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doc
《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说明:1、根据笔记整理,可能不完整。2、时间匆忙,错误、遗漏之处请大家自行修改。一、 填空题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3、 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圆照之象,务先博观。4、 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被后世学者誉为文论史的“双星”。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称赞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体大而虑周”,钟嵘的诗品是“思深而意远”。钟嵘的诗品是“百代诗话之祖”。5、 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谈到“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6、 白居易在与元九诗中最著名的两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7、欧阳修提出
2、“诗穷而后工”的重要见解,“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8、在诗歌理论方面出现了四个主要派别:以王士禛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9、“姚门四弟子”是指方东树,姚莹,管同,梅曾亮。10、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11、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1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思想。13、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二、 名词解释1、 温柔敦厚说:“温柔敦厚”说是儒家是诗教观,从乐教生发而来,强调文学艺术与政治教化的关系。“温柔”是指颜色温润,性情和柔,“
3、敦厚”是指为人朴实、厚道。用于诗教要求人们性情和顺,不要违反礼教。要怨而不怒以实行教化。用于感化人之善心。这种思想有培养封建顺民消极作用的一面,也有艺术表现上追求委婉,含蓄,积极的一面。2、 诗无达诂说: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诗无达诂”即是说“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因鉴赏主体的不同,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审美理解,因而逐渐成为中国审美鉴赏中的理论术语之一。3、 风骨:风骨,是刘勰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一般以为,风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则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言语表达
4、。可以认为,风骨这个概念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审美本性的认识,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肌理说: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肌理”二字取自杜甫。所谓肌理,肌是比附,重点在理。翁所说的“理”是义理与文理的统一,包括伦理道德、历史掌故、音韵、训诂、修辞等,与后来的桐城派所倡导的考据义理文章合一的说法非常近似,表现出肌理说更注重学问、考证、辞采的倾向,正是当时乾嘉实证学风的文学反响,代表了当时朴学派的说诗观点,形成“学人之诗”,其流一直持续到近代。5、 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之际盛行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社会思潮。玄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是
5、以老子庄子周易三部玄学经典而称之为“三玄”而得名。“三玄”是在颜氏家训勉学中提出来的观点。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玄学发扬玄远:崇尚清谈,以虚无为特征。具有很强的理性思辨,又称之为玄远之学,清谈之学,思辨之学。一种是沈约宋书雷次宗传最先使用玄学。一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哲学界把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称为“魏晋玄学”。玄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是汉魏之际中国学术思想不断变化的产物,是曹魏集团与司马氏政权对当时社会名士实行压抑迫害政策的结果。也是魏晋名士风度及思维方法与生活方式使之然。玄学以黄老之学去糅合儒家经义以替代日趋衰弱的汉代经学。在门阀制度下魏晋名士以出生门第,容貌意止,虚无玄远的清谈为标榜形成一
6、种新的时代风尚和社会思潮。6、虚静:“虚静”原本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一种静观的精神境界。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被庄子重新阐发。庄子认为要进入道德境界就必须先进入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而虚静的必须在“绝学去智”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深刻的认识,进入一种“大明”的境界。7、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孟子提出的一个文学批评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上篇。“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8、隐秀:隐秀
7、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所谓隐,不是要使文学作品晦涩难明,而是要使读者味之无尽,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所谓秀,不是要作家堆砌辞藻,而是要逼真自然,使读者言如亲临其境一般。可见,隐秀即意象的有机交融,也即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9、神韵: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是清初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王士禛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还没有把它看成是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到王士禛,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其神韵说的中心就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式问题,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
8、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能作全面精细的刻画。然而,整体的世界尽管没有被直接描摹出来,但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10、朴学:朴学为朴质之学,最初见于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汉儒之学注重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后世学者泛指汉学古文经学一派为朴学。清代崛起的乾嘉学派上承汉儒古文学派,下开宋儒性灵之学,致力于治经考据,所以也称为朴学。朴学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学派,在保存和传递古代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积极之意。乾嘉学派的共同之处在于重汉学,释文字,通训诂,精校勘,善考证。乾嘉学派一是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一是以戴震为代表的徽派。在学术成就上徽派超越了吴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被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9、。这不仅在于他们学问的出类拔萃,更重要在对后期的朴学思潮影响重大。11、形神论:形神论是由儒家的文质说和元气论生发出来的一个思想。其实质就是以象表质在作品中形成的成果。司马谈论“凡人之所生者,神也;人之所托着,形也。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淮南子从元气自然论的立场来谈论形、神、气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在淮南子中还强调形对神的主宰作用。淮南子:“心者,神之至也;神者,心之宝也;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而从害。”12、童心说:明后期重要的思想家李贽,他的思想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所谓的童心
