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风荷载计算.pdf
《6.2 风荷载计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风荷载计算.pdf(5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六章结构抗风设计第六章结构抗风设计6.1 风灾及其成因风灾及其成因6.4 结构横风向风振计算结构横风向风振计算6.3 结构顺风向抗风设计结构顺风向抗风设计6.2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6.2 风荷载计算6.2 风荷载计算?风压随风速、风向的紊乱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风压随风速、风向的紊乱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从风速记录来看,各次记录值是不重现的,每次出现的波形是随机的,风力可看作为各态历经的平稳随机过程输入。从风速记录来看,各次记录值是不重现的,每次出现的波形是随机的,风力可看作为各态历经的平稳随机过程输入。?在风的在风的顺风向顺风向顺风向顺风向风速曲线(见图6-2所示的风速记录)中,包括两部分:风
2、速曲线(见图6-2所示的风速记录)中,包括两部分:1.1.长周期部分(10min以上的平均风压)常称长周期部分(10min以上的平均风压)常称稳定风稳定风稳定风稳定风,由于该周期远大于一般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因而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称为静力作用,该作用将使建筑物发生侧移;,由于该周期远大于一般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因而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称为静力作用,该作用将使建筑物发生侧移;2.2.短周期部分(只有几秒钟左右),常称短周期部分(只有几秒钟左右),常称阵风脉动阵风脉动阵风脉动阵风脉动。脉动风主要是由于大气的湍流引起的,它的强度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其作用性质是动力的,它引起结构的振动(位移、速度
3、和加速度),使结构在平均侧移的附近左。脉动风主要是由于大气的湍流引起的,它的强度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其作用性质是动力的,它引起结构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使结构在平均侧移的附近左右摇摆右摇摆。图图图图6 6 6 6-2 2 2 2 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一、风压与风速的关系一、风压与风速的关系一、风压与风速的关系一、风压与风速的关系压力线w=-v221高压气幕流向小股气流建筑物a)b)wdA1(w+dw)dA11dl图图图图6 6 6 6-3 3 3 3 风速与风压风速与风压风速与风压风压风速与风压风压是在最大风速时,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
4、所受到的压力,单位是是在最大风速时,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所受到的压力,单位是kN/m2。气流原先的压力强度为气流原先的压力强度为 wb产生最大压力产生最大压力wm建筑物受气流冲击的净压力建筑物受气流冲击的净压力wm-wb,即为所求的风压 w,即为所求的风压 w为了求得为了求得w与与v的关系,设气流每点的物理量不变,略去微小的位势差影响,取流线中任一小段落的关系,设气流每点的物理量不变,略去微小的位势差影响,取流线中任一小段落dl,如图6-3所示。设w1为作用于小段左端的压力,则作用于小段右端近高压气幕的压力为 w1+,如图6-3所示。设w1为作用于小段左端的压力,则作用于小段右端近高压气幕的压力
5、为 w1+d w1。以顺流向的压力为正,作用于小段。以顺流向的压力为正,作用于小段dl上的合力为:它等于小段上的合力为:它等于小段dl的气流质量M与顺流向加速度a(x)的乘积,即:式中的气流质量M与顺流向加速度a(x)的乘积,即:式中为空气质量密度,它等于,为空气质量密度,它等于,为空气重力密度(容重),为空气重力密度(容重),g为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dAdwdAdwwdAw1111)(=+)(1=xMadAdwdtxdvdAdl)(1=dwdtxdvdl)(gdtxvdl)(=代入上式得代入上式得:(6-1)(6-1)式中c为常数,式(6-1)称为式中c为常数,式(6-1)称为伯努利方
6、程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基本方程,它的。伯努利方程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基本方程,它的实质实质是表示气体流动的能量守恒定律,即从上式可以看出,气流在运动中,其压力随流速变化而变化,流速加快,压力减小;流速减缓,则压力增大;流速为零时,压力最大。令是表示气体流动的能量守恒定律,即从上式可以看出,气流在运动中,其压力随流速变化而变化,流速加快,压力减小;流速减缓,则压力增大;流速为零时,压力最大。令v2=0,v1=v(风来流速度),(风来流速度),w=w2-w1,则建筑物受风气流冲击的净压力为,则建筑物受风气流冲击的净压力为(6-2)(6-2)这即为普遍应用的这即为普遍应用的风速风速
