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pdf
《保利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利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pdf(2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保利 2022-2023 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卷首语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新时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新发展模式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房地产是一门“政治经济学”。“房住不炒”作为不动产行业的“基本国策”,从党中央2016 年底提出到现在已经 6 年,带来行业底层逻辑的变化。2022 年我们提出房地产行业“五化”(去金融化、制造业化、极致专业化、功能民生化、竞争格局加剧分化),深刻洞察了行业的变化趋势。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在由
2、“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得到重申。各方面要准确把握房地产行业新阶段的特征和规律,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模式。展望中长期,支撑房地产行业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式现代化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安康和幸福,住房则是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仍将发挥支柱作用,总体将表现出“趋势修复、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特征。一是趋势修复,步入成熟稳健发展轨道。未来 5 年,房地产市场规模仍然巨大,全国新房年销售额将保持在 10 万亿元以上,新房及二手房年销售额合计将超 20 万亿元。二是
3、结构优化,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结构性的增长潜力集中于经济人口排名靠前的城市,这些主要城市的人口规模与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基本相当,经济、人口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成长期,将呈现“结构性长牛”特征。三是动能转换,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人民的居住需求从“有房住”转向“住好房”,“居住品质”“发展质量”上升到更高层面,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发展主线的转变。行业层面,“三稳”目标已经形成共识。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房住不炒”定位的深刻内涵,坚持“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原则,畅通住房流通体系,保障居民财富稳健增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盘活挖潜存量房源,调动社会各
4、方力量加快实现“租购并举”。企业层面,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由之路,不能再走“三高”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要回归真实居住需求,保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提高精益管理能力,全面升级和优化开发模式。总的来说,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把握城市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能否准确匹配客户品质需求的提升。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房企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导向,重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通过体系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第一部分准确把握房地产新发展阶段POLY DEVELOPMENTS AND HOLDINGS2022 年,由于超
5、预期因素频发,房地产市场出现深度调整。房企“暴雷”,购房人“停贷”,“三稳不稳”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一年,从部委到地方,稳市政策贯穿全年,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频率最高的一年。2022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供给端政策应出尽出,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持续发力。需求端将“住房改善”作为“三大内需”之首,以更大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年以来,广东等多个省份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迅速打响“稳经济”保卫战。近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一些国际组织调高了 2023 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房地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市场热度有所恢复
6、。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市场修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保持预期稳定仍然重要,要谨慎出台收缩性政策。图 1:2021 年以来 70 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走势(个、%)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短期看,虽然市场完成筑底仍需时日,但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中长期看,由于人口拐点的到来,社会各界对房地产的预期并不一致。房地产与经济如何重回良性循环?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哪里?本次白皮书将从真实客户的视角出发,探讨潜在需求、价格预期、结构性矛盾和发展质量等问题,旨在厘清我国房地产行业当前阶段的关键特征和逻辑。一、趋势修复,有望步入成熟稳健发展轨道我们在去年提出,行业总量规模见顶,但整体仍处于成熟期,有可能
7、开始构筑成熟期“右肩”。2022 年市场规模从 18.2 万亿的峰值降至 13.3 万亿,这是自 2017 年我们提出“峰值时代”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首次出现减量。随着“房住不炒”深入人心,本轮投机类需求已基本出清,入市的基本都是真实的居住需求。当前规模接近全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的中枢水平,甚至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超跌”。保利发展去年底对部分主要城市的市场需求、土地供应和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盘点和测算,得到以下结论:2023 年主要城市的整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平稳,对全国市场形成较强的支撑,后续市场容量不会出现单边持续下滑,将保持在一定的规模区间内合理波动。(一)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行业基本面
8、仍有支撑房地产市场就是经济、人口等基本面的映射。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回顾发达国家房地产发展史,经济、人口是不同市场形态背后的根本支撑。比较2008 年美国、1991 年日本两次房地产市场下行,可以发现美国的恢复力更强,而日本的调整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在于,2008 年后美国经济保持中速增长,海外移民持续流入,总人口年均增长 200万,基本面有良好的支撑。房地产市场从峰值滑落后,并没有持续萎缩,而是在 2012 年开始温和回升,2020 年已恢复至接近峰值九成。新房年销售套数从 2009 的 40 万套恢复至近两年的 60-70 万套,二手房年销售套数从 40
