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doc
《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doc(3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前 言为科学规划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浙江省公路局会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研院养管中心作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浙江省公路技师学院作为项目第二承担单位,历时一年多,在经过大量的养护管理工作实际需求调研、国家相关政策研习,应用科学的养护需求测算及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经过多次交流修改,完成了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中的“公路养护管理”是指公路的养护、安全工作;主要内容包含:总结 “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回顾了养护管理工作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确定了“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提出
2、了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指导浙江省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行业发展新要求,促进公路养护管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32目 录一、“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回顾1(一)取得的成绩1(二)存在的困难与主要问题9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12三、“十二五”发展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总体目标15(三)具体指标15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主要指标汇总表18四、“十二五”主要工作20(一)以提高公路路况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加大有效养护投入。20(二)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桥隧养护和安保工程实施力度。22(三)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场站
3、建设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22(四)以提高应急保障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23(五)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行业监督指导力度。24(六)以提高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科学决策和四新技术推广应用。25五、保障措施27(一)落实资金保障27(二)理顺体制机制28(三)坚持创新引领29(四)加强队伍建设30六、附件 主要项目与资金需求汇总表32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报批稿)“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养护事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为使
4、我省公路养护事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总战略和“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畅通浙江”与“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的目标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浙江省“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回顾(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浙江公路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
5、提高”的要求,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较好完成了浙江省“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努力,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得到显著增强,公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为全省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积极贡献,公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缓解迈向基本适应,迈入科学发展新阶段,同时也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立足富民强省,不断优化完善全省路网结构,努力构建大开放、大立体、大民生的大路网,通过大投资、大建设、大工程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
6、中的先行官作用。到“十一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为11017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4171公里、省道6031公里、县道27234公里、乡道18435公里、专用道715公里、村道5359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383公里、一级公路4293公里、二级公路9101公里、三级公路7721公里、四级公路52870公里、准四级公路28483公里、等外路4326公里。全省公路密度108.23公里/百平方公里,桥梁44778座2238663延米,隧道1273道787498延米。1、全力打造品质型公路,公路路况水平稳中有升。立足提升品质,完善公路网络、提升公路等级、改善公路路况、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打造
7、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全面对接的,在功能与质量上满足多样化公路交通需求的公路公共产品。“十一五”期间,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不断推进养护工作从粗放型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管理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转变,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实施公路养护工程,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公路基本实现“畅、安、舒、美”。牢牢把握早计划、早布置、早落实的“三早”原则,坚持提升养护工程管理水平,工程监管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逐步将先进的养护理念、技术、管理和要求应用到公路养护管理中。在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中,通过路面专项整治和病害处治加罩面的主要方式,开展年度大中修工
8、程,努力消除桥头跳车现象,重点提高路面平整度,促进干线公路路况稳步提高。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中,在集中攻坚完成县乡道硬化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确保农村公路路况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实施高速公路大中修2000公里,总投资66亿元;实施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3800公里,水泥破板修复334万平方米,路面大中修沥青再生利用里程达到200公里,总投资77亿元(其中省级投入5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17876公里,总投资65亿元(其中省级投入35亿元)。到“十一五”末,全省公路优良路率为65,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为83.6;高速公路优等路率为90,高速公路路面使
