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doc
《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doc(1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光纤通信的发展又一次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旨在对光纤通信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 。一、光纤通信的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80年代一项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是光纤通信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产业。用光纤铺设的总长度可以表明其发展的程度。据估计,截止2001年底,全世界铺设的光纤总长度就达3.81亿英里。1955年,英国科学家卡帕尼,发明了玻璃光导纤维。1960年被称为光纤之父的华人高锟等人首先提出了用低吸收的光纤做光通信。1970年,美国的柯林公司做
2、出了每公里20分贝的低损耗光纤,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室温连续运转的半导体激光器,这奠定了光纤通信的基础。七八年以后,美国在芝加哥市首先开辟了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再过10年左右,1.55微米波长的光纤损耗率低到0.2个分贝每公里,这样低的损耗就可以传输很远。在同年,英国的南安普敦大学,发明了掺铒光纤放大器。1989年美国首次进行了波分复用的光通信实验,是四个频道的,四个通道。1998年,美国实现了密集波分复用的长途光通信,它的传输速率达到每秒一个太比特,从此,我们就进入了这样一个高速的时代,太比特的时代。 中国光通信的历史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首先铺设了一条1.8公里的数字光通信线路。20世纪
3、80年代投资的武汉邮电研究院,研制光纤的器件和光纤本身,现在也成为光纤器件的一个最大的研究单位。1995年到1998年,上海交大完成了九五项目,四个节点的全光城域网、实验网。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地都普遍铺设和使用单路的光纤通信线路,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敷设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50万公里。 2000年底中国网通公司建成了3400公里的波分复用的光纤通信网;2001年完成了863项目,中国高速示范网;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一个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实验网。现在,我们国内有很多的公司可以批量生产光纤通信的系统和器件。1.2光纤通信的概念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
4、波以达到通信之目的。要使光波成为携带信息的载体,必须在发射端对其进行调制,而在接收端把信息从光波中检测出来(解调)。依目前技术水平,大部分采用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测方式(IM-DD)。典型的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方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从图1-1可以看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基本上由光发射机、光纤与光接收机组成。在发射端,电端机把模拟信息(如话音)进行模/数转换,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调制发射机中的光源器件(一般是半导体激光器LD),则光源器件就会发出携带信息的光波。如当数字信号为“1”时,光源器件发射一个“传号”光脉冲;当数字信号为“0”时,光源器件发射一个“空号”(不发光)。光波经
5、光纤传输后到达接收端。在接收端,光接收机把数字信号从光波中检测出来送给电端机,而电端机再进行数/模转换,恢复成原来的模拟信息。就这样完成了一次通信的全过程。1.3光纤基础1.3.1 光纤的结构通信用光纤主要是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包层外是涂覆层,整根光纤呈圆柱形。光纤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光纤的典型结构纤芯的粗细、纤芯材料和包层材料的折射率,对光纤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图1-3所示为常用光纤三种基本类型。图1-3 常用光纤三种基本类型按照光在光纤中传输模式的不同,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极细,一般不到10mm,如图1-5(a)所示;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较粗,通常在5
