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doc
《某市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doc(4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3第一节 工程概况3第二节 工程地理位置3第三节 工程数量3第四节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4第五节 主要技术标准5第六节 工程工期6第七节 工程质量目标6第八节 工程安全目标6第二章工程 特(难)点分析6第一节 陆域全强风化地层施工难点6第二节 土石交界段施工难点7第三节 海底风化深槽施工的难点7第四节 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特点8第三章 工程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8第一节 施工组织编制原则8第二节 施工理念9第三节 施工方法103.1 总体施工顺序103.2 陆域全强风化地层施工103.3 土石交界183.4 风化深槽施工193.5 竖井施工243.6 二次衬砌施工及防排水26第四章
2、质量保证措施39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415.1施工安全措施415.2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415.3机械安全措施425.4施工用高压风425.5火工品管理和爆破安全管理42第六章水保环保措施44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45八章取得成果46第九章结束语47第一章 工程概述第一节 工程概况xxxx隧道及两岸接线工程位于福建省xx地区,是连接xx市本岛和xx区陆地的重要通道,兼具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xxxx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施工、大断面公路海底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用钻爆法施工的、浅埋和超浅埋暗挖的大断面公路海底隧道,隧道全长6050m,采用三孔隧道建设方案,左右两孔设双向六车道,中间一孔为
3、服务隧道共三条平行的海底隧道,见图1-1-1三孔布置图,其最大开挖宽度达17.2 m,最大开挖高度达12.8 m,最大开挖断面达170多平米。该隧道海底段长度达4200 m,最大埋深在海平面以下70 m,其中最大水深35 m左右,隧顶最大复盖层厚度达35 m左右,最小埋深4 m多,最大纵坡3%。岛内端级围岩长达908 m,岛外xx端级围岩长达1070 m,其中有450 m隧道上半断面在富水砂层地段,该砂层与海水连通,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该隧道地质极复杂,长距离杂填土,沙粘土和全强风化花岗岩,透水性强,地下水丰富。进入洞口就在海平面以下1.5 m,隧道施工受地下水和海水渗透影响严重。隧道在海底段
4、通过9条风化深槽,该风化深槽与海水连通,地质为泥土、沙土带膨胀性高岭土和强全风化花岗岩,是施工成败的关键。图1-1-1三孔布置图第二节 工程地理位置xxxx隧道及两岸接线工程位于xx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村与xx区西滨村之间,见图1-2-1“工程地理位置图”。第三节 工程数量我标段承担任务:主要包括xx端左线主隧道和服务隧道以及两隧道之间的横通道、通风竖井、洞内集水池通道及水泥路面等附属结构物施工。标段起讫里程ZK6+540ZK9+700,全长3160m。见图1-3-1 A1标段施工范围平面图。图1-2-1工程地理位置图图1-3-1 A1标段施工范围平面图第四节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地质测绘和
5、钻探揭示,本标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及燕山期侵入岩两大类。第四系地层以侵入岩残积土为主,其次为上更新统冲洪积、以白色基调为主的粘性土和粘土质砂为主,间有少量全新世冲坡积或海积砂土、粘性土、淤泥等,陆域段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岩土体呈粘性,饱含水。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呈棕黄灰黄色,夹灰白色及褐色斑点,岩体已呈砂质粘土或砂质亚粘土状。合同段行车隧道及服务隧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依据其风化及完整程度及隧道上方顶板厚度等状况分为5个级别。隧道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图1-4-1“隧道左线分级所占比例图” 图1-4-2“服务隧道分级所占比例图”图1-4-1 隧道左线分级所占比例图图1-
6、4-2 服务隧道分级所占比例图第五节 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的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km/h。主要设计标准见表1-5-1“主要技术标准表”表1-5-1主要技术标准表项 目单位标准备注公路等级高等级公路服务等级二级计算行车速度km/h80行车隧道建筑限界净宽m13.5括号内为城市道路标准行车隧道建筑限界净高m5.0服务隧道检修及逃生空间m3.02.5管廊m2.62.15高压电缆预留空间m3.02.15隧道纵面主隧道最大纵坡%2.86本标段隧道纵坡主隧道最大坡长m2003.426凹曲线半径m100000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按城A级验算设计洪水频率道路1/100、隧道1/
7、300第六节 工程工期本工程于2005年8月15日开工,2010年3月31日竣工,施工工期为56个月。第七节 工程质量目标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争创鲁班奖。第八节 工程安全目标实现“五杜绝,一控制,三消灭,一创建。”五杜绝:杜绝重大死亡事故,杜绝多人伤亡事故,杜绝重大机械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一控制:年负伤率控制在12以下。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作业,消灭惯性事故。一创建: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第二章工程 特(难)点分析第一节 陆域全强风化地层施工难点xx隧道xx岸进口段陆域浅埋段全长989m,埋深317m的浅埋段占陆域总
