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编制要点及案例分享.pptx
《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编制要点及案例分享.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编制要点及案例分享.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T/CECS1012-2022编制要点及案例分享目录 1 规程编制要点2 全过程技术路径及案例3 更好的机房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 重难点1.1 概要21.性能化设计方法实施流程及2种方式;2.传感器精度如何确定?3.水系统阻力的如何精细化把控?4.高效机房落地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分享4个关键点3 规程是国内首部高效制冷机房的工程技术标准 ,内容完整、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 标准相协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程为高效制冷机房的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导,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主要内容:通过广泛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技 术发展现状和工程案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
2、系统运行能效的高效制冷机房性能化设计 方法,明确了设备选型和优化控制的设计流程,制定了高效制冷机房分级指标和评价方法,对高效制冷机房的系统设计、设备和材料、施工安装、调适与 验收、运行与维护、系统评价提出相关技术规定。概要1.1 规程概要2019.10 立项;2020.06召开编制组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标 准大纲、进度计划;2021.06网上征求意见,业内专家定向征求意见;2022.02 公开发布;2022.07 施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022号文下达了2019年第 二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高效制冷机房系统应用 技术规程列入编制计划,计划完成时间为2021年10月 。主
3、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该标准由中 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管 理。任务来源及编制历程1.1 规程概要编制组成员规程参编单位43个,参编 人员54个。基本涵盖高效制冷机房建设 及使用全过程的所有参 与方:包括业主、咨询顾 问、设计、施工、设备供应 商、自控分包商、物业管理 、调适服务等单位,以及高 效制冷机房领域相关的科研 机构。参编单位地域覆盖广:来自于全国多个城市:北 京、天津、广州、上海、江 苏、山东、四川等。参编人员专业涵盖全:暖通空调、制冷、给排水 、电气、自动化、化学、材 料等。1.1 规程概要涌现了大量高效制冷机房应用案例:上海维璟广场、北京秀
4、水街市场、成都中粮大悦城、天府新区财富中心、广州地铁21号 线苏元站、广东顺德大信新都汇商业广场、美林MLIVE 天地A馆、广州白天鹅宾馆等;专题论坛:2019年12月4日,主题为“绿色高效 创新升级”的 首届(中国)高效机房 系统建设运维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评价认证:2018年起,暖通空调杂志社开设“蓝天杯”高效机房(能源站)优秀工程评选;2019年底,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高性能节能工程”标识工作,针对新 建项目,要求集中制冷机房冷源系统能效达到5.5以上;针对既有建筑制冷机房改造项目 ,要求冷源系统能效提升30%以上;2021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开展“高效机房认证”
5、工作编制背景:行业发展热点1.1 规程概要1.经济效益显著,比常规机房节能40%;能效:5.0能效:国内平均水平高效制冷机房优优秀秀 差差C.O.P.(7.0)(5.9)(5.0)(4.4)(3.9)(3.5)(3.2)(2.9)2.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七部委绿色高效 制冷行动方案 2030年大型公共建 筑制冷能效提升30%3.社会效益突出:降低碳排 放的重要入口.2018全国碳排放96.1亿吨编制背景1.全国建筑全 过程能耗与碳 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 的比重为51%2.制冷机房碳 排放占比3%1.1 规程概要30*60 碳达峰 碳中和节能率:40%良良 好好平平 均均3.
