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法施工.doc
《浅埋暗挖法施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埋暗挖法施工.doc(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高梁桥施工方案分析 隧道网 (2007-8-13) 来源:摘 要:通过工程类比和数值分析,对北京地铁4号线浅埋暗挖区间隧道下穿高梁桥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面桥墩加固和地下隧道周边注浆加固地层,能有效控制沉降。区间隧道先后施工对临近桥墩差异沉降影响甚微,为提高施工速度,可在合理错距后同时施工。关键词:浅埋暗挖 下穿桥梁 砂卵石 注浆加固 数值模拟1 工程概况西直门站动物园站区间隧道处于西直门外大街下方。该区间起点里程左线为K13+902.747、右线为K13+903.000,终点里程为K15+125.853,左线全长1224.066 m、右线全长为1222.853
2、m。隧道正线于桩号K14+000K14+104段穿过高梁桥基础,设计过桥段长104m;高梁桥上部结构为跨度23m3的预应力简支T梁;下部为厚2m 的扩大基础,分两层浇筑,底层面积5.5m5.5m,上层面积3m3m,基础埋深4.874 m。扩大基础上为独立桥墩,两相邻桥墩上有盖梁相连。与区间遂道纵向相垂直方向一排上有4个基础,中心间距11.546m;沿区间纵向有两排桥基,间距21m。隧道埋深17.9m,两隧道中心间距为8.0m,见图 1 所示。隧道结构从一排4个基础中的中间2个基础正下方附近通过,结构顶与基础底之间净距为11.66m。该区间段隧道左右线全部穿越砂卵石地层。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力
3、学不稳定地层,颗粒之间空隙大,黏聚力小,颗粒之间点对点传力,地层反应灵敏,稍微受到扰动,就很容易破坏原来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而坍塌,引起较大的围岩扰动,使开挖面和洞壁都失去约束而产生不稳定。通过筛分试验表明,该处地层为卵石圆砾层,粒径20 70mm,最大粒径达到150mm,含砂率11 %30%,平均内摩擦角35# 左右,N 值2750,施工中遇到最大的卵石达250mm。2 工程难点分析在砂卵石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存在以下难点:(1)超前小导管或注浆孔施工成孔难度大,施工速度慢;(2)砂卵石地层容易坍塌,地层成拱性差,超挖量较大,工作面稳定性难以保证;(3) 由于没有地面降水条件,拱顶上方存
4、在的上层滞水,易造成砂体的部分流失,增加地层沉降量控制的难度;(4)砂卵石地层中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桥墩桩基相对其他地层,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根据北京地铁施工有关规定,确认下穿高梁桥施工风险等级为一级,其中变形控制标准如下:桥台横向变形差异5.0mm,纵向变形沉降10mm。根据该工程特点,并参考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试行稿确定了该标段监测项目的监测控制值,见表 1。3 施工方案的确定为了严格控制结构沉降,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前进式分段超前深孔注浆加固方案。隧道采用CRD法进行施工,根据分析,确定区间两隧道按照导洞1、2、3、4和导洞5、6、7、8顺序施工,错距10m。先施工1
5、号导洞,为了减小各导洞之间的相互影响,待施工10m 后,再施工2号导洞,依次施工其他导洞,直至完成(见图2)。具体施工步序如下:第一步:施作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地层,前后开挖两侧1号洞室,并预留核心土,施作初期支护;第二步:继续前后开挖两侧2号洞室,施作初期支护,1、2号洞室纵向间距10m 左右;第三步:施作超前支护,前后开挖两侧3号洞室,并预留核心土,施作初期支护,2号与3号洞室纵向间距10m;第四步:继续前后开挖两侧4号洞室,施作初期支护,左侧3号与4号洞室纵向间距10m;第五步:待左洞开挖完毕,再以同样的方式开挖右导洞;第六步:根据监测情况纵向分段拆除中隔墙,临时支撑,逐步完成侧洞底板防水
6、与二次衬砌,先作业左洞,再作业右洞;4 施工方案数值分析4. 1 计算模型说明采用PLAXIS3D进行计算分析,计算范围顶部取到地面,左右两侧和底部各取50m,沿隧道轴线方向取60m,隧道均考虑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层、粉质黏土、细砂层、砂卵石层。土层的参数如表2所示。整个模型采用实体单元建模,土层采用摩尔库仑模型,隧道结构采用弹性体模型,共划分30655个实体单元,48960个实体单元节点(见图3)。施工步骤:先施工左边隧道,再施工右边隧道;单个隧道按照CRD工法 1、2、3、4 顺序施工。计算工况:(1) 不进行任何加固措施;(2) 对桥墩及隧道周围采取加固措施:
7、将1号桥墩和2号桥墩的扩大基础采用注入混凝土的方式连接成整体;将3号桥墩和4号桥墩的扩大基础采用注入混凝土的方式连接成整体。隧道拱部及侧墙2m范围内土体实施超前深孔注浆加固。4.2 计算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表4。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采取加固措施后,效果十分显著。不进行任何加固时,桥墩基础的差异沉降分别达到10.95mm 和9.22mm。采用注浆加固土体及桥墩连接加固后,A、B号桥墩的差异沉降为4.30mm;C、D号桥墩的差异沉降为4.50mm,可见加固后效果是显著的。为便于加强施工中过程控制,表4给出了各个工序对沉降贡献值。分析可见,导洞1和导洞2沉降占总体沉降的55%,因而加强对这两个步
8、序的施工管理十分必要。5 主要结论(1) 针对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高梁桥施工,为控制沉降,必须对桥桩及隧道周围地层采取加固措施;(2) 区间两隧道的施工顺序宜按照导洞1、2、3、4和导洞5、6、7、8顺序组织施工;(3) 单线隧道施工时,影响沉降的关键工序为导洞1、2和导洞5、6的施工;(4) 在错距为30m时,区间左右线施工相互影响甚微,为加快施工进度,左右线隧道可相对合理错距同时施工。目前,区间左右线隧道均已安全穿越高梁桥。工程实践表明,采取上述措施确保了地表沉降控制在10mm 以内,桥桩横向差异沉降不大于5mm的目标。参考文献1 吴波等. 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洞群开控顺序优化分析J. 中国铁道科
9、学,2003,24(5):23- 28.2 高新强,仇文革,吴 剑. 重庆轻轨大坪车站隧道暗挖段施工方法数值优化分析M/陈磬超. 地下铁道新技术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612- 615.3 吴波等. 地铁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的优化控制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3,40(3):42- 46.作者:钟德文 姚建国 张继明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发布:2011-09-03 | 作者: | 来源: xiejunxia | 查看:514次 | 用户关注:1前言深圳地铁线路大部分为地下浅埋。浅埋的区间隧道,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部分采用矿山法暗挖,矿山法施工运用新奥法基本原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埋暗挖法 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