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docx
《名著导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英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en)著高銛、文贯中、魏章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作者简介】佩里安德森(1938),是当代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38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上层社会家庭,出生不久后被带到中国,当时他的父亲任职于由英国人把持的中国海关。二战期间,全家迁往美国,战后在爱尔兰南部定居。20世纪50年代中期,安德森在伊顿公学毕业,进入牛津大学。在牛津期间,安德森是一个极为活跃的激进分子。1959年的古巴革命使他热血澎湃,对社会主义革命产生无限憧憬。他写了一篇名为古巴,美丽的自由土地的文章,礼赞古巴革命。时至今日,他依然对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的道德感召力
2、保持敬意。安德森的思想受到欧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最早是萨特,然后是他极为服膺和颇有研究的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最重要的启迪则来自托洛茨基主义者艾萨克多伊彻。为发达国家寻找社会主义的革命策略,成为安德森此生难以释怀的情结,这说明,他的思想更接近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期间,他一度倾心于“毛主义”(Maoism),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现实,他曾对文革抱有一定的兴趣和希望。在学期间,他不时改换专业,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跳到心理学,转而学习俄语和法语(GregoryElliot1)。1956年,在他入大学不久,苏军入侵匈牙利,英法联军入侵苏伊士运河,这两个事
3、件给英国的左派知识分子以很大的刺激,使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产生了双重幻灭。在30年代末,苏联的一些内外政策已经导致一批左翼知识分子“向右转”,匈牙利事件,加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揭发,让西方绝大多数左派知识分子对苏联心灰意冷。当时的英国共产党紧随苏联,致使党内严重分化,大批党员退党出走,以示决裂。同时,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完全不同于战前,工人阶层普遍富裕,社会福利制度建立起来并得到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管理革命使资本主义工厂管理带有一定的人情味儿,它的运行逻辑,迥异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描述,与战前老左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亦
4、相距甚远(StuartHall15),这不能不令左翼知识分子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1962年,年仅24岁的安德森开始主持新左派评论的编辑工作,发表了大量著述,对英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新评价自己的政治战略和理论遗产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安德森的著述也逐渐确立了他在欧美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极一时,到了90年代,陷入低迷状态。老一代史学大家E.P.汤普森、拉尔夫米利班德等先后谢世,健在的克里斯托弗希尔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年事已高,不复有新的力作问世(Elliotxi),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左翼文化圈中几近独领风骚的局面业已消失。在这凋零的情势之下,早在30年
5、前就以激扬的文字、透彻犀利的分析能力、纵观全局的历史眼光与上述老一代史学家分庭抗礼的佩里安德森,其学术地位日益凸显,大有一枝独秀之势,被伊格尔顿誉为“英国最出色的知识分子”(Elliotxi)。这并非溢美之词。佩里安德森在20多岁就初露锋芒,发表了成名之作,在新左派内部引起了轰动,显示出他对英国现代历史和思想文化进行总体分析的倾向和才能。在3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除了主编新左派评论杂志、创办和主持新左派书局(现在的Verso出版社)之外,他还先后出版了数部专著和论文集,发表了大量的书评和访谈。他的成名之作是在1964年和196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当代危机的起源和国民文化的构成(PerryAnde
6、rson19642653;1968357),在这两篇文章中,隐约可见到他后来的一些观点。特别是国民文化的构成一文,是英国在风云激荡的1968年出现的唯一的一篇传世之作(GregoryElliot,46),影响之余绪,延及伊格尔顿和社会学家对英国学术文化的剖析。在主持译介工作的同时,安德森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出两部史学著作,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和绝对主义的系谱。他从生产方式的变化入手,探究古代希腊罗马世界与封建主义之间的联系,封建主义与取代它的绝对主义之间的联系。这两本书只是他计划中的四卷本欧洲史的前两卷,后两卷从尼德兰到德国统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尚未杀青付梓。从1
7、963至1977年,新左派评论发表了大量介绍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人选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文选(WesternMarxism:ACriticalReader)一书。安德森应邀为其作序,结果,多年之思想积淀,在瞬间迸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写成他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1976)。七年之后,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的续篇历史唯物主义追述中坦然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性革命实践的结合并未实现,发达国家依然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总体策略(PerryAnderson198327)。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上台,标志着保守主义卷土重来,新左派的活动空间日益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安德森的思
8、想发生了转变,交锋地带的出版就是标志。这本文集收录了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论文,评述的对象是近些年来在西方社会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家。20世纪90年代末出版的后现代性的起源本是为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论文集文化的转向作的序,结果再次笔走龙蛇,写成了一部专著。这部著作史论结合,把后现代主义观念的演变放到近50年来西方社会的变迁中,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运动和晚期资本主义极度繁盛的背景下;它将观念史与社会史融为一体,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背后的社会基础。【写作背景】从1963至1977年,新左派评论发表了大量介绍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人选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文选(Wester
