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oc
《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oc(3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承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刘海云课题组 一、湖北科技发展的现状、特征以及问题 1、科技人力资源基础强,但人才吸引力弱 2、科技物质基础强,但科技投入中政府投入弱 3、科技成果增长强,但科技成果结构平衡性弱 4、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但转化效果弱 5、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但竞争优势弱 6、基层科技力量强,但民众科技意识弱 7、科技总体水平和实力强,但经济总体水平和实力弱 二、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判断湖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三、新型工业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对我省长期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1、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
2、程中,新兴主导产业要有较强的就业功能3、新型工业化要求主导产业有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4、新兴主导产业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四、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湖北省主导产业选择重点 1、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环保产业是新兴主导产业选择的一个新热点,是将湖北建设成为“绿色湖北、生态家园“的客观要求3、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主导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五、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湖北省关键技术选择的影响1、发展能高效节能降耗和无污染技术。2、发展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3、发展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技术。4、发展能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技术。5、发展能参与国际协调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六、湖北省未来十至二
3、十年科技发展战略构架1、制定依据(1)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结合实现科技发展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重大转变的要求,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3)根据我省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比较优势,确定三步走“的战略实现方式。(4)结合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在科技战略指定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为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作出前瞻性的战略准备。 2、基本原则(1)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原则 (2)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3)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4)高新技术与中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5)跨越式发展与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原则 3、湖北省未来十至二十年
4、科技发展战略:新追赶战略 在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追赶式发展。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良性积累循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高级生产要素,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走一条基础厚、积累高、创新强、发展快的新追赶式发展道路。新追赶发展的含义包括如下三点:一是传统比较优势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为基础的,新比较优势以技术密集为基础。 在全球化时代劳动和资本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分离的,因为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丰富而资本缺乏的国家(地区)可以方便地通过金融市场获得发展资金,资本密集型产品不一定在富国生产;而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把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劳动力丰
5、富的国家(地区)生产,同样能够获得低成本的利益。技术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统一性最好的要素。因为只有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才真正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模仿和模仿创新虽然可以产生比较优势,但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产生的比较优势只能是局部的、次要的。技术密集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新比较优势的强弱。 二是强调创新、创造,并且以技术密集的形式体现于生产的产品之中。新追赶战略强调的是经济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创新,而不是只强调源头的技术R&D。 三是强调积累循环的形成,而不是只注重于高、精、尖技术的水平。追赶是靠积累循环以及高级生产要素的创造,而不是跨越。4、湖北省未来二十年科技发展的总体定位(1)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先
6、导的信息化大省;(2)以雄厚中技术为基础的制造强省;(3)以综合环保技术为依托的生态亮省;(4)以农业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农业富省。(5)湖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目标5、未来15-20年我省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可以分为三步来实现:第一步,在2005年十五计划结束时,为夯实基础,巩固优势阶段。第二步,从2005年到2010年,为突出重点、扩大优势、全面起飞阶段。第三步,从2010年到2020年,为实现跨越、科技与经济社会实现初步协调发展阶段。6、湖北省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路(1)体制创新思路(2)新追赶发展思路(3)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4)突出重点的思路7、湖北省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1)
7、突破性发展信息光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产业(2)高技术和中技术发展并举(3)以汽车科技打造“湖北制造”,建设“汉-随-襄-十”汽车增长带(4)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基地,建设湖北现代农业 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承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梁亚丽课题组一、工业化滞后是制约湖北发展的主要矛盾1、从经济运行上看,湖北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是自主性增长动力明显不足。2、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归根到底在于结构的严重不平衡。结构不平衡集中表现为我省“三元结构”下的两大断层。 3、三元结构下的两大断层表明我省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二、从湖北与浙江工业化不同道路的比较1、工业化导向:“民本经济”
8、与“官本经济”2、市场主体的不同机制:“民营”与“官营” 3、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小集轻”与“大散重”4、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5、浙江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三、湖北新型工业化的基本任务1、牢牢把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一基本任务,下大力克服“三元结构”下的两大断层。(1)把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非农化更紧密地结合,在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克服二元结构上有大的突破。(2)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移、调整、升级。(3)加快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高加工产业的成长,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和产
9、业结构,为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成长提供强劲的火车头。2、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区域发展。3、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此作为实现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生态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点。4、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核心,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基本取向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开发区、工业园区)。四、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力1、 科技必须从三个层面上更好渗透到工业化进程中去(1)要适应农村工业化的迫切要求,使科技切实成为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动力。(2)是要切实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扩张的动力。
10、(3)要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推动高科技产业加快扩张,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强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力量进入工业化主战场。3、以“激活主体、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强化基层;市场运作,强化服务”为基本方针,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4、坚持“人才为本”,充分发挥我省人才资源的活力和作用。5、实施“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强化应用,整体跟进”的技术路线。6、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未来十年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承担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李勇课题组一、关键技术选择的基本思路1、区分国家关键技术与地区关键技术在目标、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以促进
