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讲义.ppt
《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讲义.ppt(9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框架结构的布置原则与方法。框架结构的布置原则与方法。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分层法、分层法、D值法。值法。侧移验算。侧移验算。梁柱节点构造。梁柱节点构造。3.1 概述概述 由梁和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由梁和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平作用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框架结构的优点:结构轻巧,平面布置灵活。结构轻巧,平面布置灵活。整体性较好。整体性较好。可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可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较方便。施工较方便。较经济。较经济。适于办公
2、楼、住宅、教学楼、公共性及商业性建筑、适于办公楼、住宅、教学楼、公共性及商业性建筑、图书馆、轻工业建筑、公寓等。在非地震区适用高度图书馆、轻工业建筑、公寓等。在非地震区适用高度不大于不大于70m,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20层,最大高宽比为层,最大高宽比为5.关关于于多多层层与与高高层层建建筑筑的的界界限限,各各国国有有不不同同的的标标准准。我我国国不不同同标标准准也也有有不不同同的的定定义义:高高层层建建筑筑混混凝凝土土结结构构技技术术规规程程JGJ3-2002(以以下下简简称称高高规规)以以10层层及及10层层以以上上或或高高度度大大于于28m的的房房屋屋为为高高层层建建筑筑,民民用用建建筑筑
3、设设计计通通则则JGJ37-87和和高高层层民民用用建建筑筑设设计计防防火火规规范范均均以以10层层及及10层层以以上上或或高高度度大大于于24m的房屋为高层建筑。的房屋为高层建筑。高层框架结构风载取值、楼面活载布置与多层高层框架结构风载取值、楼面活载布置与多层略有不同,水平荷载下应补充侧移验算,其余设计内略有不同,水平荷载下应补充侧移验算,其余设计内容与多层基本相同。容与多层基本相同。多层与高层的界限多层与高层的界限3.2.1 结构布置一般原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满足使用要求;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与水、暖、电专业协调;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与水、暖、电专业协调;结构尽可能简单、规则
4、、对称;结构尽可能简单、规则、对称;施工简单;施工简单;经济;经济;妥善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作用。妥善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作用。3.2 结构布置方法结构布置方法3.2.2 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在在框框架架体体系系中中,主主要要承承受受楼楼面面和和屋屋面面荷荷载载的的梁梁称称为为框框架架梁梁,另另一一方方向向的的梁梁称称为为连连系系梁梁。框框架架梁梁和和柱柱组组成成主主要要承承重重框框架架,连连系系梁梁和和柱柱组组成成非非主主要要承承重重框框架架。若若采采用用双双向向板板,则则双双向向框框架架都都是是承承重框架。承重框架有以下三种布置方案:重框架。承重框架有以
5、下三种布置方案:1.横向布置方案横向布置方案1)概概念念:框框架架梁梁沿沿房房屋屋横横向向布布置置,连连系系梁梁和和楼楼(屋屋)面板沿纵向布置。面板沿纵向布置。2)特特点点:房房屋屋纵纵向向刚刚度度较较富富裕裕,而而横横向向刚刚度度较较弱弱,采采用用这这种种布布置置方方案案有有利利于于增增加加房房屋屋的的横横向向刚刚度度,提提高高抵抵抗抗水水平平作作用用的的能能力力,因因此此在在实实际际工工程程中中应应用用较较多多。缺缺点点是是由由于于主主梁梁截截面面尺尺寸寸较较大大,当当房房屋屋需需要要较较大大空空间间时,其净空较小。时,其净空较小。2.纵向布置方案纵向布置方案1)框架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楼板
6、和连系梁沿横向布置。框架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横向布置。2)房间布置灵活,采光和通风好,利于提高楼层净高,房间布置灵活,采光和通风好,利于提高楼层净高,需要设置集中通风系统的厂房常采用这种方案。但因其需要设置集中通风系统的厂房常采用这种方案。但因其横向刚度较差,在民用建筑中一般采用较少。横向刚度较差,在民用建筑中一般采用较少。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刚度大。有利采光和通风。刚度大。有利采光和通风。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横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刚度小。有利获得较高净空。刚度小。有利获得较高净空。3
