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基本知识讲义.doc
《油品基本知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品基本知识讲义.doc(2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油品知识讲义 油品基本知识引子1、感谢这次机会2、油品的基本知识是基础,基础好不好将决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是知识的传播者,不是研究者。4、参考文献(1)正文讲义架构(2)第一部分石油相关知识一、石油的形成。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油品?我们这里说的油品是指的一种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指原油经过炼制后得到的产品。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油品知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石油。什么是石油呢?简而言之,就是石头里的油。石油是地下岩石中生成的、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性矿产”。这是根据有机成学说认为的。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 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
2、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3)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4)1、无机生成学说,认为原油是由无机物变成的。其中著名的碳化物学说认为:地球核部的重金属碳化物和从地表渗透下来的水作用可以产生烃类。(5)2、有机生成学说,认为原油是由有机物变成的。陆地上的动物、植物死后随着泥沙本河流带到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与原来水中的生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一起混同泥沙沉积在盆底底部,形成有机淤泥,随着漫长的
3、地质年代,这些淤泥越积越厚,越积越多,由于地壳运动,这些淤泥埋藏于地层深处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6)二、石油的的特点和利用。未经开采的石油称之为原油,原油通常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其外观性质因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从颜色上看,原油一般为褐色到黑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浅黄色,甚至无色。原油带有特殊的气味。原油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占元素总量的96%-99%,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此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元素,总含量占重量的1%以下。(饼状图)我国原油产地主要有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及克拉玛依等油田。我国的原油大部分具有含硫量低、
4、密度大、含烷烃多等特点。(全国地图)原油的直接利用价值并不是很大,而由它生产的各种石油产品却直接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人民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之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原油炼制就是以原油为基础原料,通过一系列炼制工艺(或过程),把原油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如各种牌号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重油,以及生产各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对原油的加工处理主要有:预处理、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原油的预处理就是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目的是脱去溶于原油中的气体、泥沙、盐类和水分,做好炼制前的准备。利用物理的方法,通过加温、加压等手段,对原油进行炼制,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
5、。在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下,使原油中的烃分子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生产出石油产品的过程,为原油的二次加工。主要方法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烷基化、精制等。(炼制竖状图)三、石油产品的分类。原油经过炼制后,得到的产品为石油产品。一般来讲,石油产品并不包括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现有石油产品约有800余种,如包括石油化工产品则达到几千种之多,我国现将把石油产品分为下列6大类。1、燃料:汽油(Gasoline)、喷气燃料(Jet fuel)、煤油(Kerosene)、柴油(Diesel oil)、等发动机燃料及灯用煤油、燃料油(Fuel oil)等。我国燃料占石油产品的85%左右,而
