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县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县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简介为配合县新城区规划建设,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根据拆迁安置的需要,在县城东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安置拆迁户为主的安置房工程农民安置区。县农民安置区项目由东方地块、阳光地块、麒麟地块三部分组成,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本报告仅针对第一期项目,由县人民政府投资,由县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具体操作实施。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概述1.2.1项目名称:县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2.2项目建设单位: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2.3项目建设地点县农民安置区项目由东方地块、阳光地块、麒麟地块三部分组成,本根据拆迁安置及工程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农民安置区项目
2、建设分为两期进行,其中:第一期主要为多层安置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第二期为余下工程,本报告的编制仅针对第一期工程。1.2.4项目建设内容:农民安置区项目一期工程中,主要建设东方地块与阳光地块一期项目中的部分多层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占地面积174600 m2,总建筑面积258125 m2,其中:阳光地块一期占地面积143300 m2,建筑面积215000 m2,东方地块一期占地面积31300 m2,建筑面积43125m2。1.2.5投资估算及筹措资金总投资29272.7万元,其中:工程投资27013.8万元,预备费1146.5万元,建设期利息1112.4万元。根据县财政状况和项目投资性质,本项
3、目资金筹措按以下方式进行:1、项目单位自筹11272.7万元;2、申请银行贷款18000万元。1.2.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公司第三节 编制依据及内容1.3.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其他有关专项规划5、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6、县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南陵农民安置区项目立项的批复7、县农民详细规划8、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划1.3.2编制原则(1)合理功能布局,确保拆迁户安置农民安置区作为县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
4、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综合确定其建筑布局和结构、路网体系和大型设施的配置;同时,要按照拆迁安置有关要求,保证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2)充分体现市“国家旅游城市”的特点,优化安置小区内的空间布局,提高整体环境质量。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和环境相互关系更为重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长远目标,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构建优质的居住环境,体现时代感的同时,注重工程生态效益,创造景观特色。(3)处理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严肃性在确保工程规划严肃性的前提下,尽量使规划方案和建设规模上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操作弹性;规划除了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外,还应做到近、远期有机
5、结合,为项目分期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并使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统一。1.3.3研究内容农民安置区一期工程规划范围内的安置房建设规模、结构、风格、投资及配套基础设施规模、投资,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1.3.4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1、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设计合理,适应县城未来发展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2、有利于新城区的规划建设。3、充分考虑拆迁户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规划要求,做到相互映衬、相互协调。4、符合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要求,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水、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统一。5、考
6、虑县域城市居住环境的日益优化和周边中心集镇发展对本区的影响,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应建立有利于城市持续、良性发展模式。5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十一五”期间,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主城区向东发展、向南延伸,规划面积从230平方公里扩大到740平方公里,构建市域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主城区向东发展,县城到主城区的空间距离缩短15公里,沿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通道,15分钟左右到达,有利于凸现区位优势,加强同主城区重点工业企业联系,为他们做好配套
7、生产,对县现有企业发展,对县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市经济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410亿元,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30美元提高到2170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67亿元,年均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年均增长23.8%,五年累计投资700亿元,是“九五”的2.35倍。“十一五”期间,市确定了“2215”发展目标,即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汽车及汽
8、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5000美元。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县扩大影响,招商引资;有利于县接受产业辐射,发展配套产业,为全市重点骨干企业配套服务。为迎接“十一五”芜湖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机,县城总体规划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城市南跨,工业东进,沿江发展。结合县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逐步培育和完善城市功能,保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
9、高经济效益。妥善处理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力求双赢。南陵农民安置区建设项目顺应县城发展规划,对县老城区通过土地置换统筹配置,不仅为拆迁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也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更为县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本项目建设是南陵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需要南陵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0年,经过8年左右的发展,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2亿元,建成“六通一平”面积43平方公里。累计引进入园企业128家,累计利用外资3576万美元,进区企业达128家,其中投产51家,在建38家,吸纳农村劳动力近万人。2007
10、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5315万元,工业总产值15.09亿元,出口额2479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71万美元。今年1-8月份,区内投产企业实现产值15.77亿元 ,销售收入14.34亿元。目前,43平方公里的南陵经济开发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10年,园区内就业人口将达到35万人。随着南陵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入园企业服务的商务中心、购物中心、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居住小区建设十分迫切。城市新区建设,正适应了满足南陵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配套服务区,提升南陵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水平,为入园企业服务,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2.2.2本项目
11、建设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是县经济黄金发展期,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24;工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均增长19;财政总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年均增长2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芜湖、繁昌、南陵三县按照市域副中心城市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分别扩大到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县城需要快速扩张,建成区面积将由现在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从县城周边的地理条件看,向北是水网地区,地形复杂,不适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向西,有青弋江阻隔,城市交通很难组织。向东发展、向南扩张,是县城发展的唯一选择
12、。县农民安置小区是县构建市域副中心发展迈出的坚实的一步。2.2.3本项目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随着市域副中心建设的推进,2010年,中心人口将达到15万人,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医院、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场地狭小、设备落后、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只有城市东扩南进,再集中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及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新的文化中心,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2.2.4本项目建设是稳定房地产价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影响经
