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t龙门吊轨道基础计算书10P 龙门吊机轨道计算201812.15 .docx
《1000t龙门吊轨道基础计算书10P 龙门吊机轨道计算201812.15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t龙门吊轨道基础计算书10P 龙门吊机轨道计算201812.15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1000t龙门吊轨道基础计算书目录一、设计依据2二、计算参数22.1、材料参数22.2、荷载计算22.3、荷载组合3三、轨道计算33.1、建立模型33.2、帽梁计算33.3、入土深度计算63.4、沉降计算8四、结论9一、设计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甲方要求;主要适用标准、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主要参考书籍:简明
2、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周水兴等著,人民交通出版社);其它有关国家规范及参考书籍。二、计算参数2.1、材料参数龙门吊轨道基础采用C30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设计抗拉强度;主筋采用级钢筋,;箍筋采用级钢,。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钻孔桩采用C30混凝土。2.2、荷载计算门吊立柱如下图所示:门吊立柱结构图(mm)门吊每个支腿下设置两组滚轮,单组滚轮长度为7m。梁部结构控制荷载:50m预制梁,单片自重为1650t;64m跨度龙门吊自重荷载按照1000t进行考虑。最不利工况下(荷载偏向一边),荷载计算如下:,单个支腿受力:单位长度受力为:2.3、荷载组合入
3、土深度按照标准组合计算,其它结构按照基本组合计算。标准组合系数:1.0(自重+混凝土梁重)基本组合系数:1.2(自重+混凝土梁重)计算内容:帽梁基础计算;钻孔桩计算。三、轨道计算龙门吊轨道基础采用钻孔桩+帽梁结构,轨道在帽梁上。3.1、建立模型采用MIDAS CIVIL 2016建立模型。模型图3.2、帽梁计算反力提取帽梁采用软件提取,多工况对比后,最不利受力如下所示:弯矩图(Knm)剪力图(kN)变形图(mm)主梁受力为:,受弯计算已知条件构件截面尺寸1400,150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0。混凝土C30,13.8,30000;钢筋为直径25的HRB400钢筋10根,配筋面积4908.7
4、4,330,200000。结构重要性系数1.1,弯矩设计值为1388.00 。配筋验算配筋率验算:配筋率:4908.74/(14001400)0.0025。最小配筋率max0.002, /0.0020最大配筋率0.8000.00330/(330/2000000.00330)330/13.8 0.0222。由此得出成立,所以配筋率满足要求。承载力验算由轴力平衡条件,规范(7.2.1)得:3304908.74/(13.81400)83.84。3304908.74(1500-100-0.583.84)2199927693 = 2199.931.11388.00 1526.8成立。所以,承载力满足要求
5、。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已知条件截面尺寸:1400.00,1500.00。混凝土取C30,13.8。箍筋取直筋10的HRB335钢筋4根,280,纵向钢筋取直筋25的HRB400钢筋10根,面积4908.74,抗拉强度设计值330。结构重要性系数1.1,截面剪力设计值 1730.00。参数计算异号影响系数1.00,预应力提高系数1.00,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压翼缘影响系数1.00。配筋率1003926.99/(1400.001400.00)=0.2004。根据规范当P2.5时取2.5,所以P0.2004。斜截面内箍筋配筋率314.16/(180.01400.00)= 0.0012。根据规范,箍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0t龙门吊轨道基础计算书10P 龙门吊机轨道计算201812.15 1000 龙门吊 轨道 基础 计算 10 2018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