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doc
《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浅谈中医特色中医学来源于实践。这个实践不是实验室或动物实验的实践,而是数千年人民与疾病斗争、为健康生存的亲身经历的实践,是以无数生命的代价铸造出来的。历代医学不断的将这些实践从感性认识,总结为理性认识的总结,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医疗治疗体系,把人体内外联系的机理,把疾病形成、发展的规律,融汇成了中国是中医学术。因此中医学也可以称之为实践医学。总的来说,中医学认识疾病采取的办法辨证,中医学治疗的办法是以调整人体一切机体动态平衡为手段。中医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消长过程,疾病的各种症状就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治疗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机化学物质或以针灸的理化原理与手
2、法使机体回复或重新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叫做“承平乃治”。使人体治病的一切功能都调整到保持功能平衡的目的,疾病也就痊愈了。中医看病需要一种认识疾病的方法作为指导,使用药物也学要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平凉的认识理论作为指导。这两种认识的指导就是中医对疾病认识与使用药物的最高原则辨证论治。辨证的办法,可分为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也是总纲。在总纲下面还把它落实到证系上去,这些证系包括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脏腑辨证是上述辨证完成后,把辨证所掌握的情况落实到五脏六腑个别的结构功能单位上去,最后把这些辨证的资料归纳综合分析,才能将“证”定下来。八
3、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六经是指伤寒的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卫气营血是指温病学的卫、气、营、血;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脏腑辨证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等。此外还包含奇恒之府的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表里指的是病变部位及其深浅;寒热指的是疾病的性质;虚实指的是人体正气与病邪之间的盛衰关系。阴阳是将表、热、实归属为阳,将里、寒、虚归属为阴。因此阴阳成为八纲中的主导。阴阳在中医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阴阳是无所指,也是无所不指的,阴阳是解释八纲的代号,是解释机体情况的认识工具。也是中医是人疾病的基本准则。阴阳在疾病中可以无限的分割,
4、分割德越细,认识疾病的本质就越准确。孟子说过一起切梨的故事,他说:“把一个梨子切成两半,然后再切两半,以至于无尽”这是对阴阳学术的科学论断,把阴阳分切到不可分割以后,不是当今科学的原子、中子、质子、核子等物质的最细最终的结构吗?中医对疾病中阴阳不断切割,以致于无尽的时候,疾病的本质不是呈现在医者的眼前吗?八纲也可以认为机体对致病动因的一种典型的反应状态。反映那种状态便应怎样采取治疗措施。从理论上去理解他,也可以称之为发病诊断学。疾病的发展都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这种异常状态都循着一定规律展现在病者的症状上来,这种规律的病机可以在发病的阶段上表现出来。中医的治疗不是按病例的典型症状
5、来处理的,而是根据结合病机来施治的。不管什么病,他的病症如何,只要症候相同,病机一致,什么病都可以同治。反过来,不论何病,病症相同,疾病也相同,但症候不同,病机不同,即是说病机改变了,证也随之转移了,就应用异治不能用同治了。中医处理病的施治,着眼于正邪、阴阳、盛衰、消长与脏腑的情况,是从整体进行考虑的。兹举一些例子一说明:(1)以肾病遗精来讲,属于肾脏真元亏损的遗精,其病因为肾虚精关不住,采用金锁固经丸,补肾固精即可取效。如果由于肝脏关系混乱,肝火偏盛的遗精,应用龙胆泻肝汤去治疗,病即可除。为什么呢?遗精虽然是同一个病症,前者是源于真元亏损,后者是源于肝火旺盛。如果后者使用金锁固经丸治疗,不仅
6、精不可固,遗精会更甚。因为肾元亏与肝火旺的关系紊乱得不到纠正。这样的施治方法,中医称之为同病异治,关键在于认清病机。(2)又以失眠不寐为例。如因心火旺,心血不足的不寐,可用朱砂安神丸。如因心脾两虚,就应用归脾汤去治疗,单用安心养神的办法,不足以纠正其紊乱,而必须补脾,脾气复健,心血充足而下交于肾,心肾相交,不寐便可以消失。对于顽固性失眠,中医认为久病有瘀,用血府逐瘀汤,就可解决。由此可知中医施治“证”和“病机”是十分重要的。二、辨证是中医的核心 “证”是中医学术思想中的特有概念,也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证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整体体质反映和整体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社会、脏腑、经络、细
