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ppt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ppt(18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城城 市市 规规 划划 原原 理理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城市的概念与本质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组织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导致:世
2、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二、城市的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一、规划的概念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二、规划的特征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展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国
3、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1、城市规划的传统中国:周礼的形制 唐长安、明清北京城欧洲: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2、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3、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 社会改革思想:E.Howard的田园城市建筑学传统: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4、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雅典宪章(1933)功能分区(2)马丘比丘宪章(1977)功
4、能融合(3)华沙宣言(1981)人+建筑+环境(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三、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和经常性5、实践性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城市总体规划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一、总体规划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包括:市域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二、详细规划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
5、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1、总体规划的任务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2、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二、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
6、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房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4、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
7、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色。5、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应当十分重视节约用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三、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1、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2、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1)基础资料收集;(2)城市规划纲要;论证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3)方案阶段;(4
8、)方案论证与评审;(5)方案审批;(6)公布。3、总体规划审批程序(1)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2)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
9、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关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我国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即“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二、城市规划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城市规划法规: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10、。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二、调查的内容1、城市活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三、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部门(单位)调查 居民调查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11、4、文献查阅5、类比 四、研究方法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2、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还原成一个整体。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能力。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城市化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必须为乡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数量增
12、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二是“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2、城市化水平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总人口)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二、城镇体系1、城镇体系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城市职能: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各类各级
13、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模划分:大城市(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比较普遍。3、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第三节第三节 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
14、貌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方。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然趋势。“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指出:“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
15、代建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ICOMOS)1987年10月发表了一份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提出:“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镇各级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自然地理因素1、地理位置2、地理环境3、地形地貌4、地质(1)地质构造(2)地质现象(3)地震(4)地基承载力地耐力(5)矿藏5、水文和水文地质(1)地面水洪水 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
16、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 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2)地下水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二、自然气象因素1、风象(1)风向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2)风速(3)风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4)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2、温度(1)气温(2)热岛效应(3)逆温层3、降水 包括雨水、雪量。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突出。暴
17、雨量公式。4、湿度5、太阳辐射(日照)三、自然生态因素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生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植被 城市废弃物的处置 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讲,规划过程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一、人口1、人口的自然变动(1)人口年龄结构(2)人口性别构成(3)人口年龄中位数(4)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18、/年初总人口数2、人口迁移变动(1)人口地域分布(2)机械增长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间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率一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3、人口的社会变动(1)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日本第一产业 60%6.8%2.2%2.9%7.9%第二产业 21.4%30.4%29.4%26.9%34.1%第三产业 18.6%62.9%68.3%70.2%58.0%上海:1982年1990年变动状况第一产业25.68%12.43%-13.25%第二产业51.05%58.02%+6.97%第三产业23.27%29.55%+6.28%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
19、体系: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人口的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的职工总数;服务人口: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和商业服务机构中的职工总数;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人、老年人、没有劳动力或未参加劳动的人口总数。(3)人口的文化构成(4)人口的民族构成二、社会结构1
20、、人群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群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或某种团结感,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首属群体:较小的多目的群体,以感情为基础,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最典型的首属群体是家庭。次属群体:为实现实际的目标而形成的专门团体,由一种专门化的、相对来说非个人的和感情淡薄的关系所形成的,其成员只表现其个性的某一方面。最典型的次属群体是各种组织。企事业:以赢利为目的公共机构:非赢利性的,如教育、医疗、政府机构,以及水、电、消防、保安等。2、社会结构的组织(1)社会上社会阶层: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通常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
21、也是一重要因素。(2)地域上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相互作用模式而由多个群体组合而成的实体。个体(群体)家庭邻里社区3、人类空间行为人类的空间行为与对空间的认知有关。空间组织要素(Kevin Lynch):节点(node);区(district);路径(path);边缘(edge);地标(landmark)。行为空间:空间、时间、事件和行动共同组成的对其中活动者构成有意义的环境。第六节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一、聚集经济城市活动的聚集性是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城市化经济:当城市地区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
22、家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二、城市土地的研究1、城市土地的特征(1)土地是财富的第一源泉,任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要依托于土地。(2)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3)土地资源的差异性(4)土地资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标GBJ137-90)1、城市用地分类按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大类划分如下: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
23、;水域和其他用地(E)。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175.0 m2/人 75.190.0 m2/人 90.1105.0 m2/人 105.1120.0 m2/人(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 工业用地 10.025.0 m2/人 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m2/人 绿地 9.0 m2/人 其中:公共绿地 7.0 m2/人(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 2032 工业用地 1525 道路广场用地 815 绿地 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城
24、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1、定义战略,源于军事的术语,指对战争全局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整体性策划与指导。后引申至经济领域。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2、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二、城市的主导产业1、城市产业的划分(1)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
25、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2)辅助产业:又称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而发展的协作配套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提供原料、材料等生产;对主导产业的产品或“三废”进行再加工的产业,或是由主导产业派生出来的关联部门。(3)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为城市消费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和交通、动力、供水以及科研、行政、文化、教育、卫生、贸易、金融、财务等产业。2、主导产业的特征(1)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2)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3)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原理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