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模块综合检测暨期末试卷(两套_含答案解析).docx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模块综合检测暨期末试卷(两套_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模块综合检测暨期末试卷(两套_含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综合检测(两套)第一套1第二套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2020年1月1820日),在北京主会场之外特别设置了哈尔滨、大连、丽江三个分会场(如图)。据此完成13题。1.2020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期间,广州市()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白昼渐短2.2020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期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B.大连C.丽江D.广州3.四个会场中,地方时最早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大连D.丽江答案:1.B2.D3.A
2、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全国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是2020年1月182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广州昼短夜长,B项正确。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项正确。第3题,地方时的变化规律是越往东越早,从图上可以看出,四个会场中哈尔滨位于最东侧,因此地方时最早,A项正确。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太阳的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歌词中的月份为农历月。下图为后天八卦图
3、。据此完成46题。4.根据“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推断,离、兑、坎、震四宫代表的方向依次为()A.北、东、南、西B.南、西、北、东C.南、东、北、西D.北、西、南、东5.影响太阳升落方向变化的原因有()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存在黄赤交角A.B.C.D.6.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A.华北地区小麦成熟B.海南岛正值降水较多的季节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澳大利亚珀斯地区温和多雨答案:4.B5.D6.C解析:第4题,根据我国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位分析,农历五月即阳历6月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艮为东北,乾为西北。仲冬为阳历12月前后,日出东南,
4、日落西南,所以巽为东南,坤为西南。根据以上方位分析,离为南方,兑为西方,坎为北方,震为东方。B项正确。第5题,一年中,太阳升落方向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主要原因是地球存在公转运动,并且公转轨道和自转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存在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出现回归运动,从而出现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故选D项。第6题,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A、B两项错误;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正值湿季,草木茂盛,C项正确;澳大利亚珀斯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D项错误。故选C项。位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酋长岩高900多米
5、,攀岩者要完全依赖自己的身体攀登光滑的花岗岩大岩壁,岩壁上面只有半厘米宽的缝隙可以着力,非常惊险。据此完成79题。7.下列岩石中与酋长岩成因相近的是()A.石灰岩B.片麻岩C.安山岩D.大理岩8.攀岩者在攀登过程中气温变化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9.酋长岩顶部与底部的温差接近()A.3 B.6 C.9 D.12 答案:7.C8.B9.B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为花岗岩岩壁,属于岩浆岩,选项中只有安山岩属于岩浆岩,因此安山岩与酋长岩成因相近,C项正确。故选C项。第8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高900多米,则攀岩者在攀登过程中气温是逐渐降低的。故选B项。第
6、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的顶部与底部的高差约为1 000米,根据气温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的规律可知,酋长岩顶部与底部的温差接近6 。故选B项。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地属于的板块名称为()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日本海板块11.箭头指示的甲地地形名称及成因为()A.褶皱山脉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B.岛弧链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后C.海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张裂下陷D.海沟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答案:10.A11.D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弧,图中显示,地位于日本群岛以西,因此
7、地位于欧亚板块,A项正确。第11题,图中显示,箭头指示的甲地颜色较深,并呈条带状分布,且位于日本群岛(岛弧)的外围,应表示海水很深的海沟,A、B两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而形成的凹陷地带,C项错误,D项正确。读我国20元人民币背景所示地区景观(广西)图,完成1213题。12.该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雅丹地貌C.丹霞地貌D.喀斯特地貌13.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溶蚀作用B.风力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答案:12.D13.A解析:第12题,图中显示,该地地表多峰林地貌,河流众多,根据地形特征判断,该地典型的地貌
8、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冰川地貌一般多角峰、冰斗、U形谷,A项错误;雅丹地貌为气候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风蚀地貌,B项错误;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C项错误。第13题,根据地表地貌特征判断,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作用。故选A项。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要求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展现出更多“政治意愿”。读图,完成1415题。14.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极
9、端天气事件增加B.水稻生长北界南移C.南极冰川北界北移D.全球降水普遍增多15.会议召开期间,控制马德里的气压带或风带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答案:14.A15.D解析:第14题,全球变暖破坏了原有较为稳定的大气环流,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气象灾害增多,A项正确;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喜温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可能导致亚洲的水稻生长北界北移,而不是南移,B项错误;全球变暖,南极洲气温上升,南极洲边缘的冰川融化,会使南极冰川北界南移,而不是北移(冰川面积扩大),C项错误;根据统计资料可知,全球变暖,中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降水有增多趋势,亚热带地区降水
10、有减少趋势,不是全球降水普遍增多,D项错误。第15题,材料信息表明,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开幕,因此会议召开期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图中显示马德里位于40N附近,冬季盛行西风带南移至此,因此控制马德里的气压带或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故选D项。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读昆明准静止锋位置示意图,完成1617题。16.造成此次昆明下雪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17.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不包括()A.纬度低,冬季气温高B.海拔高,夏季气温低C.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D.夏季受冷气团控制,多雨天答案:16.B17.D解析:第16题,材料
11、信息表明,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一般情况下昆明冬季气温较温和,很难下雪,此次昆明下雪与降温有关,因此冷锋天气系统的可能性最大,B项正确;暖锋天气系统会使得本来较温和的昆明升温,下雪的可能性不大,A项错误;气旋能带来降水,但不会带来明显的降温,C项错误;反气旋以下沉气流为主,很难成云致雨,不会形成降雪天气,D项错误。第17题,昆明纬度低,冬季气温高;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冬半年出现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贵阳与昆明之间,昆明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气温较高;昆明夏季受夏季风控制,且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夏季受冷气团控制的可能性小,故选D项。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高度,一
12、年中等于或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读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完成1819题。18.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19.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水库,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的变化是()A.M、N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C.M、N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答案:18.A 19.D解析:第18题,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较大,可推测其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第19题,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因此M右移,N左移。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2021题。20.该大洋环流为()A.北半球副
