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doc
《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 仲元中学地理科组归纳1时间计算:东加西减(时区相差数),每隔150相差1小时,每隔10相差4分钟。2日期界线:零时所在的经线和180 0经线。过180 0 日界线:东减西加(1天)(注意:1800不等于日界线) 3地球自转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时间更替);地转偏向力,地球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4地球公转的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并且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呈66034的夹角。其意义是形成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进而形成公转的几个意义。5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气候带)形成。6近地面大
2、气(对流层)增温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而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推论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推论2: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 / 100米。推论3:这也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也是温室效应的原理。应用此原理解释的现象:1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为什么气温不高? (空气稀薄)2 为什么同一地点高处不胜寒到达的? (地面辐射少)3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一些? (云多,即水汽多,保温作用强)4 温室大棚起保温作用的物质是塑料薄膜,而不是里面的二氧化碳。7平流层增温原理:平流层中的臭氧直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增温。8大气运动的原理
3、:下垫面的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产生下垫面冷热不均的情况有:1 高低纬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的冷热不均(产生不同纬度间的环流,如三圈环流:大陆西岸 )2 同纬度的海陆接受相同的热量,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产生的冷热不均。(产生季风环流:大陆东岸 )推论1:大气运动方向:水平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上高压下沉,低压上升。推论2: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应用:解释山风、谷风、海风、陆风、热岛、雨岛、季风、三圈环流。9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应用:(1) 西欧靠近沿海的地区为什么终年温和湿润? (2) 北欧工业不发达,却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 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为
4、什么终年干旱?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夏季却多雨?(4) 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终年飘向何方?(5)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是世界上水稻分布的最北界线,为什么?参考答案:(1) 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 (2) 北欧地处工业发达的西欧的下风向(3) 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天气;东岸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多雨 (4) 此地是极地东风带,终年吹东南风,所以红旗向西北飘(5) 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比同纬度冷;夏季比同纬度热,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10大气降水的原理:充足的水汽,足够的凝结核,空气有上升运动。降雨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 11全球降水的空间
5、分布规律:低气压带多雨(赤道低压带多对流雨;副极地低压带多锋面雨和气旋雨);西风带的大陆西岸多雨;高气压带(副热带、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少雨;季风环流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还要注意: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12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各年间降水变率大;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3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亚欧大陆为例)30N23N35N40N60N60N 亚 欧 大 陆看上图,说出重要气候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的分布地点(位置),成因,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农业生产情况。如亚热带季风:其分布在大陆东岸,纬
6、度在北纬20度35度之间;其成因是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干燥(注意我国东部季风的天气特点可笼统表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指大部分地区,不含云贵地区的高原季风四季如春,降水丰沛);其影响下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类型。14自然带分布规律:同上15大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应用:不同纬度的盐度比较(用上图来比较,回归线、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同纬度的要看洋流性质和是否近陆地径流。相关:大洋表面海水水温、蒸发量分布规律16世界大洋表面洋流分布规律注意:给你的图可能是以海洋为中心(最简单的形式),也可能以陆地为中心。应用:(1) 对气
7、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带来更多热烈和水汽;副热带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2) 对渔场的影响:(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与寒暖流交汇有关;秘鲁渔场与上升流有关)(3) 对航行的影响:如世界主要航线与洋流的关系(西方国家海上生命线,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的变化规律:夏季向东,冬季向西)17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解释山脉、海沟、岛弧(日本群岛等)、地震、火山、地热、裂谷、大洋的形成。推论1: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前者有菲律宾、台湾、日本、美国西海岸,后者如摩洛哥、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印度、中国西南地区。
8、用板块知识解释: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日本群岛,印度地震,中国西南地区多地震,冰岛多地热、火山参考答案:阿山(简写):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而成,也说明地中海面积减少,土耳其多地震喜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而成,同理解释中国西南地区、伊朗、印度地震,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引起南亚海啸。安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而成日本: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同理有台湾多地震冰岛:地处大西洋海岭,是板块张裂处(生长边界),所以多火山、地热,与冰岛相似的是南太平洋中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也是著名的风景区19地质构造规律的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基本原理 规律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