7、风速风速-风压关系公式风压关系公式风压关系公式风压关系公式。1=dw)()(xdvxvcxvw+=)(2121)(2121222121常数cwvgwvg=+=+22vgw=取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常温15取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常温15o oC和在绝对干燥的情况(=0.012018kN/mC和在绝对干燥的情况(=0.012018kN/m3 3)下,在纬度45)下,在纬度45o o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2,代入式(6-2),得,代入式(6-2),得标准风压公式标准风压公式(6-3)风压系数(6-3)风压系数对于不同地区的地
8、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我国东南沿海的风压系数约为1/1700;内陆的风压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一般地区约为1/1600;高原和高山地区,风压系数减至1/2600。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规定为1/1600。对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我国东南沿海的风压系数约为1/1700;内陆的风压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一般地区约为1/1600;高原和高山地区,风压系数减至1/2600。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规定为1/1600。)/(160018.92012018.02220mkNvvw=二、二、二、二、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结构上的平均
9、风荷载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由于大气边界层内地表粗糙元的影响,建筑物的平均风荷载不仅取决于来流速度,而且还与由于大气边界层内地表粗糙元的影响,建筑物的平均风荷载不仅取决于来流速度,而且还与地面粗糙度地面粗糙度和和高度高度有关,再考虑到一般建筑物都是钝体(非流线体),当气流绕过该建筑物时会产生分离、汇合等现象,引起建筑物表面压力分布不均匀。为了反映建筑结构上平均风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况,同时又能便于工程结构抗风设计的应用,我国荷载规范把结构上有关,再考虑到一般建筑物都是钝体(非流线体),当气流绕过该建筑物时会产生分离、汇合等现象,引起建筑物表面压力分布不均匀。为了反映建筑结构上平均
10、风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况,同时又能便于工程结构抗风设计的应用,我国荷载规范把结构上平均风压计算公式平均风压计算公式规定为:规定为:(6-4)(6-4)0wwzs=式中-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式中-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kN/m2)。在确定风压时,观察场地周围的地形应空旷平坦,且能反映本地区较大范围内的气象特点,避免局部地形和环境的影响。)。在确定风压时,观察场地周围的地形应空旷平坦,且能反映本地区较大范围内的气象特点,避免局部地形和环境的影响。sz0w三、三、三、三、时距取值时距取值时距取值时距取值计算基本风压的风速,称为计算基本风压的风速,
11、称为标准风速标准风速。关于风速的标准值,各个国家规定的时距不尽相同,我国现行的。关于风速的标准值,各个国家规定的时距不尽相同,我国现行的荷载规范规定荷载规范规定为: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v0(m/s)。由于大气边界层的风速随高度及地面粗糙度变化,所以我国规范统一选10m高处空旷平坦地面作为标准,至于不同高度和不同地貌的影响,则通过其他系数的调整来修正。为: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v0(m/s)。由于大气边界层的风速随高度及地面粗糙度变化,所以我国规范统一选10m高处空旷平坦地面作为标准
12、,至于不同高度和不同地貌的影响,则通过其他系数的调整来修正。?时距太短,则易突出风速时距曲线中峰值的影响,把脉动风的成分包括在平均风中;时距太短,则易突出风速时距曲线中峰值的影响,把脉动风的成分包括在平均风中;?时距太长,则把候风带的变化也包括进来,这将使风速的变化转为平滑,不能反映强风作用的影响。根据大量风速实测记录的统计分析,10min到1h时距内,平均风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稳定值。平均风速的数值与统计时时距太长,则把候风带的变化也包括进来,这将使风速的变化转为平滑,不能反映强风作用的影响。根据大量风速实测记录的统计分析,10min到1h时距内,平均风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稳定值。平均风速的数值
13、与统计时时距时距的取值有很大关系。的取值有很大关系。我国规范规定以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取值标准。我国规范规定以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取值标准。?首先是考虑到一般建筑物质量比较大,且有阻尼,风压对建筑物产生最大动力影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取较短时距甚至极大风速作为标准。首先是考虑到一般建筑物质量比较大,且有阻尼,风压对建筑物产生最大动力影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取较短时距甚至极大风速作为标准。?其次,一般建筑物总有一定的侧向长度,最大瞬时风速不可能同时作用于全部长度上,由此也可见采用瞬时风速是不合理的。而10min平均风速基本上是稳定值,且不受时间稍微移动的影响。其次,一般建筑物总有一定
