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oc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oc(4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GJ 2682 (试行) 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烟风 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GJ 2682 (试行)的通知 (82)火设字第65号 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我局委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原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导则”初稿的基础上,经补充修订,编制了“火力 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1980年4月由我局组织对本规定送审稿进 行了审查,现批准颁发(试行)。 本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妥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华东电力设计院, 以便进行修改补充。 1982年3月1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火力发电厂
2、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应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输送介质的流量和参数应满足燃烧和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二、节省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 三、运行、维修和加工、运输、安装方便; 四、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等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考虑防爆、防磨、防堵、防漏、防震、防雨、防冻、防腐蚀和防噪声等问 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651000t/h等级的燃煤锅炉的钢 结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对于非金属结构烟风道仅提出有关工艺设计的要求。 对于燃油和燃天然气锅炉的烟风道,以及容量小于65t/h和大于1000t/h
3、等级的 燃煤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1.0.3条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范围如下: 一、烟道: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至烟囱前的烟道;烟气再循环管道;磨煤机干 燥用的高温烟气管道;低温烟气管道和混合室至磨煤机进口的干燥管等。 二、冷风道:吸风口至空气预热器的冷风道;磨煤机调温用的压力冷风道;锅 炉尾部支承梁的冷却风管道;磨煤机的密封系统管道;低温一次风机或低温干燥风 机的进口和出口风道;微正压锅炉的有关密封管道等。 三、热风道:空气预热器出口风箱;喷燃器的二次风道;炉排锅炉的一次和二 次风道、热风送粉用的热风道;磨煤机干燥用的热风道;排粉机进口的热风道;高 温一次风机进口的热风道;烟
4、气干燥混合器的热风道;热风再循环管道;邻炉间的 热风联络管;三次风喷口冷却风管;风扇磨密封管道等。 空气预热器低温段出口至磨煤机和排粉机的温风道。 四、原煤管道:原煤仓至给煤机和给煤机至磨煤机的落煤管;金属小煤斗;炉 排锅炉炉前煤仓的落煤管等。 五、制粉管道:磨煤机至排粉机的制粉管道;细粉分离器至煤粉仓和螺旋输粉 机的落粉管;螺旋输粉机的落粉管;粗粉分离器的回粉管;煤粉仓的放粉管;吸潮 管;防爆门引出管等。 六、送粉管道:排粉机、粗粉分离器或一次风箱至喷燃器的一次风道;三次风 道;乏气管道;给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等。 七、其他有关管道。 第1.0.4条选择烟风煤粉管道的介质流速,应考虑介质特性
5、、设备条件以及合 理节省运行费用和基建投资等因素。对于煤粉管道和烟道,尚需考虑防止堵粉、过 量积灰和磨损的要求。 锅炉额定负荷时的设计流速可按表1.0.4所列数值选用。 表1.0.4 烟风煤粉管道的推荐设计流速 注:当烟风道内单位流量(m3/s)较小时,可取推荐流速范围内的较大值,反之取 较小值。 烟风道推荐流速适用于较长的管道,对于短管道中的流速,可根据设备的接 口尺寸确定。 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吸风道宜取下限值。 核算剩余压头后取用。当剩余压头较大时,推荐的流速上限值还可适当提 高。 当原煤水分变化较大时,对通往磨煤机和高温干燥风机的热风道宜取下限 值。 对于内壁敷设耐火砖的高温烟道和混合烟道
6、,当制粉系统抽吸能力许可时, 宜选取较高流速;对内壁不敷设耐火砖的混合烟道,宜选取较低流速。对钢球磨煤 机贮仓制系统,应综合考虑布置、系统漏风和风机耗电等因素后选取。 空气预热器通往除尘器的烟道,当燃用高灰分且磨损性较强的燃料时,宜取 下限值。对于非金属材料的烟道,亦宜取下限值。 按磨煤机可能出现的较低负荷的运行方式,核算送粉管道流速不应低于18 m/s。 当气粉混合物温度超过260时,宜取推荐流速范围内的较大值。在高海拔 地区,经修正后的热风送粉流速,不宜超过35 m/s。 第1.0.5条确定在海拔标高大于300m地区的烟风煤粉管道截面时,应考虑大 气压力降低的影响,对介质的容积流量和表1.
