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通用变频器的基础知识.doc
《课题二、通用变频器的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二、通用变频器的基础知识.doc(1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课题二、通用变频器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变频器及其分类:(套用老话)1、变频器变频器是一种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交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连续可调的交流电的电能控制装置。图12、变频器的分类:分类方式种类1、按其供电电压分低压变频器(110V、220V、380V)中压变频器(500V、660V、1140V)高压变频器(3.3KV、6KV、10KV)2、按电源相数分单相输入变频器、三相输入变频器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电流型、电压型3、按变换环节分交-直-交交-交4、按输出电压调制方式分PAM(脉幅调制)PWM(脉宽调制)5、按控制方式分U/f控制变频器转差频率控制变频器矢量控制变频器6、按输
2、出功率分小中大7、按用途分通用变频器高性能专用变频器高频变频器8、按主开关器件分GTR GTOIGBT和IPM智能电力模块二、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图2目前通用变频器的变换环节大多采用交-直-交变频、变压方式。交-直-交变频器是先把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器变成直流电,然后把直流电逆变成频率、电压连续可调的交流电。通用变频器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而主电路又包括整流电路、直流中间电路和逆变电路三部分。1、 变频器主电路:1). 整流部分:把三相交流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U=1.35*380v;2). 滤波部分,把脉动较大的交流电进行滤波变成比较平滑的直流电;3). 逆变部分,把直流电又转换成三相交流电,
3、这种逆变电路一般是利用功率开关元件按照控制电路的驱动、输出脉冲宽度被调制的PWM 波,或者正弦脉宽调制 SPWM 波,当这种波形的电压加到负载上时,由于负载电感作用,使电流连续化,变成接近正弦形波的电流波形。4). 控制电路是用来产生输出逆变桥所需要的各驱动信号,这些信号是受外部指令决定的,有频率、频率上升下降速率、外部通断控制以及变动器内部各种各样的保护和反馈信号的综合控制等。5).限流电阻RL及开关S:电源接通时,将电容器CF的充电冲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护整流桥。当充电达到一定程度时,令开关S接通(可用晶闸管替代)电源指示灯HL:显示电源是否接通,另外变频器切断后,用于指示电容器CF
4、上的电荷是否已经释放完毕。制动电阻RB和制动三极管VB:当电动机减速、变频器输出频率下降过快时,消耗因电动机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而回馈到直流电路中的能量,以免变频器本身的过电压保护电路动作而切断变频器的正常输出。第二节 变频调速的原理与控制方法在各种异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目前效率最高、性能最好的系统是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一般简称为变频器。由于通用变频器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所以它成为现代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元件之一。一、变频器的基本控制方式 由电机学知识可知,定子绕组的反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磁力线的结果,本质上是定子绕组的自感电动势。其三相异步电机定
5、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1=4.44N1kr1f1M(1)(1)式中,E1为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单位为v; f1为定子频率,单位为Hz;N1为定子每相绕组串联匝数;kr1为与绕组结构有关的常数;M为每极气隙磁通量,单位为Wb。 由式(1)可知,如果定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E1不变,改变定子频率时就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如果f1大于电机的额定频率fN,那么气隙磁通量M就会小于额定气隙磁通量fMN。 其结果是:尽管电机的铁心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浪费,但是在机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不会损坏电机。)(2)如果f1小于电机的额定频率fN,那么气隙磁通量M就会大于额定气隙