10、就是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的价值标准。这种观点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方的,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13、知人论世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篇。知人论世是指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环境,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14、性灵说:袁枚的“性灵”说,是袁枚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性灵说主张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和道德、政治无关的性情,只要是真性情,就是有价值的。性灵说的另一方面内
11、容,是主张诗歌在艺术创作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要在学古中求变。在审美方面,性灵说主张风趣,摆脱庄严的道德政治面孔,凸现轻松活泼的个性表现。 15、格调说:沈德潜所说的“格调”,实际上包括体裁和音节二方面,这是他选诗的首要标准。他主张诗歌所表现的性情应该有益于教化,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格调”说所指的体裁指的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及技巧系统,体现为一套具体的法则。而音节是字音经过选择和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语音模式,形成诗歌的音乐美。16、隋唐佛学:佛学是佛教经典之学,是佛教文化广泛传播的必然产物。印度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历汉魏六朝的洗礼与融合,到隋唐五代形成盛况空前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成为隋唐佛
12、学。隋唐佛学包括寺院禅学和居士禅学。寺院禅学以僧侣为主,从事佛经翻译和授徒讲经。居士禅学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居家参禅,以禅喻事,以禅论诗,以禅论社会人生。17、理学:理学又称为程朱理学,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有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开始创立。理学又经过其弟子杨时,再传弟子罗从颜,三传弟子李侗。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理学还包括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并延伸到朱熹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着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派的最大代表,所以理学又称为朱子学。 三、概念区分1、儒教道教:相同点:(1)两家都以人为本,以人和
13、人的价值作为中心议题,高扬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两家都主张爱人,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意识。儒家主张为仁义而舍身,道家提倡不要因为功名利禄而殉生。(3)两家都看重美。以美作为各自人格追求和审美崇尚。(4)两家都重道。表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倾向。儒家住人道,循依天道,道家主人道,顺合天道。不同点:(1)思想起源不同。儒家思想起源于齐鲁文化,是史官文化。道家思想起源于荆楚文化,是巫官文化。(2)儒家学说以政治伦理哲学为基础,注重文与质的统一。表现出伦理教化的思想。道家思想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崇尚以天合天,表现出自然化,自由的思想。(3)儒家主善,重美善统一。道家主真,注重美真统一。(4)儒家注
14、重功利,属于政治功利化美学和文论批评。道家超功利,主张无功利的美学和文论批评。(5)儒家重入世,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的奋斗目标。道家重出世,以清静无为、自由为人生的目标。2、中学和西学:西学是和中学相对而言,是指西方科技文化和西方文明。包括西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方法论。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近代科技成果。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中华制度,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学植根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西学植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中学属于农耕文明阶段,西学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阶段。中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西学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中学以承
15、继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为中介,西学以新式学校教育为桥梁。鸦片战争后,由于中西文化势差,造成“西学东渐“的局面。3、古文和骈文:古文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的两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名词是后起的,是针对骈文而提出来的,指骈文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文章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语言表达方式。骈文萌芽于两汉,兴起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及唐初,它是一种讲究骈俪、对偶的语言表达方式。骈文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四六句为主,二是句式结构和词语性质的对偶。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文论批评思想。1、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
16、 (书p73)2、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书P87)3、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书P88)4、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书p88)5、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书P19)五、 问答题 1、 魏晋玄学对古代文论批评的影响是什么?答:总的来说,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作用是实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由宇宙构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
17、转变。在文学艺术与文论批评方面更趋于自觉,使这时期的文论批评走向繁荣。 (1)魏晋时期,玄学的言意之辨和名教与自然合一的论争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开拓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论证主要围绕“有无关系”“本末关系”“形神关系”“一多关系”四个方面。这个论争使魏晋时期文论批评达到深刻的玄学意境。(2)玄学本体论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石。玄学本体论是“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学问。玄学本体论由四大关系构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末关系”“一多关系”“动静关系”。“自然无为”思想是指凡是有为的都是非第一性,只有无知,无形,无意是第一性,是至高无上的精神所在。(3)魏晋风度与个体人格精神追求及超越有限
18、以达到无限之美的人生境界。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是形成魏晋风度的内在条件,“颖悟,旷达,真率”是魏晋风度的外在特点。这两大方面构成了“魏晋风度”。从总体上看,魏晋玄学与文论批评的共同连接点主要在以个体人格理想与内在的自我精神上,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在玄学家看来超越有限才能达到无限。超越有限的唯一途径就是顺应自然,获得自由,使人生的意义价值进入无限的理想境界。(4)玄学在艺术创作上推动“玄言诗”“山水田园诗”的出现。强化中国古代的诗学观念,导致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出现。(5)宋文帝刘裕建立了“四学”:文学,玄学,儒学,史学。2、 怎样理解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答:(1)这是叶燮在原诗中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论 批评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