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doc
《重庆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doc(9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重庆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一、项目缘起巫溪县位于重庆东部边陲,东邻湖北省竹溪县、竹山县、神农架林区,西连开县,南与巫山、奉节、云阳3县毗连,北与陕西省镇坪县接壤,为渝、陕、鄂三省市交界之地,古称“巴夔房牖,秦楚咽喉”。县境东西最大距离122.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4.7公里;总面积4030平方公里。巫溪不仅是重庆市“金三角”( 奉节巫溪巫山)旅游版块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是西安长江三峡南北陆路旅游大通道的桥头堡和连接西北与西南的捷径。近年来,巫溪县委、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着力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并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巫溪旅游的快速发展显然确定打
2、什么牌、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行之有效的抓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是巫溪旅游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大官山生态旅游区资源条件独特、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如果开发得当,其完全有可能成为巫溪县的重要旅游品牌,有潜力成为重庆旅游和新三峡旅游的亮点。二、规划范围大官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范围为大官山林场,主要包括大干口、杠口、乌龙潭、高山草场、头池子、刘家湾、西流水、石院子、外庄、官园、白草坝、曾家屋场、黄柏棚、盐厂坪等地,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次森林约5万亩、天然草场约2万亩。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82016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近 期:20082011年,是规划区重点建设发展期,
3、2011年开始营业;中远期:20122016年,是旅游区进一步提升的战略发展期。四、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旅游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重庆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重庆市三峡旅游经济区战略策划纲要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巫溪县旅游业“
4、十一五”发展规划巫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相关法规、规范、文件,其它已审定的规划编制成果 地形图(1:10000)五、规划相关思考大官山生态旅游区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思路,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或者放弃其它产业的发展途径。总结国内外一些成熟景区的发展经验,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实行产业联动的模式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因此,对于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定位,规划的着眼点将放在区域发展的层面上,结合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的实际对旅游与生态、旅游与经济、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居住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多元思考,创立新型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1、旅游与生态共生的关系 自然的选择开发与保护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和矛盾,大官山生态旅游
5、区的发展应凸显其优越的生态特质(原始次森林、高山台地、高山草场等资源),在实际中创立开发与保护的新思路。未来大官山的发展进程中,旅游与生态将以共生的关系和谐共处,达到两者的统一。凭借生态的保护,旅游将获得发展的资源基础;凭借旅游的开发,生态质量将不仅仅停留在现有的状况,还将得到增量的保护建设,这是大官山生态旅游区自然生态进程的科学选择。2、旅游与经济依托的关系 一体的选择大官山生态旅游区作为巫溪县、重庆市“金三角”(巫山、巫溪、奉节)旅游区和三峡库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旅游发展必将受到三峡旅游和“大金三角”(重庆、武汉、西安)区域经济的影响,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依托的关系,发展旅游和促
6、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体化的选择。3、旅游与文化包容的关系必然的选择巫溪所拥有的巫文化、盐文化(盐马古道)、土居文化、“威尔逊之路”、军事文化、养生文化(大官山历史上是原四川著名的“五大药山”之一,中药材基地)、民间文化等综合型文化,通过深入的挖掘这些文化底蕴并结合到大官山的旅游开发中,从而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统一。4、旅游与居住兼顾的关系 平等的选择旅游的短暂停留和生活的居住停留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途径,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目标为两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结合契机和共存平台。未来的大官山生态旅游区将解决生活居住、疗养居住、度假居住的多种需求,通过旅游项目的选择,兼顾居住度假的需求,可以提升大官山的整体
7、经济效益,对于当地和附近居民来说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平等原则。六、规划理念1、活化原生态理念要实现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活化和吸引,需要一个可控的环境来呵护和培育,为使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规划所定的氛围,在规划范围周边要保持生态环境范围的缓冲。在规划地范围内,无论是建筑风格、体验功能、服务形态、展示手法和产品设计都秉承自然、生态风格,达到“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效果,真正实现生态文明。2、策划先行,市场、资源、开发条件三者兼顾从市场机会看产品选择,从资源基础看规划布局,从开发条件看时序安排;坚持以远见卓识的旅游策划为前导,采用创新的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政策资源)运作手法,以资源