6、0mm左右。但从光纤的外观上来看,两种光纤区别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纤芯和包层横截面上,折射率剖面有两种典型的分布。对于多模光纤而言,一种是纤芯和包层折射率沿光纤径向分布都是均匀的,而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面上,折射率呈阶梯形突变,这种光纤称为突变型光纤,如图1-5(b)所示;另一种是纤芯的折射率不是均匀常数,而是随纤芯径向坐标增加而逐渐减小,一直渐变到等于包层折射率值,因而将这种光纤称为渐变型光纤,如图1-5(c)所示。这两种光纤剖面的共同特点是:纤芯的折射率n1大于包层折射率n2,这也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对于突变型光纤而言,它可以使光波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面形成全反射,引导光波沿纤
7、芯向前传播;对于渐变型光纤而言,它可以使光波在纤芯中产生连续折射,形成穿过光纤轴线的类似于正弦波的光射线,引导光波沿纤芯向前传播,两种光射线轨迹如图1-5(b)、(c)所示。1.3.2 光纤的基本特性(1)衰减系数光纤的损耗主要包括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三种,在弯曲半径较大的情况下,弯曲损耗对光纤衰减系数的影响不大,决定光纤衰减系数的损耗主要是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吸收损耗是制造光纤的材料本身造成的,是光纤中过量金属杂质和氢氧根离子OH-吸收光而产生的光功率损耗。散射损耗通常是由于光纤材料密度的微观变化,以及所含SiO2、GeO2和P2O5等成分的浓度不均匀,使得光纤中出现一些折射率分布不
8、均匀的局部区域,从而引起光的散射,将一部分光功率散射到光纤外部引起损耗;或者在制造光纤的过程中,在纤芯和包层交界面上出现某些缺陷、残留一些气泡和气痕等。这些结构上有缺陷的几何尺寸远大于光波,引起与波长无关的散射损耗,并且将整个光纤损耗谱曲线上移,但这种散射损耗相对前一种散射损耗而言要小得多。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损耗,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一般分别为0.30.4dB/km(1310nm区域)和0.170.25dB/km(1550nm区域)。ITU-T G.652建议规定光纤在1310nm和1550nm的衰减系数应分别小于0.5dB/km和0.4dB/km。(注1310nm和1550nm均为波长区)(2
9、)色散系数光纤的色散指光纤中携带信号能量的各种模式成分或信号自身的不同频率成分因群速度不同,在传播过程中互相散开,从而引起信号失真的物理现象。一般光纤存在三种色散:l 模式色散:光纤中携带同一个频率信号能量的各种模式成分,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模式的时间延迟不同而引起的色散。l 材料色散:由于光纤纤芯材料的折射率随频率变化,使得光纤中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引起的色散。l 波导色散:光纤中具有同一个模式但携带不同频率的信号,因为不同的传播群速度而引起的色散。几种典型光纤的色散特性如图1-4所示。图1-4 典型光纤的色散特性(3)模场直径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10mm,与工作波长1.
10、31.6mm(13001600nm)处于同一量级,由于衍射效应,不易测出纤芯直径的精确值。此外,由于基模LP01场强的分布不只局限于纤芯之内,因而单模光纤纤芯直径的概念在物理上已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改用模场直径的概念。模场直径是产生空间光强分布的基模场分布的有效直径,也就是通常说的基模光斑的直径。G.652光纤在1310nm波长区的模场直径标称值在8.69.5mm范围,偏差小于10%;G.655光纤在1550nm波长区的模场直径标称值在811mm范围,偏差小于10%。上述两种单模光纤的包层直径均为125mm。(4)截止波长为避免模式噪声和色散代价,系统光缆中的最短光缆长度的截止波长应该小于系统的
11、最低工作波长,截止波长条件可以保证在最短光缆长度上单模传输,并且可以抑制高阶模的产生或可以将产生的高阶模式噪声功率代价减小到完全可以忽略的地步。目前ITU-T定义了三种截止波长:l 短于2m长跳线光缆中的一次涂覆光纤的截止波长;l 22m长成缆光纤的截止波长;l 220m长跳线光缆的截止波长。(5)零色散波长当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在某个波长互相抵消时,光纤总的色度色散为零,该波长即为零色散波长。一般来讲,光纤的零色散波长位于1310nm波长区内,但人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波导结构设计使光纤的零色散波长移到我们所希望的波长区内,从而制造出色散移位光纤。(6)零色散斜率在零色散波长附近,光纤的色度色