9、nMarxism:CriticalReader)一书。安德森应邀为其作序,结果,多年之思想积淀,在瞬间迸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写成他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1976)。这本小书以大写意式的粗犷笔法,勾画出一战之后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面貌,归纳出其重要特征,指出其缺陷,试图从托洛茨基主义那里找到纠偏的启示和举措,还大胆预言历史唯物主义的未来趋向。这本书是在1974年初写成的,原来打算写成介绍一些作家评论最近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一本论文集。不巧的是,答应出版这本“论文集”的教育出版社在一个月以后就关门了。出版计划被取消,本书原来的目的也随之落空。由于本书像以往那样
10、提出了新左派评论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那本已写成的“论文集”取消出版以后不久,该刊的同仁从各种观点的广泛角度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讨论和批评。最后成形的就是现在的这本书。【导读】全书共分五章,外加前言和后记。这本书以大写意式的粗犷笔法,勾画出一战之后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面貌,归纳出其重要特征,指出其缺陷,试图从托洛茨基主义那里找到纠偏的启示和举措,还大胆预言历史唯物主义的未来趋向。安德森的主要的观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一战之后,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产物,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卢森堡等人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相比,它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它与工人阶级有组织的
11、政治斗争毫无关涉,只关注哲学、文化和美学方面的问题,陷入形而上的玄思,闭口不谈“那些历史唯物主义经典传统最核心的问题:如详尽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规律,认真分析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机器以及推翻这种国家机器所必需的阶级斗争战略”(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61)。从经典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从关心经济基础转向关心上层建筑,而是重新界定了上层建筑本身(DennisDworkin137)。它的政治态度极为悲观,“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切实感受。它因无力改变资本主义现状而萌生绝望,又因痛心疾首于苏联制度而踌躇两端,不知可适之政治出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12、所依仗的理论资源,大多来自前马克思主义的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以卢卡奇为例,他在哲学上受黑格尔影响,他的社会理论有韦伯和西美尔的思想印痕,他对自然科学的敌视来自狄尔泰及生命哲学,其他如葛兰西、马尔库塞、萨特、阿尔都塞、戈德曼等辈,思想来源莫不广泛博杂,不一而足。“(西方马克思主义)无一例外地以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以此阐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使之合法化,或加以补充”(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77)。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院派性质,使历史唯物主义变得更为深刻细致,但这种深度的获得,是以牺牲其论说范围的广度为代价的,语言也因专门化而晦涩难懂(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94),最后和托洛茨基主义相比
13、,他做出惊人预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群众实践之间,以工业工人阶级的实际斗争为导线,重新开辟一条革命路线的机会已大大增加。理论和实践的这样一种重新结合的结果,将改造马克思主义本身重新创造出曾在当年产生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人的那些条件来”(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96)。第一章,佩里安德森向大家介绍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来自德国最先进的西部地区,他们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实践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不平衡的和间接的:两者之间很少直接结合。基本上说,马克思在身后留下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严谨而成熟的经济理论,但是马克思却没有留下有关资产阶级国家结构的同等的政治理论,或有关工人阶
14、级政党为推翻资产阶级国家而进行革命社会主义斗争的战略、战术的政治理论。他们逝世后继承的是拉布里奥拉、梅林、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他们都来自更加落后的东欧和南欧地区,他们的著作给人的感觉是马克思遗产的总结而不是发展。而后的新一代人物有列宁、卢森堡、希法亭、托洛茨基、鲍威尔、布哈林和普列奥波拉任斯基均来自柏林以东的地区,且在他们各自国家的政党的领导中起了支配作用,他们在发展中格外地早熟,不满三十岁就写了一本基本的理论著作。一战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现了更为紧密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且国际性的争论和论战是他们的第二特性。也就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划分了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正如它从根本上分裂了
15、工人阶级运动本身一样。大战前几十年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比前一时期实现了更为紧密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是由于当时有组织的社会主义政党正处于上升时期。国际化的争论和论战是他们的第二特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列宁身上,政治思想和行动空前绝后地迅速合为一体。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统治达到顶点时,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差不多已经是一种纪念品了。同时法西斯主义占据了欧洲大陆。这时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中欧地带也因为第三国际的原因主要限于经济分析,它遵循的路线直接来自战前的大辩论。第二章,作者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代表人物有卢卡奇、马尔库塞、萨特、阿尔都赛等都来自更遥远的西部。在一战之前就已经成熟的理论家所特
16、有的主题和关切的问题起了急剧的变化。第一批人物是通过一战和随后的群众运动而开始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第二批是由于法西斯主义和二战的来临而在政治上形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赵国新:佩里安德森及其后现代观念,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在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以如此不同的方式侵袭欧洲工人阶级运动的两大悲剧,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联合起来瓦解和破坏了与西方无产阶级群众相结合的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潜在力量。安德森非常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变。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轨迹一书中