6、其中约60%为各种发动机燃料,汽油和柴油的比例约为1:1.6,随着市场的变化,柴汽比也随之变化。2、润滑剂(Lubricant):包括润滑油(Lubricating oil)和润滑脂(Lubricating grease),主要用于降低机件之间的摩擦和防止磨损,以减少能耗和延长机械寿命。其产量不多,仅占石油产品的2%左右,但品种甚多。3、石油沥青(Petroleum asphalt):石油沥青用于道路、建筑及防水等方面,其产量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23%。4、石油蜡(Petroleum wax):石油蜡属于石油中的固态烃类,是轻工、化工和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原料,其产量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1%。5、石油
7、焦(Petroleum coke):石油焦可用以制作炼铝及炼钢用电极,其产量约为石油产品总量的12%。6、溶剂和化工原料:约有10%的石油产品是用作溶剂和石油化工原料,其中包括制取乙烯的原料-轻油,以及石油芳烃和各种溶剂油。在这里着重于学习燃料和润滑剂中的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竖状图)四、石油产品的特点油品的元素组成油品主要由碳(C)、氢(H)、硫(S)、氧(O)、氮(N)五种元素组成,此外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目前已经发现的微量元素超过40多种,其中有过渡元素,如V、Ni、Fe、Cr、Mo。还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如Na、K、Ca、Ba、Mg。另外如其中V、Ni对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危害性最大,
8、此外还有非金属元素。在五种主要元素中,碳(C)和氢(H)所占的比例约为96%-99.5%。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在大部分石油中,S、O、N及其他的微量元素的总量不超过1%。从石油的元素构成看,碳和氢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是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又简称烃,它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体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不同的烃类对石油产品性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1)烷烃是开链的饱和烃,又分为正构体和异构体两类。常温下,烷烃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好,仅次于芳香烃。烷烃的密度最小,粘温性能好,是燃料和润滑油的良好成分,如
9、煤油中含烷烃中较多时,点灯时的火焰就比较稳定。2)环烷烃是环状结构的饱和烃,又分为单环烷烃和多环烷烃两类。环烷烃的化学稳定性良好,与烷烃近似,但不如芳香烃,其密度较大,自燃点较高,辛烷值居中,因而它的燃烧性较好,且凝点低、润滑性好,是汽油、煤油和润滑油的良好成分,但润滑油中含多环烷烃多,则粘温性能差。3)芳香烃是具有苯环结构的烃类。它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其密度最大,自燃点最高,辛烷值也最高,是汽油的良好成分,而对柴油则是不良成分,它对有机物的溶解力强,毒性也较大。4)不饱和烃,主要指的是烯烃,具有双链结构的烃类。石油中一般不含这类烃,主要是在二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它的化学稳定性能最差,易氧化形成
10、胶质,但其辛烷值较高,凝点较低。我们常利用这两个特性,将它加入汽油中,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掺入柴油以降低其凝点。但因其稳定性差,这类掺合产品均不宜长期保存。油品的特性1、易燃 石油和石油产品具有容易燃烧的特点。因而也就潜在着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危险程度是由油的闪点的高低来评定的。所谓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油品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接近火焰闪出火花并立即熄灭时的最低温度。根据这一定义可知:闪点越低,燃烧起火的可能性越大。在成品油中,汽油的闪点最低,煤油次之,柴油又较煤油为高。通常情况下,汽油的闪点在-50-28之间,使其在任何大气温度下均能挥发出大量的油蒸气,只需遇到极小的明火即可点燃,着火的
11、危险性最大;煤油和轻柴油(闪点在40-55和55-90)如被加热或外部有热源,也较容易产生“闪火”,但危险程度低于汽油。2、易爆当油气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火就会发生爆炸,这一比例范围称作爆炸极限。产生爆炸的最低混合比叫爆炸下限(低限),最高混合比叫上限(高限)。如某油气爆炸下限为1.7%,上限为7.2%,那么当该油品的油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上述范围时,遇火将引起爆炸。当油气的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时,遇火不会燃烧,亦不会爆炸;高于爆炸上限时,遇火则会燃烧。由于在石油火灾中,随着油气浓度的增减变化,爆炸和燃烧会交替出现,是燃烧还是爆炸主要取决于混合气中氧的含量,有时先燃后爆,有时先爆后燃。除了
12、按油气浓度测定爆炸极限外,某些油品还有按温度来测定爆炸极限的,也分上限和下限。这是因为油气的浓度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防止爆炸的措施和防火的措施相同。3、易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分子气化(运动)的现象,而气化就是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气化了的液体一旦进行大气就很难再回收,这种现象尤以轻质油品为显著,其蒸发的速度也最快,可被完全蒸发掉。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常常导致液体在数量上发生短缺,而所蒸发的轻质成分对原油来说是汽油的主要馏分,对制成的汽油而言又是保证发动机易于启动的主要成分。蒸发不但造成了数量的上短缺,而且使油品质量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所产生的油蒸气为燃烧、爆炸和使工作人员中毒提供了必要条件,
