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谐的中国粮食贸易:实证分析与对策.doc
《不和谐的中国粮食贸易:实证分析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和谐的中国粮食贸易:实证分析与对策.doc(1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不和谐的中国粮食贸易:实证分析与对策鲁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通过对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粮食国际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中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词】粮食贸易 国际市场 整合 政府干预 制度一、引言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粮食贸易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虽然中国很早就通过粮食的进出口参与国际市场,但并没有很好地
2、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利用国际市场机制提升粮食经营的效率,因此成为粮食国际贸易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这种不和谐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粮食进出口的易位、反常和低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地位频繁转换。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高低选择粮食进出口的方向本也无可厚非,但中国在粮食国际市场上却是一种反常的“贱卖贵买”行为,导致中国从粮食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福利退化,粮食贸易效率低下。粮食贸易的不和谐可以简单地归咎于政策取向:由于政府将粮食安全问题置于战略地位,中国更多的是选择政府而不是市场来配置粮食领域的资源,从而诱导了一系列粮食管理制度的出台。就目前的粮食进出口状况来看,粮食管理制度存
3、在着明显的价值悖论,即粮食安全与经营效率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深入分析中国粮食贸易不和谐的制度诱因,对于能否在不降低粮食安全保障的条件下提高粮食经营效率,形成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特征1、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地位频繁转换从图1可以看出,1978至1991年,中国基本上是粮食的净进口国1 粮食品种很多,考虑到大米、小麦、大豆、玉米这四种粮食品种在中国粮食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本文研究的粮食仅包括这四个品种。,年净进口规模的波动幅度较小,在1000万吨左右。1992年以后,中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地位频繁转换,且净进
4、口或净出口规模的波动幅度放大,波峰与波谷的最大落差达2650万吨。图1 中国粮食净进口规模(1978-2003年)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0-200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4年。2、中国的粮食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贱卖贵买”的反常行为在图1的基础上补充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序列就能探寻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受粮食国际市场价格2 不同粮食品种的价格在不同年份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所以本文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环比指数是用大米、小麦、大豆和玉米的简单平均价格计算的,环比指数体现了当年价格相对于上年价格的变动情况,大于100意味着价格上升,小于100意味着价格的下降。2变动的影响情
5、况(见图2)。图2中的点折线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环比指数的时间序列,它与粮食净进口数量之间蕴藏着一种趋势: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上涨时,中国更多地处于净进口国地位,且净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而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下跌时,中国虽然并非一定处于净出口国的地位,但净进口的规模基本上是递减的。因此,中国的粮食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违反市场信号的逆向行为,即“贱卖贵买”。图2 中国粮食净进口规模与国际市场价格(1979-2003年)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0-2004年;国际统计年鉴,1995-200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4年。3、中国的粮食贸易效率低下,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贸
6、易福利呈下降趋势粮食贸易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也存在着效率水平的高低。从粮食进出口的总量上看,我国粮食进出口经营行为并不取决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这意味着根据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市场效率在中国粮食贸易中并不存在。如果结合具体的粮食交易品种来分析,粮食贸易的低效将会更加明显(见图3)。以横坐标表示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各粮食品种的相对价格水平3 此处的相对价格水平定义为年度的实际价格与平均价格的差额,正值表示高于平均价位的绝对水平,负值表示低于平均价位的绝对水平,原点为国际市场价格的简单平均值,其相对水平为0。,纵坐标表示粮食品种的净出口数量,坐标平面中就能形成各年度贸易数量和相对价格水平之间的
7、对应关系,囿于篇幅,形成以下坐标图的数据没有罗列,仅给出散点分布图。 图3 中国各粮食品种的贸易效率(1980-2003年)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0-2004年;国际统计年鉴,1995-200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4年。图3显示了在1980-2003年间中国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这四个粮食品种的贸易量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关系。每个坐标平面中的第和第象限为高效率区间,表示在相对价格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年份净出口(或净进口);第和第象限为低效率区间,表示在相对价格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年份净进口(或净出口);图中的坐标轴为中性区间。通过统计不同区间的散点分布比例可以对贸
8、易效率水平加以度量,公式为:经过计算,中国粮食贸易的平均效率指标值为44.8%(见表1),其中大米落入低效率区间的散点最多,其次是大豆和玉米,小麦的贸易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效率指标也仅为62.5%。表1 主要粮食品种贸易效率水平的比较品种高效率年份数低效率年份数效率指标值(%)大米61825小麦15962.5玉米131154.2大豆91537.5合计435344.8如果将“贱买贵卖”定义为贸易福利的获得,“贱卖贵买”定义为贸易福利的损失,通过对效率区间各散点代表的贸易规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测算出中国粮食贸易的“相对盈亏额”,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代表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这四个粮食
