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oc
《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5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及病害处治技术5.1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5.1.1 岩溶影响程度岩溶对工程影响程度是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岩溶对路基工程影响程度划分见表5-1所列。岩溶对路基影响程度分级 表5-1病害模式代号分级土洞与地表塌陷变形与差异变形发生或扩展的条件与路基坡角距离较大浅埋倾斜岩洞或开口溶沟(槽)壁的滑塌形成塌坑。1.3L1土层厚度平均大于10M,无软弱土。A地下水位浅、变幅小,土层厚、无软弱土,近距离无人工降水点。B属岩溶发育强度微弱路段,土层厚度大(大于20m)无软弱土。C地表排水条件良好,无下渗,土层厚度大(大于10m),底部无软弱土。注
2、: 表中“模式”为路基病害的岩土工程模式(见4.3.2条);路堤或路堑设置在岩面覆土之上;,L1:已查明的土洞底角与路堤(堑)的坡角间实际水平距离和计算临界水平距离。岩溶对桥梁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分级见表5-2。岩溶对桥梁、构筑物地基影响程度分级 表5-2病害岩体等级分级水平岩洞土洞与地表塌陷较大、1、埋深:顶板厚度及基础平面尺寸小于洞跨;顶板厚度小于洞跨,基础尺寸大于洞跨但周边不具支承条件;2、横向旁侧位置:0.8L2;3、属5.2.1条2款4)条件。1、属覆盖型岩溶强烈发育路段(地基)上,已见土洞塌陷分布;地下水频繁活动于基岩面上下或地下水位虽高于基岩面,邻近有降深大的降水工点、常年有地表水下
3、渗,水量大且集中。2、1.3L2。、1、基础平面尺寸小于洞跨基底下洞体埋深小于3b(单独基础)6 b(条形基础);2、基底洞体埋深小于3 b(6 b)基础平面尺寸虽大于洞跨,但不具支承条件;3、1.0L2。1、属覆盖型岩溶微弱发育路段(地基)上,地下水深埋于基岩面以下,覆土较薄,地表水排水条件良好,无下渗。2、1.5L2。、基底下洞体埋深大于3b(6b),洞体被密实充填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且符合5.2.1条2款2)、3)条件;1.2L2。注: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平面距离; L2: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临界平面距离,由计算确定; b:基础宽度;表中“岩体等级”为岩体基
4、本质量等级,见岩土工程规范(GB50021-2001)表中土洞底角至路堤(堑)坡角间临界水平距离L1以及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间临界水平距离L2,参见附录B,由下式确定: (4.4.3)注:为坍塌扩散角,对土层=,其中为土层内摩擦角;对岩层为等效内摩擦角,按试验或地区经验确定,初步确定时,可参照附录C取值。5.1.2 溶洞稳定性评价等级和分级岩溶地区地基评价等级和稳定性分级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见表5-3和表5-4所列。岩溶地基评价等级 表5-3设计阶段道路等级影响程度发育强度评价等级初步设计高速公路12级公路较大3较小强3弱3或234级公路较大强3弱2较小1施工图设计高速公路12级公路路基
5、较大5较小强5弱4桥基、构筑物基础较大强5或6弱5较小强5弱5或434级公路较大强5弱4较小强4弱3注:中等条件参照强与弱、较大与较小分类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岩洞稳定性分级表 表5-4等级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及支洞、暗河洞体表面特征洞底堆积物稳定厚层至巨厚层,无软弱夹层,层面胶结好无褶皱、断层。裂隙不发育,仅有12组较明显,裂隙呈闭合状或胶结好,未形成临空不稳切割体洞内有少量滴水,四周支洞少,洞内无暗河通过洞顶、侧壁均有钙壳、溶蚀窝状面,洞内表面较完整,无危岩和近期崩塌洞底平坦,表层堆积物为粘性土或钙质胶结层,不含块石较稳定厚层至中厚层,层面有一定程度的胶结有小型断层、褶皱。有23组连续性差的
6、裂隙,形成的临空切割体的体量小断层中有季节性地下水活动。四周支洞较少,暗河易于查明、处理洞顶有钙壳、溶蚀窝状面,有少量钟乳石、灰华物、少量危岩、无近期崩塌痕迹 洞底平坦,表层堆积物含少量块石,或有古崩塌体稳定性差中厚层夹薄层,层面胶结差断层发育。有3组以上的裂隙,且胶结差。形成较多的临空切割体顶板及断层中常有地下水活动。四周支洞较多,暗河分布较复杂,不易查明处理洞顶钙壳和窝状溶蚀面少,钟乳石多,侧壁有含泥质的灰华物,局部地段有危岩和近期崩塌痕迹有近期崩塌堆积物,较多块石不稳定薄层至中厚层,有软弱夹层,层面胶结差断层很发育。裂隙在4组以上,呈张开状,充水夹泥,形成大量的临空切割体洞内、断层中漏水