7、.纵横向布置方案纵横向布置方案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整体性好。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整体性好。梁柱一般为刚接,有时为了方便施工也有做成铰接或梁柱一般为刚接,有时为了方便施工也有做成铰接或半铰接(半刚接的)。半铰接(半刚接的)。常见柱网布置框架的立面布置规则框架规则框架内收内收外挑外挑复式框架复式框架缺缺梁梁抽抽柱柱错层错层3.3梁柱截面尺寸的估算混凝土柱混凝土柱根据柱的负荷面积,估算柱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根据柱的负荷面积,估算柱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取取按轴压构件估算截面积按轴压构件估算截面积抗震设计时,取抗震设计时,取要求满足:要求满足:(抗震等级三级)抗震等级三级)(抗震
8、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一级)抗震等级一级)对于砼梁对于砼梁整体式楼盖整体式楼盖梁刚度应考虑楼板的作用。梁刚度应考虑楼板的作用。中框架中框架边框架边框架装配整体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中框架边框架边框架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楼盖混凝土梁混凝土梁梁高梁高h h取取;梁宽取梁宽取3.4 计算简图计算简图框架梁柱用其轴线表示框架梁柱用其轴线表示;梁柱刚接于节点梁柱刚接于节点;杆件杆件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表示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表示.计算跨度取框架之间轴线距离计算跨度取框架之间轴线距离;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层高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层高,底层柱高一般取基底层柱高一般取基础顶面到楼面标高处的距离础顶面到
9、楼面标高处的距离;跨度相差不超过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时,按等跨计算内力按等跨计算内力;屋面斜梁坡度不超过屋面斜梁坡度不超过1/8时时,按水平梁计算按水平梁计算.3.5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竖向荷载竖向荷载自重自重楼面活荷载楼面活荷载水平荷载水平荷载风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楼面荷载楼面荷载对于双向板,短跨方向梁承受三角形分布对于双向板,短跨方向梁承受三角形分布荷载,长跨方向梁承受梯形分布荷载;荷载,长跨方向梁承受梯形分布荷载;对于单向板则仅短跨方向的梁承受均布荷载;对于单向板则仅短跨方向的梁承受均布荷载;如果存在次梁,框架梁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如果存在次梁,框架梁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楼
10、面和屋面活载见附录楼面和屋面活载见附录3,注意折减系数注意折减系数(附表附表3.2)水平荷载简化为节点荷载水平荷载简化为节点荷载风风荷荷载载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风荷荷载标载标准准值值可按下式可按下式计计算:算:基本风压基本风压(kN/m2)高度高度 z 处的风振系数处的风振系数风风荷荷载载体型系数体型系数(附表附表5.3)风压风压高度高度变变化系数化系数(附表附表5.1)高度高度 z 处的风振系数处的风振系数对对高度不大于高度不大于30m或高或高宽宽比不小于比不小于1.5的的结结构,构,=1.0对对高度大于高度大于30m且高且高宽宽比小于比小于1.5的的结结构构脉脉动动增大
11、系数,附表增大系数,附表5.4脉脉动动影响系数,附表影响系数,附表5.5振型系数,振型系数,应应根据根据结结构构动动力学力学计计算确定算确定,荷荷载规载规范范给给出了近似出了近似值值。1.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3.6 内力计算3.6.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ijklmnMiMj1/21/2MikMjlMljMki基本假定框架没有侧移;框架没有侧移;每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每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的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层的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它各层梁、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它各层梁、柱的影响。柱的影响。简化计算模型简化计算模型ii
12、iiiiii0.9i0.9i0.9i0.9i0.9i0.9i0.9i0.9i刚度系数:刚度系数:传递系数:传递系数:两端固定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弹簧铰一端固定一端弹簧铰2.竖向荷载下的手算法(1)分层法基本假定框架没有侧移;框架没有侧移;每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每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的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层的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它各层梁、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它各层梁、柱的影响。柱的影响。简化计算模型简化计算模型刚度系数:刚度系数:传递系数:传递系数:两端固定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弹