6、磁通量fMN。其结果是:电机的铁心产生过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要实现变频调速,在不损坏电机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铁心,发挥电机转矩的能力,最好在变频时保持每极磁通量M为额定值不变。对于直流电机,励磁系统是独立的,尽管存在电枢反应,但只要对电枢反应作适当的补偿,保持M不变是很容易做到的。在交流异步电机中,磁通是定子和转子磁动势合成产生的,如何才能保持磁通基本不变呢?有如下所述四种方式。 1恒比例控制方式 由式(1)可知,要保持M不变,当频率,f1从额定值flN向下调节时,必须同时降E,使E1/fl=常数,即采用电动势与频率之比恒定的控制方式。然而,绕组中的感应
7、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控制的,当电动势的值较高时,可以忽略定子绕组的漏磁阻抗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V1El,则得: V1/ f1 =常数 (2) 这是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在恒压频比条件下改变频率时,可以证明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的,如下图所示。这和他励直流变压调速的特性相似,所不同的是当转矩增大到最大值以后,特性曲线就折回来了。如果电动机在不同转速下都具有额定电流,则电机都能在温升允许的条件下长期运行,这时转矩基本上随磁通变化,由于在基频以下调速时磁通恒定,所以转矩也恒定。根据电机与拖动原理,这种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的性质。低频时,V1和E。都较小,定子阻抗压降所占的分量就比较显著,不能再忽略。
8、这时,可以人为地把电压V1抬高一些,以便近似地补偿定子压降。 2恒磁通控制方式由式(1)可知,要在整个调速范围内实现恒磁通控制,必须按式(2)进行控制。 El/f1 =常数 (3) (3)式是维持恒磁通(即维持最大转矩变频调速)的协助控制条件。但是,由于电动机 的感应电动势E1难以测定和控制,所以实际应用中采用一种近似的恒磁通控制方法,具体做法是:当频率较高时,采用恒比例控制方式,当频率较低时,引入低频补偿,也就是通过控制环节,适当提高变频电源输出电压,以补偿低频时定子电阻上的压降,维持磁通不变,实现恒转矩控制。下图所示为各种补偿曲线。下图中,曲线为无补偿时的V1与f1的关系曲线,曲线、为有补
9、偿时的Vl与fl的关系曲线。 3恒功率控制方式 当调速转速超过额定转速时,要求f1flN。若仍按恒磁通控制方式控制,则会使V1 超过V1N(额定电压),这是不允许出现的。这时必须改用恒功率控制方式,即当f1flN时,应保持Vl=VlN,不进行电压的协调控制。随着频率的升高,气隙磁通会小于额定磁通,导致转矩减小,但频率升高,速度会增加。由P=T*n975可知,当T减小的倍数和n增加的倍数相等时,P维持不变,故称这种方式为恒功率控制方式。不过,T和n不是严格地等比例增减,这只能说是一种近似的恒功率控制方式。 如果要准确地维持恒功率调速,必须按下式的原则,进行电压、频率的协调控制: V1/f1=常数
10、 (4) 与恒比例控制方式比较,在采用恒功率控制时,随着f1的升高,要求V1升高得相对小一些。恒功率控制方式的特点是输出功率不变,它适用于负载随转速的升高而变轻的场合。 4恒电流控制方式 在变频调速时,保持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I1为恒值,这种控制方式叫恒流控制。I1的恒定可通过电流调节器的闭环控制来实现。这种系统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恒流控制和恒磁通控制的机械特性形状基本相同,均具有恒转矩调速性质。变频时,对最大转矩大小影响不大。但由于恒流控制限制了I1,所以恒流控制时的最大转矩TM要比恒磁通控制时小得多,且过载能力小,因此,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负载变化不大的场合。二、控制方式
11、的选择 为了使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取得最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不同类型的负载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控制方式应满足的条件是: (1)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不低于额定值,以防堵转。 (2)每极磁通不应超过额定值,以免磁路饱和。 (3)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以免引起电动机过热。 (4)电动机的损耗最小。 (5)充分利用电动机的容量,尽可能使磁能保持额定值,以充分利用铁心;尽可能使电流保持额定值,以充分利用绕组导线;尽可能使功率因数保持额定值,以免降低电动机出力。以上条件中,前三条是技术条件,后两条是经济条件。 1额定频率以下控制方式的选择 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负载有转速平方型负载、恒功率型负载和恒转矩