14、的侧向长度,最大瞬时风速不可能同时作用于全部长度上,由此也可见采用瞬时风速是不合理的。而10min平均风速基本上是稳定值,且不受时间稍微移动的影响。四、四、四、四、重现期重现期重现期重现期我国规范采用了我国规范采用了50年一遇50年一遇的年最大平均风速来考虑基本风压的保证率。采用年最大平均风速作为统计量,是因为年是自然界气候有规律周期变化的最基本的时间单位,重现期在概率意义上体现了结构的安全度,称之为不超过该值的保证率。若重现期用的年最大平均风速来考虑基本风压的保证率。采用年最大平均风速作为统计量,是因为年是自然界气候有规律周期变化的最基本的时间单位,重现期在概率意义上体现了结构的安全度,称之
15、为不超过该值的保证率。若重现期用T0(年)来表示,则不超过基本最大风速的概率为:(年)来表示,则不超过基本最大风速的概率为:(6-5)(6-5)上式对于50年的重现期,其保证率为98.00%。上式对于50年的重现期,其保证率为98.00%。011Tp=若实际结构设计时所取的重现期与50年不同,则基本风压就要修正。以往规范将基本风压的重现期定为30年,2001新规范改为50年,这样,在标准上与国外大部分国家取得一致。经修改后,各地的基本风压值总体上提高了10%,但有些地区则是根据新的风速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重新确定的。为了能适应不同的设计条件,风荷载也可采用与基本风压不同的重现期,规范给出了全国
16、各台站重现期为10年、50年和100年的风压值,其他重现期R的相应值可按下式确定若实际结构设计时所取的重现期与50年不同,则基本风压就要修正。以往规范将基本风压的重现期定为30年,2001新规范改为50年,这样,在标准上与国外大部分国家取得一致。经修改后,各地的基本风压值总体上提高了10%,但有些地区则是根据新的风速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重新确定的。为了能适应不同的设计条件,风荷载也可采用与基本风压不同的重现期,规范给出了全国各台站重现期为10年、50年和100年的风压值,其他重现期R的相应值可按下式确定:(6-6)(6-6))110ln/)(ln(1010010+=RxxxxR对于对风荷载比较
17、敏感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以及自重较轻的钢木主体结构,其基本风压值可由各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结构的自身特点,考虑适当提高其重现期。对于围护结构,其重要性比主体结构要低,故可仍取50年。对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以及自重较轻的钢木主体结构,其基本风压值可由各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结构的自身特点,考虑适当提高其重现期。对于围护结构,其重要性比主体结构要低,故可仍取50年。五、地貌的规定五、地貌的规定五、地貌的规定五、地貌的规定地表愈粗糙,能量消耗也愈厉害,因而平均风速也就愈低。由于地表的不同,影响着风速的取值,因此有必要为平均风速或风压规定一个共同的标准。目前风速仪大都安装在气象台,它一
18、般离开城市中心一段距离,且一般周围空旷平坦地区居多,因而规范规定标准风速或风压是针对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的,海洋或城市中心等不同地貌除了实测统计外,也可通过空旷地区的值换算求得。地表愈粗糙,能量消耗也愈厉害,因而平均风速也就愈低。由于地表的不同,影响着风速的取值,因此有必要为平均风速或风压规定一个共同的标准。目前风速仪大都安装在气象台,它一般离开城市中心一段距离,且一般周围空旷平坦地区居多,因而规范规定标准风速或风压是针对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的,海洋或城市中心等不同地貌除了实测统计外,也可通过空旷地区的值换算求得。六、离地面标准高度六、离地面标准高度六、离地面标准高度六、离地面标准高度风速是随高度变化
19、的,离地面愈近,由于地面摩擦和建筑物等的阻挡而速度愈小,在到达梯度风高度后趋于常值,因而标准高度的规定对平均风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气象台记录风速的风速仪大都安装在812米之间,而且目前大部分房屋在10米高左右,因而我国规范以10米为标准高度。目前世界上以规定10米作为标准高度的占大多数,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日本为15米,挪威和巴西为20米。实际上不同高度的规定在技术上影响是不大的,可以根据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换算。一些资料认为在100米以下范围,风速沿高度符合对数变化规律,即:风速是随高度变化的,离地面愈近,由于地面摩擦和建筑物等的阻挡而速度愈小,在到达梯度风高度后
20、趋于常值,因而标准高度的规定对平均风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气象台记录风速的风速仪大都安装在812米之间,而且目前大部分房屋在10米高左右,因而我国规范以10米为标准高度。目前世界上以规定10米作为标准高度的占大多数,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日本为15米,挪威和巴西为20米。实际上不同高度的规定在技术上影响是不大的,可以根据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换算。一些资料认为在100米以下范围,风速沿高度符合对数变化规律,即:(6-7)(6-7)0010lglglg10lgzhzvvh=式中式中vh为风速仪在高度处为风速仪在高度处h的风速;的风速;z0为风速等于零的高度,其与地面的粗糙度