6、0填补高效机房技术标准空白,覆盖高效制冷机房设计、施工、调适以及运维全过程的相 关标准或规范,便于业内形成共识,推动高效机房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本规程编制旨在建立衔接设计、相关高效节能产品应用、施工调适、运行维护、能效指 标评价的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达到从项目规划开始就明确制冷机房能效标准、在后续 各阶段按规范流程实现此标准并持续保证实现能效指标的目的。本规程编制对提高空调冷源系统能效,促进高效制冷机房的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建筑运 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重要的意义。规程编制目的和意义1.1 规程概要主要内容1.1 规程概要2011年2021年,国家空调设备/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测试
7、办公楼、酒店、商 场等公共建筑制冷机房近150个。常规机房实际运行能效:2.03.5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12001年1月,Thomas Hartman在“The Automator,Automated Buildings”期 刊中发表提升制冷机房能效的步骤首次提出制冷机房能效分级图。2001年9月,Thomas Hartman在“ASHRAE Journal”期刊中发表全变频离心式 制冷机房文章中对全变频制冷机房的技术特点、节能效果、初投资和设计调适运行方 法进行了系统阐述,至此,制冷机房能效5.0作为高效制冷机房的入门值逐渐得到行业认 可,该制冷机房能效分级图被广泛引用。不含冷水泵;针对
8、采用离心机组的机房;冷水供水温度5.6,冷却水进水温度 29.4。高效制冷机房起源:2001年 美国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全变频离心式制冷机房+优化控制策略(Hartman)系统配置:提倡冷机相同型号,冷机、冷却塔、水泵全部变频;优化控制策略:冷机最佳效率曲线控制台数及频率+根据末端阀位控制冷冻水泵频率+等边际能效整体寻优。该技术已被armstrong、江森等各大供应商广泛采用。2.demand flow 按需输配控制技术(提出者未知)该技术已在美国总务管理局(GSA)的部分项目实施,系统配置:冷水机组不必变频,冷机、冷却塔、水泵全部变频;控制策略:通过使冷水机及其相关辅助系统的组合在整个
9、系统负载期间以最接近其原始设计曲线(original design curves)的方式来加减载所有冷水机,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扇,从而优化制冷机房效率。具体而言,控制优化旨在保持所需的 冷水机压头(required chiller lift)的前提下,在部分负载能力下尽可能降低水泵和冷塔开启数量,以减少整个制冷机房的能 耗。3.制冷机房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设计方法(steven taylor)通过仿真模拟手段建立机房性能最优理论模型(TOPP),针对具体项目,借助TOPP模型定制优化控制策略。为避免仿真模拟带来的设计复杂性和耗时性,taylor提供了一套简化设计流程,可近乎实现制冷机房全
10、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目标 ,该方法在ASHARE 自学课程教材 fundamentals of design and control of central chilled-water plants 有详细描述。国外3个主流技术流派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提升部分负荷下冷机能效 降低输配系统能耗;优化控制;能效监测。(1)建筑动态负荷计算: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软件,进行建筑全 年逐时负荷计算;另外相关科研机构提出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计算建筑负荷的方 法。基于逐时负荷进行负荷特性分析,为冷源设备选型和系统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2)冷源系统方案优化: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逐时负
11、荷特性分析进行冷源设备的 优化配置,并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建立系统模型模拟计算全年能耗,进行冷源系统方 案的优化。通用技术措施1.2 国内外发展现状(3)水系统优化:目前常用的水系统降阻降耗措施主要有“大温差设计”、设备阻力优化、局部 阻力优化以及管路优化等。冷冻水大温差设计:Steven Talor等人研究表明,冷冻水供回水在14的温差范围内,提高温差可同时降低初 投资和运行成本,如果结合使用蓄冷技术和免费供冷技术,可获得更大的节能效益。目前国内高效机房设计案例 中,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多采用8。冷却水大温差:ASHRAE学院课程“fundamentals of design and contr
12、ol for chilled-water plant”中推荐 冷却水供回水温差采用8.3。大温差设计应综合考虑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运行能耗及初 投资。管路优化:从管路布置和放大管路尺寸两方面进行优化。设备阻力优化:对主流设备厂家进行了调研,可以采取改变管程数、增加管束尺寸等措施实现设备降阻。通用技术措施1.2 国内外发展现状(4)自控系统优化:目前业内的主流做法是以制冷机房总体能耗最低为目标,通过采用不同的优化算法控制机房主要设备在全工况下以最高效率运行。常用的优化算法主要有“Hartman Loop”控制算法、自适应、模糊控制三大类。“Hartman Loop”控制技术:业界最权威的
13、全变频系统控制专家Hartman的专利控制逻辑,基本 控制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时间步长对制冷机房各个设备的运行能效和系统运行能耗进行持续调整,直至 找到最优工况点。M-BMS多智能体自适应节能控制系统:将中央空调各类设备进行控制逻辑解耦并分散为多个独立的 控制模块,各模块内部通过自适应算法按效率最高进行控制 Indas EMC007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和专 家控制系统,实现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高效节能和安全舒适。通用技术措施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1.2 国内外发展现状能效监测 相关标准系统能效等 级相关标准冷源设备 相关标准国内
