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13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21-2018)(T/CAGHP 021-2018)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192019年年7 7月月2323日日一、规范编制工作概况一、规范编制工作概况二、规范编制原则与意义二、规范编制原则与意义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 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一、规范编制工作概况一、规范编制工作概况(1 1)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形势严峻,满足国家减灾需求)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形势严峻,满足国家
2、减灾需求 泥石流活动的区域29个省市自治区,1500 个县,463 万 km2,占陆地国 土面积的48%;重大灾害记录的泥石流沟有11109 条,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平均每年造成约500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40亿元;在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泥石流、滑坡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 之一。地震以后,震区将有510年的泥石流高发期。(一)任务来源一)任务来源 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威胁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严重制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威胁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严重制约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山区和约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国家区域经济
3、协调发展和山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国家战略实施。谐社会构建的国家战略实施。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遇难和失踪人遇难和失踪 白鹤滩矮子沟泥石流造成白鹤滩矮子沟泥石流造成40余人遇难或失踪余人遇难或失踪 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死亡、失踪死亡、失踪15人人冲毁桥梁,坠毁列车冲毁桥梁,坠毁列车死亡死亡360人,中断行车人,中断行车15天天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实施10年时间 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新问题(e.g.震前治理工程为常规泥石流沟,而震后特大型泥石流、
4、群发性泥石流频发,目前的设计标准是否有待提高?现有的防治技术是否有效?)泥石流防治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新结构的不断发展(2 2)泥石流学科发展和震后防治呈现的新问题有待解决)泥石流学科发展和震后防治呈现的新问题有待解决 为了有效实施防治工程,科学地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减灾成效,为了有效实施防治工程,科学地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减灾成效,制定新的制定新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势在必行。势在必行。研究基础:研究基础:震后泥石流防治时机、防治标准的探讨(陈晓清等)大型泥石流防治原理与方法(崔鹏、陈晓清等)(e.g.主河输移控制型泥石流防治原理、基于过程调控的泥石流防治方法等)风景名胜
5、区、山区与城镇泥石流防治模式探讨(唐邦兴、崔鹏等)泥石流防治工程新结构(陈晓清、游勇等)(e.g.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框架式拦砂坝、组装式拦砂坝等)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优化设计(陈晓清、游勇等)(3 3)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研究基础和工程实践)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研究基础和工程实践鉴于我所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成果,行鉴于我所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成果,行业协会委托我所作为第业协会委托我所作为第1主编单位与其主编单位与其他主编、参编单位共同编制他主编、参编单位共同编制泥石流防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治工程设计规范。泥石流防治专著泥石流防治专著大理莫残溪缝隙坝大理莫残溪缝隙坝 盐井沟骨干桩基坝盐井沟骨干桩基
6、坝九寨沟诺日朗沟格栅坝九寨沟诺日朗沟格栅坝鹦歌咀拱基坝鹦歌咀拱基坝工程实践:工程实践:金川县沙耳沟金川县沙耳沟大桥河肋槛型排导槽大桥河肋槛型排导槽1、主编单位:、主编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参编单位:、参编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5队3、规范起草负责人:、规范起草负责人:陈晓清、游勇(二)规范编制单位组成(二)规范编制单位组成1 1、预研究阶段
7、、预研究阶段(2013/122013/12至至2014/1)2014/1)编制时间:编制时间:2013/122016/12阶段划分:阶段划分:预研究阶段 工作大纲编写阶段 讨论稿编制阶段 征求意见稿编制阶段 送审稿编制阶段 报批稿报批阶段上交时间:上交时间:2016年11月15日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三)主要起草过程(三)主要起草过程 收集国内外泥石流防治工程相关的技术成果,初步确定规范编制的内容、范围。2014年2月份撰写完成规范编制工作大纲,并于5月份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函审。根据函审意见修改并完善工作大纲,并提交省国土资源厅备案。2 2、工作大纲编写阶段、工作大纲编写阶段(2014/22
8、014/2至至2014/5)2014/5)工工作作大大纲纲函函审审意意见见 在大纲编制过程中,于2014年3月12日召开讨论会,完善编制大纲,细化章节分工,并建立QQ群加强编制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3 3、讨论稿编制阶段、讨论稿编制阶段(2014/62014/6至至2016/4)2016/4)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组织,分别于2014年7月30日、2015年3月28日、2015年7月24日等多次召开编制内部讨论会;2015年8月27日参加在西安的行业协会咨询会;2015年9月9号单位内部汇报编制进展工作。会议概况:会议概况:1、收集各编制单位对中国地调局的规范(DZ/T0239-2004)进行
9、初步的专家咨询意见,在后续的规范编制中予以考虑;2、明确各单位章节任务,开展具体的编写工作,于2015年3月28日汇交初稿各章节;3、对汇交的各章节进行集中讨论和修改,规范编制负责人就各单位编制的章节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讨论稿的初稿;4、西安咨询会和所内部咨询会对规范提出了具体有针对性的意见。经过经过4次编制组内部的讨论会及次编制组内部的讨论会及2次所内外的咨询会,于次所内外的咨询会,于2016年年4月份月份完成规范讨论稿。完成规范讨论稿。4 4、征求意见稿编制阶段、征求意见稿编制阶段(2016/52016/5至至2016/10)2016/10)序号序号专家专家职称职称单位单位1陈红旗
