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学记: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帝国, 大教学论:1632,捷克,夸美纽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班级授课制爱弥儿:1762,法国,卢梭,自然主义学说,自然教育,第一个发现儿童的人,首创“发现法”普通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真正存在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教育论:1861,英国,斯宾塞,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实验教育学:1901,德国,梅伊曼提出,1908,德国,拉伊出版民主主义教育:19末20初,美国,杜威
2、,儿童中心论,现代教育学创始人,实用主义教学创始人,学科中心创始人教育学:1939,俄国,凯洛夫,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新教育大纲:1930,杨贤江,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1956,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认知目标,情感,动作技能教学与发展:1975苏联,赞科夫,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 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涵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1)人口因素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人口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速度 人口的密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规模 人口出生的高峰与低谷影响到学校不同时期的学额与班级的调整 人口的迁移影响到学校的拆、迁、建、并。教育对人口因素的三大反作用:A、教育控制着人口数量 B、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C、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制约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促进着教学内容、教
4、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三大反作用: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生产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产率的重要因素(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受教育权 制约教育内容、结构和管理体制 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四大反作用:A、通过传播一定社会历史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B、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完善 C、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D、形成正确社会舆论与良好道德风尚,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4
5、)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改革 教育对精神文化的三大反作用:A、教育通过选择、传递和交流精神文化,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 B、教育的社会变迁能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C、教育还具有创造、提升和更新文化的功能4、自作用中的性的主要因素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1)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三是社会发展(2)人的发展特点:未完成
6、性、能动性(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性要求教育具有针对性;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性要求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互补性要求教育长善救失(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5)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6)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
7、作用越来越大(7)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5、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年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二、中学课程1、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受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三大因素的制约。即课程反
8、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课程的制约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课程的制约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对课程的制约(表现为课程内容要适合年龄特征、学生发展身心的规律) (4)课程理论的制约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学科,活动;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选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国家,地方,校
9、本;课程呈现方式显性,隐形。3、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指导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适应21世纪人类新的生存背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基本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课程功能)(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优化课程结构)(3)改变课程
10、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新课程内容)(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革考试评价)(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深化课程管
11、理体系改革)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它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是认识上的捷径;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学习越主动、积极,就越
12、具有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也越好,但是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时应注意防止脱离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强调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这两种倾向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必须做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2)上课:上课是真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
13、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必须做到: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指导工作 (4)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4、掌握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研究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5、当今我国教学改革的五大主要趋势(五个关注)(1)关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作
14、用 (2)关注教学的组织、学科的统整与衔接(3)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学的渗透 (5)关注教师的发展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理解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2、掌握主义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品质(特征):稳定性(时间上);广度(范围);分配;转移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对象的新颖性、强度、运动变化等 (2)个体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人格特征等 (3)目的越明确,注意活动对目的的意义越大3、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遗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记忆痕迹
15、的消退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与记忆中的其他信息发生干扰而产生了抑制遗忘是有规律的,即以往的进程先快后慢。假如我有幸成为中学老师登上讲台,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4、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他认为,思维或智慧的发展是整个心理发展的核心,其发展阶段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图式或认知结构是一个连续性建构的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3)
16、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是否具有守衡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又称命题运算,思维更具有灵活性、系统性、抽象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5、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动机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 (3)期望理论激发力量效价*去期望概率 (4)归因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设置合理目标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