17、指出,1910年以来欧洲思想界中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愈益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安德森考察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思格斯,第一代理论家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到列宁、卢森堡、托洛茨基、以至当代卢卡奇、葛兰西、萨特、直至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几代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轨迹后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终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断裂,它在形式上发生了转移,由政治学转向哲学、美学,由认识论的探讨转为方法论的探究;它的研究主题发生创新,由对经济基础研究转向对上层建筑尤其是文化的关注。安德森指出,当代西
18、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变化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即社会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脱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并没停滞不前,而是沿着一条离开一切革命政治实践的永无止境的曲折道路前进的。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是由整个历史时代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命运,其最深的根源在1920年以后没有发生任何革命高潮。这与各国共产党内斯大林化所产生的后果是分不开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蔽标志只是一个失败的产物而已。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外部传播的失败,以及它在俄国内部腐败的原因和后果,是这个时期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传统的共同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都毫不例外地产生于政治上孤立和失望的环境中。安德森是倡导“国际
19、主义”的。“国际主义信念的基础是: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在19世纪中期诞生时至少汇集了3个不同国家的思想体系,即德国哲学、法国政治学和英国经济学的话。那么它在20世纪中期自由而有效地发展也必须靠同样程度乃至更激进地去突破国界。总之,我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一国的事。”而且,安德森认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逻辑而言,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在苏联的实现,继之以共产国际的不断官僚化,以及欧洲共产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最终采取了民族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的主要结构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这种探讨不仅越来越远离政治斗争,而且越来越不具有国际性。”这样就使得马克思理论国际主义
20、化尤显重要。“只有当历史唯物主义摆脱了任佩里安德森英国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争论,伦敦1983年版,第149页。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何形式的地方狭隘性,它才能发挥其全部威力”,安德森在分析英国近代历史进程时以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的法国为参照,从而对英国工人运动得出悲观的结论。二战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在经济上,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安德森认为,“在这类生产方式的发展方面实际上己经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显的打破了经典著作上有关衰退或危机即将来临的预言,提出了供科学分析的崭新问题
21、。”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使普选权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第一次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上建立起来。这种民主在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日本、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都将普选权当作国家结构。这种政治秩序是颇为新颖的。资产阶级的历史并未终结,它渡过两次世界大战并取得经济、政治制度上的发展。在文化变革和发展方面也同样表现出来。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者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马克思以后历史发展的事实而不能拘泥于经典理论的教条。但是这些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主流中也没有涉及。第三章,作者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的不同。此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中心由经济学和政治学转向哲
22、学、并使它的正式场所由党的集会转向学院系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际上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大学既是外界政治斗争的避难所又是流亡地。代表人物均拥有教授级的大学职位,他们担任的学科无一例外,全是哲学。外部决定因素当然和这段时期的黯淡历史分不开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身之中有一种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也起了决定作用。即1844年的巴黎手稿的发现,这些手稿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各个阶段的著作中都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安德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同他们本国无
23、产阶级的生活远远隔离。而且理论从经济学、政治学退回来而投进哲学。在不同的国家中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越来越缺乏国际知识,或者他们本身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这种做法有二重结果。首先,认识论的著作占显著优势,基本集中在方法问题上。其次,美学成了将方法实际加以运用的实质性领域或者更广义地说,成了文化领域的上层建筑。最后,该领域以外理论上主要的离经叛道,提出了古典马克思主义所没有的新主题大多数是以一种探索的方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页。参见国恩松:佩里安德森的史学思想评介,史学理论研究。式并流露出一种一贯的悲观主义。”表现在他们及其艰深的语言,从来没有要与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名著 导读 西方 马克思主义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