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题课程试题.doc
《水利水电工程专题课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专题课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专题课程考试试题1、 试论述对洪水双重性的认识?并说明如何做到人与洪水和谐相处。(20分)洪水为水资源范畴,只有相对于提防、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设施的防洪标准、承受能力而言,洪水具有双重性,可被利用,又有带来安全威胁的一面,好处:带来的淤泥极大的肥沃了两岸的土地;是河流自然清淤的方式之一;是促使人类逐渐远离河流的动力之一。坏处:破坏人民生民财产安全;带走上游大量泥土;破坏水质。只要我们送走多余的水,留住可用的水,留足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洪水可控、可管、可用度,这就要求我们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风险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摒弃传
2、统的防洪理念,由与自然抗争和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水和谐,人水两利,达到服务生产、生活、生态、社会的目的。暴雨集中而且较大与地表调蓄能力明显的不均匀性,加上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洪灾。就孝感而言,首先大量集中的降雨,与有限的蓄泄洪能力是产生洪涝的直观原因;其次以堤防为主的防洪工程严重不足是洪涝形成的客观原因,所以往往造成洪涝的过度提升,小水大灾,以致直接威胁孝感人民的生活生产的安全。 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堤防还不能适应防大汛抗大洪的需要,其次是沿堤涵闸大部分年久失修,再者是分洪区的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洪水实施有效的管理,并且放大
3、了孝感的洪涝灾害的危害,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谓的洪水管理是相对于单一控制洪水而言,这就是依照洪水的形成、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洪水主动进行管理。 (一)提升对洪水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是实现洪水管理的基础。 1、对水情、雨情、工情要及时准确,只有及时、准确,才能有效实施洪水管理。 2、切实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使洪水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时效性,对洪水的管理更具针对性。 3、为科学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增加调度管理的质量。 总之预测预报是洪水管理基础性工作,也是非工程措施增强防洪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下大力气做好、做扎实。 (二)提升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实现洪水管理的基本保证。 1、预案必须充
4、分遵循着用对象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来科学编制预案。 2、预案必须充分尊重客观实际,所采用的措施是着用对象所能达到,并起到实际的效果。 3、预案必须充分体现责任的明确性,使各项预案落到实处,并能得到认真贯策实施。 只有提升预案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实现洪水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升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是实现洪水管理的关键。 1、加大对以堤防水库为主的建设投入,使堤防建设适应洪水管理的要求。 2、加大对泵站涵闸的建设投入,提高对防洪排涝的能力。 3、加大对分洪区的建设投入,推进分蓄洪区建设,分蓄洪区的建设是洪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洪水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此项工作我市严重滞后,只有加快建设分蓄洪
5、区,才是实现人水和谐,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关键一环。即在遭遇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打击之时,今天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然变动过程的复杂性,辨证看待灾害后果的双重性,真正从自然规律出发,主动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以期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承认自然灾害之“利”的一面,并不是要淡化对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因为这样的“利”毕竟是以“害”的一面为前提的。而且,害与利的转化也是有条件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我们对于灾害之“利”的获取,无论如何也必须建立在对“害”尽可能地实施有效控制的基础之上。总之,防治洪涝灾害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使人水两利,体现保调有序,抗分有度,排蓄有章,
6、就要从根本上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的转变。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20分)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应用必要的、现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用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用水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水的生产力和效率。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优化配置,全面节水的原则。 制度创新,自觉节水的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 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 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 生态水利及生态修复:过去对生态的保护重视不够, 造成水利工程
7、修建的越多, 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 生态问题就越突出的局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生态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生态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河流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成功的样板,须知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样,生态水利工程要在河流这些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尽量保持其独特性、多样性的河流特征。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是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破坏的重要手段,保持和维护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有利于河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
8、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任务:建立以用水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
9、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
10、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河道内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水电工程 专题 课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