7、严重,四周大小支洞多,暗河分布复杂,难于查明、处理危岩和近期崩塌痕迹多,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林立丛生,灰华物大面积分布洞底为暗河或近期崩塌物注:评价时对各因素需综合考虑,如条件不完全符合某一等级或情况交叉时,可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洞体表面特征等三项主要因素来评定。5.1.3 岩溶稳定性因素评价岩溶地区地基与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表5-5)。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 表5-5评价因素对 稳 定 有 利对 稳 定 不 利岩性和层厚厚层块状,纯质灰岩,强度高薄层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有互层,岩体强度低裂隙状况无断裂,裂隙不发育或胶结好有断层通过,裂隙发育,岩体被两组以上裂隙
8、切割,裂缝张开,岩体呈干砌状岩层产状岩层走向与洞轴正交或斜交,倾角平缓走向与洞轴线平行,陡倾角洞隙形态及埋藏条件埋藏深、覆盖层厚、洞体小(与基础尺寸比较),溶洞呈竖井状或裂隙状,单体分布埋藏浅,在基底附近,洞径大,呈扁平状,复体连通顶板情况顶板厚度与跨度比值大,平板状,或呈拱状,有钙质胶结沉积顶板岩层厚度与洞径比值小,有悬挂岩块,被裂隙切割且未胶结充填情况为密实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未充填,半充填或水流冲蚀充填物,洞底见有近期塌落物地下水无地下水有水流或间歇性水流,流速大,有承压性5.1.4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岩溶地基中,当利用岩洞顶板岩体作为桥梁、涵洞或其他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或主
9、要受力层,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现行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确定岩溶岩石地基承载力(含桩、墩基):(1)岩溶稳定验算中,岩洞顶板厚度满足岩溶地基稳定性验算:岩洞自身重力平衡及与外荷协同作用下的稳定验算,对验算与综合评价不满足本指南要求的岩溶地基,当需利用时,均应进行处治或加固。1、洞体顶板计算厚度与地基中洞体顶板实际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5-1)式中:地基中洞体顶板实际厚度洞体顶板计算厚度洞体顶板稳定安全系数,按5-6表取值洞体顶板稳定安全系数 表5-6道路等级KK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1.31.4三、四级公路1.21.3注:计算中洞体围岩参数采用经验值时取高值2、洞体顶板计算厚度的
10、半定量验算时,根据洞体形态,顶板围岩性状及相关参数,结合顶板可能破坏形式,考虑顶板自重及外荷作用选用相似假定的计算式进行验算与评价。在方法中可选用松散体成拱理论(散体塌落自行填堵法)、结构力学(梁板受力),以及数学力学数值分析法等,常见的方法详见附录C。3、采用半定量方法确定洞体顶板计算厚度时,可采用多方法印证比选,其可靠性按下列因素综合判别:1)被验算洞体形态、分布与埋深的查明精度;2)选用顶板厚度计算式的假定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洞体受力及可能破坏形式的相似性;3)顶板围岩性能的均一性及参数取值的真实程度。(2)按岩溶分布与发育强度分级(表5-7所列)划属“微弱”条件的岩溶地基;按岩溶分布与发育
11、强度的岩溶地基分级 表5-7响影利不态形溶别级 岩岩溶洞隙土洞与塌陷岩溶水岩面起伏覆土厚薄不均地基稳定地基稳定施工及使用条件不均匀变形强 烈地表个体岩溶密度5/km2 、勘探点见洞隙率60%、钻孔线岩溶率10%、洞隙中有水活动,未或半充填,有近期塌落物。属覆盖型强烈发育岩溶路段,地下水位波动于岩面附近,雨季变幅大流速快,地表见塌坑洼地近期有发展和新生。类型多并具水力联系,水位高、水量大随季节变动明显,水流具较大的渗流力。岩面起伏大时有外露、隐伏的溶沟(槽)分布密度大、宽大于2.0m,深大于5.0m,且底部有软弱土分布。中 等介于上、下二类之间微 弱地表岩溶密度1/km2 、勘探点见洞隙率30%
12、、钻孔线岩溶率3%、洞体充填,无地下水活动。属中等或弱发育的岩溶路段、地下水位深常水位低于岩面、地表未见塌坑,土层厚无软弱土。 水位及季节变幅均在岩面以下,水力坡度平缓,水量小,小于0.5。岩面埋藏浅、起伏平缓或上覆土层厚(大于10m),且无软弱土。(3)按岩溶对地基影响程度分级(表5-1、表5-2所列)划属“较小”条件的岩溶地基。岩溶地基的变形特征可分为:总变形量、总变形差值、倾斜与局部倾斜。计算的变形特征值应小于有关技术标准对不同类型验算工程规定的允许变形值,其中对桥基墩台的总沉降、相邻墩台总沉降差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中有关规定执行。5.2 路堤施工及病害处