21、有关,为风速等于零的高度,其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z0一般略大于地面有效障碍物高度的1/10。由于气象台常处于空旷地区,一般略大于地面有效障碍物高度的1/10。由于气象台常处于空旷地区,z0较小,有文献建议取0.03米。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指风速仪高度是指其感应部分的有效高度,如周围有高大树木等障碍物,则有效高度应为风速仪实际高度减去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虽然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地貌,地面粗糙度较小,有文献建议取0.03米。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指风速仪高度是指其感应部分的有效高度,如周围有高大树木等障碍物,则有效高度应为风速仪实际高度减去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虽然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地貌,地面粗糙度z0是一
22、变值,但实用上常取为常数。是一变值,但实用上常取为常数。我国规范规定,当风速仪高度与标准高度10m相差过大时,可按下式换算为标准高度的风速:我国规范规定,当风速仪高度与标准高度10m相差过大时,可按下式换算为标准高度的风速:(6-8)(6-8))10(zvvz=式中式中风速仪在高度处的观察风速(风速仪在高度处的观察风速(m/s););风速仪实际高度(风速仪实际高度(m););空旷平坦地区地面粗糙度指数,取0.16。空旷平坦地区地面粗糙度指数,取0.16。zvz七、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七、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七、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七、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常称为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
23、,常称为平均风速梯度平均风速梯度,也称为,也称为风剖面风剖面,它是风的重要特性之一。由于地表摩擦的结果,使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减小而降低。只有离地300500米以上的地方,风才不受地表的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自由流动,从而达到所谓,它是风的重要特性之一。由于地表摩擦的结果,使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减小而降低。只有离地300500米以上的地方,风才不受地表的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自由流动,从而达到所谓梯度风速梯度风速,出现这种速度的高度叫,出现这种速度的高度叫梯度风高度梯度风高度。梯度风高度以下的近地面层也称为摩擦层。地面粗糙度不同,近地面层风速变化的快慢也不同。开
24、阔场地的风速比在城市中心更快地达到梯度风速,对于同一高度处的风速,在城市中心处远较开阔场地为小。梯度风高度以下的近地面层也称为摩擦层。地面粗糙度不同,近地面层风速变化的快慢也不同。开阔场地的风速比在城市中心更快地达到梯度风速,对于同一高度处的风速,在城市中心处远较开阔场地为小。平均风速沿高度变化的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即平均风速沿高度变化的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即(6-9)(6-9)式中、式中、任一点的平均风速和高度;、任一点的平均风速和高度;、标准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高度,大部分国家,标准高度常取10米;标准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高度,大部分国家,标准高度常取10米;地面的粗糙度系数,地面粗糙
25、程度愈大,也愈大。通常采用的系数如下:表65 地面粗糙度系数地面的粗糙度系数,地面粗糙程度愈大,也愈大。通常采用的系数如下:表65 地面粗糙度系数=sszzvvvzsvsz海面海面开阔平原开阔平原森林或街道森林或街道城市中心城市中心1250.1001250.1001670.1251670.125250250333333上式指数规律对于地面粗糙度影响减弱的上部摩擦层是较适合的。而对于近地面的下部摩擦层,比较适合于对数规律,由式(6-7)表示。由于对数规律与指数规律差别不很大,所以目前国内外都倾向于用计算简单的指数曲线来表示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因为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因而风压沿高度的变化规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2 风荷载计算 荷载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