14、外相关标准规范:系统能效等级相关标准类类型型额额定制冷量定制冷量(kW)冷源系冷源系统统能效系数能效系数(kW/kW)水冷式机水冷式机组组11632.32.63.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 177-2009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铂金级5.17(0.68)金+级5.02(0.70)金级4.40(0.80)总装机500RT1级4.6(0.76)2级3.8(0.93)3级3.2(1.10)总装机500RT铂金级5.41(0.65)金+级5.17(0.68)金级5.17(0.68)总装机500RT1级5.0(0.70)2级4.1(0.86)3级3.5(1.00)总装机500RT广东省集中空调制冷机
15、房系统能效监测及评价标准(DBJ/T15-129-2017)已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加坡的绿建标准更加注重实测运营效率,强制立法,新建机房500RT以上EER 5.17广东省标准ASHRAE倡导分类标准新加坡标准新加坡BCA空调系统设计运行规范SS553:2016广东:500RT以上EER 5.01.美国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发布ASHRAE GUIDELINE 22-2012制 冷机房能效监测导则(Instrumentation for Monitoring Central Chilled-Water Plant Efficiency),导 则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类型
16、及测量点位设置、测量仪表类型及要求、数据采集和 分析、能效计算方法等方面。2.2013 年,新 加 坡 标 准 委 员 会(singapore standard council)发布国家标准 SS591:2013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能效监测应用法规(SS591:2013 Code of practice for lomg term measurement of central chilled water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和验证系统概述;测量仪表类型及要求;数据采集、分析及展示;测试和调试;持续监测等方面。3.2017,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
17、布地方标准集中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监测及 评价标准DBJ/T 15-129-2017。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内容、精度;数据存储与监视;制冷机房系统能效评价;见证测 试、测量检验;培训交接以及系统维护等方面。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能效监测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编制团队完成高效制冷机房应用案例分布在北京、武汉、上海、广东、成都等城市,覆盖了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三个气候区;建筑功能覆盖商业、办公、轨道交通等建筑类型。85.2%82.3%81.3%81.5%7.1%76.4%76.0%75.5%74.9%74.0%73.4项目案例调研除冰蓄冷系统外,其他项目都在5.0以上 制冷机房冷数机组设计功率占比
18、平均78.8%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广州1#广州2#广州3#广州4#广州5#广州6#广州7#北京7.006.005.004.003.002.001.000.00冷水机组能耗占比冷源系统能效5.574.835.895.35成都1#成都2#武汉上海80.0%85.0%90.0%87.1%70.0%75.0%65.0%5.705.206.486.596.06%82020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 公司主编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 调研案例 23个,实际运行能效 5.06.5。2019年,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 验中心“高性能节能工程”标识工 作,高效机房5个,新建机房冷源系 统能效5.5。已建成高效制冷
19、机房的实际能效均能做到5.0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上海某商业综合体21已建成高效制冷机房的实际能效均能做到5.01.2 国内外发展现状成都大悦城项目广州地铁21号线苏元站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美林MLIVE天地A馆上海维璟广场天府新区财富中心顺德大信新都汇商业广场 规程编制过程对主流冷水机组厂家机组容量、设备能效、流量范围和压力降进行了调研:100RT500RT的螺杆式冷机组,大部分调研厂家能效比分布在5.36.5 磁悬浮冷水机组最低制冷量可以做到100RT,能效比分布在5.26.3 大部分厂家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流量最低可运行至50%额定流量 多数厂家冷水机组压力降可降至60kPa以下冷水
20、机组调研分析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首创;可实现技术措施节能效果量化分析;在既定冷源系统能效目标下,技术经济性最佳的前提下选用技术措施。1.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技术措施组合在一起可 实现的冷源系统能效值为多少未知,例如GB-50189、ASHARE 90.1等规定的冷机能效等级、冷冻水泵变频 等2.按照相关学者提出的设计流程可实现的冷源系统能 效优化效果未知,例如taylor提出的制冷机房优化设 计流程。1.高效制冷机房采用以冷源系统综合能效比为约束目标的性能化设计方法例如新加坡 建筑可持续发展环境准则(2012年)规定了制冷机房最低能效标准。实施路径是什么?选用何种技术措施最经济?1
21、.合规性的技术措施2.设计流程冷源系统能效冷源系统能效=?1.3 重难点关键点 1个核心公式(能效目标分解)copad=2个设计工具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水系统仿真软件 3个设备选型指标冷机设计综合能效比(COPad)冷却水全年供水温度(Tcwd)附属设备耗电比(ap)4个主要特点 目标分解量化与验证;迭代闭环设计流程;预设控制策略;量化节能措施有效性.7个步骤冷水机组选型COPadiCOPad?TcwiTcwd?冷却塔选型确定分项指标否否性能化设计流程否 否否1.3 重难点附属设备耗电比预设值aiEERad投资回收期Pi3.冷源设备选型确定冷源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EERad)预设冷却塔模拟运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制冷 机房 技术规程 编制 要点 案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