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未来.ppt
《商业银行的未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的未来.ppt(3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的未来商业银行有明天吗?“商业银行有明天吗?”并非一个空穴来风的问题l 现象l 言论l 疑问l 思路 商业银行有明天吗?l 现象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脱媒”现象及由此带来的传统银行业地位的下降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体系自身的脆弱性缺陷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世界主要国家接连出现的银行危机给各国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有这些都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商业银行未来还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吗?商业银行有明天吗?l 言论 l 德国著名银行家乌尔威齐.卡特勒力:“银行将是20 世纪90 年代的钢厂和船坞”。l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
2、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银行业在经济上正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在政治上也几乎变得无关紧要了。”l 著名的银行咨询专家卡特.哥伦布:“不断下降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监管负担,正在将商业银行推向死亡。”l 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兹维.博迪:“我们需要抛弃银行。”l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拉格拉姆.拉杰恩:“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正处于终结性的衰落之中。”l 经济学家弗利.米勒:“商业银行的陈旧过时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语言表述上如何更加委婉一些,让那些仍然心存梦想的人更容易接受。”l 马丁.迈耶:“我怀疑那些被银行业的变化所影响的银行家们是否能够找到工作。”l 比尔.
3、盖茨:“商业银行是21 世纪即将消失的恐龙。”商业银行有明天吗?l 疑问 在许多人看来,上述这些现象与言论与其对商业银行整体的理解与印象是格格不入的。毕竟,现实中的银行似乎还是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每年还是有规模巨大的资本在争逐着为数不多的银行牌照的;股市上商业银行的股票大多还是被视为“蓝筹股”而倍受追捧的;每年还是有大批大批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迫切希望加入到银行从业者的队伍中的。这样一个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行业,怎么可能成为21 世纪的恐龙呢?这样一类有无数精英加盟的机构,怎么可能被人们抛弃呢?商业银行有明天吗?l 思路当现实中出现似乎相互矛盾的现象时,进行合乎逻辑的理论论证通常是解决争论的一
4、个较好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尽管我们不会接受其认为银行是无用的或过时的结论,但从中或许可以揭示出现实中银行面临的问题实质是什么。然后我们将对银行存在的理由做较深层次的分析,以帮助理解“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商业银行”这一问题。阿罗德布鲁模型及“银行无用”论 l 阿罗德布鲁模型l 基本结论:银行是一类多余的机构。l 三个基本假设条件l 完全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没有交易成本,也不存在信息不对称。l 经济体中有三个部门厂商、家庭、银行,并假定只有一个代表性的厂商、一个代表性的家庭、一个代表性的银行。l 家庭和厂商都可以无限制地进入金融市场,也即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存在着两个没有差异
5、的渠道金融市场和银行。因此,在储蓄向投资的转换过程中,家庭既可以将储蓄存入银行,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购买厂商发行的证券;厂商在筹集资金时既可以利用银行的贷款,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证券;银行要筹集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既可以通过向家庭发行存款凭证,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证券。阿罗德布鲁模型及“银行无用”论l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该模型运用数学公式对消费者、厂商和银行三个部门各自的利润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的结论是:由于厂商和家庭可以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直接融资,且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因此银行实际上并没有为其他部门提供有用的服务,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组成和规模对其他经济部门也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影响,银
6、行的最终获利为零。由此进一步推断:银行是多余的机构。阿罗德布鲁模型及“银行无用”论l 阿罗德布鲁模型之所以倍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在微观银行理论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l 这一模型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中银行业蓬勃发展的事实大相径庭,原因主要在于其前提假设与现实相隔太远。l 现实中的任何市场都会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交易风险问题,因此完善市场的假设几乎是不能成立的。l 即使直接的市场交易中摩擦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能够得到充分解决,家庭和厂商之间的期限和数量不匹配问题也依然存在。l 该模型中的银行只提供一种简单化的间接融资服务,没有考虑现实中银行服务的多元化和全能性。阿罗德布鲁模型及
7、“银行无用”论l 阿罗德布鲁模型确实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在考虑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时,我们可以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作为一个有效的逻辑起点。如果能够证明银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银行就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空间。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罗伯特 莫顿和兹维博迪提出了金融功能框架。认为,各国的金融机构有很大不同,分析这种金融机构的不同所采用的概念框架,其主线应是功能而不是机构。l 前提l 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也就是说,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金融功能的变化较小。l 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也就是说,机构
8、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的提高。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 从进行高效资源配置这一最基本的功能出发,博迪和莫顿进一步将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归纳为l 转移资源的功能l 管理风险的功能l 清算结算功能l 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功能l 提供价格信息功能l 为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方法与途径 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 基于“功能观”的基本思想,博迪和莫顿提出了其“银行将不再是合适的组织机构”的观点。具体说就是,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标准化的交易市场将取代金融中介,银行也会逐步消失,而被一些能够充分满足家庭需要的专业机构所代替。l 原因有二
9、 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 一方面,就家庭所需的储蓄和投资服务来说,货币市场基金和养老基金等基金种类经营都比较稳定,能够为其提供流动性很强的储蓄方式。同时,由于基金的风险和回报都十分明确,如果投资者不想冒险,只需投资以短期国债为主的货币市场基金;而如果投资者愿意冒一些风险,则可以购买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基金或直接购买股票进行投资。这样,投资者既能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又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l 另一方面,就企业所需的贷款服务来说,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并且,逐渐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并不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发放贷款的资金,而是通过发行股
10、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l 这样,银行的存贷功能便被市场上的其他机构分解了,资产、负债可能出现严重的失衡而无以为继。因此最终,银行将不再是合适的机构。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功能观”在分析各国金融体系的演变时确实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得以存在的两个前提假设并非无可争辩。l 金融功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和文化以及不同的技术背景之下变化都较小,这一点有无程度上的差异?l 如何来衡量金融体系执行效率的提高?是以满足更加差异化的需求为标准还是以满足更加同一化的需求为标准?金融机构“功能观”与“银行过时”论 l 鉴于上述疑问,我们不会轻易接受“银行是过时的”这样的结论,但“功能观”至少从两
11、个方面提醒了我们:l 银行机构未来无论如何发展,都应当立足于以无可替代的方式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方式去实现特定的金融功能。l 银行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其客户即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商业银行?l 我们曾将银行的功能概括为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转移资源、管理风险和信用创造,但这似乎并不能彻底地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银行来履行这些功能而不是其他机构。l 在考察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与功能定位问题时,应当构建一个两层次分析框架,一个是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关系的层次上考察,另一个是在商业银行和其它类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资基金)关系的层次上考察。“创新发动机”基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分析
12、 l 基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来分析商业银行的功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金融市场能提供一种使资金余缺双方互相满足的机制,那么为什么现实中还要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存在呢?l 如果我们能把金融机构视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进一步抽象为,如果市场已经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很好的形式,那么为什么现实中还会有大量的企业组织呢?“创新发动机”基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分析 l“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但这种替代并不表明企业和市场是对立的。l 金融市场机制的存在并不否定金融机构的同时存在,金融机构作为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市场存在至少有两个理由。l 它能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效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