12、散系数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斜率称之为零色散斜率。其值越小,说明光纤的色散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越缓慢,因此越容易一次性地对其区域内的所有光波长进行色散补偿,这一点对于WDM系统尤其重要,因为WDM系统是工作在某个波长区而不是某个单波长。1.3.3 光纤的种类ITU-T首先在建议G.651中定义了多模光纤。由于单模光纤具有低损耗、带宽大、易于扩容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国际上已一致认同SDH/DWDM光传输系统使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媒质。ITU-T在G.652、G.653、G.654和G.655建议中分别定义了四种单模光纤,在此一并予以简要介绍。(1) G.651光纤G.651光纤是一种折射率渐变型多模光纤,
13、主要应用于850nm和1310nm两个波长区域的模拟或数字信号传输。其纤芯直径为50mm,包层直径125mm。在850nm波长区衰减系数低于4dB/km,色散系数低于120ps/nm.km;在1310nm波长区衰减系数低于2dB/km,色散系数低于6ps/nm.km。(2) G.652光纤G.652光纤即指零色散点在1310nm波长附近的常规单模光纤,又称色散未移位光纤,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单模光纤。可以应用在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区域,但在1310nm波长区域具有零色散点,低达3.5ps/nm.km以下。在1310nm波长区,其衰减系数也较小,规范值为0.30.4d
14、B/km(实际光纤的衰减系数低于该规范值)。故称其为1310nm波长性能最佳光纤。在1550nm波长区域,G.652光纤呈现出极低的衰减,其衰减系数规范值为0.150.25dB/km。但在该波长区的色散系数较大,一般约20ps/nm.km。由于在1310nm波长区域目前还没有商用化的光放大器,解决不了超长距离传输的问题,所以G.652光纤虽然称为1310nm波长性能最佳光纤,但仍然大部分工作于1550nm波长区域。在1550nm波长区域,用G.652光纤传输TDM方式的2.5Gbit/s的SDH信号或基于2.5Gbit/s的WDM信号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后者对光纤的色散要求仍相当于单波长2.5G
15、bit/s的SDH系统的要求。但用来传输10Gbit/s的SDH信号或基于10Gbit/s的WDM信号则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这是因为一方面G.652光纤在该波长区的色散系数较大,会出现色散受限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偏振模色散(PMD)受限的问题。(3)G.653光纤G.653光纤即零色散点在1550nm波长附近的常规单模光纤,又称色散移位光纤。它主要应用于1550nm波长区域,且在1550nm波长区域的性能最佳。因为在光纤制造时已对光纤的零色散点进行了移位设计,即通过改变光纤内折射率分布的办法把光纤的零色散点从1310nm波长移位到1550nm波长处,所以它在1550nm波长区域的色散系数最
16、小,低达3.5ps/nm.km以下。而且其衰减系数在该波长区也呈现出极小的数值,其规范值为0.190.25dB/km。故称其为1550nm波长性能最佳光纤。在1550nm波长区域,因为G.653光纤的色散系数极小,所以特别适合传输单波长、大容量的SDH信号。例如用它来传输TDM方式的10Gbit/s的SDH信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它来传输WDM信号则会遇到麻烦,即出现严重的四波混频效应(FWM)。考虑到今后网络设备将向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方向发展,今后网上不宜使用G.653光纤。(4) G.654光纤G.654光纤又称1550nm波长衰减最小光纤,它以努力降低光纤的衰减为主要目的,在15
17、50nm波长区域的衰减系数低达0.150.19dB/km,而零色散点仍然在1310nm波长处。G.654光纤主要应用于需要中继距离很长的海底光纤通信,但其传输容量却不能太大。(5) G.655光纤G.655光纤是近几年涌现的新型光纤,基本设计思想是在1550nm窗口工作波长区具有合理的、较低的色散,足以支持10Gbit/s以上速率的长距离传输而无需色散补偿,从而节省了色散补偿器件及其附加光放大器的成本;同时,其色散值又保持非零特性,具有最小数值限制,足以压制四波混频和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影响,同时满足TDM和WDM两种发展方向的需要。因此,G.655光纤可以用来传输单个载波上信号速率为2.5G
18、bit/s或10Gbit/s的WDM光信号,复用的波长通道数量可达几十、几百个。它代表了今后光纤发展的方向。二、光纤通信新技术概述2.1光纤通信向大容量、宽带化、超长距离发展2.1.1大容量、宽带化的发展在世界网络带宽保持了50%-100%的年增长速率的同时,中国的干线业务量和带宽需求的实际年增长率均超过了200%。根据美国跨大西洋Internet干线流量统计,中国近几年国内干线数据业务量年增长260%。国际Internet带宽能力年增长245%,五年累增大约100倍。传统的光纤通信发展始终在按照电信号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个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纤通信 新技术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