13、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今年以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稳定商品房价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建立稳定房价的长效机制,关键是合理、有序地推出房地产开发用地。作为市的市域副中心,2010年前后,县常住人口将要达到15万人,需要新增商品房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增长开发用地3平方公里。本项目的建设有效的缓解了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切实起到稳定商品房价格的作用。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及需求分析第一节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县农民安置区项目由东方地块、阳光地块、麒麟地块三部分组成,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本报告仅针对第一期。三个地块均位于县东部。3.1.1县域概述县城古称青阳城,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末,由晋置
14、南陵而来,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南陵属宣州,北宋、元、明属宁国府和宁国道。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六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十七年八月,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六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九年(1949年)四月二十二日,南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年5月26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年2月4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
15、专区,是年8月27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年1月29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1983年 6月7日,划归市至今。3.1.2地形地貌县城地处县中部,为漳河、后港河相汇的河谷盆地。县城规划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标高一般在1114.0M之间。县城有史以来未发生过大的地震灾害,但根据有关抗震防灾规范,建筑物均需作六度抗震设防。3.1.3气候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为15.8,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2.8,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3。年均降水量为1402.6MM,最大日暴雨量为249.9MM(1960年8月3日数据)。年平均日照时
16、数1935.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36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为21MS(1975年7月8日数据)。第二节 县域经济基础分析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2元。农业上,已基本形成了优质米、蔬菜、畜禽、水产、果林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蘑菇、板栗、蔬菜、土鸡、獭兔、河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上,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完成产值8.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非金属矿加工、服装、农机汽配、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2004年芜湖南陵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5000万元,新增开发
17、面积1平方公里,目前西部工业区“五通一平”面积已达3.08平方公里,多家外地知名企业进入西部工业区投产运营。县人文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春谷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保护单位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省级旅游景点西山风景区、乌霞寺风景区,省重点开放寺庙乌霞寺以及奎潭湖旅游观光度假区等。身临其境,既能感受到古代文明伟大,又能体会到现代生活的温馨,是投资、旅游的绝佳胜地。第三节 发展优势3.3.1区位优势1.改革开放,促进了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2年,我县经济总量连续三年名列市辖三县之首,县级财政收入逐年稳步增长,2002年达1.58亿元
18、。 2.芜湖南陵工业区招商引资载体作用日渐明显,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有利于促进改造良好的投资环境。3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快速发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南陵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促使产业梯度的推进,资本、项目、技术会不断流进,迎来了抓住机遇发展城建的良好条件;同时,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苏、浙、沪等地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会加快向我区域的扩张速度,依据我区域的自身优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要求芜湖县城区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3.3.2交通优势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经11767一11831,北纬3038一313
19、l,面积1263.7平方公里,东和东北面与宣州市、芜湖县隔河相望,北与繁昌县接壤,南和西南面同泾县、青阳相连,西与铜陵县毗邻,南陵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带,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长江,南接太平湖风景区,是南去黄山、西往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全县水陆交通构架已形成雏形,青弋江蜿蜒县境东部,漳河源于境内,在县域北部汇接后连接着长江黄金水道。公路国道318线、205线,省道320线、216线纵贯其间,截止“九五末,我县共拥有公路里程750.65公里,全县有16个乡镇85的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公路覆盖率达每百平方公里59.4公里。3.3.3其他资源优势县城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良好,现已形成以机械制造、
20、建筑材料、木器包装、粮油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高于市辖三县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第四节 需求分析3.4.1三产配套需求分析。南陵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24.8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已达数百家,预计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00家。企业的业务来往、产品推介、技术引进等经营活动,对餐饮、住宿、会务服务需求很大。据测算,2010年园区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左右,三产配套区周边的住宅小区居住人口达到7万人左右,对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需求逐年增加,三产发展的潜力很大。3.4.2房地产开发用地需求分析。按照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20102015五年间
21、,累计增加人口8万人,年均1.6万人。预测,县中等收入阶层每年将有1000户的家庭在新区购置居住用房和休闲度假用房。要满足各类住房要求,每年需要新增房屋53万平方米,约需要土地0.4平方公里。在老城区拆迁难度大,改造有较大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将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推出城市新区房地产开发用地,引导居民向新区集中。随着新区土地的需求增加,其升值空间很大。3.4.3旅游需求分析。随着国内外旅游的蓬勃兴起,城乡收入水平的提高,预计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0元。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距城市中心区15分钟车程。旅游市场快速发展,需求总量快速扩张,新的旅游
22、产品、景点受到市场的欢迎,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正越来越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旅游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增长空间很大。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的与功能定位第一节 项目建设目的县农民安置区项目由东方地块、阳光地块麒麟地块三部分组成,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使之成为老城区的拆迁居民安置区,同时也适度考虑其它拆迁项目安置需要和城市其它居民需求。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县农民安置区项目首先是一个拆迁户安置小区,是居民聚集的地区;其次,它又是县城路网相对集中的小区,梅园路等城市干道都交汇于此,因此,它同时又是一个城市新区。第三节 项目建设主要规划4.3.1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规划指导思想县农民
23、安置区项目是县建设投资公司代表政府实施的居住小区,既要满足拆迁居民的安置,又要面向市场;既要满足居民的实际居住要求,又要体现政府建设城市的水平,因此,本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是:运用现代城规划理念与手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环境优美、舒适怡人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最大限度地体现县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水平。4.3.2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要满足居民生理、心理的现代生活需求,避免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铺张浪费,以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民 安置 建设项目 一期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