7、胞、体液、代谢等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反应。它是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映形式。证是客观的反映,“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证”是整体的,它也包含局部脏腑在内,包含人体一切内外组织和功能。虽然我们从解剖上可以把一切组织结构分成局部的东西,但他们之间永远有着相互依存上制约的关系。不应忘记,局部是受整体制约的,任何局部绝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只有在整体中才局部的意义。四肢和各种器官,只能看做是动物的各个部分,绝对不会是动物。只有在整体统一中才有四肢和各个器官,他们绝对不是和统一体毫无关系的。当今的近代科学,由于受到了“细胞病理学说”的影响,认为一切病变都
8、是细胞病变,是局部的病变。因此在判断疾病时都局部不定位论和组织结构论作为指导,这种指导思想往往具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只见细胞的各种变化,偏重于结构,只看到树木,看不到到森林。在诊病的时候,总要求所有的病症落实到组织结构上去,用结构变化与代谢变化去解析临床上的各种表现,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使不少医者将自己的职务变成了看检验报告来治疗的医生,离开了检验报告单就难于确定是什么病了。组织结构的方法可以在动物实验中加以复制这些依据。他们忽视了机体的整体性机脏器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外因的感染,细菌、病毒、异物等等,而忽视了个体特殊的反应,换句话说,他们看到的是细胞的变化、化学变化和内部局部结构情况,看不到
9、这些变化是离不开整体的重要性,只理解生命物质运动的某种局限的形式而不全部的认识。中医认证的范围是广泛的,是全面的,他面对的疾病,不是病,而是病人。人是有特殊个体差异和不同基因与遗传基因的,而且差异的个体还离不开大自然的适应关系的,即使在病机反映上也不是千人一律的。中医对于证的认识,对病的认识,对施治的处理方法,都着眼于整体去观察,从整体去了解。以贫血而论。中医不是补充血液那么简单,而是在补血的同时,让病者能自己生出血液来。如用当归补血汤补血,补血的当归两只用五分之一,而黄 量确实当归的五倍,用中医的理论说是气为血师,气行血行,气行才能生血,还解决生血的脾、肾、髓的功能。又如大出血的病人,常用的
10、办法是第一迅速止血,第二是大量补足失血的量加以纠正。中医的施治,在血证论中唐荣川氏指出“治疗血症有四大原则:一是止血,二是宁血,三是祛瘀,四是补肾”。即是说急性时,应进行止血,防止血再动而再出血,出于脉外的血属于瘀血,应要除瘀,失血应予迅速补血。即是说止血、输血的同时应防止血再动,防止瘀血阻塞的瘀血转变出后遗症,把局部与整体都统一起来施治的。匡调元氏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认为不管什么疾病,都不是某个组织结构或某个细胞或细胞群的病变,而是整体功能失调的结果。如月经的生理与病理,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女子性周期的主要表现,其中子宫内膜的变化是直接接受卵巢的周期变化所控制的。但卵巢周期变化又是直
11、接受脑垂体前液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控制的。脑垂体前叶激素又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丘脑下部所分泌激素刺激而实现的。另一方面,卵巢的刺激素又可以作用于丘脑下部和垂体,以左右刺激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大脑皮层、丘脑下部垂体前叶和卵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促进,又有相互制约,既斗争又依存,又统一,从而推动了性周期的发展和变化。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互紊乱,都可能在月经方面体现出来。由此可见疾病不是单个细胞或单种细胞的病变,而是多种细胞,多种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综合病变。绝不是单纯组织结构的病变,而是人体整体病变的一种定型性反应,如果承认只是一切细胞的病变能解释的通吗?何况有些月经病还
12、和情绪、血虚、血热有关呢。中医治疗肝郁血虚型的月经病,并不以卵巢或子宫为着眼点,而是看作肝、脾气血间相互关系紊乱所引起的,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方剂,这些方剂并不涉及卵巢、子宫、闹下垂体前叶素、丘脑下部,他是抓住了大脑皮层的肝气调节机制,进行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调整,使肝气调达,养营血以键脾土就可以把肝郁血虚型的月经病治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由于心脾两虚,血气不足,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中医采用的方法是调整心与血的相互关系,鼓舞和调整心、脾、血的功能,对于心脾两虚的月经不调也就可以恢复正常了。中医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能把月经病治好呢?道理就是把“证”辨好,把握病机,这两者都是以整体调
