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docx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docx(9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张村矿位于汝州市南15km处。行政区划属汝州市小屯镇蟒川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249081125228, 北纬340206340352。区内交通方便,焦枝铁路从井田东侧通过,运煤专用铁路线已从小屯火车站通至东邻的三里寨井田朝川一、二号矿井。本矿工业广场东距小屯站8km,西北距洛阳市100km,东北距郑州市150km,东南距平顶山市70km,均有柏油公路相通(图1-1)。图1-1 交 通 位 置 图1.1.2地形地貌张村井田位于汝河南岸,朝川矿区中部,属低山丘陵与平原过渡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土
2、门村北标高232.85m,最低处蒋公河床标高200.85m,相对高差32m。1.13河流水系本区属淮河流域,汝河水系,流经井田内的河流有黑龙庙河和蒋公河,均自西南向东北迳流,河水流量的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具有暴雨季节剧增,旱季锐减的特点。1、黑龙庙河:起源于矿区南侧,经黑龙庙村沿井田西侧向东北迳流,出区外于栗屹当村南流入蟒川河。1982年3月7日实测旱季流量O.0006m3/s,1983年8月12日实测洪峰流量80m3/s,地表水对矿床充水无影响。2、蒋公河:起源于矿区西南8km处的磨窝附近,流经朝川、张村等地,在井田内芦店村西与孙店河汇流,经三里寨井田范湾附近时,沿二 1煤层露头流至朝川矿商
3、业区被引入人工河道,最后出区外注入汝河。1982年5月断流,1983年8月12日实测洪峰流量251m3/s,经地下水连通试验证实,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影响不明显。3、朝川水库(安坡寺水库):位于井田外蒋公河中游,是矿区内较为重要地表水体,控制流域面积21km2,坝高19m,坝顶长126m,总库容量194104m3,有效库容量150104m3,汛期发生岸壁渗漏,对矿床充水有一定的影响。1.1.4气象地震本区为大陆性干旱气候,据19571983年观测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4.2,最高气温44.6(1966年6月20日),最低气温-18(1969年1月30日)。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52.8mm,年最大降水量
4、为1170.9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32.8mm(1966年),月最大降水量328.6mm(1983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161.2mm(1983年8月12日),一次最大降水量281.2mm(1983年8月5日13日),最大积雪厚23cm(1964年2月8日),大气降水集中在79三个月。历年平均蒸发量1834mm,最大蒸发量2250.4mm(1966年),最小蒸发量1428.8mm(1980年)。历年平均绝对湿度12.6毫巴,最大值38毫巴(1959年8月23日),最小为0(1967年1月16日),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6.1。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24m/s,冰冻期为
5、当年11月至翌年3月,临汝最大冻土深度约18cm。该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震烈度小于六度。根据临汝县记载,1809年夏地震,汝水溢,伤人无数。1827年3月23日曾发生过地震。经国家地震局河南省物测队鉴定,前一次地震烈度小于度,后一次为有感地震。1972年5月开始对地震进行系统观测,在1972年12月2日和1973年12月1日各发生一次地震,震级为1.21.3级。本区属于三级地震区,地震烈度小于度。1.1.5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及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区内农业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多种作物。矿产资源有煤炭、铝矾土、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多个品种。工业有化工、建材、轻纺、农副产品
6、加工、采矿、机械加工等支柱行业。矿井建设所需要建材可以就地取材,也可由公路运入。1.1.6水源电源可取自处理后的井下水。双回路电源分别引自王寨变电所和朝川变电所(供电等级为110kv)。110kv变电所已经十堰电力设计所设计,土建已施工完毕,设备已订购。1.1.7生产矿井及老窑本矿南部(浅部)相邻矿井主要有渠庄煤矿、贾岭南煤矿、康元水煤矿,东部与李湾煤矿相邻。北、北东部分别与牛庄井田、三里寨井田相接。 1、李湾煤矿:位于井田东部,1970年动工,1977年投产,由朝川矿务局开办,开采二1煤层,暗斜井多水平开采、立井提升,并配有斜井通风,设计年生产能力15104t,实际生产能力13104t左右,
