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pdf
《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pdf(3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 1.前言1.前言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跨江、跨河桥梁日趋向大跨发展,随着桥梁跨径的加大,斜拉形式的桥梁在铁路和公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索塔作为斜拉桥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造价高昂、施工周期长,如何科学组织施工,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法以永宁黄河公路大桥索塔施工为例,全面系统地闸述了索塔施工技术和工艺特点。己建成的索塔成品倾斜度、空间尺寸以及外观质量均满足规范要求,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证明该工法代表了目前索塔施工的先进水平。宁夏永宁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和灵武市之间,属于银川市综合交通
2、规划中的银川市第二绕城通道的一部分,是跨越黄河天堑的又一通道,属于一座有景观要求的跨黄河斜拉桥。大桥全长 3743.37m,主桥桥跨结构布置为(110+260+110)m,主跨跨径 260m。单座斜拉桥索塔由上、下塔柱和横梁、塔座及桥塔附属结构设施组成,塔高102.15m,其中上塔柱设计有锚索区,上、下塔柱在下横梁处合并为一体。桥塔顺桥向塔柱宽度塔顶 7.00m 宽,塔底宽 9.00m,横桥向塔顶宽 4.40m,塔底宽7.00m。下塔柱高 16.419m,外侧斜率为 3.78/1,内侧斜率为 2.5/1;横桥向两侧向内收坡,斜率为 16.5/1。上塔柱部分截面尺寸不变,塔柱向内测倾斜,斜率为
3、4.455/1。索塔下塔柱为单箱双室断面,顺桥向壁厚 1.32.22m,横桥向壁厚 1.52.42m;上塔柱为单箱单室断面,顺桥向壁厚 0.8m,横桥向壁厚 1.2m。主塔上塔柱、上横梁采用 C50 混凝土,下横梁、下塔柱及塔座采用 C55 纤维混凝土,单座塔柱混凝土总计 6164m。中铁十六局五公司针对工程实际开展科技攻关,成功的解决了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技术难题,形成了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经查新:在国内检索范围内未见到与本查新项目特点完全相同的相关文献报道;未见相同国家级工法的报道。“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技术”2016 年 11 月 2 日通过股份公司科技成果评审,评审意
4、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制的“大斜度高塔液压爬模设计与施工解析”、“斜拉主梁暖棚设计与冬季施工措施”获得 20152016 年度股份公司优秀论文二等奖,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一等奖。“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法”获得 20152016 年度股份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集团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一种桥梁抗震中的防屈曲约束支撑构件”(ZL201520679954.X)、“一种预应力锚固端封浆密封器”(ZL201520680351.1)、“前支点挂篮监测系统”(ZL201520682011.2)技术、“一种大体积盖梁自动调节高程支架”、“一种冬季 施 工 悬 臂 保 温 暖 棚”(ZL2016208
5、20453.3)、“一 种 智 能 泥 浆 循 环 系 统”(ZL201620818834.8)2016 年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工法的形成为宁夏地区黄河流域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艺选择上开辟了新的思路,打破了常规 4.5m 分节,采用 6m 一段分节,减少了施工循环,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了工期紧张的难题,主动临时横撑系统,解决了因塔柱向内倾斜产生的内倾位移及混凝土拉应力,通过将环向预应力上下层进浆口、出浆口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进行压浆保证了压浆质量也减少了进、出浆口的数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2.工法特点工法特点 2.1 施工工艺方面 首先对高塔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多次模拟
