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重点.doc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重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精编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 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
2、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
3、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它抑制本我的冲动以维护儿童自身的安全,又根据现实的要求,保证本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考虑行为的现实后果,这就是自
4、我作用增强的表现。在36岁时,从自我逐渐发展出超我。超我就是个人的道德我。良心是超我中对儿童进行惩罚、批评的部分,自我理想是儿童积极的雄心和理想,它要求儿童为这种理想而奋斗。超我是在内化社会道德标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过强的自我容易让儿童变得自私,过强的超我则容易让儿童容易自责和过分谨慎,甚至发生心理疾病。相对而言,弗洛伊德更强调本我与自我的力量。3.人格发展阶段论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力比多”(libido)。5个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性感区是口腔。父母应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应及时喂奶,而不应过早断奶,否则容易造成“口腔人格”,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里比多
5、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2)肛门期(13岁)里比多转移到肛门部位。儿童在排便和控制排便时会产生快感。他们经常有一种被动的冲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3)前生殖器期(36岁)里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儿童从刺激生殖器得到快感。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俄底普斯情结);女孩则产生“恋父情结”(伊莱克拉情结)。(4)潜伏期(611岁)力比多进入相当平静的时期,这时期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线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伙伴玩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超我进一步发展。(5)青春期(11或13岁成年)儿童在前一时期平静下来的冲动与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剧增。这一阶段
6、个体的重要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生活,寻求同龄伙伴的友谊,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人生可以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危机1.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动对内疚。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标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主要任务是获得勤
7、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青年期(1218岁):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诚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约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50岁):完善感对悲观失望。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8、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行为主义创始人)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3.教育观(1)反
8、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2)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9、斯金纳行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最基本的)。 2、强调强化(包括外部内部的)来控制儿童行为: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 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10、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核心: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一)观察学习: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学习。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二)观察学习
9、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二、相互作用理论:行为、认知因素(最重要)、环境三、自我调节理论(一)直接强化: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二)替代强化:观察者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三)自我强化(最重要):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11、维果茨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智力发展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最近发展区”思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
10、限: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顺应、平衡、适应)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该物体是存在的。儿童大约在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形成了因果联系。(二)前运算阶段(岁)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
11、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或者说运算是指内部化了的观念上的操作。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岁)和直觉思维阶段(岁)。此阶段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早期的信号功能(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4.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三)具体
12、运算阶段(岁)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年龄一般在6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在岁之间出现,面积和重量守恒在9岁左右,而体积守恒一般要到11-12岁以后。2.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是一种分类系统,主要包括类群集运算和系列化群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分类和理解概念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此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群集,但是,这时进行的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
13、(四)形式运算阶段(岁)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青少年能够推论脱离现实的假想问题。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在灵活性和抽象性方面日益发展起来,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的形式运算阶段。1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一)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research)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在对时间跨度大的发展进行推断的研究中,应考虑同辈效应(cohorteffect,群体中一些年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差异造成,而不是真的由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
14、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是,首先,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分不清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调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二)纵向研究(longitudinalresearch)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也叫追踪研究。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重视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15、重视对心理发展机制的探讨。缺点有三,一是样本的流失;二是反复测量可能影响初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三)系列交叉研究(serial-cross-sectionalresearch)将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追踪。优点: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各种方法的突出特点一、观察法根据观察的场所,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16、。1.自然观察法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环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自然、无干预。2.实验室观察法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经典研究:安斯沃思(M.Ainsworth)运用陌生情境法,考察婴儿依恋的发展。优点常常可以描述自然、真实的行为,生态效度较高;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时,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缺点研究者想要观察的行为可能很少出现;有观察者偏差或“观察者效应”,即由于儿童意识到观察者的存在,而感到不自在,从而使行为发生变化;儿童的行为不容易解释,儿童行为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因素起作用。
17、二、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来收集访谈对象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面的数据资料,考察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1.访谈者可以就被试生活的某些方面访谈,与儿童互动;2.提问可能是高度结构化或灵活的,具有研究目的和设计、实施计划。经典研究:皮亚杰(J.Piaget)运用访谈法,考察了儿童思维的发展。优点:1.较灵活,谈话双方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2.能有效地收集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心理活动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缺点:1.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不易量化,需要
18、专业人士来处理;2.访谈者的观点、素质容易影响访谈结果;3.访谈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4.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三、问卷法和测验法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具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记分程序。优点:(1)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2)结果处理方便,容易量化;(3)费用低;(4)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缺点:1.不灵活,题目制定之后不易改变;2.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问题;3.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
19、用范围受到限制;4.测验结果容易受到练习或个人主观性的影响。四、心理生理学方法:通过精密仪器、设备,探测与行为相应的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电生理测量方法、脑功能成像方法等。14、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时间,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15、婴儿(0-3岁)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行走动作的发展、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从整体动作到分化、从上部动作到下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16、格赛尔(Gesell):成熟势力说(成熟与学习,成熟更重要),双生子实验17、感知觉: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感觉:视觉(4、5个月的胎儿已发展)、听觉(5、6个月的胎
20、儿已发展)知觉:图形知觉(出生2天后可分辨人脸)、空间知觉(深度知觉吉布森石崖实验:2个月可分辨,方位知觉,距离知觉)18、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头尾律、近远律)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19、各种知觉发生的时间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
21、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20、客体永久性概念:客体永久性是知觉恒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这已进入表象的范畴。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2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定义: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化”。22、婴儿言语的发展:各理论的基本观点、阶段(3)1.强化说 代表人物:斯金纳言语的获得是
22、条件反射的建立,对言语的强化(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2.转换生成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语法规则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获得装置(LAD),它可以将普遍语法转化为个别语法;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语义)和表层结构(语音等),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3.模仿说 代表人物:班杜拉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4.认知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是基础和前提语法发展的3个阶段三个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电报句(1.52岁)完整句(2岁后)情绪发展的标志性事件5周左右,婴儿出现最初的社会性微笑(如对人脸或熟悉的声音),5
23、周-3.5个月对人的社会性微笑不加区分;6-8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怯生);6-7个月:出现分离焦虑;7-8个月:表现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力。23、婴儿的气质:传统: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巴普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弱型抑郁质;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强而不灵活性粘液质;强而灵活性多血质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学说容易型:约占40%,生理活动规律,有节奏;情绪愉快;容易适应新环境,讨人喜欢困难型:约占10%,难于抚养,烦躁不安,大声哭闹,爱发脾气,不容易安抚;生理活动没规律,不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迟缓型:约占15%,反应缓慢,强度小;情绪低落、安静,愉快情绪少;对外界环境和事物适应较慢,慢慢活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重点 知识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