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doc
《第五课时 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时 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五课时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及调适引言: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目前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如何调适。1社交自卑感 在人际交往中,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产生猜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二是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自我暗示;三是对自我智力与能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四是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过低带来的消极自我暗示。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式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大学生明知自己能力不强,
2、却故作姿态,穿奇装异服,吹牛,大手大脚花钱,搞怪声或姿势等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不足取。积极补偿方法有:1 正确对待失败。成功和失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几率各占一半。只要做事就存在着失败的可能,除非什么都不做。所以,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2增强自信。大学生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前途抱乐观的态度,一个人的成功越多,自信心会得到正强化。为此,要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不易定的太高或太低。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
3、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很多因素制约,不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就能使我们欣喜不已。另外,要学会“选择参与”。我们提倡大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但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能取得成功的活动,有益于增加自尊。明明自己体育不好,却偏偏参加体育比赛,这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再者,还要学会合理比较,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能力相似的人与之比较,会增加自尊。讲一个小青蛙的故事:有一天,一头小牛到河边饮水,一只青蛙看见小牛这么高大,心里很不平衡,也很不服气,它下决心要变得比小牛大,起码也要和小牛一样大。于是,它就开始鼓肚皮,然后问它的同伴:“你看现在
4、我有没有小牛大?”同伴说:“差得远呢。”小青蛙继续鼓,问:“现在怎样?”“差得远”。于是它更加努力地鼓,肚皮越来越大,同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别鼓了,再鼓就涨破了,你为什么非要和它比大,难道你就不能和它比小吗?比比谁长得小巧玲珑!”一句话让小青蛙如梦方醒,豁然开朗。3扬长避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又不顾影自怜。要善于把握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所谓“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看见成功人士坐宝马,没看见他早生白发。用
5、实际行动建设自信:(选自心理医生2008-12)战胜自卑,不能止于幻想,必须付诸行动。具体方法如下: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其实,坐在前面更能建立信心。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躲避别人的眼神,折射出阴暗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喜欢你。”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人们行走的姿势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身体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通过改变行走姿势与速度,
6、有助于心境的调整。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4、练习当众发言面对大庭广众讲话,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沉默寡言的人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缺乏信心的毒素,会愈来愈丧失自信。2社交恐惧感 大学生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为此,他们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中。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称为社交恐惧症。列如:吴某某,某大学高护专业的学生,
7、独生女,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家教很严,不爱说话,上大学后,性格更加内向,自尊心特强,处事谨小慎微,总以为别人时刻在注意她、评价她,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让人瞧不起。后来,她暗暗爱上医疗系的一个男生(她的老乡),但又不敢表露,还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一次,有的同学就此事跟她开玩笑,她更是心里发慌,担心别人对她品头论足。此后,她见人就躲,有人与她聊天,她就面红耳赤,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位大学生患的就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应,是经过“学习”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
8、打击,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是,便会旧病复发,心生恐惧。二是“间接经验”,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受挫,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也会感到痛苦、害怕,甚至通过媒体等途径也会传染。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会在特定的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这种情绪状态泛化,就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只要对症治疗,是可以改观的:1 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信和盲目自
9、卑都是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对自己求全责备是没必要的。2改善自己的性格。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但内向的人不一定不善于社交,我认为。如孙文宁老师,外向人多说,内心的人多做)但应注意锻炼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交往逐渐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3掌握相关的知识。学习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的知识,掌握社交的技巧和艺术,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心病是大有裨益的。请你拥抱痛苦摆脱思维,实践生命开篇就表示,书中的建议无法治愈读者的痛苦,其第一句话就是:“人总是会遭受痛苦”;其次,它建议那些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是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这本书宣称的理念就是:幸福不是生
10、活的常态。史蒂文。黑兹(美)的“接受与现实疗法”(ACT)认为,我们应该承认否定性思维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重复出现;不要试图挑战这些负面的想法,而应当把精力集中在确立我们的价值观并竭力去实现它。黑兹认为,一旦人们愿意接受消极的情绪,就会更容易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并坚持向这个方向发展。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黑兹的主要观点是:当人们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思维的时候,很难去考虑生命中的大事。试一试:当你想参加一项活动却犹豫退缩时,就对自己说,“如果我参加了会死吗?”(李力刚语),看效果如何。大胆参与,以此突破自己的瓶颈。3社交嫉妒感 嫉妒是针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在自己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俗称“红眼病
11、”,是对别人优势心怀不满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性情绪。圣经称嫉妒为“凶眼”,占星术士称之为 “灾星”。嫉妒来源于比较。大学生相互之间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引起大学生嫉妒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心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其实,谁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把任何事情都做得比任何人更好。也就是说,谁都无法在所有的时候所有的方面超越所有的人。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这个道理。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程度较轻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中;程度较
12、重的嫉妒,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显露出来;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已失理智,往往会导致极端行为。结果必然两败俱伤。嫉妒是一种“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常会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大学生应学会理智得处理嫉妒心理:1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要有勇气承认别人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大狗叫,小狗也得叫”。要承认,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或者说,还没出生就已经不平等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他父母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想想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课时 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第五 课时 人际交往 不良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