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doc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doc(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本文是江苏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招标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徐杰。徐 杰 (江苏省镇江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17)摘 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总体端正,但学习方法存在较大问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较高,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机会不多;部分教师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整合实践,但在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整合;问卷调查;现状分析1 问卷调查的总体设计 1.1 问卷调查的
2、目的(1)了解信息技术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为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建议。1.2 问卷调查的设计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对高中物理学科来说,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即主要解决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基本知识、培养探究的技能、体验探究的方法、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与价值观;加深对科学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解,树立对自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及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等等。因此,这一课题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有相关因素不可能全部列入问
3、卷之中。本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考量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重点选取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方法”、“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对物理老师信息技能的评价”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看法”等4个一级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全卷共计28个二级指标。对每一个项目指标的问题,大部分采用选择性等级量表形式,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就项目指标给出程度级别的选择;少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另外,设计了一条主观题“你认为网络环境下学习与平时学习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用于了解学生的体验和看法。2005级高一学生是江苏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学生,这是问卷调查的主体,为了
4、了解高二学生与他们在有关问题上看法的差异,我们还选择了部分高二学生参与问卷调查。2 问卷调查的实施2.1 被试与取样本研究的实际总体为江苏省全体高中学生,实际抽样是从镇江市区部分三星、四星级高中(即江苏省重点高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由于镇江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教育综合实力大部分指标居于全省第45位(2005年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本地区实施的调查可以反映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现状。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高一150份,高二1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20份,其中高一138份,高二82份。 2.2 调查工具调查工具为本人自行设计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调查问卷。
5、3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分析 3.1关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1学习态度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学习对象,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学习对象的体验,也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学习对象进行反应的心理倾向。学习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我们从物理学习动机、课后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预习新课的方法、课后练习的范围、对物理实验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物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1)大多数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正确,同时也明显反映出江苏的特点。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
6、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一种内在动因或力量,如图1所示,有56%的高二学生选择了B和E,表明他们对物理感兴趣,认为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因而渴望学习物理知识。主要原因是高二学生已经根据江苏的“3+1+1”高考模式完成了选科分班,敢于选修物理学科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强烈的,专业性向也是比较确定的。而高一学生的选择则不象高二学生那样相对集中,选择A、B、C、E的比例都比较高,说明高一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另外,不论高一还是高二学生,选“F.为了应付考试”的比例接近或达到50%,这一结果虽令人奇怪却反映了江苏本地情况,因为江苏实行的是“3+1+1”高考方案,全国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大学的绝大多数
7、专业都要求其中的一个“1”为物理,也就是说,江苏考生若有实力选修了物理,他(她)将拥有极其广泛的高校和专业选择权,物理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这是很多学生将“应付考试”作为物理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 图1(2)不少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令人堪忧。学生课后学习物理的方式极为单一,如图2所示。无论高一还是高二学生,绝大部分以“A.看看课本,做作业”为课后学习物理的方式,而“B.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C上网搜索有关知识”则相当少,“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学生不到三成。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虽然有59%的高一学生、73%的高二学生选择“独立思考”,但也有46%的高一学生和34%的高
8、二学生选择“首先问同学”。而预习新课时,有六成的学生只是“稍微看看书”。除了课本和练习册外,“会找尽量多的课外书来开阔视野”的学生仅占10%。对物理实验很有兴趣的高一学生仅占54%,高二仅占45%。以上分析说明,相当多的学生还不会学习物理,学法与物理学科特点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和突出。 图2 3.2关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9、和信息伦理等。从调查中发现:(1)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较高。只有17%的高一学生和17.1%的高二学生不能或没试过在网络上与人交流的形式,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交流、阅读方式并不陌生。有50%的学生将网上搜索作为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如图3所示,这个比例应当说是比较高的。有41%的高一学生和38%的高二学生喜欢用BBS或电子邮件交流。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重要基础。图3(2)学生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的要求比较迫切。对于“你希望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教你什么?”的问题,高一、高二学生的四个选项都比较均衡,在30%50%之间,说明学生希望学习学习搜集、处理
10、资料,使用交流工具(如BBS等),使用常用软件等技能。而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选择“B.玩电脑慢慢积累”和“C.课后自学”的高一学生占总数的81%,高二学生占84%,计算机课程对他们的帮助作用,分别只有43.5%的高一学生和29.3%的高二学生给予认可,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方面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而考察学生在学校获得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方便程度,虽有52%的高一学生和41%的高二学生认为比较方便,但认为很方便的均不超过10%,而认为比较困难的达到35%左右,如图4所示。这说明每所学校尽管都实现了“校校通”,都有网络教室和计算机教室,但离方便地上
11、网以及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图4 3.3关于学生对物理老师信息技能的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教师既要有整合的理念,更要有整合的技能。当前高中物理教师的信息技能如何?从调查中发现,高一分别有87%、86%和9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物理老师运用信息工具的意识、水平和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很强(高)或比较强(高),如图5所示。但高二学生在“比较弱(低)”和“很弱(低)”选项的选择比例比高一学生高,主要原因是高二选科以后进入选修教学阶段,老师教学主要针对高考,一般无暇顾及信息技术的整合,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但总体上物理教师的信息技能比较高,这与
12、物理教师的专业特点、动手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息息相关。 图5 3.4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看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本质和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
13、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达到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调查结果显示:(1)老师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频度很低,网络课很少开设。如图6所示,无论高一还是高二学生,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在一线老师中非常缺乏。即使老师在课堂上组织探究活动,也并非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高一、高二均有43%的同学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分别有41%和52%的高一、高二学生选择“感兴趣就参加”。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赞同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但对老师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图6进入高中以来,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物理课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这是符合现状的,但网络课的开设太少,如图7所示,选“A. 网络课”的高一学生只有26人,高二学生 图7仅8人,分别仅占19%和10%,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究其原因,既有观念层面又有技术层面。一是开设网络课的成本大,从研制网络课件到软、硬件安装、使用,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多,不如传统课省事;二是网络课效率不高,对高考的应试帮助不大。 (2)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的功能持理智态度。在“你认为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对充实课堂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对培养学生的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课程 整合 现状 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