困难或不能切除。有时虽然手术探查感觉手术困难,但经过认真,仔细解剖分离,常能行肿瘤切除或姑息性切除,甚至行根治性手术。单凭肿瘤侵犯腰大肌而放弃手术则甚为可惜,因为右侧腰大肌外侧并无任何重要组织结构。将部分肌肉与肿瘤一并切除常能
4、完成。而内侧输尿管,腔静脉,十二指肠则系重点保护器官。 在决定切除肿瘤前,应将肿瘤部肠管提起,距肿瘤3 cm处两端系膜分别用布带予以结扎,并在肠腔内注入氟尿嘧啶0.5 g。注射前后消毒穿刺点,注射器注入肠腔后抽出有气体则推注药物。此步骤既可阻断肿瘤从静脉及淋巴管的扩散,又可使抗癌药物在肠腔肿瘤内起杀灭作用。 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步骤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Turnbull提出的手术中避免接触肿瘤的无瘤手术操作法,即先寻找到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予以切断及结扎。再处理相应肠管及系膜,但往往未清扫至第3站淋巴结。另一种手术方法是先从右结肠外侧腹膜切开,游离并提起结肠与肿瘤,然后再予切
5、断并结扎右侧所属血管支。有时也并不能确保在血管根部结扎。两种方法前者从理论上强调了肿瘤根治的观点,而后者则以临床实践切除肿瘤为主。肿瘤外科手术观点认为,先自外围清扫淋巴结的手术方式符合肿瘤根治,防止医源性播散。因此应用Turnbull的“非触摸肿瘤”的手术观点加之操作中的改进,达到清扫第3站淋巴结的目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无疑采用这样的改良手术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也可能会有减少肝转移的趋势。根据临床经验,如果肿瘤无外侵,与侧后方及重要脏器如十二指肠,输尿管无明显浸润,肿瘤已随肠管呈活动状态,均应考虑根治性淋巴清扫手术为主。因此时不必顾忌肿瘤无法切除,而淋巴血管均切断的尴尬局面。除非肿
6、瘤巨大,浸润广泛,系膜淋巴结肿大及根部主淋巴结增大,十二指肠侵犯等特殊情况,或不能肯定肿瘤能否切除时,则可以适当考虑游离肿瘤后再切断血管及淋巴结清扫。过分强调手术先阻断肠管的血供,再进行其他步骤往往也有缺陷,因为手术操作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手术时直接在横结肠系膜根部立即寻找结肠中动脉及右结肠动脉起始部风险较大,外科医生难以在短时间进入如此复杂的应激状态。所以,依照循序清扫,到其解剖部位再结扎相应的血管,风险可降低,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及危险。 防止肿瘤播散的改良手术及结合临床实际可按下列描述进行,提起胃结肠韧带,从胃幽门下方开始切开下方清除,呈血管“骨骼化”状态,实际上并不需切断血管。因为术
7、后引起“胃瘫”及胃液增多可能与切断血管神经有关。尤其高龄病人等不宜切断胃网膜血管,以便术后尽早恢复功能,避免呕吐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但对于结肠肝曲部位癌,如肿瘤外侵及大网膜有转移,原则上须将胃网膜右动、静脉切断,并清扫至幽门下淋巴结。 将胃结肠韧带切断后,展平横结肠及系膜,沿横结肠系膜中段,查看横结肠系膜血液供应。在结肠中动脉左、右支之间系膜无血管区切开,向下方直至横结肠系膜与小肠系膜,升结肠系膜三者交汇处,此时并不急于解剖右结肠动、静脉,而是将回肠距回盲部15cm处小肠系膜切开,切断小肠系膜并予以结扎,防止小肠系膜术后淋巴漏,将小肠系膜沿肠系膜血管搏动区前方剪开,紧贴肠系膜动、静脉向上解剖
8、分离,清扫血管旁淋巴结,在此过程中自然可显露出回结肠动、静脉汇入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根部,距根部1cm处分别切断结扎。继续沿上方切开小肠系膜,切忌过深,直至横结肠系膜,升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的交汇处。此时再自下向上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分别解剖出右结肠动、静脉,予以根部先结扎后,在此结扎线平面近lcm处切断再双层结扎。在此血管切断结扎处上方,通常均有淋巴结存在,此即主淋巴结,须清除,此淋巴结常易遗留,造成日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手术至此,实际上仅有结肠中动脉血供仍供应所切除肠段。由于上、下穷解剖分离均已充分,此时再处理此血管已很容易,在肠系膜上动脉搏动处显露结肠中动脉根部,此处可分为左支及右支,保留左