7、0.4的推荐流速进行修正。 烟风道的流量修正系数为,流速不作修正。 式中B为当地海拔标高下的年平均大气压力,mmHg法定计量单位中压力单 位为帕(Pa),1mmHg=133.32 Pa。 中间贮仓制系统的制粉管道的流量、流速的修正系数均为。 中间贮仓制系统的送粉管道和直吹式系统的制粉管道、送粉管道的流量修正系 数为,流速修正系数为。 第1.0.6条确定烟囱出口的烟气流速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性、长期运行的可靠 性以及有利于降低地面污染物质浓度等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宜采用较 高流速,但不宜超过35m/s。 在烟囱不出现正压的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烟囱及砖烟囱的出口烟气流速,可按 附录二选用。
8、在确定几台锅炉合用一座烟囱的出口烟气流速时,尽可能使投产初期烟囱的出 口烟气流速不在58 m/s以下运行。 第1.0.7条烟风煤粉管道及零部件,应优先采用典型设计。 第1.0.8条在烟风煤粉管道设计中,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遵守国家和电力工 业部(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的规定。 第二章 管 道 布 置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2.1.1条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根据燃烧系统进行设计。在进行锅炉房和煤 仓间的总体设计以及锅炉制造厂进行炉架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烟风煤粉管道的 布置要求。 第2.1.2条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道内的烟气、空气和风粉混合物分配均匀; 二、避免
9、原煤、煤粉以及飞灰的沉积和堵塞; 三、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应考虑防止传递震动和传递荷载的设施; 四、满足热补偿要求; 图2.1.4 扶梯上方管道布置 五、管线短捷,选型合理,减少零部件的品种、数量; 六、管道布置宜对称,力求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注意整体性和一致性;不妨 碍通行,不影响邻近设备、管道的操作和维修; 七、需要操作和维修的零部件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方; 八、考虑装设锅炉运行所需测孔的位置和进行热效率试验的要求。 第2.1.3条当锅炉为露天及半露天布置时,烟风煤粉管道宜布置在有遮盖的地 方。对于室外布置的管道,其表面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第2.1.4条主厂房内通道上方的管道,其最低点与
10、地面、楼板或扶梯的垂直净 距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检修时需通过机动车辆的主要通道,一般不小于2500 mm; 二、对一般通道不小于2000 mm; 三、布置在扶梯上方的管道(图2.1.4),其保温外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 距离不小于表2.1.4所列的数值。 表2.1.4 管道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 第2.1.5条除受地位限制的管道(如送风机的吸风道、锅炉附近的烟风道、送 粉管道以及给粉机下的送粉管)外,相邻管道之间及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物之间 的净距,不宜小于表2.1.5所列的数值(对于保温管道系指保温层外表面之间的净 距)。 表2.1.5 管道与周围的净距(mm) 第2.1
11、.6条烟风煤粉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仅当所连接的设备、部件为法兰接 口或检修时需要拆卸的管段才采用螺栓连接。 第2.1.7条“Z”形和空间弯头的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8倍当量直 径,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宜采用表2.1.7所列数值。 表2.1.7 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 L(mm) 对于“”形弯头可按表2.1.7中数值采用。 (2.1.7) 式中 Ddl当量直径(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管道直径),mm; a、b矩形管道的两个边长,mm。 第2.1.8条当弯头后紧接收缩管时,宜用收缩形弯头;当弯头后紧接扩散管 时,宜用等截面弯头再接扩散管。 第2.1.9条离心风机出口处应紧接扩散管,扩散管后的弯
12、头方向宜与风机叶轮 的旋转方向一致。如起吊风机转子有困难,则在扩散管长度满足要求或装设导向叶 片时,可与风机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第2.1.10条下列情况应装设补偿器: 一、管道自身不能补偿热膨胀和端点的附加位移; 二、需要控制传递震动、传递荷载的管段,例如送风机出口和吸风机进、出口 处的管段。 第2.1.11条管道上装设补偿器时应考虑安装、冷拉和维修所需的空间。 相邻的平行管道上的波形补偿器如不能并列布置时,可错开布置,前后错开的 净距不宜小于300 mm。 垂直管道上的补偿器,当布置在楼板或地面以上时,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000 mm;当布置在楼板下面时,与梁、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0 m
13、m。 第2.1.12条接入炉烟混合室的冷炉烟管道、热风调温管道,宜与混合室气体 出口方向取得一致;当布置有困难时,可斜接入混合室,但其夹角应尽量小。 第2.1.13条落煤管、回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和防爆门短管应接入磨煤机进 口炉烟干燥管内与耐火材料的内壁齐平。 落煤管接入磨煤机进口干燥管(包括抽炉烟的干燥管)的位置,应避免燃煤落入 该管道的水平段内。 第2.1.14条根据厂房条件,对钢球磨煤机和风扇式磨煤机进口垂直干燥段的 高度应布置得尽可能高些。 第2.1.15条风门及其传动装置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风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或传动装置的设置; 二、电控、气控传动装置或远方传动装置的风门,