8、长度的80%以上,地质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为V级围岩,其中穿越全风化层600多米,全强风化层近400米,属超浅埋、浅埋隧道。具有以下难点:陆域浅埋段施工距离长,在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中,目前还尚无这么长距离的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施工,现场施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困难。陆域浅埋段软弱富水,受地层构造影响,该段隧道穿过围岩含水量大,且受海水直接补给,围岩软弱松散,自稳能力差,初期支护沉降变形大。设计断面大,该段设计开挖断面达到170m2。开挖施工时为反坡施工,坡度为-2.86,掌子面易积水,围岩泡水后软化造成坍塌。陆域段埋深有限,地表易沉降且陆域段地表有民房、环岛路等构筑物,施工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陆
9、域段岩层间接合较差,开挖后易形成沿片理、层理间的滑坍,在伴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岩层软化成泥状,将沿开挖后的掌子面挤出而造成涌泥。第二节 土石交界段施工难点xxxx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围岩跨级式突变(即土质围岩同石质围岩间直接突变)频繁出现,土石交界面存在跨越距离长、软硬不一、不规则、水量大等诸多不良地质现象,施工难度极大。土石交界段施工的成功经验对海底风化深槽的施工有着显著的借鉴意义。所以,能否顺利穿越土石交界段的施工对整条海底隧道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xx端行车隧道穿越的陆域地段土石交界段长约400m,拱顶埋深816m;xx端行车隧道穿越的陆域地段土石交界段长长约300m,拱顶埋深513m。
10、xx端服务隧道穿越的陆域地段土石交界段长约400m,拱顶埋深930m;xx端服务隧道穿越的陆域地段土石交界段长约290m,拱顶埋深622m。同时,地下水通过地表渗流及地下径流作用,汇集到土石交界面处。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也导致了交界面不规则、距离长、软硬交替变化、富水等地质特点。(1)土石交界面不规则主要体现在交界面形态及产状的多样化,如有呈水平状交界面、竖直状交界面、倾斜状交界面、混杂状交界面等;(2)土石交界段穿越距离长主要体现在交界面沿着隧道轴线方向延伸距离长,在xxxx隧道修建过程中,土石交界面沿隧道轴向最长的达400m之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3)土石交界段围岩软硬变化主要体现在隧
11、道围岩一边为软弱围岩、另一边为硬岩,从而导致施工中同一里程段需要采用两种或多种开挖方法,工序复杂,且半软半硬的围岩地质会产生不均匀沉降;(4)土石交界段极其富水主要是因为土石交界面多为汇水点,地下水及其发育。在地下水的影响下土质遇水即崩解塌垮,并呈流塑状堆塑。第三节 海底风化深槽施工的难点xx东通道海底隧道工程风化深槽段施工是整个工程风险最大、难度最高的地段,风化深槽施工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本工程的成败。该隧道需穿越F1、 F2、 F3、F4 、F5(只在左线隧道)共计13次共计约915m的风化深槽,其覆盖层厚度为28.447.6m,最大水深为28m,拱顶最大静水压力0.62MPa。风化深槽段围岩
12、破碎,为全强风化带,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且其位于海底,水压大,在极端地质条件下存在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施工难度极大,并由于头顶无限海水,施工风险极大,故能否安全通过海底风化深槽,是本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所以穿越海底风化深槽是本工程首要的重点和难点。海底风化深槽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和难点:(1)因为xx隧道是国内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海底风化深槽施工国内没有施工先例,也就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海底风化深槽施工只能在未知的创新和探索中进行。(2)虽然前期设计勘察对风化深槽做了大量地质预报工作,但实际施工中对风化深槽的位置、大小规模、地质状况、涌水多少等情况都不是很清楚,而这些都是风化槽施工的关键参数
13、,确定这些关键参数就必须对风化深槽进行详细的地质探查。(3)风化深槽段围岩破碎,为全强风化带,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且其位于海底,水压大,并由于地下水很有可能通过围岩裂隙与海水连通,受无限海水补给,施工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海水倒灌,形成灾难性后果,如何对风化深槽段围岩进行超前加固成为风化深槽施工的关键。(4)风化深槽开挖过程中如何防止沉降变形引起裂缝贯穿到海底的渗透破坏和掌子面塌方,采取怎样有效控制沉降的措施,防止贯通裂隙裂缝的产生,也是风化深槽施工的重要环节。(5)如何防止海水的侵蚀也是海底隧道一大特点和难点。第四节 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特点xx隧道海域段总长4200m,地下水压力
14、大(近70m水头、与海水连通),在施工过程中会带来涌水、塌方等风险,并对混凝土及钢筋有腐蚀,所以,防排水施工是xx隧道工程成败的关键。施工中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分别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二次衬砌前达到初期支护表面仅有潮湿和个别渗水点;二次衬砌后达到“不滴、不漏、不渗”的要求。为了保证海底隧道达到一级防水 ,坚持“建设防水系统工程、建立完善防水体系、严格全过程防水工艺 ”的防排水施工理念 ,将防水原则、防水设计、材料选择、防水施工工艺、防水施工管理等纳入防水体系中。第三章 工程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第一节 施工组织编制原则在xx隧道施工过程中,始
15、终坚持贯彻“安全高于一切、质量同于生命、防患胜于补救、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并遵循如下施工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特别是浅滩全强风化层、海域风化深槽等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安全等。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总体安全目标的实现。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优质高效为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进场后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本工程项目开展科技攻关。严格贯彻执行ISO90
