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刚度.doc
《八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刚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刚度.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刚度8.1 概述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使用阶段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免变形过大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进行变形计算,使计算值不超过容许的限值。变形的容许限值是根据实践经验确定的,主要取决于使用要求和结构的观瞻。我国规范及许多国家的设计规范均将变形计算列为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装配式构件,高强材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要求结构设计中能较准确地估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对承受动荷载和较大跨度的结构,对变形的正确估计的要求,始终是促进变形问题的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单调静载作用下的变形,是设计计算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各种变形计算理论的基础。由于钢筋混凝土
2、材料的“时随”(Timedependent)性质,要考虑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不超过变形的容许限值。板和断面较小的梁是工程结构中对变形比较敏感的构件。因此,受弯构件在短期荷载(单调静载)和长期荷载下的变形是变形问题的核心。最大荷载(或最大应力)不太高的单向重复荷载,如桥梁和一般机械周期振动荷载下的变形,是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重复荷载变形问题,这种变形状态,在量上和静荷变形差异不大。1 受弯构件变形的一般性质受弯构件在短期单调静载下的变形试验表明,力-变形(弯矩-曲率,弯矩-挠度或荷载-挠度)关系的一般规律如图8-1。,为适筋梁的-曲线,的配筋率较小,为常用配筋率。曲线与曲线的特征基本相似,差异不大
3、。为未形成裂缝阶段,这个阶段构件刚度中的变形模量,随混凝土的非弹性工作而异,根据试验资料取, 为弹性系数,为弹性模量。惯性矩包括钢筋换算面积在内。为带裂缝工作阶段,也就是构件的使用荷载阶段。点代表钢筋开始流动时的弯矩及变形。距离反映裂缝形成弯矩和屈服弯矩间的距离,它随配筋率而异,愈小,和相距愈小。试验结果表明,近似为直线,只是在接近屈服的后期(例如某点),由于混凝土受压区的非弹性,即微裂缝的积累影响,曲线稍呈弯曲。由于拉区裂缝的出现,段的坡度小于段的坡度。实际上,由于拉区裂缝以及构件截面中全部钢筋达到屈服都是在一个小的阶段中完成的,故在和点附近曲线均有小的过度段,如图中虚线。钢筋屈服以后变形曲
4、线为坡度很小的直线或几乎成为水平线,点标志压区混凝土酥裂。阶段已超出使用阶段属于极限变形(延性)的问题。曲线为超筋梁的一般变形规律,段属于无裂缝阶段的变形,与适筋梁不同的是从点以后直到压区混凝土酥裂,带裂缝工作阶段的-关系更近于曲线而不是直线。弯矩挠度曲线(-)或荷载挠度曲线(-)也是这样。2 变形和刚度的试验试验方法与所研究问题的内容密切相关。简单的方法是只量测梁的跨中挠度。挠度用百分表或水准仪量测。水准仪测量挠度多用于量测实际结构的变形。 试验研究变形和刚度的典型量测方法是量测曲率,曲率即“广义变形”。 量测曲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通过量测应变求曲率(图8-2);(2)由曲率仪直接量测曲
5、率(图8-2)。前一种方法的优点是:(1)曲率随荷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拉区钢筋和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由这两个量的变化不仅可取得曲率变化的结果,而且可以分析曲率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2)曲率仪只依靠一个量测位移的表来得到曲率值,读数和仪表误差集中在一个表上,而应变量测的误差则是分散的,(3)如果试验中希望取得直到构件屈服以至破坏的变形,曲率仪是根据下式来计算曲率的: (8-1) (8-1)的前提是挠曲线为圆弧。在非纯弯情况屈服后期变形阶段(大变形阶段)这个前题不复存在,用(8-1)是不正确的;而应变量测法原则上适用于各种情况,即从构件受荷直到破坏的全过程。 实际上由应变量测得到的任何阶段的曲率都
