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_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培训讲义第4.1版2.pptx
《大学课件_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培训讲义第4.1版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_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培训讲义第4.1版2.pptx(6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5.3.1 简化分析模型5.3.2 铰接体系基本方程5.3.3 刚接体系基本方程5.3.4 内力和位移计算5.3.5 框剪工作性能5.3 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高层结构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撑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5.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一、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与计算体系在竖向荷载下,框架和剪力墙各自承担负荷范围内的楼面荷载,内力计算比较简单;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由于楼盖和连梁的连接作用而协调工作,有共同的变形曲线,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受力特点既不同于单榀框架,也有别于单榀剪力墙;如果能确定框架与剪力墙之
2、间分担水平荷载的比例,则可分别对框架和剪力墙进行内力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用矩阵位移法由计算机求解;在假定基础上的简化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方法要在假定基础上确定计算简图,主要是确定如何合并总剪力墙、总框架,以及确定总剪力墙与总框架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方式。基本假定楼盖结构在其平面内的刚度为无限大,平面外刚度可忽略不计;水平荷载的合力通过结构的抗侧刚度中心;框架与剪力墙的刚度特征值沿结构高度为常量。由前两条假定可以推断: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仅有沿荷载方向的位移,在同一楼层标高处,各榀框架和各榀剪力墙的侧移值相等,故各榀框架和各榀剪力墙所承担的剪力与其抗侧刚度成正比,与其所处的
3、位置无关。于是:可以将所有的框架等效成综合框架;将所有的剪力墙等效成综合剪力墙。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6(c+c)i刚度特征综合剪力墙的抗弯刚度等于各榀剪力墙等效抗弯刚度之和:EIW =EIeqii综合框架的抗侧刚度等于各榀框架抗侧刚度之和:C f =C fii=h DiC fi=Viui/h需考虑柱的轴向变形时,框架的抗侧刚度修正为:C fi0MiMi+NiC fi=综合连梁约束刚度定义为所有连梁约束弯矩的总和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力矩Cb=h(5.4.2)c+c2m=12i在同一楼层标高处水平位移相同;楼盖平面外刚度为零,不对框架剪力墙间连接和相互作用方式框架和剪力墙不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刚性楼盖
4、保证框架和剪力墙总剪力墙(2片)总框架(5榀)水平力连杆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各平面抗侧力结构产生约束弯矩;楼盖相当于仅传递水平力,不传递平面外弯矩和剪力的铰接刚性连杆;这类结构方案或计算简图称为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水平力框架和剪力墙在同一竖向平面内且有连梁相连;总剪力墙(4片)综合连梁(4根连梁)总框架(4榀)框架剪力墙刚接体系连梁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传递竖向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连梁包括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以及剪力墙之间的连梁;将连梁与楼盖的作用集成为综合连梁,综合连梁与剪力墙刚接表示连梁对墙的转动约束作用,与框架铰接表示楼盖的刚性连杆作用;这类结构方案或计算简图称为框架剪力墙刚接体系。5.3.
5、1 简化分析模型5.3.2 铰接体系基本方程5.3.3 刚接体系基本方程5.3.4 内力和位移计算5.3.5 框剪工作性能高层结构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撑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为了计算侧向荷载在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之间的分配,将刚性连杆沿高度方向连续化,切开后用等代分布力 p f代替。5.3.2 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的基本方程计算模型基本结构ppfpfp综合剪力墙综合框架综合连杆d ud u由材料力学,d udd u =脱离后的综合剪力墙可看成受侧向分布荷载p p f作用下的悬臂构件,由材料力学可得:4EIW =p p fdz4(a)根据综合框架
6、抗侧刚度的定义Vf=C f =Vfu/hdudzVf =C f 2dz2dVfdz=C f(b)zHdVfdz=p f ,将(b)代入(a),并令 =得C f H 2EIW=称刚度特征值;pH 4EIW2442d 2p综合剪力墙p f4.3.1 简化分析模型4.3.2 铰接体系基本方程4.3.3 刚接体系基本方程4.3.4 内力和位移计算4.3.5 框剪工作性能高层结构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撑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5.3.3 框架剪力墙结构刚接体系的基本方程将综合连梁连续化,切开后所加的等效力除了轴向分布力 p f外,还有分布剪力 f 。计算模