7、生产开至-100m水平。煤层厚度1.5015.00m,平均厚度4.50m左右,厚度较稳定,结构简单。由于受邻近三里寨一号井田抽排的影响,本矿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60m3/h。2、贾岭南煤矿:位于本井田南部浅部。该矿1989年动工,1995年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3104t,开采最低标高-100m左右,累计开采19.36103m2,动用储量4.46104t。揭露煤层厚度1.433.98m,平均厚度2.65m左右。由于该矿位于浅部,正常涌水量30m3/h。3、三里寨一号井:位于三里寨井田浅部,1970年动工,1980年5月投产,开采二1煤。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0104t,后改为45104t,近年年
8、产30104t左右,由朝川矿务局经办,现归属平煤集团,有中央主、副井,西主、副、风井及东风井,均为斜井,多水平上山开采,开采水平-200m左右,煤层厚0.7010.OOm,平均5.OOm左右,区内构造复杂,小于10mm断层繁多,煤层底板起伏较大,构造对煤层的破坏较为严重,以至很难设计正规采区,建井期间,东风井作至+110m水平时,底板突水,涌水量380m3/h。主斜井作至+44m时,底板突水,涌水量720 m3/h。矿井排水量旱季663.22m3/h,雨季1939.64m3/h,平均约1050m3/h。该矿属低沼气矿,煤层顶板岩体质量分类为类,生产设备较为完善。4、三里寨二号井:位于三里寨井田
9、浅部,原由朝川矿务局经办,现归属平煤集团,开采四3、五2煤。1970年建井,1978年投产,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104t,后改为45104t,现年生产能力45104t,有主、副、风井三口,为斜井多水平连续上山开采,四3煤厚03.OOm,平均厚1.90m;五2煤厚1.002.OOm,平均厚1.80m,中上部常有夹矸一层。区内发育一定数量的小断层,但对采区的布置影响不大。本矿属低沼气矿井,矿井涌水量在16.03m3/h(旱季)至53.13m3/h(雨季)之间,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1.2 地质特征1.2.1地层井田内揭露地层有寒武系崮山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
10、、石千峰组;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按先后沉积时序分述如下:1、上寒武统崮山组(3g)井田的西南部山区和朝川矿区的东南部均有大面积的出露。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微带浅红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层状,局部见紫红色条带,夹泥质灰岩,底部白云质灰岩具细鲕状结构,风化表面呈灰黑色为其特征。厚129.76162.71m,平均146.2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石炭系(C)包括中统本溪组(C2b)和上统太原组(C3t)。(1)中统本溪组(C2b)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绿色局部紫红色铝土质泥岩及铝质岩,具鲕状及豆状结构,含较多黄铁矿结核,致
11、密块状,常夹12层透镜状或鸡窝状赤铁矿。本层岩性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与下伏崮山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1.1711.65m,平均6.50m。(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主要由灰、深灰色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依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灰岩段,由L1L2两层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层(一l、一2)组成,其中一1煤层局部可采。石灰岩中主要含蜓类化石。Ll、L2发育较差,局部相变为泥灰岩或砂质泥岩。厚7.309.80m,平均8.75m。中部砂泥岩段,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灰岩组成。夹2层不稳定薄煤层(一3、一4)。含轮叶、瓣轮叶植物化石。厚4.3
12、27.60m,平均6.20m。上部灰岩段,主要由24层深灰色生物碎屑细晶灰岩、泥质灰岩、砂质泥岩、泥岩及23层薄煤层(一7、一8、一9、一10)组成,厚8.1012.80m,平均11.20m。其中一8煤层较稳定,属大部可采煤层,其顶板为深灰色厚层状硅质灰岩(L7),常夹一薄煤层(一9),岩性致密坚硬,含较多的黑灰色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是很大。厚4.5011.50m,平均6.91m。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3、二叠系(P)包括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和石干峰组(P2sh)。(1)下二叠统(P1)包括山西组(Pls)和下石盒子