6、计算,确定了采用液压爬模施工,6m 一段分节,并设计了主动临时横撑系统,打破了常规 4.5m 一段分节的既有施工方法,解决了因塔柱向内倾斜产生的内倾位移及混凝土拉应力。2.2 质量控制方面 索套管定位精度要求高,高空定位困难,塔柱劲性骨架与索套管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后无法调整偏差,环境对测量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设计索道管定位骨架,并建立了可行的测量程序,测量放线的时间放在上午 7:00-10:00 之间,有效的保证了大斜度高塔的索道管定位精度;塔柱环向预应力,设计为32 精扎螺纹钢,上下间距20cm,传统工艺压浆时进浆口和出浆口数量多,影响混凝土质量,同时水平方向压浆的饱满
7、度也不容易保障。通过将上下层进浆口、出浆口串联形成闭合回路保证了压浆质量也减少了进、出浆口的数量。2.3 安全方面 通过模拟计算,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主动临时横撑系统,同时监测水平横撑的挠度、塔柱的变形情况和混凝土应力情况,有效的消除了上、下塔柱连接部混凝土的拉应力,确保了大斜度高塔的施工安全和质量。2.4 工期方面 液压爬模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计算采用 6m 一段分节,打破常规 4.5m 一段分节的传统施工方法,减少了施工循环次数,有利于钢筋配料,同时将每个节段工序分解,作业时间细化至小时,施工现场实现无缝衔接,确保每道工序按时完成无欠账,节约施工工期。3.3.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工法具有施工快
8、捷,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等特点,可以被广泛应用到斜拉桥、悬索桥的索塔施工中,尤其适合于索塔截面比较规则,塔柱高为 100200m 的钢筋混凝土索塔。通过对模板系统以及爬架提升装置的改进和优化,也可以应用到变截面及高度较高的索塔施工中。4.4.工艺原理工艺原理 大跨斜拉桥大斜度高塔施工工艺原理是:下塔柱为变截面单箱双室结构,采用提升模板法施工;上塔柱为单箱单室结构,采用液压爬模法施工,通过多次模拟计算,突破高墩施工4.5m 分节的既有经验,采用高度 6m 的分节,减少了施工循环次数,有利于钢筋配料,节约施工工期;上塔柱为向内测倾斜的钻石型结构,通过优化主动临时横撑系统有效的消除了上、下塔柱连接部混
9、凝土的拉应力,确保了大斜度高塔的施工安全和质量。4.1 液压爬模设计 在塔柱施工中,一般采用钢制模板的翻模进行施工,由于主塔斜度大,设计了钢木结合型液压爬模,爬架全部为型钢设计,模板和背楞均采用木制,既满足了施工要求,也很大程度减轻了模板自重。本项目液压爬模标准层垂直高度为 5.8m,模板配置高度 6.15m,模板下包 100mm 以保证新浇混凝土底口质量,模板上挑以防止混凝土浆溢出。塔柱内外模采用木工字梁体系模板。架体采用 HCB-100 型液压自爬模。4.1.1 液压自爬模简介 液压自爬模板体系主要包括:模板系统、埋件系统、液压系统和架体系统组成。4.1.2 爬架受力计算 1、SAP 软件
10、分析计算:工况一:浇筑状态计算 浇筑状态平台荷载可叠加,合模浇筑时上架体各层平台施工荷载均达到最大,此时从右向左不受风荷载的影响,下架体各层平台均无荷载。根据规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4,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单榀架体受力为:钢筋绑扎平台10.51.4+1.51.2=16.5KN/m 模板平台2.631.4+1.71.2=5.72KN/m;主平台5.251.4+(2.15+0.42)1.2=130.43KN/m;液压操作平台1.351.2=1.62KN/m;吊平台1.31.2=1.56KN/m;模板自重为 11.071.2=13.28KN,平均分到 6 道背楞上 13.28/6=2.2K
11、N 通过 SAP2000 软件模型计算分析 用 SAP 软件对上架体进行受力分析,其中力的加载如下:计算简图 计算模型 根据 SAP2000 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荷载图(KN)轴力图(KN)剪力图(KN)弯矩图(KN.m)主要杆件的轴力、弯矩、剪力见下表:杆件号 轴力(KN)剪力(KN)弯矩(KN.M)1-5.54-73.42 3.04 4 22.9 3.77-3.39 5-76.11 14.39 4.27 受压杆件稳定验算 杆件号 规格 轴力N(N)截面积A(mm2)计算长度Lo(mm)回转半径 i(mm)长细比 稳定系数 应力N/mm2 1 2-14 5540 3703.2 2700 110
12、 24.5 0.9 1.66 5 2-12 76110 3072.4 6000 99 60.6 0.802 30.88 稳定验算中,受压杆件的长细比小于容许长细比 150,应力小于抗压设计值 215N/mm2,满足要求。工况二:模板后移状态计算 工况二模板后移状态平台 4 荷载可叠加,此时风荷载从左向右加载风荷载,并考虑钢筋及内模挡风系数 0.6。(上架体要求后移 600mm)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4,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单榀架体受力为:钢筋绑扎平台1.51.2=1.8KN/m 模板平台1.71.2=2.04KN/m;主平台5.251.4+(2.15+0.42)1.2=10.43KN/