13、同时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或杜绝油品损耗,具体措施可针对产生蒸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方法,如降低温度以减少温差,饱和储存以减少气体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倒装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做到尽可能的密封储存等。4、不摩擦产生静电。石油是导电率极低的绝缘非极性物质。在油品的收发、输转和灌装过程中,当油料沿管道流动与罐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与车、船上的罐、舱壁冲撞以及油流的喷射、冲击都会产生静电。而静电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当静电电压高于4伏时,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就达到了汽油蒸气点燃能量,足以使汽油蒸气着火、爆炸。可见如不及时排除静电,一旦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产生
14、跳火(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5、具有一定的毒性油品具有一定的毒性,且毒性随其化学结构、蒸发速度和所含添加剂性质及加入量的不同而不同。通常认为组分中的芳香烃、环烷烃及添加剂中的抗爆剂(四乙基铅)、防锈剂、防腐剂等毒性较大。同时轻质油特别是汽油较易蒸发,使有毒气体的成分和空气混合在一起易于传播。这些有毒气体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而侵入人体,从而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中毒的程度与油蒸气的浓度、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即浓度小、时间短则较轻;反之则重,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第二部分汽油、柴油、润滑油的基本知识一、工艺流程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直接利用的途径很少,只能用
15、作燃料来烧锅炉。这样使用石油,是很大的浪费。将石油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则能物尽其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效能。把预处理后的原油送到煤油厂进行加工,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及沥青等。各煤油厂的总流程不尽相同,有的简单些,有的复杂些,生产燃料用油的石油炼制流程中有三个装置,即蒸馏、裂化、焦化的装置。生产润滑油的装置主要有四个,即丙烷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和白土精制。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一般石油的沸点范围在摄氏30度到摄氏600度左右。它是不同沸点的、大大小小的烃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烃的沸点随碳数增加而增高。例如,含有5个碳的烃(叫戌烷),只要加热到摄氏36度就沸腾;而含有十二个碳的烃(叫十二烷
16、),则要加热到摄氏216度才能沸腾。这样,把石油加热后,就能按各类烃沸点高低不同依次蒸发出来。加工石油的炼油厂,就是利用石油的这个特点,而使大量石油去经历不同温度的过程,便就能得到不同的产品了。 在炼油厂中,都有一个高瘦和一个矮胖,这样的两个直立着的设备,这就叫蒸馏塔。高瘦者叫常压分馏塔(简称常压塔);矮胖者叫减压分馏塔(简称减压塔)。石油经过加热炉加热后,先送到常压塔,再将常压塔塔底的产物,经加热炉再加热后送入减压塔。这个过程在炼油厂就叫蒸馏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石油被加热到摄氏350度送入常压塔,其中沸点较低的烃,即被汽化上升,经过一层一层的塔盘直达塔顶。由于塔体的温度由下而上是逐渐降低的
17、,所以,当石油蒸汽自下而上经过塔盘时,不同的烃就按各自沸点的高低分别在不同温度的塔盘里凝结成液体。这样,就使得石油大家庭中的烃成员实现了第一次分家。人们即在其中获得了不同的产品。留在塔底的是没有被汽化、沸点在摄氏300度以上的重油。 对于常压塔底的重油,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沸点很高的烃类,如果在常玉下进一步提高温度,也可以把它们分解开来,但不能变成蒸气蒸发出来。大家都知道,在高山上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也就是说,大气压力愈低,水的沸点就愈低。同样的道理,人们就没法降低加热炉和分馏塔里的压力,使重油的沸点降低,进二步给重油中烃成员分家。进而就获得了润滑油产物。由于这部分产物蜡较高,所以又叫蜡油。 从蒸馏
18、过程得到的产物,通常称做直馏产品,这是人们促使石油大家庭在第一次分家中所获得的第一代产品。这些产品的数量有限。从我国的石油组分来说,一般可获得2540%的直馏轻质油品和20%30%的蜡油。也就是说炼制一百吨石油,只能拿到二十五到四十吨的轻质油品和二、三十吨的蜡油。蒸馏剩下的渣油,虽然可供锅炉、电站等当燃料;但显然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 石油大家庭的变更 为了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轻质油;也为了提高油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人们就想了许多改造原有烃的办法,使石油“大家庭”的烃,按人们对产品产量、质量、品种的要求,改变其原来“面貌”,变成新的烃或做重新的组合。也就是说,通过实行新办法之后,