12、型负载。这些负载类型不同,调速范围不同,所要求的控制方式也不一样,下面按负载的选择类型分别讲述。(1) 转速平方型负载:(采用恒电流控制方式,对风机等)这类负载的性质是转矩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如风机、水泵类负载。恒磁通控制时,磁通不变,由于负载转矩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电动机电流也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随着转速的下降,电流急剧减小,使电动机的铜耗大大减小,故转速平方型负载在负载重、电流大、铜耗大的场合采用恒磁通控制方式较合适。但对于轻载的场合,不宜采用这种控制方式,这是因为恒磁通控制时,磁通不变,铁耗较大,对降低轻载时的损耗不利。在负载较轻时,可采用恒电流控制方式。恒流控制时,对风机、水泵类负
13、载,磁通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随着转速的下降,铁耗大大减小,有利于减小电动机损耗。 (2)恒功率型负载:(如造纸圈同上纸表面的恒张力)恒功率型负载的转矩与转速成反比。在决定这类负载的电动机容量时,电动机转矩应由最低速时的负载转矩决定,转速则由最高速时的负载转速决定。对于恒功率型负载,可采用恒磁通控制方式和恒功率控制方式相结合。 恒磁通控制方式的特点是磁通不变和最大转矩不变。采用恒磁通控制方式,可使电动机铁心获得充分利用,另外,恒功率型负载随着转速的增加,负载转矩减小,电流也随之减小,电流和转速成反比。若调速范围为JD,则在额定转速时的电流为额定电流的lID,因而有利于减少铜耗。这种控制方式比较适
14、用于重载的场合,因为负载重、铜耗大,在调速中如果能减少铜耗,则对提高效率有利。恒功率控制方式的特点是输出功率不变。在低速段,磁通和电流均为额定值,随着转速增加,磁通和电流均减小,和磁通不变的控制方式相比,这种方式铁耗要小,而铜耗要大。因此,比较适合于负载较轻的场合。 (3)恒转矩型负载:在电动机满载的条件下,恒转矩负载只有一种控制方式,即恒磁通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能同时保证磁通不变、电流不变以及过载倍数不变。其他控制方式则不能使这些技术条件得到满足。 2额定频率以上控制方式选择 在额定频率以上,负载皆为恒功率负载,一般采用恒压控制方式,即近似恒功率控制方式。恒压控制方式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
15、,输出转矩近似和转速成反比,电动机功率因数也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它并不能使电动机得到充分利用。其次,这种调速方式的过载倍数和转速成反比,高速时有堵转的危险,iRP,有在负载较轻、调速范围较小的场合才能应用。 第三节变频器的发展概述一、通用变频器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后,变频器更换了五代;第一代为模拟式的,第二代是80年代中期的数字式,第三代是90年代初的智能型变频器,第四代是90年代中期的多功能型的变频器,本世纪产生了第五代集中型变频器。通用变频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通用变频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向无需调整便能得到最佳的多功能与高性能型方向发展。 (2)向通过简单控制就能运行的
16、小型及操作方便的变频器方向发展。 (3)向大容量、高起动转矩及具有环境保护功能的变频器方向发展。 2通用变频器使用的功率器件不断更新换代 变频技术是建立在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之上的。在低压交流电动机的传动控制中,应用最多的功率器件有GTO、GTR、IGBT及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模块),集GTR的低饱和电压特性和MOSFET的高频开关特性于一体的后两种器件是目前通用变频器中广泛使用的主流功率器件。采用沟道型栅极技术、非穿通技术等方法大幅度降低集电极一发射极之间饱和电压的产品问世,使变频器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还出现了一种新型半导体开关器件集
17、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Thyristor,IGCT),该器件是GTO和IGBT结合的结果。总之,电力电子器件正朝着发热减少、高载波控制、开关频率提高、驱动功率减小的方向发展。 IPM的投入应用比IGBT晚2年左右,由于IPM包含了IGBT芯片及外围的驱动和保护电路,甚至还有的把光耦也集成于一体,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用的集成型功率器件。目前,在模块额定电流10600A范围内,通用变频器均有采用IPM的趋向,其优点是: (1)开关速度快,驱动电流小,控制驱动更为简单。 (2)内含电流传感器,可以高速地检测出过电流和短路电流,能对功率芯片给予足够的保护,故
18、障率大大降低。 (3)由于在器件内部电源电路和驱动电路的配线设计上做到优化,所以浪涌电压、门极振荡、噪声引起的干扰等问题能有效地得到控制。 (4)保护功能较为丰富,如电流保护、电压保护、温度保护一应俱全。 (5)IPM的售价已逐渐接近IGBT,在许多场合中其性价比已高过IGBT,有很好的经济性。 为此,当IPM在工业变频器中被大量采用之后,经济型的IPM在近几年内也开始在一些民用品如家用空调变频器、冰箱变频器、洗衣机变频器中得到应用,IPM也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日本三菱电机最近开发的专用智能模块ASIPM将不需要外接光耦,通过内部自举电路可单电源供电,并采用了低电感的封装技术,在实现系统小型化