13、簧铰一端固定一端弹簧铰2.竖向荷载下的手算法(1)分层法ijklmnMiMj1/21/2MikMjlMljMkiiiiiiiii 多层框架在各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多层框架在各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开口框架进行计算。以分解为一系列开口框架进行计算。注意事项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开口框架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开口框架的内力;开口框架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相应层的内力;原框架开口框架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相应层的内力;原框架柱的内力需将相邻两个开口框架中相同柱号的内力叠柱的内力需将相邻两个开口框架中相同柱号的内力叠加;加;内力叠加后对于不平衡弯矩较大的节点,可再作一内力叠加后
14、对于不平衡弯矩较大的节点,可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次分配,但不传递;除底层柱子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除底层柱子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0.9的折减的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取为系数,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1/3;梁端负弯矩可进行调幅。梁端负弯矩可进行调幅。lMbrMblVblVbrq梁剪力梁剪力假定梁与柱铰接,于是柱轴力等于简支梁的支座反力。假定梁与柱铰接,于是柱轴力等于简支梁的支座反力。柱轴力柱轴力例例:图示两跨两层框架图示两跨两层框架,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出线刚度出线刚度i,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0.9后的线刚度。后的线刚度。例例
15、:图示两跨两层框架图示两跨两层框架,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出线刚度出线刚度i,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0.9后的线刚度。后的线刚度。解解:1.第二层第二层(1).分配系分配系数数G点:点:H点:点:I点:点:例例:图示两跨两层框架图示两跨两层框架,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用分层法作弯矩图。各杆边标出线刚度出线刚度i,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二层柱括号内为乘以0.9后的线刚度。后的线刚度。解解:1.第二层第二层(2).固端弯固端弯矩矩解解:1.第二层第二层(3).分配与传分配与传递递解解:2.第一层第一层.底层柱传递系数底层柱传递系数0.5,二层柱则为,
16、二层柱则为1/3。解解:3.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弯矩图对应相加,即得框架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弯矩图对应相加,即得框架弯矩图。弯矩图。使用条件:两相邻跨的跨长相差不超过短跨跨长的两相邻跨的跨长相差不超过短跨跨长的20%;活载与恒载之比不大于活载与恒载之比不大于3;2.竖向荷载下的手算法(2)系数法荷载均匀分布;荷载均匀分布;框架梁截面为矩形。框架梁截面为矩形。框架梁内力框架梁内力(a)弯矩弯矩弯矩系数,表弯矩系数,表3.6.1(P194)wu框架梁上恒框架梁上恒载载与活与活载设计值载设计值之和。之和。ln框架梁框架梁净净跨跨,求支座弯矩求支座弯矩时为时为相相邻邻跨平均。跨平均。(b)剪力剪力剪力系数,剪
17、力系数,图图3.6.5(P193)框架柱内力框架柱内力(a)轴力轴力用楼面用楼面单单位面位面积积上恒上恒载载与活与活载设计值载设计值乘以柱的乘以柱的负负荷面荷面积计积计算。算。(b)弯矩弯矩将梁柱将梁柱节节点点处处梁的端弯矩之和平均分配梁的端弯矩之和平均分配给给上柱和上柱和下柱的柱端。下柱的柱端。3.6.2 水平荷载下内力近似计算ABABhuABMABMBA反弯点反弯点假定:框架梁的线刚度相对假定:框架梁的线刚度相对框架柱的线刚度为无限大。框架柱的线刚度为无限大。则在忽略柱子轴向变形的情则在忽略柱子轴向变形的情况下,节点的转角为零。况下,节点的转角为零。根据转角根据转角位移方程:位移方程:杆件
18、中点的弯矩为零,称为反弯点。杆件中点的弯矩为零,称为反弯点。底层柱的反弯点取为距基础顶面底层柱的反弯点取为距基础顶面2/32/3柱高处;其余各层柱高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取为柱高的中点。柱的反弯点取为柱高的中点。(1)反弯点位置1.反弯点法(2)剪力计算方法FnFjVj1VjkVjmFnFjF1Vj1VjkVjm将框架在某一层将框架在某一层的反弯点切开。的反弯点切开。根据几何条件(忽略梁轴向变形)根据几何条件(忽略梁轴向变形)求柱剪力求柱剪力根据平衡条件,有根据平衡条件,有当杆件两端发生单位侧移时,杆件内的剪力称为抗侧刚当杆件两端发生单位侧移时,杆件内的剪力称为抗侧刚度,用度,用D D表示。若