13、组(P1x),厚度296.58434.40m,平均364.19m。山西组(P1s)二煤段:主要由浅灰色、深灰色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四层(二0、二1、二2、二3),其中二l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条带,含黄铁矿结核及透镜状菱铁质结核,厚3.007.00m,分布稳定。下部夹二0煤层。二3煤层之上为浅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层面富含炭质和云母片,厚度14m左右。大占砂岩之上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灰色泥质胶结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香炭砂岩,该砂岩不甚稳定,有时与大占砂岩合并,偶夹12层煤线(二2、二3)。该段含
14、科达、羊齿类植物化石较多。厚度47.7175.78m,平均56.43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下石盒子组 (P1x):下起砂锅窑砂岩(K2)底界面,上止于田家沟砂岩(K7)底界面,共有三、四、五、六四个煤段组成,含煤612层,其中四3、五2煤为大部可采煤层,四2、五3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厚248.07358.63m,平均307.76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a三煤段:按岩性组合划分为三个差异明显的岩性段:底部砂锅窑砂岩段、下部大紫泥岩段及上部含煤段。煤层赋存于上部含煤段,共含煤7层,通常12层,岩性主要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中粒砂岩组成。厚度79.21107.06m,平均99
15、.19m。 b四煤段:底部起于K4砂岩底界,顶部止于四、五煤段分界砂岩底界,岩性主要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中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常见四2、四3煤层,其中四3煤层、四2煤层,为井田局部可采煤层,四2煤厚01.63m,平均0.70m;四3煤厚1.224.20m,平均厚2.64m。该段含植物化石,厚度43.9059.30m,平均55.10m。c五煤段:顶界止于五、六煤段分界砂岩(K6)底界面,由浅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四、五煤段分界砂岩为浅灰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该段含煤8层,可采煤层和大部可采煤层主要发育在煤段
16、中、上部,一般12层(五2、五3)。五2煤层厚02.26m,平均1.25m;五3煤层厚02.17m,平均厚1.01m。该段厚度45.1474.60m,平均61.87m。d、六煤段:岩性由浅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灰绿色、暗紫色、紫斑状泥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13层,其中六2煤相对较发育,厚01.97m,平均厚0.29m,局部地段偶尔可采。本段厚度80.66m117.61m,平均厚91.60m。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粗粒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K6)硅质胶结为主,底部含砾。岩性基本稳定,16勘探线以西较为发育,一般厚度在8m左右。下距五3煤约20m左右,上距六2煤约50m左右,可
17、作为标志层。砂岩之上大部地段为一层厚约10m左右的紫红色、灰绿色紫斑状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西部较稳定。中部砂岩较多,六2煤层下基本为一套灰色细中粒砂岩夹薄层砂质泥岩,距煤层底约5.00m左右,大部地段发育一层厚5.00m左右的细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具水平及缓波状层理。含舌形贝动物化石。上部以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紫斑泥岩为主,夹薄层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猫眼鳞木、单网羊齿等植物化石。(2)上二叠统(P2)包括上石盒子组(P2s)和石干峰组(P2sh)。上石盒子组(P2x),下起田家沟砂岩(K7)底界面,上止于平顶山砂岩底界面,共有七、八、九三个煤段组成,常见煤24层,除七4煤零星可采外,
