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专业(领域)名称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领域)代码 430109 培养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六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和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经过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本领域硕士生应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雷达信号处理及应用、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气
2、象观测仪器与计量技术、生物电子及医疗器械、智能仪器设计、光电信息和器件等方向中从事管理、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专业(领域)方向1、高速数字信号处理2、气象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3、气象观测仪器与计量技术4、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5、气象卫星遥感6、图
3、像处理及应用7、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8、信号获取技术及应用9、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10、医学仪器与信息处理11、智能仪器设计12、光电信息和器件说明:1-10电子工程学院负责,11 控制学院负责,12 光电学院负责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见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校内基地实践和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4、,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且专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四、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9-12学分(应届生不低于9学分,往届生不低于12学分),必修环节4-7学分(往届生4学分,应届生7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不高于40学分。选修课可以跨专业选课。五、培养思路(1)将工程教育
5、理念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反映电子信息产业和气象行业的主流技术和最新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特别是:改革实践教学,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设计水平高超、综合能力突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时具有较强的文理结合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意识,以及优秀的工程项目组织与领导能力。(4)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
6、研究型学习,切实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5)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学生本人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并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综合评价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六、培养标准及实现1、培养标准本领域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即一级标准):技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力。在每个一级标准下又可细化为二级标准及更细的三级标准。1. 技术基础知识1.1 运用基本学科知识能力1.1.1 数学应用
7、1.1.2 自然科学基础1.1.3 人文科学1.2 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知识1.2.1电子技术综合设计1.2.2 信号与信息工程知识1.2.3 实验技能、验证与定性分析1.3大气探测工程与技术1.3.1 大气科学与大气物理知识1.3.2 大气探测原理1.3.3 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1.3.4 大气探测信号与信息处理1.3.5 遥感技术与应用1.3.6 大气探测系统设计1.4 系统检测与质量控制1.4.1 系统检测技术及方法1.4.2 探测数据质量评估和管理1.5 技术规范和标准1.5.1 测量和使用规范1.5.2 国家行业标准2. 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2.1.1 问
8、题的认识与系统表述2.1.2 模型的描述与建立2.1.3 定性和定量分析2.1.4 不确定性因素分析2.1.5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2 掌握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及态度2.2.1 建立假设2.2.2 查询相关书刊或者电子文献2.2.3 实验探索2.2.4 假设检验和论证2.2.5 主动性2.2.6 执着与应变2.2.7 创新思维2.2.8 求知欲和终身学习2.3 掌握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能力2.3.1 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2.3.2 责任感和责任心2.3.3 法制意识和观念3.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3.1 团队合作能力3.1.1 团队意识3.1.2 组建高效团队3.1.3 团队工作运行3
9、.1.4 团队成长和演变3.1.5 领导能力3.1.6 技术协作3.2 人际交流能力3.2.1 交流战略和交流方法3.2.2 写作交流能力3.2.3 电子和多媒体交流3.2.4 图表交流3.2.5 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3.3 外语交流能力3.3.1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4. 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4.1 外部和社会背景环境4.1.1 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4.1.2 工程界的社会影响4.1.3 历史环境4.1.4 现实的焦点和价值观4.2 企业与商业环境4.2.1 认识企业文化4.2.2 企业战略、规划4.2.3 成功地在一个团队中工作4.3 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4.3.1 设立系统目
10、标和要求4.3.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4.3.3 系统目标的实施4.3.4 项目发展的管理4.4 设计4.4.1 设计过程4.4.2 设计过程的方法4.4.3 设计中对知识的利用4.4.4 多学科设计4.5 实施4.5.1 设计实施的过程4.5.2 硬件制造过程4.5.3 软件实现过程4.5.4 调试,检测,试运行4.5.5 实施过程的管理4.6 运行4.6.1 运行设计和优化4.6.2 培训及操作4.6.3 系统改进4.6.4 系统维护4.6.5 运行管理2、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标准细化表述1、技术基础知识1.1 运用基本学科知识能力1.1.1 数学应用具有微积分、
11、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能用数学分析数学方面的工程问题。1.1.2 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物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1.1.3 人文科学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综合素质。1.2 信号与信息工程和技术知识1.2.1 信号与信息工程知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算法、信号检测与估计等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扎实理论与基础,具备信号、信息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1.2.2 实验技能、验证与定性分析具有信号检测与估计、现代信号处理等电子电路的实验技术,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误差处理,结果分析。