9、支切断结肠中动脉右支即可。此时将整个右半结肠血供完全切断,同时也完成了第3站淋巴结清扫。在此平面清扫淋巴结后,往往病理检查可寻找至少20个以上淋巴结。 在切断所有右半结肠血供后,行肠管及肿瘤整块切除步骤。将右结肠外侧腹膜切开,沿下方切至回盲 部,上方至结肠肝曲处,然后沿腰大肌前疏松组织向内侧解剖游离,此解剖平面很重要,如果掌握不好致此 平面过深,易损伤深面的重要脏器,过浅则将Toldt筋膜残留于腹腔。而此筋膜恰是结肠系膜的后叶,许多 中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则位于Toldt筋膜的前方,所以强调将Toldt筋膜在整个右半结肠段切除,包括盲肠后,升结肠后,及十二指肠胰头前区这三个重要区域。实际上此筋膜
10、临床并不难以辨认,是浅白色膜样组织,而且在此筋膜下游离,并不出血。过深,过浅易出血。在盲肠后部解剖游离时,要防止损伤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在升结肠段游离时,也应在输尿管前方予以清扫,并在腔静脉前方清扫胰,十二指肠前Toldt筋膜时,将结肠肝曲完全游离。紧贴结肠系膜与十二指肠前疏松组织游离。此疏松组织即右侧Toldt筋膜的移行,由外侧将整个十二指肠圈及胰头表面一同解剖游离后,整个整块切除标本已完全掀起。理论上讲,先切断回肠段,再切除细菌稍多的横结肠侧,在切断肠管前,要将切断肠管外周脂肪及小血管均予切断,游离出lcm距离以备吻合。 肠管切断后,用0.1洗必泰液清洗双断端,可用肠钳夹持5 cm左右,用A
11、1ies钳夹断端后棉球涂擦至无黄色分泌物为止。吻合时将两断端肠管对拢,并根据系膜是否平行一致进行端端吻合,勿使吻合肠管及系膜扭转。先行肠管后壁浆肌层缝合,暂不打结,用小钳夹线后,一起行浆肌层对拢打结。在切断钳夹肠壁后,行间断全层后壁缝合,间距不要过宽或过窄。再行前壁内翻缝合。在最后几针缝合后一起打结,不能将黏膜外露,如果黏膜过多,即在进针时少缝黏膜多缝浆膜。肠管浆肌层予以间断缝合包埋。吻合后血供应完好,吻合口通畅,挤压两端无粪汁流出即可。再将结肠及回肠系膜平行间断缝合,避免缝扎血管,以免影响吻合口血供。腹膜后间隙不必缝闭,洗必泰液冲洗腹腔,因腹后壁游离广泛及结肠切开易污染,故为防止术后感染及淋
12、巴液储留,均应放置硅胶双套管。实践证明,放置引流管引流液体是防止术后体温升高的重要方面。将引流管固定后,小肠自然状态置于腹腔,或将小肠系膜紧贴于腹后壁创面,避免肠管直接与腹后壁粘连,关闭腹腔。 术中注意事项如下: (1)手术解剖分离过程均应用电刀进行操作,这样解剖界限清晰。尤其在行Toldt筋膜间隙剥离时,同时可防止散落的局部肿瘤细胞种植。 (2)手术开始进腹时即给予抗生素罗氏芬1g,可降低血中肠道菌浓度,并使抗菌效能在切断肠管前,即术中2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 (3)如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局部侵犯直径2cm时,可以行横向间断全层缝合。以肠管有游离度,松弛,不狭窄即可;如范围较大可用胃,肠浆肌层瓣
13、修补,或行十二指肠造口。肿瘤侵犯十二指肠范围较大者可考虑胰十二指肠切除,或姑息性回肠横结肠吻合。 (4)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肠系膜上动脉时要仔细小心,将系膜切开即可扪及搏动,沿其周围清扫淋巴结,并可显露诸血管根部。尤其在肠系膜上静脉外侧壁,常有淋巴结与所属静脉粘连,须认真解剖。 (5)位于右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根部之间,常有肿大淋巴结,临床认为系“三角区”,此区域淋巴结属主干淋巴结,如遗漏转移淋巴结,常在术后半年至1年内发现局部病灶,且常伴血中CEA持续升高。五、手术方式及其要点 1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1)适应证 凡胃窦部癌或胃体下部癌均可行此手术。根据痫灶浸润深度,淋巴结清除范围的
