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素质教育工作规划完成情况总结.doc
《xx学院素质教育工作规划完成情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院素质教育工作规划完成情况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xxx学院素质教育工作规划(2006-2010年)完成情况总结五年来,在校党委和院行政的领导下,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我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2006-2010工作部署,认真贯彻我校素质教育五年工作规划,积极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从我校实际出发,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我校五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构建
2、三全育人格局有新进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新成效、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新举措、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保障体系有新突破”等“四个新”的总体目标,使德育工作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德育措施、德育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德育效果不断增强,德育特色逐步形成,育人氛围日益浓厚,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一)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思政课”教学品牌,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我校以“大德育观”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集中精力做好“五篇文章”:1、向管理要质量,做好全程监控
3、、动态督导的文章为更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我校思政部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关于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以及兼职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等,实现了对教师教学的全员、全程、全面的动态监控和督导。2、向改革要效益,做好模式转换、革新除弊的文章树立“教学改革是一切工作的核心”理念,以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为依托,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四个加强”:一是变单一的体系化教学为重点的专题化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问题意识;二是变结论灌输型教学为研究探讨型教学,加强教学的启发性和
4、发现意识;三是变政治说教型教学为“以理服人”型教学,加强教学的逻辑性和说理意识;四是变知识传授型教学为智慧孕育型教学,加强教学的体验性和对话意识。同时,在大德育观、大工程观的指导下,网络平台的开发利用、实践教学的全面展开以及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等都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3、向实践要真理,做好贴近时代、回归社会的文章努力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思政部组织实施、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协作的联动模式。基本形式有: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三下乡”、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党课、班会、党(团)日活动、课外讨论、知识竞赛、辩论会和专题讲座等。同时,我
5、们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主题化。4、向学生要点子,做好热爱学生、以人为本的文章把教学中的以人为本落实到“科学性、政治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落实到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专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老师;每学期对教务处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意见和问题进行专题分析,集中讨论,个别整改;延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链条,把热爱和关心学生延伸到课堂之外,使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个别谈心、网络交流、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5、向研究要成果,做好以研促教、团队攻关的文章致力于将教
6、研和科研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依托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平台,每年召开一次教学或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组织进行论文评奖,并通过宣读论文、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我们加强与省内兄弟院校的沟通与交流,组织主办了广东省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讨会,并计划拓展到省外高校。(二)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与养成1、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在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工作方面,各职能部门围绕学校办学思路和和本部门实际,切实找准工作定位。如学生处提出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行政,服务学
7、生”的工作定位,“以抓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抓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抓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抓学风建设为基点,以促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创新制度、体制与机制,建立党委领导、部门统筹、院系主体、各方配的合新型工作体系,力争各项工作有新突破”的工作目标;教务处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教学改革为动力,教学建设为重点,提高质量为主线”的工作思路以及“一切为了学生,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教学”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在强化管理服务方面,由党办院办牵头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为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大量工作。2008年起,党办院办相继出台了学校限时办结制实施办法、服务承诺
8、制实施办法、首问负责制实施办法、校务公开责任制等4个制度。并从6月起牵头完善全校各职能部门制定完善本部门“工作流程或办事指南”,为改善机关部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校务公开和依法治校奠定了基础。五年来,各部门都能围绕着自身的工作定位、思路和目标,强化服务职能,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建章立制,不断修订和完善我校规章制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建章立制是依法依规治校的基础,为加快依法治校进程,进一步规划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我校各职能部门根据新颁布教育法规和学校实际,不断规范管理,每年都对规章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和全面梳理,废止过时的制度,修订不完善的制度,制订亟
9、需新增的制度,截止2010年12月,我校共制订(修订)颁发的重要规章制度近300项(其中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制修订200项),这些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为我校的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保障。3、切实加强学生日常教育,使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生日常教育是学生处的主线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五年来,学校学生处等相关部门找准切入点,抓好薄弱环节,巩固已有成绩,推进教育工作:出台相关文件,为学生日常教育提供制度保证,召开全校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形成全校性学生教育互动平台,优化教育环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截止12月20日),我校共有
10、辅导员42名,其中专职辅导员38名,兼职辅导员4名。通过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派辅导员参加省级培训班学习,改善辅导员结构和提高辅导员素质,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实施辅导员年级管理,制订较为科学的辅导员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强化辅导员年级管理责任,要求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信念”、“诚实”、“感恩”、“自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文明守纪迎行评,奋发向上争创优”等主题纪律作风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宿舍纪律作风、违章使用电器专项整治活动,狠抓学生良好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新生的入学教
11、育,将学校传统教育、入党启蒙教育纳入新生教育中,丰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与载体,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热爱学校,树立学习成才信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学生处五大主网页及院系学工网页均开辟思政教育相关栏目,建立辅导员等学工干部网上与学生对话、咨询、答疑、指导等教育机制。通过努力,使我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在构建“以抓学生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抓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主义为重点,以抓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抓学风建设为基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体系中有了一定的推进。4、重视构建学风建设体系,改进工作方法,使学校学风建设有了新成效学风建设是学校总体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12、,也是我校工作的重点。各有关部门将学风建设摆上工作议程,改进工作方法,认真抓好。主要做了:起草出台中共茂名学院委员会茂名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学生素质教育规划、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考评办法、创新学子评定暂行办法、xxx学院考研奖励暂行办法(广石化院201029号文)等文件,为学风建设予以制度保证,以制度去创设良好环境、体制及机制;制订年度学风建设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学生违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1);实施评优奖先,获得校级以上评优荣誉称号的人数也逐年上升(见表1-2);树立学习典型,印制成长的足迹优