13、整为指导的,并没有从某一细胞或组织进行处理。整体机能性定型反映形式,提供了中医认证的指导思想,但还应看到辨证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除证的整体性外,还有证的定型性。包括八纲归属。证的定型性包括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的定系性,证的制约性和证的时相性,最后再把这些辨证机制落实到脏腑辨证上去,即深入到五脏六腑个别结构功能单位上去,才能到临床上对病者的证的认识,进行辨证论治。三、施治在于承平施治是对疾病的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调整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修复和调整机体的一切功能,包括细胞、组织结构、新陈代谢、神经、精神、脏腑及其化学性变化等等。它的前提是整体出发。从调整和恢复脏腑于脏腑之间、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
14、系,从整体改善病变着手,从而也改变了局部的病变,即所谓扶正祛邪。用药物去恢复或重新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中药中的药性分为温、凉、寒、热。这种药性的区分,不是药物本身具有温、凉、寒、热。他必须通过机体吸收利用而后反映出来的定性反映来决定其温凉寒热的。治热性的药物叫做寒凉药,能治寒性病和功能低下病的药物叫做温热病,针对疾病性质的上逆的症状叫降性药,治下陷等病的叫升提药。人体各组织的代谢具有特殊性质,而各种药物也有他的特异性,也有机体和药物的相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又叫做亲和作用。根据以上的情况,中医把这种适应性叫做归经,即是说这些归经药可以引到或达到机体某一经络或脏腑起到引导或治
15、疗作用。并把它们统一到归经上来。当然有些药物也可以具有多向性的作用,因而它的归经也具有各脏腑性的亲和作用,显示出各个归经。在治疗中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使用,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微者逆之,逆者正治,从者治反,急者治气标,缓者治其本等用药的原则。使用的药物有单味单方和多药组成的方剂,或叫复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十分复杂的,一种药物少则有上百种成分,多则千种以上。对待中药中的成分,我们不能单从其中一种成分来看待它的疗效,我们不反对了解它的成分带来的作用,但目前还未全部弄清某药的全部成分前,不应唯成分论。跟何况中医的处方多数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再在煎煮过程中,在水与温度的作
16、用下,便会发生化学和化合作用,即使单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也会改变其性能和作用的,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绝不能凭其中含有某种成分,便按其成分作为该药的作用来看待。遗憾的是我国对中药,特别是对中成药的批准与不批准的生产,往往是凭某个成分的含有来决定的,把西药的标准来作为审批中药的标准,而不是以疗效为标准,或者只看药理来决定,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中药的无知和扼杀。古代中药的疗效阐述,从来没有抗菌药、杀菌药、制菌药、抑菌药的记述,我们不能把这些名字冠到某个中药的头上去。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切不能用这些名字毁掉古人亲身经历得来的总结性成果。首先要继承他、肯定他,有条件的可以研究他以取得新
17、的认识。中药既没有抗、杀、制、抑菌药物,那么对细胞性病毒性的疾病,为什么也可以收到疗效呢?中药对细菌和病毒,不是以抗、杀、制、抑来对付的。中医采用的方法是之细菌病毒之所由生,具体的说是运用药物对人体制造一个细菌病毒无法生存的环境,让细菌和病毒无法在这种环境发展和生存,即使已受到了感染也起不到对人体造成疾病的危害。当然,某中药也确含有某些抗菌、杀菌、制菌、抑菌的成分,而且某些作用还很突出,有待于我们今后跟多的去研究他、发现他。中医施治的配方,十分讲究药物的有机组合,并且制定不少有效的方剂。中医的处方除了药物选择外,也讲究用量的比例,而且制定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奇偶搭配。讲究药物的炮制和地道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中医特色 论文 浅谈 中医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