8、引资金,将资源变产品,以确保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真正走向市场。3、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人本关怀、良性互动,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要求。旅游地对游客的关怀,满足了游客的游憩、审美等多项要求,带给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游客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关怀,保存和维护了完整的植被景观,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公平。4、分清主次,打造精品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有着相当的资源平台,具备打造成旅游精品的必要条件,应精心策划,创建巫溪旅游的精品。从实际运作角度来说,则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合理调配政府与社会资源,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同时安排好开发时序,滚动开发。七、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官
9、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主要依托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对优越的区位条件,因此应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相协调。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做到先评价后开发,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达到最优化和持续化,以确保大官山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优化为前提,为大官山未来可持续发展留有足够的应变空间。2、重点突出与有序推进原则本规划涉及范围广、地形复杂,加之旅游规划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面面俱到,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根据现状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突出旅游风情小镇、精品
10、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大官山度假公寓、高山草场、高山湿地(天然湿地科普园)、滑雪营地、红蜻蜓俱乐部(滑翔基地)、野外拓展基地、高尔夫练习场、向日葵度假公寓、康体疗养中心、森林养生堂、乡村度假山庄、山地公园、中草药种植园、高山药村等重点项目,分段实施,有序推进,确保分期分批的建设过程不会中断已有功能与设施的使用,以实现发展目标。3、以人为本原则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必须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归宿,在旅游者需要的地方提供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天地人”三者为核心,注重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注重人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与感受;同时在各种设施特别是旅游服务设施和场所应考虑散客和休闲度假游客的需要,做到国际化和人性化。对于
11、大官山生态旅游区内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均应立足于游客的心理认真设计,以体现人文关怀。4、精品性原则作为一个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区,其旅游开发建设必须高起点、高水平、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使得每一个项目和景观都成为精品,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点线面结合、环环相扣,每一项旅游产品,都有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致的外在形象,最终形成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游客满意的旅游精品。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开发背景1、重庆市概况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地处长江经济带的“龙尾”、三峡库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
12、地界东邻湖北、湖南两省,南靠贵州省,西面、北面接四川省,东北角与陕西省相连。就我国中西部而言,重庆是进出中国大西南的水上门户,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承东启西、左传右递的区域性轴心,连接东、中、西部的重要桥头堡。为了实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重庆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特点,将整个重庆规划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域,以加快构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旅游强市,全国重要旅游客源地,成为长江上游的旅游中心;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00亿元,实现入境游客突破100万
13、人次,国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0亿元,相当于GDP的12,直接与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万个。显然,重庆旅游已经到了一个二次创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到了全力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阶段。2、巫溪县概况巫溪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陲,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临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西与重庆开县、云阳接壤,北连重庆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是国务院公布的沿江开放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县。巫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峡郡桃源”美誉,是大三峡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净土,是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三峡生态明珠,巫文化故乡”。根据巫溪县旅游发展规划,将建设建
14、设“一轴两翼”的旅游空间发展战略格局和“两大轴线、区际大环线”的客源通道格局。其中,“一轴”是以县城为中心、宁厂为重点地段的大宁河沿线,包括灵巫洞景区、庙峡景区、宁厂古镇景区、荆竹峡景区、月牙峡景区、县城接待中心;“两翼”是以以红池坝核心景区为主的西部区域形成西翼,包括红池坝核心景区、团城景区、高楼景区、朝阳石林景区;以大官山草场阴条岭原始森林为主的东部地区形成东翼,包括大官山景区、阴条岭自然保护区;“两大轴线”为奉节(或巫山)巫溪县城徐家镇陕西镇坪,湖北神农架阴条岭大官山双溪巫溪县城红池坝团城田坝云阳(或开县);“区际大环线”为巫溪宜昌神农架,巫溪奉节巫山,巫溪鄂西北陕南。3、大官山概况大官