10、教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张永双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3徐友宁教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4黎志恒教高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5蒋忠信教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胡卸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7刘卫民教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石安池教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9张广泽教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王兆印教授清华大学11陈洪凯教授重庆交通大学12孔令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3彭盛恩教高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4唐辉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年6月29日将征求意见稿通过电子邮件和纸质稿件两种形式分别发给专家,并定于2016
11、年7月15日返回意见,所选专家都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共14位专家。专专家家基基本本资资料料4 4、征求意见稿编制阶段、征求意见稿编制阶段(2016/52016/5至至2016/10)2016/10)专家选择条件专家选择条件专业领域专业领域:涵盖了铁路、地质、核工业、公路、水利、岩土等与泥石流、滑坡有关的专业领域从事行业从事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勘测设计单位、地质调查单位、地质灾害行政管理单位分布分布区域区域:基本涵盖了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地区等区域 意见返回率意见返回率 截止2016年8月,共收到反馈意见12份,收回率达到85.7%意见采纳意见采纳 整理出215条意见
12、,其中总体意见24条、具体意见191条 意见共采纳157条,部分采纳16条,不采纳42条,采纳率达到80.5%对部分采纳、不采纳的各条意见进行了理由陈述,并于2016年10月15日完成规范文本的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5 5、送审稿编制阶段、送审稿编制阶段(2016/102016/10至至2016/11)2016/11)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于2016年10月25日在北京进行了咨询汇报会,评价等级为“优”;并于2016年11月15日提交形成送审稿。6 6、报批稿阶段、报批稿阶段(2016/112016/11至至2017/4)2017/4)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于
13、2017年4月16日在北京进行了送审稿的专家审查,专家组一致通过送审稿。经过修改完善,于2017年4月25日提交形成报批稿。报批稿审查意见报批稿审查意见二、编制原则与意义二、编制原则与意义(一)编制原则一)编制原则 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规范性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规范性”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可操作性 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第394号)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标准的编写GB/T 1.1-2009、GB/T 20000.0-2009 标准研制与审查(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 编写)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
14、组织实施方案 尽可能做到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二)编制本规范的意义二)编制本规范的意义 解决目前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统一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 推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 成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关键支撑技术(三)预期经济效果三)预期经济效果 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 为处在泥石流灾害威胁和危害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支撑 尽可能减小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
15、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设计。本标准规定了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参数确定、分项工程设计、工程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措施说明等。凡凡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电力、矿山、油气管线等,对泥石流防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电力、矿山、油气管线等,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作专门研究。治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作专门研究。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引用了各行业涉及泥石流方面的相关规范14项。下列文件对于
16、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4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863尾矿设施设计规范DL 507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10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Z/T 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JGJ 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GC 20公程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D 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L 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TB 1001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7、 1002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查规程规规范范性性引引用用文文件件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1 拦砂坝拦砂坝 指在泥石流形成区或形成流通区,以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并兼有调节洪峰流量、调控泥石流规模与重度等功能的大中型拦蓄工程。常用坝型有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3.2 格栅坝格栅坝 具有横向、竖向或网格等形状格栏,能够拦蓄泥石流中粗颗粒同时能排泄水流及细颗粒的泥石流拦挡坝。可以分为刚性格栅坝和柔性格珊坝两种。四川金川县沙耳沟拦砂坝四川金川县沙耳沟拦砂坝诺日朗沟泥石流水平格栅坝诺日朗沟泥石流水平格栅坝3.3 缝隙坝缝隙坝 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中一种通过坝体缝隙拦粗排细的透过式坝。3.4 谷坊