16、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选用适于本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等。突出工程重点、难点,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创效率。3、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不同围岩级别的爆破掘进、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二次模筑衬砌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4、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用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
17、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第二节 施工理念在海底隧道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治水、动态施工、爱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的海底隧道施工五大理念。突出治水:海底隧道与山岭隧道最大的区别之处,就是洞顶上方是汪洋大海,有无穷无尽的水,在不良地质段,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重大灾难。因此在施工中要时刻考虑到“水”,按照防范在先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果断措施治“水”。动态施工:xx隧道长度较大,沿线穿越全强风化花岗岩、陆域土石交界段、浅滩段的富水砂层、海域段的F
18、1F4强风化深槽等地段,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各种决策都要在施工阶段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量测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先预再立,遇事可成。爱护围岩:一是要千方百计减小对围岩的扰动,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或者在软弱围岩段采用机械开挖甚至人工开挖的方法来解决,二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如采用预加固技术等辅助施工技术增强围岩的自稳支护能力。内实外美:关键是内实,内实的关键就是要做到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把“四密实”落实到每道工序和每个施工环境中去。“四密实”即混凝土本体密实,喷混凝土本体密实,喷混凝土与围岩密实密贴,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密实无空洞,这
19、样才能满足隧道设计100年的基准周期要求。重视环境:一是指内部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二是指外部环境,即对周边环境影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上五大理念体现在施工方案、工艺和方法之中,体现在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第三节 施工方法3.1 总体施工顺序图3-1-1总体施工顺序图3.2 陆域全强风化地层施工由于行车隧道开挖净空为:净宽16.74m;净高12.26m,属于超浅埋浅埋隧道,断面大无法形成自然拱。且全处于地下水水位以下,距海岸线特别的接近,地下水补给充分而丰富。在这样隧道地质条件差、开挖断面大的情况下,施工时采用将大的断面划分为四个部位的CRD 工法进行
20、暗洞开挖支护。陆域段CRD 工法施工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CRD工法分部图如下:图3-2-1 CRD工法施工图3.2.1开挖支护步长步序的调整:左线隧道在陆域软弱围岩段前期采用CRD工法施工(-施工步序),图3-2-2 CRD工法施工现场全景图洞身开挖施工顺序见图3-2-3洞身开挖流程图、图3-2-4原设计开挖步序、步长示意图,开挖过程中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人工风镐配合修整成型,必要时采用弱爆破,机械出渣。图3-2-2 CRD工法施工现场全景图图3-2-3 洞身开挖流程图图3-2-4 原设计开挖步序、步长示意图通过
21、监测,采用-施工步序、步长时,对隧道初期支护及隧道施工进度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如下:施工步序为-部开挖顺序时部距过长,不利于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支护结构收敛变形过大,远远超过了设计的预留变形量,导致整个初支结构受力失衡,对施工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见图3-2-5 、部受力示意图及初期支护变形图原设计CRD工法施工步序和步长在施工过程中,各部施工干扰大,不利于资源的统筹安排,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CRD工法上台阶施工材料供应困难和上下台阶施工相互影响所致。以上台阶运送喷浆料为例,由于部在部之后,部开挖后临时仰拱不能行车,、部运输道路阻断,为解决该问题只得在、部同时施做投料孔。若、部联通
22、,则不需如此繁琐。同时上台阶开挖因、部之间步长较大,出渣距离较大,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大。 图3-2-5 、部受力示意图及初期支护变形图由于xxxx隧道工期十分紧张,其中全长989m陆域全强风化浅埋段是制约工期的关键点,而且本工程引进拥有大量先进机械设备,但限于CRD工法上台阶空间限制,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施工进度缓慢,产值低,造成施工成本高。因此将原设计-施工步序、步长1015m调整为施工步序-部 施工步长调整为810m,调整后CRD工法施工步序见图3-2-6。图3-2-6 调整后CRD工法施工步序图经长期实验和优化认为CRD工法施工考虑围岩稳定滑移面角度为45度,确定台阶长度为35m。见图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海底隧道 工程施工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