9、品种。鉴于1993年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力度很大的一年,原有的严格计划经济模式有了较大的松动,我们以1993年为界来考察中国粮食贸易效率在不同时段的情况。计算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粮食贸易福利总体水平为正,但1994年以来,中国粮食贸易的相对盈亏额已由盈余变成亏损(见表2)。 表2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贸易的相对盈亏额 单位:亿元时段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合计1980-1993年-19.01178.79-8.34-12.21139.231994-2003年6.27-74.3311.35-28.40-85.111980-2003年-12.74104.463.01-40.6154.12三、中国粮食贸易不
10、和谐原因的实证分析1、中国政府对粮食贸易的过度干预逆转了粮食进出口的流向在自由贸易框架下,贸易效率源于出口的比较优势和进口的比较劣势。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决定了中国在粮食生产领域不可能拥有比较优势,中国也不应该成为粮食的出口大国。但中国政府历来强调粮食的自给自足,追求过高的产量以保证粮食安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给增加会降低价格,势必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物价的稳定,这却是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在土地资源稀缺、对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的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极高,中国政府选择了价格支持手段来防止粮食资源的流失,大量的补贴实际上是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经营的成本。比较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
11、格,不难发现,除大米外,其它三个品种的国内市场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说明中国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优势(见表3)。但保护措施扶持起来的粮食生产规模已经膨胀到相对过剩的地步,耕地资源稀缺的中国只能通过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来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所以,矛盾的政策取向是影响中国粮食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 表3 中国粮食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比较年份大米(元/吨)小麦(元/吨)玉米(元/吨)大豆(元/吨)国内价国际价国内价国际价国内价国际价国内价国际价198059552452830032920758848219816086795193343122456666251982633689516356
12、331228723536198363460049333433329674050719846135534573623303477566581985514659428435327362762685198662968550142139233385274019877297135463844443469328091988871962629399471438102595219891243111289358864346213961093199011711220846741626575133511621991104311717725655466271256125919929291265734705548631
13、147613341993105712347496746447161842158819941629213310501018910986212023101995245724031530131513901461241521901996244325071650158013891253292026441997207123291430146911001061309029591998171420481300124211709272820206519991472182112351101103186122001540200020012002200314021465141115241614146016201653
14、11421123107811539771067124112319081082981107681173781686621001916105424501738148716571986平均价1202.381318.95887.59784.99721.37649.691559.751375.24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5-200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4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1998-2004年。2、政策价格的存在影响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整合价格与产量的周期性波动是粮食市场的固有特征,对于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如果国内外的市场价格呈现整合关系,则国内市场能够借助
15、于国际供求机制缓和价格的波动幅度。因此,考察中国的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关系对于理解粮食贸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整合程度可以定义为一国产品的国内价格与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之间联系的程度。研究价格整合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国内外价格变动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回归。考虑到国内外粮食价格的时间序列是非稳定的,在此借用Hendry,Pagan和Sargan(1984)提出的动态共聚和修订模型:其中:是市场在时间和时间的价格差; 是国际市场在时间和时间的价格差,为待估参数;是随机扰动项。表示上一期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差额能在多大程度上由下一期的价格消化,表示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程度多大程度上可以转移到本
16、期的国内市场价格,和越接近于1,则说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做出的调整速度越快,即国内外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内在的联系,即使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时间内被破坏,但最终还是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的。由于中国粮食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策价格(定购价格或收购价格、保护价格等)与市场价格同时存在,应分别考察政策价格、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整合关系(见表4)。表4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整合程度(1980-2003年)品种价格类型常数项大米市场价格-66.917(1.565)0.673(3.116)0.861(5.740)0.67519.752政策价格-112.56
17、7(3.808)0.453(6.040)0.347(4.957)0.80338.759小麦市场价格85.034(2.477)0.627(2.703)0.934(6.818)0.71123.326政策价格11.916(1.129)0.499(5.802)0.403(5.757)0.81240.919玉米市场价格41.841(2.184)0.640(3.596)0.690(5.798)0.77532.689政策价格-8.239(0.556)0.434(6.028)0.079(0.798)0.67619.791大豆市场价格160.254(4.868)0.652(5.344)0.506(6.487)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和谐 中国 粮食 贸易 实证 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