18、谷坊 指在泥石流形成区控制沟床侵蚀,保持沟道及岸坡稳定的小型拦砂坝,高度一般低于5m。3.5 排导槽排导槽 指由人工开挖、填筑过流断面,或利用自然沟道、砌筑具有规则平面形状和横断面的一种开敞式槽形过流构筑物。云南东川石羊沟上游谷坊群云南东川石羊沟上游谷坊群横向齿槛软基消能排导槽横向齿槛软基消能排导槽3.6 潜槛潜槛 指在泥石流沟道内具有导流固床功能的低槛防冲工程,一般为拦砂坝坝下消能工程或排导出入口的附属工程。3.7 护坦护坦 指在拦砂坝下游冲刷区具有铺底护床、固基功能的保护工程。3.8 停淤停淤场场 指在泥石流运动线路上,利用宽阔洼地或平缓地带停蓄泥石流的工程。3.9 围堤围堤 指布置在堆积
19、区用于控制泥石流流动范围,使其在预定范围内停积的围护结构。四川绵竹走马岭沟停淤场四川绵竹走马岭沟停淤场四川金川县红桥沟停淤场四川金川县红桥沟停淤场3.10 渡槽渡槽 指用于跨越公路、铁路、水渠等线性建筑物所采用的一种排导泥石流的交叉构筑物。3.11 沟道整治工程沟道整治工程 指为稳定泥石流沟道和改善沟道条件采取的保护工程。3.12 岸坡防护工程岸坡防护工程 指为防止沟道侧向侵蚀或因沟道局部冲刷而发生塌岸灾害的保护工程。甘肃角弓沟渡槽甘肃角弓沟渡槽3.13 防护堤防护堤 指在泥石流流通区及堆积区顺流向布置,改变泥石流运动线路,防止泥石流冲毁或掩埋保护对象的线型墙类工程。3.14桩林桩林 指在泥石
20、流流通区利用桩、柱结构沿流向布置两排或多排、横向交错呈三角形或梅花形排列的拦挡工程。3.15丁坝丁坝 指与沟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沟道中的减缓或减弱泥石流侧向侵蚀的构筑物。甘肃舟曲三眼峪桩林坝甘肃舟曲三眼峪桩林坝四川七盘沟桩林坝四川七盘沟桩林坝4 总则总则4.1 为了对泥石流归口管理,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减轻或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使被治理流域恢复或建立新的良性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特制定本规范。4.2 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治弱、重点治理;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程方案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b)应与当地国土整治、资源开发
21、、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统一协调;c)应充分体现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效益,避免从一种灾害转换为另一种灾害;d)力求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适用美观。4.3 泥石流防治工程在形成区应以抑制泥石流启动、发生为主,流通区应以拦挡、输导为主,堆积区应以排导为主,汇入主河段应加大排沙能力。4.4 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泥石流体,使其不造成破坏;在特殊情况下,不会对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灾害。4.5 防治工程后期运营维护和维修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防治工程应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维护和维修,对损毁的治理工程主体结构进行修复,并根据泥石流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清淤(库)工作。4.6 泥石流生物防治
22、工程设计应参考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相关条款。4.7 在执行本标准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5 5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5.1 5.1 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划分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划分5.1.1泥石流防治工程按泥石流所属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划分阶段进行分阶段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工对于工程投资规模小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可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合并程投资规模小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可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合并。5.1.2可行性方案设计应在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阶段勘查报告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目标和
23、治理范围,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论证,选定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并通过比选提出推荐设计方案,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报告、设计方案图纸及工程投资估算。5.1.3初步设计应在审定的可行性推荐方案的基础上,对防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可靠性与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编制出初步设计图册、监测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图纸及工程投资概算。5.1.4施工图设计应在审定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初步设计图中结构和构造进行扩充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使之满足实施的要求;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
24、;编制施工图设计报告、施工图册及工程投资预算。5.1.5应急治理工程可按一阶段设计应急治理工程可按一阶段设计,即根据现场勘察,立即进行施工图设计,视情况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5.2 5.2 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5.2.1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应包括:立项任务书、泥石流灾害评估报告、防治工程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5.2.2 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地形资料、气象水文资料、防治勘查资料、人类工程活动等5.3 5.3 规划方案的原则与要求规划方案的原则与要求5.3.1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工程措施与生
25、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应重点考虑以排导为主、拦挡为辅、拦排结合。5.3.2 在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为主,阻滞泥沙输移,常用的措施有:恢复植被、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林、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砂坝、导流堤、护岸工程等。5.3.3 在泥石流流通区段以疏导泥石流流通区段以疏导为主,保证流路通畅。主要措施有导流和护岸、护底、清障。在地形较好的地区,则采用可靠的拦挡措施,以达到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量的效果。拦挡工程有:拦砂坝、停淤场等。5.3.4 对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宜采取避让措施或防冲措施。如平面绕避改道、立面绕避(渡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泥石流 防治 工程设计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