6、是平均曲率。即一定区段长度的平均曲率,如图8-3。这个区段常设在构件的纯弯段,排除剪切的影响,混凝土压区边缘平均应变和钢筋水平的平均应变,理论上应取相同的标距。实际上对混凝土标距不宜过小,一般不小于5cm;对钢筋是用电阻片量测,但电阻片的标距较小(1-1.5cm,2cm等),因此常用的方法是量测附着在钢筋上的标点(挖槽,焊附着的短金属棍)之间的应变,两标点间的距离是标距值,可以使的标距较大以便和相适应。应变量测的标距可为1020cra,以至更大。平均应变是由一个大标距量测,还是由多个稍小标距量测去求其平均值?在屈服前带裂缝工作阶段二者虽有差异,但是不大。在屈服后阶段,二者差异是较大的。目前关于
7、量测标距值的确定尚无定论。较完善的研究方法是量测项目能提供分析影响刚度和变形诸因素的试验数据,不仅是提供变形(挠度和曲率)的最终数值。按照试验研究方法形成了变形和刚度研究中的“解析刚度法”。其中还需要确定裂缝截面的一些参数:裂缝截面受压区高度,裂缝截面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因此,需要有量测这些参数的可靠方法。困难在于如何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界裂缝(导致构件破坏的,应变增长最快的横向裂缝)的位置;以及选取能以代表裂缝截面应变的标距值。82 短期荷载下受弯构件的变形 短期荷载下受弯构件的变形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问题的基础。对于匀质弹性体杆件,结构力学中的变形计算公式是建立在下列关系上的;(1)物理
8、关系-虎克定律;(2)平衡条件;(3)几何关系-平截面假定,应变和变形(曲率)的关系。目前,钢筋混凝土构件屈服前各阶段变形计算的各种方法,同样是以上述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只是物理关系考虑了混凝土-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平截面假定与构件的工作阶段有关,在屈服前它的真实性已为试验所证实;弹性体力学中建立的几何关系适用于小变形范畴也为试验所证实。1 不考虑拉区混凝土影响的变形计算理论忽略裂缝之间受拉区混凝土的作用,实质上等于将受拉区各个截面看成全部开裂(图8-4)。这是许多国家最初以至现在仍在沿用的计算理论按开裂截面计算变形。电算分析结构全过程的-关系,而不注重计算较精确的变形数值时,普遍以这种理论为依据
9、。对于有轴力的偏压(拉)构件,这种理论同样适用。图8-5为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图8-5为混凝土的曲线,为混凝土应力。由平截面假定,可求出钢筋应变,例如在距压区边缘高度处钢筋的应变为 (8-3)(8-3)中为压边缘混凝土的应变;为受压区高度系数。由物理关系,钢筋应力根据钢筋的曲线求得(图8-5),即 (8-4)钢筋内力(拉或压)为 (8-5)(8-5)中为高度处钢筋的面积。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的合力为: (8-6)作用在距压区边缘处。由混凝土的曲线可求得“平均压应力系数”(图8-5) (8-7)压力中心位置系数,由曲线面积对原点取矩求得,即 (8-8)故 (8-9)已知混凝土
10、的关系,由(8-6)、(8-7)可求。由平衡条件得到(图8-6): (8-10) (8-11)已知混凝土关系及内力、时,由(8-10)及(8-11)原则上可求出受压区高度。由几何关系得到曲率(图8-6) (8-12)上述计算理论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的:(1)混凝土不受拉;(2)考虑了压区混凝土的非弹性变形。如果压区混凝土为直线关系,应力和受压区高度都可得到简单的解。对于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图8-7),应力为 (8-13) (8-14)受压区高度 (8-15)曲率为 (8-16)不考虑混凝土受拉区(开裂状态)截面的折算惯性矩;如单筋矩形截面受拉钢筋配筋率。求曲率的(8-12)演化为: (8-1
11、7)(8-17)即为通用开裂截面计算曲率的公式。求出的变形比实际的变形(试验值)要大,是由于没有考虑拉区混凝土的作用。实际上 (8-13)和(8-14)即为早期采用的“按容许应力”计算理论的基本公式。2 解析刚度法以分析影响刚度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而建立的计算公式。影响刚度的主要因素为受拉区的裂缝和受压区的混凝土的非弹性变形。拉区和压区的平均应变决定曲率的大小,凡是影响拉区和压区平均应变的因素都是影响曲率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构件变形的因素。MypaeB最初提出的计算曲率和刚度的公式是: (8-18) (8-19)为刚度;为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刚度;为受拉钢筋的截面抵抗矩;为平均受压区高度。对单筋矩形截面