13、热带环流B.北半球副极地环流C.南半球副热带环流D.南半球副极地环流21.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则()A.为本格拉寒流B.流经秘鲁西侧海区C.为加那利寒流D.流经非洲东侧海区答案:20.C21.A解析:第20题,图示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故图示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回归线附近,图示环流有回归线穿过中部,是南半球副热带环流。故选C项。第21题,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则为本格拉寒流;秘鲁西侧海区位于太平洋;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流经南美洲东侧海区。故选A项。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2223题。22.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
14、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3.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22.D23.A解析:第22题,图中显示,从甲到丙纬度相差不大,降水量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由湿润区向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这种由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项正确。第23题,图中显示,丁处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400毫米,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且丁处位于温带地区,因此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温带草原带,A项正确。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
15、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完成2425题。24.由海南背心广西和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和辽宁大衣吉林和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5.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A.整体性B.联系性C.开放性D.差异性答案:24.C25.D解析:第24题,纬度地带性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分异以水热为基础。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C
16、项。第25题,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是因为两地气候条件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0分)2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6月22日小明前往澳大利亚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游学。图1为小明出发当日某半球光照图,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1图2(1)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与之间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是。(2)游学期间,澳大利亚昼夜长短状况是,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3)根据某半球光照图判断,弧线AB是(填“晨”或“昏”)线;与B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是;此时北京时间是。答案:(1)甲乙先逐渐变慢,7月初达到最慢,再逐渐变快(先
17、慢后快)(2)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逐渐增大(3) 晨E地、F地11时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小明游学期间为6月22日到7月22日,此时地球处于北半球夏至日和秋分日期间的位置。读图可知,甲为夏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乙为秋分日时地球的位置,丙为冬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丁为春分日时地球的位置。所以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与乙之间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即7月初达到最慢,过了7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又逐渐变快。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游学期间为北半球夏至日至秋分日期间,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半年,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游学期间太阳直射点正逐渐向南半球移动,此时澳
18、大利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第(3)题,由光照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弧线AB是晨线;读图可知,B、E、F三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则E、F两地与B地的地方时相同。据图推算G所在的经线为135E,且G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则G的地方时为12时,即135E的地方时为12时,而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比135E的地方时慢了一个小时,经计算可知图示时期北京时间为11时。27.(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的地质构造是。A、B、C、D四处岩石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处。构成的水循环属于循环,在各环节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是环节(填数码)。(2)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说出图中河流的水文
19、特征。(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该区域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斜C海陆间(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中下游湖泊、河床泥沙沉积加剧,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增多;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泥沙增多,造成水污染。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的岩层向上拱起,则该处为背斜;在A、B、C、D四处岩石中,C处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而化石一般在沉积岩中,所以该岩石中不可能含有
20、化石;读图可知,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在各环节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环节。第(2)题,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可知该区域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且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特点,所以该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河流的径流量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且河流的含沙量比较小,河流没有结冰期。第(3)题,该区域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保持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流的径流量会随着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随着该区域河流含沙量的增大,河流中下游湖泊、河床泥沙沉积加剧,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增多;随着植被的破坏,河流上游
21、的侵蚀作用也会加强,河流沟谷会加宽加深,导致河流中下游沉积作用加剧,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也会增大;随着河流的泥沙增多,河流的水体净化能力会降低,容易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增多。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前两届举办的城市分别是韩国平昌和俄罗斯索契。下图为城市位置及索契、北京、平昌气候资料图。(1)据图可知,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其与平昌的气候相比(填“高温期”或“多雨期”)相同,(填“高温期”或“多雨期”)不同,原因是索契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2)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冬季,其典型的自然带是。(3)从北京
22、经张家口到索契,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条件的影响。平昌的气候比北京更加温和湿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昌受的影响更大。答案:(1)高温期多雨期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2)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干湿度水分海洋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平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索契与平昌的气候相比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第(2)题,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出,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低温在0 以下,降水较少,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基础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自然地理 基础 模块 综合 检测 期末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