13、m;液压操作平台5.251.4+1.351.2=8.97KN/m;吊平台2.631.4+1.31.2=5.24KN/m;模板自重为 11.071.2=13.28KN,平均分到 6 道背楞上 13.28/6=2.21KN 风荷载为 1.323.51.40.6=3.88KN/m,方向沿模板水平向右(高度 6.15)通过 SAP2000 软件模型计算分析 上、下架体是通过平台梁来传递荷载的,平台梁有三个节点传力。用 SAP 软件对上架体进行受力分析,其中力的加载如下:计算简图 计算模型 注:1,4,5 号件为重要受力构件,需单独对其进行验算。根据 SAP2000 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荷载图(KN)轴力
14、图(KN)剪力图(KN)弯矩图(KN.m)主要杆件的轴力、弯矩、剪力见下表:杆件号 轴力(KN)剪力(KN)弯矩(KN.M)1 22.02 65.13 20.04 4 74.34 10.11-8.6 5-90.75 27.25-7.7 受压杆件稳定验算 杆件号 规格 轴力N(N)截面积A(mm2)计算长度Lo(mm)回转半径 i(mm)长细比 稳定系数 应力N/mm2 5 2-12 90750 3072.4 6000 99 60.6 0.802 36.83 稳定验算中,受压杆件的长细比小于容许长细比 150,应力小于抗压设计值 215N/mm2,满足要求。2、计算结果 整个液压爬架系统整体及各
15、个部件在浇筑混凝土状态下结构最为不利,通过计算应力及变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当风速超过 8 级风时,爬架系统需要做防风处理。如果已经提升了爬模架但还未来得及浇筑混凝土,可以将爬模架降落一个浇灌层,随后将内外模板重新合模,并用对拉螺杆紧固起来,并用钢丝绳将架体与劲性骨架连接紧固。4.1.3 模板计算 1、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F=0.22ct012V1/2=66kN/
16、m2 F=c H=147.5kN/m2 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F=66kN/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 4kN/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 1.2 和 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q1=661.2+41.4=84.8KN/m2 有效压头高度:h=F/c=66/25=2.64m 2、混凝土自重分力计算 混凝土自重分力示意图(单位:mm)墩柱俯爬面墙体浇筑时候模板要承受混凝土自重的一个分力,如上图,计算结果如下:q2=(0.5255.91.56sin15)/6.103=4.88kN/m2 3、模板计算 模板高度为 6.1m,浇筑高度为 5.9m,面板采用
17、21mm 维萨板;竖向背楞采用木工字梁截面尺寸为 80200,间距为 280mm;水平背楞采用双 14 号槽钢背楞,最大间距为 1100mm。1)面板验算 将面板视为支撑在木工字梁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面板长度取板长 l1=2440mm,板宽度b=1000mm,面板为 21mm 厚维萨板,木工字梁间距为 l2=280mm。强度验算 作用在面板上的线荷载为:q3=(q1+q2)l1=(84.8+4.88)1=89.68kN/m 面板最大弯矩:Mma=q3l22/10=(89.68280280)/10=0.7106Nmm 面板的截面系数:W=bh2/6=(1000182)/6=5.4104mm3 应
18、力:=Mma/W=0.7106/5.4104=12.96N/mm2 fm=34 N/mm2 ,故满足要求。其中:fm-wisa 木胶合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挠度验算:挠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的作用,则线荷载为:q4=(F+q2)l1=(66+4.88)1=70.88 kN/m 面 板 挠 度 由 式 w=q4l24/150EI=70.88 2804/(150 8.73 1000 48.6 104)=0.68mm=300/300=1mm,满足要求。面板截面惯性矩:I=bh3/12=1000183/12=48.6104mm4 2)木工字梁验算 木工字梁作为竖肋支承在横向背楞上,可作为支