14、不同,可分为根治I式(D1)、根治II式(D2)、根治式(D3)。早期胃癌可清除以胃左动脉干淋巴结为中心的选择性D2手术,或称D1+术,对进展期胃癌,则做D2、D2+或D3手术。 (2)切口 取上腹正中切口,上始于剑突,下至脐孔,如遇此间距特短而肥胖者,可切除剑突或绕过脐孔向下延长至脐孔下34cm。 (3)探查 开腹后,先探查肝脏有无转移,然后探查盆腔,女性病员需探查双侧卵巢有无转移,再探查腹膜、肠系膜有无粟粒样转移,腹主动脉旁有无肿大淋巴结,最后才探查原发灶,确定其部位、大小、是否已浸润出浆膜面,并注意与周围脏器关系,包括胰腺、横结肠系膜、肝脏、肝门是否受累,根据病灶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
15、 (4)防止医源性播散 探查完毕后决定做根治性切除者,将3L手术切口层保护器放入切口内,藉保护器的塑料薄膜,使切口与手术野完全隔离而防止癌细胞植入切口引起种植性复发。对已浸润出浆膜的肿瘤,用塑料薄膜及纱布垫覆盖癌灶,避免术者与癌灶接触而导致医源性播散。 (5)切除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 沿横结肠缘切开大网膜之结肠附着处,左至脾脏下极,右至结肠肝曲,提起大网膜,在其左、右两侧可见横结肠系膜前、后叶间之较疏松之间隙,由此两侧向中间比较容易分离结肠系膜前叶,在分离至结肠缘时注意勿伤及结肠边缘动脉,否则易引起结肠局部坏死、穿孔。结肠系膜向上分离与胰腺包膜相连,再沿胰腺下缘探查结肠中动、静脉周围有无肿大
16、淋巴结(第15组淋巴结),如有应予以清除,沿结肠中动脉向上于胰腺的背侧清除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第14组淋巴结。分离过程中应注意勿撕裂小静脉分支,以免引起出血。 (6)切断、结扎胃网膜右动、静脉 在胰十二指肠前下静脉与胃网膜右静脉汇合处结扎、切断胃网膜右静脉,在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出胃网膜右动脉处将其结扎、切断,清除动、静脉问之第组幽门下淋巴结。分离十二指肠后壁。 (7)清除胰后淋巴结 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将胰头十二指肠内翻,在胰头后覆盖的Treitz筋膜下方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清除动脉弓旁的胰头后第13组淋巴结。 (8)切断结扎胃网膜左动、静脉 将胃牵向右下方,显露脾下极时切忌用力过猛而撕裂脾包
17、膜或脾实质导致出血,切断、结扎胃网膜左动、静脉及最后23支胃短动脉,清除其旁的第4组淋巴结。至此,可将整个标本上翻,用电刀贴胰实质表面分离胰包膜达肝总动脉水平。 (9)切开小网膜,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 贴近肝脏而切开小网膜,向右侧解剖,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之浅叶,暴露肝固有动脉及胆总管,将其浅面的脂肪淋巴组织向下剥离,胃右动脉在其根部结扎、切断,继续向下解剖至十二指肠上缘,此时与已经分离至胰腺上缘之胰包膜相会合,清除幽门上第5组淋巴结,沿肝固有动脉表面向左暴露肝总动脉,在肝总动脉延续至肝固有动脉之拐弯处,经常有肿大淋巴结(第8组淋巴结),在肝总动脉上缘切开其表面之包膜,将其周围的脂肪淋巴组
18、织连同胰包膜一起向左分离至腹腔干之右侧。然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文氏孔的后方,左手拇指在其前方触摸探查有无肿大淋巴结,如有尚可推动之淋巴结,即用食指和中指将其推向左侧,左手拇指将肝固有动脉及胆总管捺压至右侧(图lO一7),显露淋巴结后,小心分离,在分离过程中门静脉亦逐渐显露清楚,此处淋巴结往往只能孤立摘出,很难做到整块清除,而且在分离淋巴结时都应结扎切端,否则容易导致难以止住的淋巴液瘘。 (10)清除贲门右旁及小弯侧淋巴结 沿已切开的小网膜继续向左分离直达腹段食管之右侧,切断迷走神经右侧支,向下沿贲门、胃小弯切断小网膜之前后两叶,清除其旁的脂肪及第1、3组淋巴结,沿小弯一直分离至距肿瘤上缘5c