11、经济繁荣和社会持续发展为区域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评价湖北的优势产业领域,力争建立体现湖北特色的关键技术群。2、立足湖北实际,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即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作为关键技术选择的重要依据。3、从行业领域入手,调研、分析、预测湖北的基础领域,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三个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路径,关键技术选择以改善基础产业“瓶颈”制约,提高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为重点。4、突出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关键技术选择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将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资源等技术置于重要地位。5、统筹协调经济
12、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面向未来十年发展,在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展望预测未来十年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满足未来十年湖北社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综合发展和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综合性技术需求作为项目选择的目标之一。6、兼顾自主创新发展与开放吸纳跨越的关系,注重考虑行业领域在未来国际化竞争态势下的技术要求,适当高标准、前瞻性地选择关键技术,以国际、区际合作、引进创新等形式予以实现,实现技术跨越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关键技术评价标准1、提升行业领域竞争力的能力包括:解决本行业中普通存在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性能价格比。2、技术的相关度与推广(
13、动)力即:与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密切度;使相关行业领域主导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发生改进,从而产生经济效应的能力;刺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3、市场扩张力即:应用关键技术后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经济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创立新兴行业、产业的可能性与其发展前景。4、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导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体现产业技术发展走势;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三、关键技术概览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我们将湖北省未来十年的关键技术按行业领域分为三大类,即基础领域类、支柱产业类和新兴产业类。其主要框架见下表。基础领域农业技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化支撑技术能源技术电力技
14、术节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防洪减灾技术环境恢复技术“三废”处理及资源化技术传统产业汽车制造技术虚拟仿真设计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绿色汽车技术电动汽车技术钢铁生产流程整体优化技术高炉转炉长流程优化技术电炉短流程优化技术特殊钢生产技术特殊钢KR法铁水预处理技术特殊钢顶底复吹炼转炉冶炼技术特殊钢水处理技术特殊钢炉外精炼技术特殊钢三步法冶炼技术特殊钢连铸技术特殊钢轧制技术特殊钢短流程工艺配置技术工程化食品技术生物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食品加工技术膜分离技术超界限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现代杀菌技术及无菌包装技术世纪小康住宅工程技术住宅优化设计技术建筑过程集成化CAD技术居住区环境保障技术住
15、宅结构体系与住宅节能技术节材、节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新型建材技术智能型住宅技术服装设计与生产技术服装CAD/CAM技术服装后整理技术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光通信技术激光技术显示技术光存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化工程技术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技术材料复合新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环境材料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化学品清洁生产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综合集成技术 湖北省产业进步水平与重大技术需求研究承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胡树华课题组 一、湖北经济科技现状分析 湖北支柱产业
16、的支柱地位明显,但支柱地位有所下降。湖北七大主导产业总体经济效益水平逐年有所提升,但效益水平值偏低,企业产业规模低,制约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升,劳动装备程度较高,但设备趋于老化。产业竞争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但竞争力和区位优势逐年下降。二、湖北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以及珠江三角、长江三角的蓬勃发展,围绕湖北崛起的主题,遵循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坚持突出特色、集成资源、整体优化、联动推进原则,实施高新技术平台战略、产业科技链战略、农业密集区战略和城镇都市群战略,力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激活科技源、
17、拉长产业链、构筑都市群、推动大物流、搞活大市场,最终实现湖北地区的创新发展。它是一项跨行业的区域科技大创新、产业大对接、城镇大联盟、信息大流动的系统工程。三、湖北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1.跨越原则 从湖北的实际出发,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2开放原则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3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科技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4特色原则 在加快推进湖北科技进步进程中,坚持
18、立足湖北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注重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有湖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5集成原则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地区、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五、湖北科技发展的联动模式 (1)计划联动 (2)主体联动(3)项目联动(4)产业联动(5)资源联动六、湖北科技发展的主体战略 1、湖北科技发展的高新技术平台战略 (1)湖北高新技
19、术平台的空间布局根据湖北的区域功能特点和现有基础条件,以武汉为龙头,襄樊高新开发区为增长极,12个省级高新区为支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形成沿京广铁路和长江两大干线,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节点,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群。(2)信息、技术和管理三大平台的构建依托现有高新区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联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科技型企业,建设湖北科技信息平台,使各地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实现电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服务和决策智能化的需要。打破传统的研究开发模式,以产品、产业为中心,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院校科技资源的整合
20、,推进技术平台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技术转移和科技资源共享。(3)人才、研发、金融和服务四大支撑体系的建设2、湖北科技发展的产业科技链战略 (1)多维协同的主体创新战略(2)聚类突破的龙头带动战略(3)借势扩张的集群创新战略(4)重点倾斜的项目支撑战略战略重点以汽车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以钢铁为重点的材料工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轻纺制造业以光电、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电力工业以金融、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等为特色的第三产业3 、科技兴农的密集区战略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依托湖北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培育“六大”优势农产品(小麦、棉花、双低油菜、肉牛肉
21、羊、水产品、柑橘),实施“四种”战略模式(优势发展、技术标准、外向发展、集群发展),集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建立现代农业研究体系、市场化推广体系、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区。在星火项目、支柱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产品的支撑下,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初步建成高产、优质、低耗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战略重点建设星火密集区,形成星火产业开发带发展优势产品,壮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方向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技术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原创性基础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七、对策措施 1、构建
22、湖北科技发展的机制创新体系建立开放机制构建协作机制实行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2、建立湖北科技发展的计划联动体系 国家计划联动区域连动省际联动省内互动3、完善湖北科技发展的法规支持体系法规监控完善科技计划政策4、健全湖北科技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 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人才的激励与流动5、构筑湖北科技发展的信息网络平台 湖北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外联其它区域的辐射网络建设6、建立湖北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健全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开辟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7、完善湖北科技发展的物流市场网络 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建立开放型市场体系 湖北省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培育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工业化 湖北 科技 发展战略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