14、应布置在热位移较小的管段 上; 三、串联装设和布置在异形管段附近的风门的挡板应能完全开启,且不妨碍装 设传动装置; 四、需同时进行配合操作的手动风门,则风门的操作装置宜集中布置; 五、经常操作的手动风门的传动装置,宜布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六、为避免电控传动装置的有关设备受水、汽和高温的影响,风门的布置应予 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2.1.16条风门的操作手轮呈水平布置时,手轮面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 900mm;当垂直布置时,手轮中心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9001200mm。 当手轮位于操作平台以外时,手轮面或手轮中心与平台栏杆的距离不宜大于 300mm。 当几只手轮并列布置时,手轮轮缘之间的净距不宜小
15、于150mm。 第2.1.17条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道和进口冷风道,宜装设除灰孔。当 设有冲洗装置时,烟道和冷风道应有0.05的放水坡度,坡向烟道的放灰斗或最低 处,并设放水管。 第2.1.18条防爆门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防爆门布置在便于检查和维修的管段上,其上部维护设备的地方,应为无 孔平台。 如爆炸喷出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沉落在附近的电缆、油、气管道上时,则应 采取保护措施或采用引出管,引至安全地点或室外。 带引出管的防爆门,膜板前的短管长度不大于2倍的短管当量直径,膜板后的 引出管长度不大于10倍的引出管当量直径。 引出管宜尽量减少转弯,其截面积不得小于防爆门的截面积。在紧邻
16、防爆门上 方的引出管处设置检查孔。当引出管引至室外,其端部向上时应装设防雨罩。 二、防爆门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的设备或管道。膜板前的短管长度不大于10 倍的短管当量直径。 三、防爆门前的短管宜垂直布置,当倾斜布置时,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小于 45。 四、室外防爆门的膜板面应与水平面成45的夹角,否则应有防雨雪的措施。 第2.1.19条管道穿过墙壁、楼板或屋面,所设预留孔的内壁与管道表面(包括 加固肋及保温层)之间的净距,一般为3050mm,当管道的径向热位移较大时, 应另加考虑。管道穿过屋面或各层楼板时应有防雨或挡水措施。 第2.1.20条钢制烟风煤粉管道中的介质温度大于50或由于防冻需要应给予
17、 保温。保温层的厚度若小于加固肋的高度,则应对保温层和加固肋进行调整。 第2.1.21条对经常操作或检修的管道零部件,如防爆门、人孔、锁气器、木 屑分离器、煤粉取样装置、通煤孔、手孔等,宜设置维护平台。 平台一般由格栅制成,荷载按200kgf/m2法定计量单位中力的单位为牛(N), 1kgf=9.8N。设计。 第2.1.22条送粉、制粉管道和烟道中易磨损的弯管和零件,宜采取防磨措施。 当敷设防磨材料时,应避免增加阻力和造成煤粉沉积。 第二节 烟 道 第2.2.1条烟囱进口总烟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的烟道。对燃用高硫分燃 料的烟道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2.2.2条烟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避
18、免出现“袋形”、“死角”以及局部流速过低的管段; 二、当数台吸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总烟道内各截面处的流速不宜有 显著差别,并避免烟气冲撞; 三、进入各台除尘器的烟气分配均匀; 水膜式或旋风式除尘器进口前的烟道走向应与设备的连接管方向一致,不应设 置反向连续转弯。相邻两台水膜式除尘器出口公共烟道的气流宜与除尘器气流旋转 方向一致。 电气除尘器进口的气流应分布均匀。 第2.2.3条数台吸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在风机出口处宜装设插板门 或其他型式的隔断门。 第2.2.4条除燃用无烟煤外,在空气预热器出口至除尘器进口的烟道上,宜装 设防爆门。防爆门可装在靠近空气预热器烟道的上部。从除尘器
19、至烟囱的烟道,不 论燃用何种煤均不装设防爆门。 防爆门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其总面积为: 容量220 t/h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4 m2; 容量400670 t/h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6 m2; 容量1000 t/h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8 m2。 第2.2.5条下列各处应装设人孔: 一、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道联箱; 二、湿式除尘器进口洗涤栅及文丘里除尘器喷嘴前的烟道; 三、除尘器进出口的烟道联箱; 四、抽取高温炉烟的管道及其混合室; 五、吸风机进口烟道(进风箱上已有人孔的除外),烟囱进口的总烟道。 人孔宜设在便于出、入的烟道侧壁下部。 在容易积灰处应装设除灰孔。除灰孔设在烟道底部。 第2.2
20、.6条高温炉烟管道的布置,应便于敷设耐火材料以及检查和维护。 第2.2.7条烟气、热风混合室应布置在抽炉烟口附近。 第2.2.8条高温炉烟管道如采用管内敷设耐火材料与管外保温的方式,则管壁 温度不应大于400;如采用管内保温,则管壁温度不应大于50。 第2.2.9条高温炉烟管道上的密封式波形补偿器,应与管道一样敷设耐火或保 温材料,并有防止耐火材料等落进波节内的措施。补偿器内的耐火材料应设置伸缩 缝,缝内填塞石棉绳。 第2.2.10条在高温炉烟管道的风门两端敷设耐火材料,应根据风门结构,并 保证风门挡板能完全开启。 第三节 冷风道 第2.3.1条送风机吸风口的位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一、室内吸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力发电厂 烟风煤粉 管道 设计 技术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