18、大部均不可采。该组厚132.28188.59m,平均厚175.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a、七煤段:顶部止于七、八煤段分界砂岩底界面。底部砂岩(K7)由灰色中细粒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组成,硅泥质胶结,底部含砾。该岩层往上50m左右含煤34层,其中七4煤局部可采,厚02.47m,平均0.70m。含煤段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舌形贝动物化石,含煤段上部为紫斑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该段厚70.0090.00m,平均厚80.00m。b、八煤段:顶部止于八、九煤段分界砂岩底界面。含煤23层,均不可采,大部分为炭质泥岩所代替。本段的主要标志是含有34层薄层硅质泥岩,硅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致密坚硬;
19、菱形节理十分发育,含硅质成分高,且含大量海绵骨针,称海绵岩,标志明显,全井田分布稳定,是对比该煤段良好标志层。该段厚50.0070.OOm,平均厚60.OOm。c、九煤段:顶部止于平顶山砂岩底界面。底部与八煤段分界为灰色厚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为主,较疏松,底部含砾。具波状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层位较稳定,常相变为砂质泥岩。中部为灰深灰色泥、砂质泥岩,偶见煤层层位(炭质泥岩)。上部以绿灰色、紫灰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含少量紫斑和菱铁质鲕粒,常见准脉羊齿、剑形辨轮叶等植物化石,该段厚30.0040.OOm,平均厚35.OOm。石千峰组(P2sh)a、平顶山段(平顶山砂岩P2shl):
20、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略带浅红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含量占90以上,含少量钾长石和岩屑,分选中等,硅质胶结。坚硬、垂直裂隙发育。中下部间夹薄层灰色泥岩,顶部间夹薄层细砂岩及带紫红色砂质泥岩。该段岩性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为良好的标志层。厚度73.90108.97m,平均厚度94.70m。b、石千峰段(P2sh2+3):井田内揭露该组地层较少,厚度不详。紫红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细、中粒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含较多的钙质结核。局部间夹薄层灰绿色泥岩及褐红色砾岩。4、第三系(R)仅在井田南部见到,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和弱固结粘土相间,底部为5m左右的底砾岩。田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有岩浆
21、岩侵入,主要为灰绿色和紫色安山岩,矿物成分以中性斜长石为主,次为绢云母、绿泥石等,斑状结构。其次为辉石橄榄玄武岩。地层揭露太少,厚度不详。5、第四系(Q)分布河谷冲积平原地带。由厚层黄土、红色土壤、亚粘土、姜结石、砾石层和山麓地带的残积、坡积物及冰积砾石卵石等组成。厚度030m。1.2.2构造1、区域构造汝州煤田地处秦岭嵩山东西向构造体系和秦岭大别山北西向构造体系的交合部位,嵩淮弧形构造带的西端。区内构造复杂,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形式,构成了汝州煤田的构造骨架。汝州煤田在多期构造的干扰下,使区内构造更加复杂,表现形式如下:嵩淮弧形构造总体方向为北西近东西向,它由一系列压性、压扭性断裂、褶皱
22、和古生带凸起及中生带凹陷组成,主要断层有刘洼、黄庄、石灰窑等正断层及涧山、温泉、杨山等逆断层和北西向展布的汝州向斜、李口向斜,加之被断层所破坏了的一些不明显的背斜。北东向构造体系区内也十分明显,它以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要断层有武庄、大张、大喇湾、李寨等正断层,一般特点是断层呈直线延长,对其它构造体系的断层和褶皱有相当的切穿破坏能力,使北西或近东西向构造有明显的截接。煤系地层的走向也大至呈北西向展布,局部地段由于多种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近东西和北东向走向。2、井田构造朝川矿区张村井田位于汝州向斜的南翼,应属弧形状构造的弧顶。1318勘探线地层走向东西,倾角1020,13勘探线以东为
23、弧形状构造的东翼;18勘探线以西为弧形状构造的西翼。东翼在1312勘探线之间地层走向8095,倾角10左右。12勘探线以东地层走向为3540,倾角15左右。西翼1820勘探线之间地层走向60,倾角1417左右,20勘探线以西走向120,倾角1517。1.2.3煤层本区含煤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煤系地总厚571.18m,分为九个煤段,含煤约34层,煤层总厚11.94m,含煤系数为2.1左右。其中二1、四3煤是全区主要可采煤层,一8、五2煤为大面积可采煤层,四2、五3为局部可采煤层,七4、六2煤仅有个别孔可采。一8煤上距二1煤15.5028.00m,一般在21.24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理工大学 采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