19、杆件两端无转角,杆件内的剪力为:表示。若杆件两端无转角,杆件内的剪力为:抗侧刚度抗侧刚度D D为:为:对于对于j j层第层第k k柱,其侧移为柱,其侧移为 ,相应的剪力可表示为,相应的剪力可表示为(物理条件)物理条件)根据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可求得根据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可求得为为j j层层k k柱的剪力分配系数;柱的剪力分配系数;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在j j层产层产生的层间剪力。生的层间剪力。逐层取脱离体,利用上式求得各柱剪力后,根据各层反弯点位逐层取脱离体,利用上式求得各柱剪力后,根据各层反弯点位置,可以求出柱上、下端的弯矩置,可以求出柱上、下端的弯矩底层柱:底层柱:Vj
20、1VjkVjmVj1hj/2Vj1hj/2Vjkhj/2Vjkhj/2Vjmhj/2Vjmhj/2其余层柱:其余层柱:求柱端弯矩求柱端弯矩MctMcbMbrMbl求梁端弯矩求梁端弯矩lVbMbrMblVb求梁端剪力求梁端剪力根据梁柱节点力矩平衡来求。根据梁柱节点力矩平衡来求。反弯点法计算步骤反弯点法计算步骤在各层反弯在各层反弯点处切开点处切开柱反弯点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处的剪力剪力分配剪力分配柱端柱端弯矩弯矩梁端梁端弯矩弯矩利用节点力利用节点力矩平衡条件矩平衡条件梁端梁端剪力剪力柱轴柱轴力力节点竖向力节点竖向力平衡条件平衡条件VlbnVrbnNnkNnkNn-1,kVlb,n-1Vrb,n-1求柱
21、轴力求柱轴力从上到下利用节点竖向力平衡条件。从上到下利用节点竖向力平衡条件。2.D 值法(改进的反弯点法)对于两端同时存在转角位移和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其对于两端同时存在转角位移和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其转角位移方程可以为:转角位移方程可以为:在反弯点法中,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是一个定值,各在反弯点法中,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是一个定值,各柱的抗侧刚度只与柱本身有关。柱的抗侧刚度只与柱本身有关。可见反弯点位置与可见反弯点位置与A、B有关;同样,柱的抗侧刚度有关;同样,柱的抗侧刚度也与也与A、B有关。有关。(1)柱的抗侧刚度)柱的抗侧刚度BACDEFGHicicici1i2i3i4hjujABCDEFGHh
22、j柱柱ABAB两端节点及上下、左右相邻节点的转角全等于两端节点及上下、左右相邻节点的转角全等于;柱柱ABAB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弦转角均为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弦转角均为柱柱ABAB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 。假定:假定:其中:柱柱ABAB剪力:剪力:柱柱ABAB抗侧刚度:抗侧刚度: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对柱抗侧刚度的影响,它是小于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对柱抗侧刚度的影响,它是小于1 1的一个的一个系数。当系数。当 时,时,即为反弯点法采用的抗侧刚度。,即为反弯点法采用的抗侧刚度。底层固接:底层固接:底层铰接:底层铰接:(2)修正的反弯点高度作如下假定:作如下假定:同层各节点
23、同层各节点的转角相等;的转角相等;横梁中点无横梁中点无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各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上下端的转角比值有关。影各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上下端的转角比值有关。影响转角的因素有:层数、柱子所在层次、梁柱线刚度响转角的因素有:层数、柱子所在层次、梁柱线刚度比及上下层层高变化。比及上下层层高变化。梁柱线刚度比及层数、层次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梁柱线刚度比及层数、层次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假定梁的线刚度、柱的线刚假定梁的线刚度、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沿框架高度不变,度和层高沿框架高度不变,按图示计算简图可求出各层按图示计算简图可求出各层柱的反弯点高度柱的反弯点高度 ,称,称为标准反弯点高度。为标准反弯点高度。
24、上下层线刚度比对反弯点的影响上下层线刚度比对反弯点的影响当某层柱的上下横梁刚度不当某层柱的上下横梁刚度不同时,反弯点不同于标准反同时,反弯点不同于标准反弯点,修正值用弯点,修正值用 表示。表示。对底层柱不作此项修正对底层柱不作此项修正.ichicicicichhhhy0hi2i2i2i2i2ichicicicichhhhi2i2i2i4i4(y0+y1)hici2hi2i2i2icicicichh2hi22h(y0+y2)hici2hi2i2i2icicicic3hhhi23h(y0+y3)h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上上层层层层高高变变化化,反反弯弯点高度的变化值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 框架结构 设计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