13、治技术5.2.1 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原理和标准路堤压实质量影响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因此路堤压实质量的好坏与路面使用性能密切相关。路堤压实质量的控制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路堤压实质量检测中,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密度试验,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如下:检验现场压实土体密度、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并以二者比值的百分率(压实度)来衡量压实效果。1、确定最大干密度对于颗粒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采用击实试验法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对于无粘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测定,一般采用振动台法。2、现场检验压实密度现场检验有取样直接做密度试验和利用射线、波等其他手段间接测得密度等几种方法。直接做
14、密度试验有灌砂法、灌水法、水袋法等。这类方法要求在施工现场取足够数量的样本,当填土颗粒较大时,挖掘试坑取样和测量试坑体积的工作量均很大,也比较复杂。采用射线、波的方法,如核子密度仪法方便快捷,但要求土体均匀密实,而且同样要作一些原位试坑取样作直接密度试验以标定仪器。我国公路部门对填土路基的压实标准规定较为全面,例如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求上、下路床压实度达到96,上路堤达到94,下路堤达到93;对二级以下公路,要求路床压实度达到95,上路堤压实度达到94,下路堤压实度达到92。对于填石路堤其压实相关标准如下:(1)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
15、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填石路堤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不同强度石料填筑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符合表5-8至表5-10的要求。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表5-8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度(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中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表5-9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度(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
16、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表5-10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度(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3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2)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在必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3)填石路堤可采用与土质
17、路堤相同的路堤断面型式,填石路堤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易风化岩石与软质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在路堤基底良好时,填石路堤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5-11规定值。填石路堤边坡坡率 表5-11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率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上部下部硬质岩石208121:1.11:1.3中硬岩石208121:1.31:1.5软质岩石208121:1.51:1.75填方边坡较高时,可在边坡中部设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为1-3m。中硬和硬质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应采用强度大于MPa的不易风化的石料,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小于300mm,石