19、m处。 (11)切断胃左动、静脉 沿贲门右侧已切开的小网膜后叶继续向右分离与已切开的肝总动脉上缘之包膜相会合,将脂肪组织向下分离,清除腹腔干(腹腔动脉)及脾动脉起始部周围的淋巴结,显露胃左动脉,在其根部结扎、切断。胃左静脉有时与肝总动脉平行向右汇入门静脉,有时注入脾静脉,均应根部结扎、切断,如此第7、8、9及部分11组淋巴结均已清除。 (12)切除胃 首先根据病灶部位、大小决定做Billroth I式或Roux-en-Y式吻合术。如采用Billroth I式吻合术,则在幽门下3 cm处上荷包钳做荷包缝线,将国产GF-28 mm管形消化道吻合器(图108)之中心杆前端之抵钉座置入十二指肠内,扎紧
20、荷包缝线,修剪结扎后的残端至0.2cm左右。在距肿瘤上缘5cm处确定胃之切除线,如病灶位于小弯侧,则用消化道缝合器(图109)在原定的切除线处先关闭大弯侧,小弯侧留34cm用肠钳夹住后将标本取下,在肿瘤对侧缘切开胃,检视切缘距肿瘤的长度,如已足够,则放开肠钳,用3把鼠齿钳提起切缘,吸净胃内容物,插入吻合器器身,使其位于胃大弯侧后壁距关闭缘3cm处,在其中央用电刀戳一小孔,将中心杆插人器身中央之推杆内,旋紧尾端螺丝,使十二指肠壁与胃壁紧密靠拢,打开保险闸,扳动手柄,即完成十二指肠与胃之端侧吻合,旋松尾端螺丝,取出器身及中心杆,检查切下之十二指肠及胃壁圈是否完整,如吻合完好满意,仍用细丝线间断浆肌
21、层加强。 如癌肿已累及十二指肠,或因病灶大切除胃的范围广,做胃-十二指肠吻合张力过大者宜做Roux-en-Y吻合术。于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下1015 cm处切断空肠,分离切开小肠系膜57 cm,将中心杆抵钉座插入近端空肠后扎紧荷包线,将器身插入远端空肠,使肠子折叠而让器身端到达距切缘40cm左右处,应用吻合器做空肠-空肠端侧吻合术,缝闭切开之空肠系膜。然后再将中心杆抵钉座放入远端空肠,荷包缝线扎紧后,器身放入残胃内,做胃-空肠端侧吻合术,吻合口均以细丝线间断缝合加强。应用吻合器亦可做Billrofh式吻合,即胃-空肠侧侧吻合,但其Braun吻合只能做手工缝合。 在施行根治性远端胃大
22、部切除术时,应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浸润的范围、病理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除范围,有的放矢,做到既不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又不遗漏应该切除的转移病灶。 2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1)适应证 凡贲门部癌、胃底癌或小弯侧上1/3癌均适应做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2)切口 取45度右侧卧位,胸下垫硬枕,先在第7肋间延长线上做左上腹斜切口,切断左侧腹直肌达腹白线,切开腹横肌及腹膜,探查程序同前,由远及近,最后探查病灶,如能切除,延长切口,切除约2cm长之肋软骨弓,切开背阔肌、前锯肌、肋间肌和胸膜,于第7肋间进入胸腔,用胸壁开张器牵开切口。 (3)切开膈肌,游离食管下段 自肋软骨弓处弧形切开
23、膈肌弯向食管裂孔,切开之膈肌以7号丝线缝扎。切开肺下韧带,游离食管下段,用纱带穿过食管后面,将食管提起,切断两侧的迷走神经,清除食管旁淋巴结。 (4)切除大网膜及结肠系膜前叶 沿横结肠分离大网膜方法同远端胃大部切除,分离至幽门下显 露胃网膜右动、静脉后,在其下方向左切开大网膜至距肿瘤下缘5 cm处。 (5)切开小网膜,清除右贲门旁淋巴结 近肝缘处切开小网膜、右胃膈韧带及部分膈脚,清除贲门 旁第组及小弯侧第组淋巴结,如胃右动脉无肿大淋巴结,则可保留胃右动脉,沿小弯远端向近端分离 小网膜至距肿瘤下缘5 cm处。 (6)游离胃上部大弯侧 提起食管下段,切开左侧胃膈韧带及部分膈脚,清除第、组淋巴结,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常见 手术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