13、秀学子事迹集等材料给学生学习,举办优秀学子事迹风采展迹,奖励学习优秀者及考研学生,完善激励措施,营造学生勤学成才的氛围,5年来共编印优秀学子事迹集8册,举办优秀学子风采展6期;完善学生学习助学奖贷、心理健康教育等保障措施,解决学生生活烦忧。通过努力,使学风建设有所加强。每年全校学生中有8000多人次获学校优秀奖学金,有近3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有近600名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有十多名毕业生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志愿服务祖国西部和参加省“三支一扶”。五年来,共有366名学生考上国内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见附表1-3);共有600多名学生(含集体项目中的个人)参加省级、省际、
14、国家级、世界级课外技能比赛获奖(见附表1-4)。表1-1 学校近5来学生违纪人数及违纪率年份违纪人数学生人数违纪率20067785810.90%2007106103181.03%200879121720.65%200999152280.65%201095171430.55%表1-2 学校近5年来获得校级评优荣誉称号学生人数年份非毕业生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061296145963156662007332517763696382008241023379121074620094535286621380352010760929811414
15、15569表1-3 学校近5来考研录取人数及考研录取率 年份录取人数本科毕业生数考研录取率20067720213.81%20075521132.60%20084823912.01%20095917923.29%20109223603.90%表1-4 学校近5来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个人和集体数年份我校学生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人次)我校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集体个数)200670920074814200869202009291520102613(三)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动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1、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党校团校建设学校团委高度重视团校建设,截止
16、到2010年,全校11个院系都建立了分团校,不断强化对学生骨干的培训以及对团员青年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学校团委2010年印发了学校团校全年全年培训规划,对校级团校和院系级团校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安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形成制度,使得团校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作用发挥也越来越明显。学校团委主要负责校、院系两级学生骨干的培训、全校新任班长(团支书)的培训以及全校新生骨干的培训等3个培训班;院系团校主要负责院系学生干部以及其他班团干部的培训。各院系团校也不断在探索理论培训加团队训练的培训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我校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的培养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2、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协调机制
17、,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五年来,学校团委重视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团中央和团省委的有关要求和精神,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院系,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学校团委每年还确定一批校级重点实践队,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思政部每年都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进行管理,每位学生2学分。各院系结合学校团委和思政部的具体要求,也组建院系的重点实践队,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分散的社会实践实践。经过努力,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协调机制,每年各院系都能建立至少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化工、化学、电信等学院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在2个以上
18、。这些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面,特别是2009年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以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更加高涨。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凸显了“主题突出,参与面广,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特点,并且校级重点团队的数量不断提升,投入的经费也不断增加,参与学生达到65%左右。(见表2-1)表2-1 学校近5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建设情况年份主题重点队(个)总队伍(个)经费(万元)2006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41012007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10211.52008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123822009领悟科学发展 服务社会和谐 献礼祖国华诞205052010践行纲要促扶贫关爱
19、留守创和谐30755.73、切实组织学生开展好志愿服务、义务劳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积极拓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领域,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团委在做好团委常规志愿服务品牌工作(无偿献血、扶弱助残、爱心义卖、义务家教、旧物交流)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志愿服务品牌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我校成立了广东省第一支大学生“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爱心志愿辅导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探索建立了一个有着示范和推广作用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多次受到团省委、团市委和学校领导的赞扬,并被团省委、广东电视台选中,学校关爱工作的事迹被拍摄成12集纪
20、录片志愿者其中的一集同在蓝天下,在广东电视台播出。该项目被评为2009年全国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此外,学校团委十分注重拓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领域,如组织志愿者参加国家民政部在茂名召开了市长联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参加茂名市新农村建设访问团的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组织志愿者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1062名志愿者高水平完成第十六届亚运火炬传递(茂名站)的志愿服务工作。二、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整合和优化各专业
21、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技能。2008年,我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修订工作,其中有25个专业开设了工程素质类课程,使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普遍加强,“大工程观”元素的注入,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大工程观教育思想。为了更好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2010年,我校再次重新修订了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加大选修课和实践性环节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总课时严格限制
22、在2500以内)(见表3-1),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课程设置上,工科专业要体现“大工程观”的培养目标: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及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以及扎根一线、开拓实干的精神;其它学科门类的专业也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体现特色和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如与企业联合培养式、学历+技能型、“CDIO”工程教育新模式。部分工科专业已准备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动。表3-1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性质及学时分配表课程性质约学时数约占总学时比例%理论教学课程公共课公共必修课125050公共选修课*1004学科基础课
23、学科基础必修课57523学科基础选修课1757专业课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模块必修课27511专业选修课1255合 计2500100*各专业将教务处发布的全校公选课列入公共课平台,供学生从中选足100学时。三、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一)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强化人文知识的传授1、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形势要求以及高校培养新时期人才的规律,根据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公共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要对应人才素质培养的各方面,注意各类课程的综合性和相互协调。要避免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开设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程,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学院 素质教育 工作规划 完成 情况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