19、、专用化、高性能、低成本方面又推进了一步。 3控制方式不断发展 早期通用变频器大多数为开环恒压比(Vf为常数)的控制方式,其优点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性能不高,比较适合应用在风机、水泵的调速场合。具体来说,其控制曲线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机转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时因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存在而使性能下降、稳定性变差等。 变频器控制技术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提出了基本磁通轨迹的电压空间矢量(或称磁通轨迹法)。该方法以三相波形的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一次生成二相调制波形。这种方法被
20、称为电压空间适量控制。如富士公司的FRN5000G5P5、SANKEN公司的MF系列变频器就是采用这种控制技术。 (2)第二阶段:矢量控制,也称磁场定向控制。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西德FBlasschke等人首先提出来的,他们以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比较的方法阐述了这一原理,由此开创了交流电动机和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的先河。它使人们看到,交流电动机尽管控制复杂,但同样可以实现转矩、磁场独立控制的内在本质。矢量控制的基本点是控制转子磁链,以转子磁通定向,然后分解定子电流,使之成为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过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1992年开始,德国西门子开发了6SE70通用型系列变频器,通过F
21、C、VC、SC板可以分别实现频率控制、矢量控制、伺服控制,并于1994年将该系列变频器容量扩展至315kW以上。 (3)第三阶段: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Depenbrock教授首先提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直接转矩控制与矢量控制不同,它不是通过控制电流、磁链等量来间接控制转矩,而是把转矩直接作为被控量来控制。转矩控制的优越性在于:转矩控制是控制定子磁链,在本质上并不需要转速信息,控制上对除定子电阻外的所有电机参数变化鲁棒性良好;所引入的定子磁链观测器能很容易估算出同步速度信息,因而能方便地实现无速度传感器,这种控制被称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
22、制。1995年ABB公司首先推出的ACS600直接转矩控制系列变频器(见图),已达到小于2ms的转矩响应速度,在带PG时的静态速度精度达001;在不带PG的情况下,即使受到输入电压的变化或负载突变的影响,同样可以达到01的速度控制精度。 4PWM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 PWM控制技术一直是变频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最初采用模拟电路完成三角调制波和参考正弦波比较,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信号以控制功率器件的开关开始,到目前采用全数字化方案完成优化的实时在线的PWM信号输出,PWM在各种应用场合仍占主导地位,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由于PWM可以同时实现变频变压反抑制谐波的特点,因此在交流传动乃至其
23、他能量变换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PWM控制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弦PWM(包括电压、电流的正弦为目标的各种PWM方案)、优化PWM、随机PWM。正弦波PWM已广为人们所知,前者因具有改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降低电源系统谐波的多重PWM技术,在大功率变频器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优化PWM所追求的则是实现电流谐波畸变率(THD)最小、电压利用率最高、效率最优、转矩脉动最小及其他特定优化目标。随机PWM原理是随机改变开关频率使电机电磁噪音近似为限带白噪声(在线性频率坐标系中,各频率能量分布是均匀的),尽管噪音的总分贝数未变,但以固定开关频率为特征的有色噪音强度大大削弱。对于载波频率必须限制在较低频率的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通用 变频器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