7、型ppfpf f基本结构p综合剪力墙综合框架综合连梁dyHyz将综合连梁约束弯矩 i Mbi 折算成沿高度M bimb =Cb (c)其中 Cb=d ud u(e)脱离后的综合剪力墙,由于综合连梁内分布剪力 f 的作用,将存在沿竖向分布的线力矩mb。单根连梁的杆端约束弯矩:Mb=6ci分布的线力矩:6cihz zEIW=H(p p f)(y z)dy H mbdy2dz2对于综合剪力墙:dmbdz4EIW 4 =p pf +dzpih称为综合连梁的约束刚度。p fmb等效模型d umb=Cbd uEIW =p pf +d udd udd ud u对于综合框架,近似忽略 f 的作(c)(e)dm
8、bdzMbiih4dz4用,因而仍有2C f =p f (d)dz2将(c)、(d)代入(e)pH 4EIW2244=2(C f +Cb)H 2EIW其中 =C f H 2EIW=pH 4EIW22 =d 24d 45.3.1 简化分析模型5.3.2 铰接体系基本方程5.3.3 刚接体系基本方程5.3.4 内力和位移计算5.3.5 框剪工作性能高层结构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撑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d udd ud 2 EIW qH 4 6 EIW05.3.4 内力和位移计算pH 4EIW2244=2四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其解包括:相应齐次方程
9、的通解和一个特解。三种典型水平荷载下,微分方程的特解可表示为(均布荷载)(倒三角形荷载)(顶点集中荷载)qH 4 22u2=2 31.求解d udd ude+e e ee+e e epH 4EIW2244=2齐次方程的特征方程为:r4 2r2=0其解 r 1=r2=0,r3=,r4=齐次方程的通解:u1=(C1+C2)e0+C3e+C4e2 2=C3ch()+sh()+C3e =C32 2C4e=C4ch()sh()=C4u1=C1+C2+Ash()+Bch()u=C1+C2+Ash()+Bch()+u2常数 C1、C2、A、B 利用4个边界条件确定。结构底部转角为零,即 =0,=0 EIW
10、qH 4A2sh+B2ch=20dudC2+A=0 结构底部位移为零,即 =0,u=0C1+B=02 结构顶部综合剪力墙弯矩为零,即 =1,M=0H 2 d 2(均布荷载)(倒三角形荷载)(顶点集中荷载)qH 4 2 EIWVW =VW+mb=EIW d udH d u =0 (倒三角形荷载)PH 30 (均布荷载)C f duH d其中 Vf =Cb duH d+33 3dud3d 3可得到,2综合剪力墙名义剪力0 (均布荷载)(顶点集中荷载)EIWu=2 EIW chsh()+u=2qH 4 ch()1 sh EIW ch +2 6 u=3ch(ch()1)sh()+1 22 1(1+sh
11、)qH 4 (ch()1)2均布荷载2 2 1+2sh()1 1 3sh sh PH 3 EIW倒三角分布荷载顶点集中荷载d udzEIW d u(1+sh)sh()1qH 2 ch()ch qH 2 ch()sh sh 1 1 =1+sh()2 (倒三角形荷载)ch 2 2PH sh ch()sh()ch求得侧移u后,根据弯距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得综合剪力墙弯距222H 2 d 2M w=EIW=2.综合剪力墙弯矩 (均布荷载)22 (顶点集中荷载)MW=(均布荷载)2(顶点集中荷载)可求得综合剪力墙dz H ddMW 1 dMW3.综合剪力墙名义剪力根据弯距与剪力的关系 Vw=名义剪力m =4
12、.综合剪力墙剪力,综合框架剪力,综合连梁约束弯矩VWVWmb=VW =VW +mb(V f +mb)(V f +mb)C fC f +CbCbC f +CbV f =b(5.4.9b)+V =V +m =V VVW =VP Vf(5.4.9c)对于铰接体系只需取mb =02H Hz z6.单榀框架、单榀剪力墙和单根连梁的内力计算单榀剪力墙的内力按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进行分配;单榀框架的 内力按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单根连梁的内力按连梁的约束刚度进行分配。进行各榀剪力墙、各榀框架、各根连梁的内力计算横向连梁横向连梁纵向连梁纵向连梁横向连梁4.3.1 简化分析模型4.3.2 铰接体系基本方程4.
13、3.3 刚接体系基本方程4.3.4 内力和位移计算4.3.5 框剪工作性能高层结构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撑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线类似。故称“弯曲型”剪力墙结构与悬臂梁的弯曲变形曲框架结构5.3.5 框架与剪力墙的共同工作性能一、结构的侧移特性自顶层向下,层间位移越来越大,呈上凹形,与悬臂梁的剪切变形曲线类似。故称“剪切型”自底层向上,位移增量越来越大,呈下凹形,相对高度y/u较大H 较小0.100.50.40.30.210.90.80.70.600.20.40.60.81相对侧移剪力墙框剪框架由于楼盖的刚性连接作用,两者的变形必须协调,称“弯
14、剪型”。具体形状随刚度特征值 而变化:当 较小时,侧移曲线较接近剪力墙结构;当 较大时,侧移曲线较接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二、结构的内力分布特征ppwp f0.050.040.030.020.0100.070.060.080.090.100.10.20.30.40.50.60.70.80.91剪力墙框剪框架相对高度(z/H)结构层间侧移曲线框架与剪力墙荷载分配VP=0=0VfVW框架与剪力墙的剪力分配5.4.2 结构分析5.4.1 结构布置5.4 框撑结构分析高层结构5.3 框剪结构分析5.4 框架 支撑结构分析简介5.1 体系与布置5.2 剪力墙结构分析5.5 筒体结构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
15、荷载越来越成为控制荷载。为了提高框架的侧向刚度和承载能力,避免过多加大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及用钢量,在框架体系中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通过刚性(或弹性)楼板的变形协调与刚接框架共同工作,形成一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称之为框架支撑结构体系。5.4.1 框架支撑结构的布置在框架结构体系中的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支撑既可以每层设置,也可以穿越数层设置。竖向支撑设置位置,常限于建筑立面要求,以及下部几层通行要求,并不一定都能沿外墙周边部位设置,也可在内隔墙或内筒部位设置。一、中心支撑中心支撑是支撑斜杆、梁、柱汇交于一点,或两根斜杆与梁、柱汇交于一点,无偏心距。十字交叉杆单斜杆K形斜杆人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课件 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培训 讲义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