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Intellectual Property二、课程编号:04027030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先修课程:民法学七、适用专业:本科法学专业八、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使学生提高无形财产权利意识;3使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九、实验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及其他规定: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既具有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通过实验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内容包括模拟法庭、案例讨论、法律诊所
2、、聘请审判与执法部门的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一共六个学时,安排在第6-15周之间。十、说明: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往的作用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力图合理安排知识产权法学的结构体系,较全面地概括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内容,期望能较
3、好地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反映知识产权法学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内容;2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最新成就;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方法技术相结合;4尽可能总结、概括并反映1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在商品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理论和方法中合乎原理的部分,使之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相结合,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服务。根据上述设想以及知识产权法体系,本大纲分成六编:第一编,总论;第二编,著作权;第三编,专利权;第四编,商标权;第五编,其他知识
4、产权;第六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本大纲供法学专业使用。不同专业仍可根据培养要求,确定讲授重点。但由于本大纲所列内容属于知识产权法学中最必要、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知识,不宜任意取舍,以免影响本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十一、本教案参考教材: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出版 十二、大纲内容导言 知识产权法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一、学科特点1、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2、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3、以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对象二、研究方法1、学必借术以应用2、术必以学为基本第一编 总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编系统介绍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5、,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特征、主体、客体、法律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对本学科的概貌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重点、难点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是本编的重点和难点。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1知识产权的概念2知识产权的特征: (1)知识产权是区别于传统所有权的另类权利; (2)知识产权不等于智力创造成果权; (3)知识产权是法定之权。3.知识产权与无形财产权、信息产权的关系二、知识产权的性质1.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知识产权协定在其序言中宣示“知识产权为私权”,以私权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知识产权为私权”是近代社会法律革命与制度变迁
6、的结果。“知识产权为私权”在制度层面上为私人提供了获取财产的新方式。2.知识产权的人权定义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其他主要国际人权公约都赋予了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的人权意义。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创造者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其次是社会公众分享智力创造活动所带来利益的权利;这两项权利联系在一起,都是国际社会承认的基本人权。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第二,排他性。(2)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3)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 1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 2知识产品的类别:创造性成果;
7、经营性标记;经营性资信。3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五、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 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对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专有权利,超出这个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失去效力,即不得排斥第三人对知识产品的合法使用。2知识产权侵害行为的对象与属性:凡违反法律规定而损害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权利的行为均为侵犯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3知识产权侵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4侵犯知识产权法律救济:民事
8、救济措施;刑事救济措施;行政救济措施。六、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 1从体系范围而言,知识产权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产权制度,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为两个类别: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 广义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2.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由下列权利构成: (1) 文学产权。在立法文件中文学产权指称著作权以及邻接权,广义的著作权包括邻 接权。 (2) 工业产权。根据巴黎公约及其相关公约的规定,工业产权范畴主要指专利权(含外观设计权)、商标权、商号权、地理标
9、志权、反不正当竞争权。 (3) 知识财产专有权。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植物新品种权;二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三是商业秘密权。 以上权利即是创造性成果权与经营性标记权。 (4) 商誉权。 (5) 信用权。 (6)商品化(形象)权。 以上即是经营性资信权。七、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1.正义与效益是整个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功能目标。2.从上述价值目标出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应当确立以下两个基本法律观:私权神圣;利益衡平。八、知识产权制度的民法定位知识产权法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是归类于何种法律地位。我们主张知识产权“入典”,在民法典做一般规定,但同
10、时保留民事特别法的体例。复习思考题1 简述知识产权的范围。2 论述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3 简述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特点。4 简述知识产权主体特征。5 简述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第一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是本章最重要的概念,同时应当注意著作权与版权、作者权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即著作权与所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之间的关系)、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等为本章的基本内容。本章重点、难点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
11、点。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一、著作权的定义二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文学艺术产权和工业产权之间存在着区别,这些区别包括:著作权是自动产生的,而工业产权多需经过主管机关授权;著作权的保护期较长,工业产权保护期较短;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色彩较重而工业产权很少有人身权利的内容;著作权的排他性较弱而工业产权的排他性较强。 随着人类创造的新形态的智力成果的涌现以及产业经营模式的翻新,文学艺术产权与工业产权的界限更加模糊。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著作权制度的萌芽和发展 英国于1709年颁布的安娜女王法令首开世界著作权成文法之先河。法国于1791年和1793年颁布了两个法令,确立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
