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docx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姓名:胡旭 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 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
2、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对经济发展 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
3、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Y与X1、X2的表1.1数据,作Y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Y= 0+1X1+2x2+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总就业人员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Ui代表随机误差项图1 X1、X2与Y的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看出,Y国内生产总值与X1总就业人员数大致呈线性关系,且正相关,Y国内生产总值随X1总就业人员数增加而增加;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与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致呈线性关系,且正相关,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随X2代表固定资
4、产投资总额增加而增加。3.研究结果3.1参数估计利用Eviews软件,作Y对X1、X2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图2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0/14 Time: 14:29Sample: 1980 2012Included observations: 33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97122.0016960.33-5.7264200.0000X12.0521600.2765367.4209450.0000X21.2885310.03387938.033
5、590.0000R-squared0.990688Mean dependent var120235.9Adjusted R-squared0.990067S.D. dependent var143674.1S.E. of regression14318.93Akaike info criterion22.06306Sum squared resid6.15E+09Schwarz criterion22.19911Log likelihood-361.0405Hannan-Quinn criter.22.10884F-statistic1595.852Durbin-Watson stat0.6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增长 因素 实证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