19、承在横向背楞上的连续梁计算,其跨距等于横向背楞的间距最大为 l3=1200mm。木工字梁上的线荷载为:q5=q3l2=89.680.28=25.1N/mm q3-混凝土的侧压力 l2-木工字梁之间的水平距离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 Mma=q5l32/10=0.125.112002=3.6106Nmm 木工字梁截面系数:W=(BH3-(B-b)h3)/(6H)=46.1104mm2 应力:=Mma/W=3.6106/46.1104=7.8N/mm2fm=13N/mm2 满足要求。木工字梁截面惯性矩:I=(BH3-(B-b)h3)/12=46.1106mm4 挠度验算:挠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
20、虑振动荷载的作用,则线荷载为:q6=q40.28=19.85kN/m 木梁挠度由式 w=q6l34/150EI=19.8512004/(1506.8510346.1106)=0.87mm=1200/500=2.4mm,故满足要求。3)槽钢背楞验算 槽钢作为主背楞支承在对拉螺杆上,可作为支承在拉杆上的连续梁计算,其跨距等于对拉螺栓的间距最大为 l4=1250mm。强度验算 木梁作用在槽钢上的集中荷载为:q7=89.680.281.2=30.1kN 最大弯矩 Mmax=0.175q7l4=0.17530.11031250=6.58106Nmm 双 14槽钢截面系数:W=80.52=161103mm
21、3 应力:=Mmax/W=6.58106/161103 fm=40.9N/mm2fm=215N/mm2,满足要求。双 14槽钢截面惯性矩:I=1128104mm4 挠度验算:挠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的作用,则木梁作用在槽钢上的集中荷载为:q8=70.880.281.2=23.8KN 背楞挠度由式 w=1.146q8l43/100EI=1.14623.810312503/(1002.110511.28 106)=0.22mm=1250/1000=1.25mm,故满足要求 面板、木梁、槽钢背楞的组合挠度为:w=0.68+0.87+0.22=1.77mm3mm,满足施工对模板质量的要
22、求。4.2 主动临时横撑顶推力确定 4.2.1 实际顶推力计算 1、第一道横撑计算 第一道横撑效果图第一道横撑效果图 内力图:内力图:设计为第八节浇筑混凝土后加第一道横撑顶力 内力为 277.6+278.6+425.5+430.2=1411.9kN 实际因爬模爬架影响,只能在十节浇筑混凝土后加第一道横撑顶力 则内力变为 687.0+692.0+797.9+804.9=2981.8kN 故内力增大 2981.8-1411.9=1569.9kN,即横撑顶力需增大 160t,实际顶推力为 310t,满足要求。2、第二道横撑计算:第二道横撑效果图第二道横撑效果图 内力图内力图 设计为第十一节浇筑混凝土
23、后加第二道横撑顶力 内力为 709.9+703.2=1413.1kN 实际因爬模爬架影响,在十二节浇筑混凝土后加第二道横撑顶力 则内力变为 1059.8+1049.8=2109.6kN 故内力增大 2109.6-1413.1=696.5kN,即横撑顶力需增大 71t,实际顶推力为 221t,满足要求。3、第三道横撑计算 第三道横撑效果图第三道横撑效果图 内力图内力图 设计为第十四节浇筑混凝土后加第三道横撑顶力 内力为 939.8+948.1=1887.9kN 实际施工在十六节浇筑混凝土后加第三道横撑顶力 则内力变为 1752.5+1767.2=3519.7kN 故内力增大 3519.7-188
24、7.9=1631.8kN,即横撑顶力需增大 166t,实际顶推力为 366t,满足要求。5.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见图 5.1-1 所示。施工准备脚手支架搭设劲性骨架、钢筋、预埋件加工、运输第 1 节段劲性骨架安装、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第 1 节塔柱模板安装第 1 节塔柱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施工缝处理重复以上步骤施工第 23 节塔柱搭设内侧塔柱第 2 节交汇段支架横梁支架搭设横梁底模安装第 4 节塔柱与横梁混凝土浇注横梁预应力施工爬模施工第 517 节塔柱上塔柱主动横撑及预应力施工上横梁模板支架安装第 18 节塔柱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施工爬模
25、施工第 19 塔柱混凝土养护、模板支架拆除上塔柱预应力施工上横梁预应力施工5.2 关键工序施工工艺 5.2.1 施工测量 1、索塔施工测量控制重点与难点 索塔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塔柱、索套管等各部分结构的倾斜度、外形几何尺寸、平面位置、高程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索塔施工测量难点是:在有风振、温差、日照等情况下,确保高塔柱测量控制的精度。主要控制定位有:劲性骨架定位、钢筋定位、模板定位及校核、索套管安装定位及校核、预埋件安装定位等。2、劲性骨架定位 塔柱劲性骨架是由角钢等加工制作,用于定位钢筋、支撑模板。第一节劲性骨架底口定位可通过在承台或塔座上放出的塔柱纵横轴线来定位。各节顶口定位,在无较大风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拉桥 斜度 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