12、利。在这两个先驱国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英美国家的“版权”法系和欧洲大陆的“作者权”法系。这两种法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呈现处逐渐靠拢的趋势。二、中国的著作权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1986年民法通则第94条和第118条对保护著作权做了直接规定。1990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对著作权法做了比较全面的修订。三、新技术对著作权的影响著作权法的历史是不断地对技术挑战做出法律反映的过程。在一系列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著作权的内容逐渐丰富并受到了巨大冲击。第三节 中国现行著作权法渊源1、著作权法及其附属法律2、
13、其他基本法律3、司法解释4、国际条约复习思考题1简述著作权与物权的区别。2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3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4论述著作权的性质。5如何理解著作权、作者权、版权概念。 6试述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客体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客体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客体是作品。正确理解作品的含义,掌握其构成条件以及准确判断某一表现形式是否为作品等,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著作权法在列举了保护作品类型的同时还规定了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本章重点、难点作品的概念及受保护条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作品的内在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作品独创性的判断、作品的内在关系是
14、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作品一、作品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作品的概念2、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1)须为智力成果;(2)独创性;(3)须可复制。二、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类别三、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3.时事新闻。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四、其他作品第二节 作品的内在关系一、思想与形式 所谓思想是指作品的主题、观念,而形式则是对思想的具体表述,一般认为在思想和表现形式之间还存在一个层次,即内容。在探究作品受保护的程度时应该以独创性为标准,而不必纠缠于思想与形式之间的划分。二、作品与素材素材是创造作品的基础材料。一般而言,素材属于公有领域
15、的财富,但是它同作品之间并非总有截然的界限。三、整体与部分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通常由具体的部分所组成。作者对其作品的著作权不仅仅限于作品的整体,还往往及于作品的一部分。四、作品与载体任何作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作品载体具有下列著作权法上的意义: (1)对某些特定的作品来说,作者最初使用的载体上所记录的作品同它的复制件不可相提并论。 (2)实施条例第13条准许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 (3)追续权只使用于原始载体上的作品(4)一般情况下毁损记载有作品的载体仅仅是对具体的财物的处分,而没有触及著作权。复习思考题1简述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2简述计算机软件著作
16、权的归属。3简述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4简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内容。 5简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第三章 著作权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主体制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主体是著作权法律关系三要素之一,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者科学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著作权人。一般情况下,作者是著作权原始主体,但著作权原始主体并非总是作者。本章是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时常因著作权主体的确认而发生纠纷。本章重点、难点作品著作权主体的确认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作者的判断、特殊作品的著作
17、权归属是难点。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一)著作权人: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二)著作权主体的种类: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国家也是著作权的主体 (三)外国人:包括其他国家国民和无国籍人,他们在中国也是著作权的主体,根据中国的法律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二、作者 (一)构成要件:必须是参与实际创作作品的人。 (二)法人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且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三)作者身份的推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
18、人或者其他组织是作者。第二节 著作权原始归属一、基本原则 (一)作者原则:著作权属于作者是著作权归属的基本原则。 (二)其他原则:投资原则;合意原则。二、演绎作品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演绎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时,应尊重原作品的著作权;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演绎作者,但演绎作者仅对演绎部分享有著作权,并不得阻止他人对原作品的再次演绎;第三人使用演绎作品,必须征得原作作者和演绎作品作者的双重同意。三、合作作品1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包括可以分割与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合作作者。2合作作者的条件:各个合作作者之间有共同创作作品的意思
19、表示;各个合作作者都对作品的完成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四、汇编作品 1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2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是汇编人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五、影视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六、职务作品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一般
20、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特殊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七、委托作品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八、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果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有义务保护其著作人身权。复习思考题1简述合作作品与汇编作品区别。2简述汇编作品与被汇编作品的关系。3简述作者的
21、认定。4简述合作作品的判断条件。5简述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6简述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内容包括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自己利用或者授权他人利用其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人身权是作者或者著作权原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且不可转让和放弃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各项人身权与财产权、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限等为本章应当掌握的基本内容。本章是重点章节。本章重点、难点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本章的重点;著作权的各项人身权
22、与财产权的理解与运用是难点。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一复制权二表演权三广播权四展览权五发行权六改编权七翻译权八汇编权九摄制权十出租权十一信息网络传播权 十二放映权十三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第三节 著作权保护期一、著作权的产生和灭失 1自动保护原则与自愿登记制度 2公有领域: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包括保护期届满的作品、著作权人放弃著作权的作品、不能依法获得我国保护的外国作品以及其他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课题。二、人身权的保护期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2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相同。三、财产权的保护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