19、可从石油大家庭中获得第二代石油产品。那末,现在有哪些办法呢?第一个办法是裂化,裂化,顾名思义地可以理解为分裂石油中的长链烃(重油主要成分),使它成为短链烃(轻油主要成分);就象把一条很长的链子剪断,变成几段较短的链子一样。采用这种办法,会使石油“大家庭”增加许多低分子烃的新成员,这不仅可增加轻质油产量,而且是当今石油化工业制取烯烃的重要途径,例如,辛烷裂化断链就可得到乙烯和己烷。 对炼油厂来说,裂化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热裂化。就是完全依靠加热进行裂化。热裂化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裂化用的主要原料是减压塔生产中得到的含蜡油。通过热裂化,又可取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但是,热裂化所得
20、到的产品,其质量不够好。 二是催化裂化。就是在裂化时不仅加热而且加入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就像人们蒸制馒头时加入酵母一样,能大大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催化裂化比热裂化获得的轻质油多(汽油产率可达6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较好。 三是加氢催化。就是在加入氢气的情况下进行催化裂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所得到的轻质油收率更高,质量更好,而且原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原油以至渣油都可以用;缺点是设备要用特种钢来制造,投资大。 第二个办法是改变石油大家庭中三大家族(烷烃、环烷烃、芳烃)在产品中的组合情况;以提高产品质量。如:在石油第一次分家中获得的直馏汽油含直链烷烃多,性能不能满足开飞机、汽车的要求, 人们就采
21、用重整的办法来解决。重整,就是重新整顿的意思。也就是将直链烃类重新整顿成为带侧链的烃类或环状的烃类。经过重整的汽油,质量就能大大地提高。而且从重整油的芳香烃中还可获取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 第三个办法是清除第一次分家所得产物中的有害东西,以便提高产品质量。这在炼厂就叫精制。如:直馏汽油、柴油等油品,由于含有硫化物,会产生腐蚀性,必须经过精制才能使用,另外,从减压塔得到的各种润滑油,也只是半成品,同样必须通过精制才能成为合格产品。 第四个办法是通过对石油大家庭中的烃,采取有分、有合的措施,从而获取大量而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当采用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办法,将长链烃剪短,分得的是大量短链烯烃
22、后,再使这些烯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连接起来,像一个个铁环形成一条锁链一样。这在化学上叫聚合反应。例如,异丁烯,本来是一种无色气体,它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但是经过聚合反应,成千上万的异丁烯分子就会手拉手地聚合成一个含有60008000个碳原子和1200-16000个氢原子的聚合物,人们叫它做聚异丁烯。这样的化合物,也叫作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这时,它和原来的异丁烯的性质便完全不同了,再也不是气体,而是一种橡胶状的东西了。 在石油加工炼制中,人们就是通过对石油大家庭的第一次分家和以后对石油大家庭的变更等办法,来使石油真正发挥出宝库的作用的二、汽油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性能、型号。1、基本概念:
23、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中的专用燃料为汽油。点燃式发动机(又称汽化器式发动机或汽油机):以易挥发的汽油为燃料,在汽缸外的,汽化器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进入气缸后,由电火花点燃的发动机。通常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统、润滑、冷却和点火系统所组成。按应用场合有航空汽油与车用汽油之分。加油站出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本书所提到的汽油,也专指车用汽油。2、特点。汽油的颜色一般为水白透明色,比水轻,密度一般在0.710.75g/cm3之间,重量只相当于水的3/4左右,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摇动进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挥发性快,手摸有凉爽感觉,发涩。3、性能车用汽油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以下指标:
24、1) 良好的抗爆性;2) 适当的蒸发性;3) 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4) 良好的抗腐蚀性及一定的环保要求。4、构成指标二、汽油的蒸发性蒸发性是汽油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汽油进入发动机汽缸前,先在汽化室中迅速汽化并同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一般情况下,汽油在进气管中停留时间只有0.0050.05秒,在汽缸中的蒸发时间也只有0.020.03秒。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形成均匀的可燃气体,除了汽油机的构造和操作条件外,更主要的是由汽油的本身蒸发性所决定。当汽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时,它就较容易与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运转。如果汽油的蒸发性太差,它就不能在汽缸中完全汽化,使汽油机功率降低,还会造成起动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品 基本知识 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