12、1.2.3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能提出、描述工程问题,设计电子或控制电路,解决工程问题。1.3 大气探测工程与技术1.3.1 大气科学与大气物理知识具有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核心技术。1.3.2 大气探测原理掌握大气探测原理知识和气象要素的探测技术知识,以及探测方法。熟悉国内外大气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1.3.3 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掌握雷达系统基本工作原理;雷达系统基本组成及原理;测风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天气雷达方程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及常规天气雷达信号处理流程。具有气象雷达系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对气象雷达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及管理。1.3.4
13、 大气探测信号与信息处理掌握大气探测信号与信息分析、处理、应用的方法,具有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遥感信息处理的能力1.3.5 遥感技术与应用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大气辐射传输的模型建立,计算模型的建立。1.3.6 大气探测系统设计大气探测系统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具备气压、温度、湿度等高空气象探测仪器的探测技术和开发、设计、实现的能力。1.4 系统检测与质量控制1.4.1 系统检测技术及方法掌握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1.4.2探测数据质量评估和管理分析与评估数据的质量,以及质量的控制。掌握各气象要素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1.5 技术规范和标准1.5.1 测量和使用规范操作和测量规范。1.5
14、.2 国家行业标准遵循国家行业的标准。2、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2.1.1 问题的认识与系统表述掌握大气科学、大气探测、电子线路、信号处理基本专业知识,具备认识系统、评估系统、分析系统、描述系统的能力。2.1.2 模型的描述与建立掌握大气探测、大气物理概念,具备利用数学、物理方法描述系统,选择与系统相适应的应用概念、定性模型以及定量模型,建立与大气探测问题响应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的能力。2.1.3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对系统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求解析解和数值解,定性分析探测系统功能,定量分析系统误差及偏差。2.1.4 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
15、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存在的可能风险和困难;制定过程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和风险预案。2.1.5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结果的偏差原因,形成总结性建议和改善方案。2.2 掌握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及态度2.2.1 建立假设能分析影响探测系统的环境因素,识别影响系统性的关键因素及其权重,并估计其对系统的影响,具备根据系统要求设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假设的能力。2.2.2 查询相关书刊或者电子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对主要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提取重点和创新内容,以及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列出参考文献。2.2.3 实验探索设计、调试、实现、测量、分
16、析和完善所实践的系统,对比探测数据,探寻相关理论与技术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2.2.4 假设检验和论证具备根据试验数据,提出统计假设,根据概率原理对系统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论证的能力。2.2.5 主动性在工程实践工程能够主动学习与探索,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2.2.6 执着与应变能够坚持既定的方案并与时俱进、遇到困难能够采取变通的方法到达既定目标。2.2.7 创新思维具备创新精神和思维,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2.8 求知欲和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终身学习能力。2.3 掌握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能力2.3.1 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成功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道德、正直诚信等职业
17、能力。2.3.2 责任感和责任心具有责任感,能够正视个人并承担责任。2.3.3 法制意识和观念除日常法制意识和观念外,还应了解专利法、保密法、合同法等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3、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3.1 团队合作能力3.1.1 团队意识能够组建或积极参与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互通有无,互相沟通,各环节合作协调。3.1.2 组建高效团队善于根据任务要求和 特点组建团队,为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如系统类工程项目需要有系统设计师,软硬件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以及工程人员等需要有效合作。3.1.3 团队工作运行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交流,团队之间的相互帮助、任务的调整、妥协,具有规划组织的能力,在项目的
18、设计,需求,进度,各环节衔接,功能模块分工,时间安排,统筹等方面都要团队成员共进,实施有效操作管理。3.1.4 团队成长和演变在团队协作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注意团队的成长,积极推进团队进步。3.1.5 领导能力能在团队中领导或支配能力,注重团队凝聚力,显示领导魅力,能有效协调团队中各项任务。3.1.6 技术协作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知道各个环节的前后环节,以及相应环节的衔接人员,善于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遇到问题能够分析原因,不推委、乐于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3.2 人际交流能力3.2.1 交流战略和交流方法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方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形之下,采用不一样的沟通技巧和交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通信工程 培养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