12、 (8-20)其中; (8-20)为考虑非弹性时钢筋和混凝土变形模量之比,为拉区混凝土带裂缝的影响参数,反映压区混凝土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参数。以解析的观点,合理地反映了影响刚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及),为刚度和变形的研究开拓了道路,为后来的许多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8-20)的不足之处是:公式是根据裂缝截面平衡条件建立的(图8-8),假定裂缝截面受压区高度即为平均受压区高度,实际上。同时,在应用式(8-20)时建议取=0.33,这个参数的取值不能很好地符合试验值。根据最初MypaeB提出的理论,改进后的刚度计算基本公式如:曲率 (8-21)刚度 (8-22) 此处 (8-23) (8-24) (8
13、-25)且 (8-26) 代入(8-21)得: (8-27)且有 (8-28)将(8-24)、(8-26)代入(8-28)得: (8-29)(8-29)即为以钢筋和受压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表示刚度的基本公式。苏联设计规范刚度计算即根据公式(8-29)建立的。讨论式(8-26)的基础。由图8-9知: (8-30)是建立在平衡条件基础上的,要明确是哪个断面的平衡条件。由(8-24)可知,相应的以拉力表示的抵抗矩为:因此,所指截面是裂缝截面。而裂缝截面压区高度用平均受压区高度表示为 (8-31) 平均受压区高度; 由试验得到的经验系数,曾用下列表达式: (8-32)于是对单筋矩形截面这样,(8-29)
14、在理论上没有矛盾,余下的问题是由于不易由试验确定,故不能准确地求得。如果(8-29)作如下的变换,即可得另外的表达式: (8-33)令1,且因混凝土压力为:即 ; 令且 , 各值代入(8-33)可得: (8-34)令称为受压区综合系数,得到 (8-35)(8-35)即为我国现行规范(TJ10-74)采用的公式。它改进之处在于,可以由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较为笼统的参数,特别是。因此不需由决定值。综上可知:(1)刚度公式(8-35)实即式(8-29)只是表达形式不同。在理论上两式的完整程度相同。表达形式的改变,有利于由试验确定参数。(2)两式的物理基础是(8-18)、(8-19)所依据的物理基础
15、。(8-19)理论上不够严密,演化到(8-27)、(8-29)理论上的缺陷已经得到弥补。3 有效惯性矩法直接由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带裂缝阶段的刚度经验表达式,在(8-18)中令 (8-36)为有效惯性矩。由试验数据可以作-曲线,化为无量纲,即得到曲线,如图8-10。当时,经验公式为: (8-37)有效惯性矩,即裂缝阶段惯性矩的定值; 未开裂时截面的换算惯性矩; 开裂截面的换算惯性矩; 裂缝形成时的弯矩; 使用荷载下弯矩; 经验指数,取=4较 符合试验结果;后来为简化取3,与4时相比误差不超过3。由(8-37)可知,当时; 当时,接近于屈服阶段,是相应于开裂截面刚度的惯性矩,可由(8-17)
16、右边的分母求得: (8-38) 带裂缝阶段,介于上述两限值之间。关键的问题是遵循怎样的规律变化。(8-37)是简单以为变量表示,缺少对影响带裂缝刚度因素的分析;且不能很好符合试验结果。刚度,和的关系如图8-11所示。美国设计规范中带裂缝刚度计算方法就是根据(8-37)建立的。4 等效拉力法带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与匀质弹性构件的刚度差别,最主要的是拉区存在有裂缝,而裂缝间的混凝土参与受拉工作。因此,将不考虑混凝土受拉的计算方法作为基础,引入裂缝间混凝土受拉这一影响因素加以修正,以计算变形和刚度。这就是等效拉力法的实质。设裂缝间截面的混凝土应力分布如图8-12,由平衡条件得到: (8-39)为拉区
17、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设将混凝土拉应力折算为钢筋拉应力,相应拉区混凝土的抵抗力矩为,则(8-40)在裂缝截面因此平均截面钢筋的平均拉应力为:(8-41)曲率为: (8-42)故 (8-43)因此,平均截面惯性矩为: (8-44)(8-44)中1-/即为对裂缝截面惯性矩的修正值。建议在(8-39)中取故 (8-45)根据62根梁的试验结果,取0.1,则 (8-46)(8-46)中,于是 (8-47)将(8-43)与(8-19)对比可知,(8-47)相当于解析刚度法中的拉区裂缝影响的参数,在这里 (8-48)因此,等效拉力法也是从分析影响带裂缝阶段构件刚度的主要因素-拉区裂缝出发,只是考虑的途径不同
18、。但是,由(8-45)的建立过程可知,有效拉力法缺点为:(1)有效拉力取决于拉区应力,有效拉力()及其抵抗力矩()与荷载产生的()无关;(2)有效拉力及其在受拉区中的分布与应变无关。其次,分析有效惯性矩法与等效拉力法的关系,后者所依据的试验资料恰为前者的基础,表达形式上二者是相同的,都是设法求得带裂缝截面惯性矩的修正值,式(8-44)中的即为有效惯性矩。两种方法与相同的变形试验结果的对比,精度也大致相同(图8-13)。英国设计规范(CP110)的变形计算方法就是根据上述等效拉力的原理建立的。5 剪切挠度短梁,(10)例如吊车梁、墙梁等,剪力引起的挠度不应忽略。目前考虑剪力的挠度计算是近似的,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混凝土 构件 变形 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