18、块应规则。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1m;填高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1.5m;12 m以上填高的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2m。5.2.2 路堤病害处治技术5.3 路堑边坡施工及病害处治技术岩溶作用产生的各种独特岩溶地貌、岩溶形态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不但给公路路基带来了各种不利的病害,同样造成了公路路堑边坡的形态的复杂性病害的多发性,特别是随着岩溶山区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受线型、坡度等方面限制,路堑边坡往往又大又深,这更加剧了岩溶路堑边坡病害的严重性;加之近年来对高等级公路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新要求,因而岩溶路堑边坡病害及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日益突出,
19、并开始得到各级公路部门的重视。针对上述几种典型岩溶路堑边坡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清除、嵌补对边坡由土石相间组成的石芽、石林边坡以及开挖第四纪覆盖层与基岩交界的溶蚀破碎带形成土夹石边坡,若边坡规模小,填充土数量不多则首先应当对于石芽、石林间溶槽溶沟内的填土,破碎带内各种溶隙内充填土壤及坡面上的孤石和破碎的岩体采取清除,清除至坡体自然稳定坡度,保留露出坡面的石林、石芽的自然形态;若土体数量多或溶隙深而窄不易全部清理,可对于夹在岩石体中的土体用干砌或浆砌片石挡墙嵌补,以防土体坍塌流失。对清除后的土坡应及时做好土体的坡面排水,并选用植物防护。植物对坡面的防护,主要表现在拦截雨水、减缓径流和保护土壤、缓
20、和雨滴的冲击。利用植物根系固结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预防稳定边坡长期暴露于自然界,受雨水、日照、气温、风力等的反复作用而产生的剥蚀破坏。植物防护包括了在边坡上种植草丛或树木以及两者的结合。光面爆破石质路堑开挖以爆破法最为常用,爆破法施工效率高、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施工方法,但一般的爆破破坏力难以有效控制,施工中难免对周围边坡岩体产生破坏,特别是石灰岩岩溶地区岩体层理、裂隙、岩石节理发育强烈,一般爆破更容易造成岩体破碎和裂隙的生成,给岩质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同时也加重了后期边坡防护与治理措施及费用。随着凿岩机具和爆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合理利用炸药的爆破能,把爆破造
21、成的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的一些特殊爆破方法开始得以应用。其中光面爆破就是种针对开挖边界(固定)进行有效控制的爆破方法,它指在开挖界面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落量的方法使爆破后的坡面保持光滑、顺直、平整而不受明显破坏的爆破方法。它有以下优点:(1)爆破后成型规整,坡面的平整,保证路基断面符合设计轮廓,减少和防止超炸或欠炸,使清方和修整边坡工作量减少,特别在松软岩层中更能显示出其作用;(2)爆破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爆震裂隙,新岩面保持原有稳定性,岩体承载能力不致下降,减少或消除边坡上的危石、浮石,因而可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为快速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减
22、小边坡坡度,使得开挖工程数量降低,达到节约建设资金的效果;(3)减少边坡隐含裂缝的产生,减少或消除边坡工程塌方等工程病害隐患,从而也减少了施工结束后的边坡防护,有利于运营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光面爆破属于控制爆破,其机理是沿开挖轮廓线布置间距减少的平行炮眼,在这些岩面炮眼中进行药量减少的不耦合装药(即采用间隔药包、间隔钻孔装药,通常是使炮孔直径大于药卷直径1-2倍),然后同时起爆,爆破时沿这些炮眼的中心连线破裂成平整的光面。光面爆破时由于采用不耦合装药,药包爆炸后,炮眼壁上的压力显著降低,此时药包的爆破作用为准静压作用,当炮孔压力值低于岩石抗压强度时,在炮眼壁上不致于造成 “压碎”破坏,因此爆炸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溶 地区 公路 基础 设计 施工 技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