15、山位于巫溪县东北部,东靠神农架原始森林,属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整个大官山占地约18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10万亩,天然草场万亩,林草覆盖率在90以上,海拔高度在16002500m之间。由于景区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富,一派纯原始状态,山地垂直生态景观独特,植物群落带状分野层次分明,参天古木随处可见,草场辽阔苍茫,金鸡、野猪等动物成群结队,怡然自得,可谓“动植物王国”,历史上是著名的“五大药山”之一,被认为是重庆市内至今尚无人为影响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是亲近自然、寻觅野趣、返璞归真的一块乐土。这为大官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区位条件分析大官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巫溪县的东北
16、部,是重庆市“金三角”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属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主峰海拔2796.8 m,为重庆市最高峰),东靠神农架原始森林,南依大宁河小三峡,目前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所在地的巫溪县交通运输以陆上交通为主,水上交通为辅。水路与巫山有大宁河游船相通;陆路与重庆、万州、云阳、奉节、开县、安康、西安、十堰等地皆有豪华大巴车直达,并且随着“奉巫路”的一级路改造,“十(十堰)巫路”、“两巫路”、“巫城(城口县)路”、“巫神(神农架)路”的二级路改造,以及巫溪奉节高速公路的开通、安(康)常(德)铁路的规划建设,其通达性将得到显著提高。届时,随着大官山进山道路的修建完毕,大官山的区位条件将得到有效改
17、善。三、自然条件分析1、地形地貌大官山生态旅游区处于中山亚高山台原之上,海拔高度在16002500米之间,区内浅丘错落有致,有“东方天山”之称。规划区内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台地,其中台地以高山草场(高山湿地)最为突出。2、气候和水文条件大官山生态旅游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据19871993年的资料,年平均气温7.2,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3.5和17.7,年平均降水量2024.7 mm,年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1224.3小时。夏天,相对于素有“四大火炉”之称的重庆和武汉,大官山生态旅游区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清凉世界;冬天,长达三个月的积雪期,是南方罕见
18、的冰雪观光、滑雪基地。3、动植物资源条件由于大官山生态旅游区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富,一派纯原始状态,山地垂直生态景观独特,植物群落带状分野层次分明,草场辽阔苍茫,金鸡、野猪等动物成群结队,怡然自得,可谓“动植物王国”,历史上是原四川著名的“五大药山”之一,是重庆市内资源品位极高、唯一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被专家誉为“重庆市最后一方净土”,是亲近自然、寻觅野趣、返璞归真的一块乐土。四、人文条件分析大官山所在的巫溪县地处巴夔,巴、楚文化影响深远。明清两代初期,湖广等地大量移民入境,亦促进了文化交流,区域内主要有巫文化、盐文化、军事文化、民间文化等等。1、巫文化巫溪是中国巫文化的发
19、源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远在唐虞,即以“巫”称。古老的巫文化内容十分复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份遗产。巫文化是原始宗教活动,是人类幼年共同的信仰,不同于氏族文化。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生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觋文化。史家谓巫,即巫诞(或巫觋),其后实为巴人。巫文化在巫溪的遗存和遗风极为普遍。历史上巫师、星相师、草医师等众多从事巫事活动的术士遍及全县山村。巴人悬棺在巫溪境内遗存最多,时间最早。巫溪拥有众多以龙蛇命名的地名和以龙命名的寺庙。还有在衣物鞋帽上刺绣白龙图案以保吉祥,人死后在棺木上铺盖“虎”毯以
20、避孤魂野鬼扑向生魂等等民俗也极为普遍,而龙和白虎是巴人的图腾。巫溪至今还有众多巴人后裔,如向姓与冉姓均是人口众多的大族。下里巴人的歌谣也很普遍,如五句子山歌、蓐草锣鼓等就是典型的巴人遗风。2、盐文化最早被人类发现的地面盐泉是人类文化发育最早的地区。素有“世界奇泉”之称的巫溪盐泉(又称巫溪咸泉、白鹿盐泉),源出宝山之麓。巫溪,“九微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自然经济。在其历史上,农业长期落后,然曾以开发宝源天产盐泉,奇迹般地带动地方交通运输、采煤、植桐(盐场需要大量桐油照明)、种竹(盐场需要大量篾制盐包)、商贸等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巫溪盐泉,不但是上古时代创造
21、巫文化的唯一条件,而且也是保持这个边区地方繁荣的主要力量。3、军事文化巫溪县位于渝东边陲,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地理条件十分特别,又有山泽林盐之利,自古便成为朝廷经略和兵家的必争之地。现存女王寨、桃花寨、饶家寨、兰英寨、古炮台、古练兵演武场、巴长城遗址、红池坝嘹望台、老鹰寨、铁兴寨、凤凰寨等军事防御体系遗址,并有众多三国张飞率部入四川路经此地、宋太祖赵匡胤平蜀由此西征、张献忠四出关山、贺龙元帅率部穿越全境、兰英抗战等历史传说。4、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巫溪民间文学艺术遗产极为丰富。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1984年,建立县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小组。县文化馆干部和区
22、乡文化专干,经过4年的努力,共搜集民间故事1163篇、民间歌谣732首、民间谚语1376条。民间传统音乐:县境民间音乐,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原始性强、地方特色浓厚、群众基础广泛。民歌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山歌、蓐草锣鼓、劳动号子、灯调、嫁歌、丧歌、生活小调及童谣、放牛歌等,其中以山歌、蓐草锣鼓、夜丧歌最为普遍。民间乐器主要是唢呐和锣鼓。民间舞蹈:县文化馆将全县民间舞蹈编印成舞蹈集成,以供总结研究,弘扬优秀传统舞蹈。1985年春节,县文化局、文化馆举办有13个狮舞队参加的狮舞大赛,盛况空前。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有剪画、剪纸、泥塑雕刻等。五、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重庆市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重庆抓住中央直
23、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在前5位以内。据统计,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工业增加值15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增长18.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大官 生态 旅游区 概念性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