9、用性能指数PQI为93.7;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为76%,普通国省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为89.3,普通国省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小于70的路段比例为9.2%。2、全力打造平安型公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立足珍视生命,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使“安全第一”的思想及制度、措施在公路行业管理中得到全面落实,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的公路公共产品。“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及桥隧管理事业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实施大规模临水临崖安全保障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为标志,公路安全得到了质的提升,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肯定,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
10、我省公路养护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力打造平安型公路,尽管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交通流量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4项指标都呈下降态势。据统计,20062010年交通事故数量逐年下降百分率为15.0、16.6、14.8、10.42、7.23,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百分率为3.8、2.9、5.6、6.2、5.4。同时,成功应对2008冰雪灾害、5.12抗震救灾、2010世博安保等严峻考验,圆满完成各项公路应急保障任务。一是圆满完成2008冰雪灾害应急保障任务。2008年春运期间,我省遭遇多年不遇的严重冰雪灾害天气,出现公路交通严重堵塞,全省公路系统迅
11、速做到“五个到位”(即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应急物资到位、防救措施到位、站场服务到位),保障春运平稳进行。二是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应急保障任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浙江交通架桥突击队和浙江交通桥梁检测评定突击队等救援队伍,冒着余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克服生活条件艰苦、施工器械紧缺等困难,打通多条灾区运输生命线,完成200余座桥梁检测评定任务,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三是圆满完成世博安保应急保障任务。全省公路系统第一时间行动,奋勇拼搏,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兄弟省市圆满完成2010世博安保公路应急保障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危桥改造1828座(其中国省道254座、农村
12、公路1574座),总投资19.4亿元(其中省级投入8.4亿元);共完成公路安保工程12998公里(其中国省道1322公里、农村公路11676公里),总投资21.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5.3亿元)。到“十一五”末,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5,农村公路三类以上桥梁比例为88%,国省道安全设施完好率为95,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善率为38。3、全力打造生态型公路,公路绿化与文明创建成效斐然。立足生态文明,打造公路绿化美观和谐、资源要素综合利用、通行环境整洁优美,自然生态保护有力的公路公共产品。全省基本构建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绿化主干线,部分县乡道为绿化支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公路绿化网络,使公路沿线
13、树木连线、林带成网、绿化成片,初步建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环境优美的公路绿色生态长廊。同时,针对浙江山区公路多、公路裸露边坡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采用绿化新工艺,全面启动国省道边坡荒地复绿工程,有效提高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水平。“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公路绿化工程64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9公里、国道590公里、省道1326公里、县道3508公里),国省道边坡荒地复绿115万平米,总投资4亿元(其中省级投入2.1亿)。到“十一五”末,高速公路绿化率为100,普通国省道绿化率为91.3,农村公路绿化率为80。同时以文明公路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公路创建
14、,各创建路段路容路貌良好、路面平整、路基坚实、路肩整齐、边坡稳定、排水通畅、设施齐全、绿化美观,通行条件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了“畅、安、舒、美”的文明公路标准。“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创建高速公路文明公路29条(段)3030公里,普通国省道文明公路55条4349公里,农村公路文明公路62条915公里。高速公路文明公路建成率为95%,普通国省道文明公路建成率为63%。4、全力打造服务型公路,行业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立足“三个服务”,构建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公路服务体系。高速公路养护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出台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办
15、法、浙江省高速公路常见病害修复时限管理规定、浙江省桥头跳车治理暂行规定等,规范并加强收费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统一技术要求,建立考核机制,有效监督经营性收费公路养护管理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建立协调、规范、高效的高速公路联网运行管理机制,在全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行基础上,建立“投资经营多元化,运行管理统一化”的运行管理模式,省公路管理机构对全省高速公路实施统一管理,明确地市公路管理机构对本辖区高速公路的行业监督职责,做到权责明晰,管理到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原则