9、0 万套恢复至 500-600 万套。而日本经济长期维持年均仅 1%左右的增长,人口总量负增长、结构恶化,导致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内在动力衰减。图 2:2000-2022 年美国新房、二手房销售情况(万套)数据来源:WIND,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我国经济有希望、有能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到 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望实现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翻一番,每年仍将贡献全球 30%的经济增长。我国头部城市将进入世界一线城市序列,千万级人口城市将增加至 9 个,五百万级人口城市增加至 18 个,经济发展、产业和人口流动仍有巨大空间。城镇人
10、口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 15 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将新增 3 亿城市人口,每年仍有千万级的进城人口。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看,我国仅 46%,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 12 个百分点的距离。户籍地与居住地分离的人口达到 3.9 亿,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新市民在城市落户。大规模的“乡-城”“城-城”的人口迁移下,住房的区域不平衡和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带来结构性增长潜力。人口质量将显著提升。李强总理指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 2.4 亿,“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 15 年将翻一番,超过 8 亿。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看,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
11、收入将实现快速增长。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共同富裕有望实现同步发展,带动支付能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和质量提升仍将对住房消费形成支撑,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 5 年,新房市场规模将维持 10 万亿元以上,新房及二手房市场规模合计将超 20万亿元。(二)成长型经济体的房价长期趋势向上根据经济学财富积累的“仓库理论”,“财富仓库”一般是指收藏品、不动产等实物资产,但其财富价值并不受物理限制,可以跟随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能够抵御通货膨胀,不会变相贬值。住房作为一种成熟的资产配置手段,天然具有保值功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房价长期匹配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从中长期看,房价大
12、部分时间都呈现稳中略升趋势,上升速度与名义经济增速和物价指数成正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对房价上涨的仿真测算及调控建议)图 3:主要发达国家实际房价指数走势(2015 年=100)数据来源:WIND图 4:美国房价指数、CPI 及 GDP 增速走势(%)数据来源:WIND,标准普尔,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劳工部图 5:中国房价指数、CPI 及 GDP 增速走势(%)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我国近十年的房价涨幅,也处于 GDP 与 CPI 之间,围绕人均可支配收入合理波动。不动产价格保持长期向上的根本原因在于稀缺性、刚性成本及内生调整力。首先,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是粮食安全
13、的基础和稳定“内循环”的基石,必须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从根本上来讲土地是稀缺的。其次,征地成本存在刚性,土地出让支出主要是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整理等。如果土地价格无法覆盖转化成本,土地难以形成供应。最后,土地和住房供应具有较强的内生调节机制:各地政府会根据地价、商品房库存及去化情况调整供地节奏;房企也会根据市场售价和成本调整供应,当售价低于盈亏平衡线时,投资开发自然会减少。(三)房价稳定对经济和民生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充分证明了房价下跌、资产价值“缩水”将形成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从美国次贷危机、日本“失去的 30 年”看,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持续下跌,会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及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对社
14、会各方利益造成不良影响:金融机构抵押物价值缩水,将降低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持有房产的家庭财富“缩水”,负面的财富效应抑制消费能力;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所有人的就业和收入都将受到影响。住建部部长倪虹指出,我国房地产可以概括为“456”: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 50%,居民财富 60%都在住房上。一方面,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牵一发动全身”,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住房是我国居民重要的财富。保持资产价格稳中略升,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房住不炒”,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但并不是否定住房的资产
15、属性。“有恒产者有恒心”,住房在较长的时间周期中,为居民在结婚、教育、养老等不同人生阶段,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载体和有力的财富支撑。居民通过持有合理数量的住房,进行家庭资产配置,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始终强调,有效的行业调控是必要的。要防止价格出现大涨大跌,避免像日本、美国那样由于非理性高热而酿成危机。我们坚信,在“房住不炒”定位下,市场回归真实居住需求,波动性将明显减少,行业中长期稳健发展的确定性更强。二、结构优化,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我国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主要体现为空间错配和业态失衡。(一)由“全面牛市”
16、进入“结构性长牛”前几轮周期中,城市分化主要呈现“一线城市引领,三四线跟随”的“雁行模式”;2017年开始呈现“三四线城市攀高、一二线城市承压”的“二八轮转”特征;到 2020 年,出现跨能级、跨区域的“超级分化”。2022 年,我们提出“有效市场边界”收缩,具有真实居住需求的主要城市住房需求更加旺盛。图 6:2019-2022 年主要城市人口、GDP、市场容量占比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住建局,保利发展研究团队测算如果我们单看综合实力排名前 10%的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 30%左右,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新房规模占全国 50%以上,一二手市场合计容量更是达近 60%,并且近四年占比仍在不断
17、提升。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远超过经济和人口的不平衡。这些主要城市的人口规模与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基本相当,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持续流入、资源持续导入,城市生命周期仍在往上,房地产市场处于成长期,将呈现“结构性长牛”特征。表 1:中国主要城市与美国基本面数据对比从总量看,区域的结构性矛盾逐渐缓解,正在走向更高水平的供求均衡。近年土地供应向主要城市、核心区域集中,低能级城市土地成交规模占比下降,带动市场规模进一步集中,供需结构呈现优化趋势。以上海为例,在新增供应的带动下,2022 年新房市场规模同比实现了正增长。图 7:全国 100 大中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总价占比数据来源:WIND从房价看,分化特征更加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房地产行业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