16、,明确了责任主体、建立了资金筹措机制、完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建立了有章管养、有人管养、有钱管养、有招管养的“四有”农村公路管养长效工作机制,农村公路管养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嘉善经验走向全国。基本形成“政府主体、交通主力、部门参与、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群管群养”的农村公路管养新局面,谱写了城乡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公路管理基层单位业务用房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进一步加强了公路养护管理业务用房建设改造,全面完成了现有危病房的加固除险改造,有效改善了公路段站业务用房老旧问题。根据现代化养护管理要求,在土地落实的前提下新建了一批公路段、站业务用房,为公路事业发展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17、“十一五”期间,完成对64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业务用房和137个公路站进行原地改建和修缮改造,总投资9.6亿元(其中省级投入8.8亿元)。到“十一五”末,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业务用房达标率为74%,公路站房共达标204个、达标率为50。对业务用房形象、服装及机械设备形象等视觉标识系统进行了全省统一,形成了朝气蓬勃,精神振奋的工作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公路文化形象。5、全力打造阳光型公路,规范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立足规范透明,以依法治路为管理准则,以高效廉洁为管理要求,构建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勤政廉政、高效规范的公路管理体系。一是国省道路面大中修项目必须在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实地勘察并提出初步建议后,参照路况
18、质量检测报告和路面管理系统科学辅助决策结果,才能列入年度建议计划,而且全省大中修工程项目,从设计、审查、招投标、监理、施工、变更、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按照工程建设领域标准,严格规范管理。二是所有养护专项工程均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养护单位实施作业。出台浙江省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文件范本,对招投标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出台浙江省公路抢险应急及小额零星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对应急抢险工程以及招标限额以下的小额工程等难以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从组织、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三是出台公路大中修工程、桥梁改造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及范本,进一步规范了养护专项工程设计工作。四是制订浙江省公
19、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办法,建立了桥梁检查评定、技术管理、应急处置、从业人员资格等一整套管理机制。五是由我局主编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及配套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释义手册正式发布出版,成为全国公路养护工作的最高行业标准。六是编制完成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南,在全国率先对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做出技术性规定。七是受交通运输部委托编写出版了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手册,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建设。6、广泛应用“四新技术”,养护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养护“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应用
20、力度不断加大。以设计科研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大养护技术投入,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养护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通过推广“四新”技术、养护机械操作、技能大比武、标准化场站建设等活动,实现全省公路品质和养护质量、养护管理技术装备水平、养护科技含量、队伍科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养护管理规范化水平等方面的明显提升。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纤维碎石封层技术、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等预防性养护技术,碎石化白改黑技术、泡沫沥青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非开挖注浆加固、大粒径碎石柔性基层、天然湖沥青、岩沥青改性等开展重点研究。同时,新设备的引入和应用,
21、引入就地厂拌冷再生设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时代列车)、纤维碎石封层设备等多种先进机械,养护生产模式实现高效环保、资源节约。 着力构建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路养护信息化体系。全面应用路面、桥梁、隧道、道班、绿化、设备与钢桥等六大养护管理系统,以管理系统分析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在对公路路况进行全面检测的基础上,利用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路面破损自动检测与识别技术、路面管理系统的养护辅助决策技术对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方案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国省道基本实现养护作业机械化,提高养护作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切实推进公路的机械化养护,“十一五”期间,以日
22、常养护、应急抢险、检测试验和“四新”技术设备等四大类机械设备为重点,加大设备配置力度,全省公路系统新增机械3256台套,总投资5.8亿元(其中省级投入4.3亿元)。到“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系统装备各类养护机械9409台套,总原值12亿元,共拥有各种类型的压路机629台,装载机327台,清扫车130辆,专业除雪设备148台,挖掘机67台,14座养护抢修车168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160台,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99台,路面铣刨机28台,沥青混疑土拌和设备170台。(二)存在的困难与主要问题1、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部分路段路况较差。目前,我省还存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局部国省道
23、公路路况相对较差,特别是还存在局部路段路面破损(细微病害)、桥头跳车和车辙等现象;局部路域环境欠佳;部分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公路安全通行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应急保障能力不足。我省台风、暴雨、冰雪等自然灾害频发,公路网运行监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滞后,公路应急保障队伍和装备明显不足,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公路出行服务工作薄弱,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重载车辆多,车辆超限超载未有效杜绝,设计规范中未充分考虑超载、偏载等极限情况,公路路政治超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桥隧养护管理一直是养护工作中的难点,国省道病旧桥梁隧道整治任务依然繁重,农村公路病旧桥隧更是点多面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十二 公路 养护 管理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