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中的本真性哲学.doc
《《存在与时间》中的本真性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与时间》中的本真性哲学.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存在与时间中的本真性哲学作者:Ruediger Safranski摘要: 海德格尔以重新开始为口号登上舞台。他在早期演讲中声称,要摧毁崇高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的意义规定,揭发它们的一文不值的真相。他手握他的 Faktizitaet(人生此在的现实性)怒不可遏地关注着“今天普遍的文化任务周围的那群小鬼”。开始十分吃力,但后来成功希望越来越大,渐渐地海德格尔从人生此在的昏暗中升了上来。现在他依据其结构把人的生存称之为:在存在中(In-Sein),现身情态 Befindlichkeit、领悟 Verstehe、沉沦 Verfallen、操心 Sorge。把时间解释为领悟任何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的境域,存在的
2、意义是时间。要点已经点明,但为了使人理解这一点,海德格尔不仅需要这整整一本书,而是还搭上了他整个余生。海德格尔公开拒绝为历史的长时期活动制定任何项目或规划。只是人们必须利用瞬间,抓机会。然而,为了达到何种目的(Wozu)?出于甚么动机(wofuer)?不是为了远在天边的历史目标。如果还有目的存在的话,这个目的就是瞬间本身。这里讲的是对人生此在的感觉的提升。本己本真性无非是一种努力奋斗 Eigentlichkeit ist Intensitaet, nichts anders。Ruediger Safranski 著 靳希平译节录自来自德国的大师 海德格尔及其时代 (Ein Meister au
3、s Deutschland. Heidegger und seine Zeit.),第九章。本译着将由中国大陆商务印书馆出版。(编者按:在 括号内的是编者所加的附注或相关词项的德语原文)天国序曲.在终止了他的短期神学学习之后,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是以天主教哲学家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他的思想活动在对上帝进行研究的领域:在这里,上帝是我们的世界性知识和自我认识的终结和保证。面对神已经失去意义的现代 (文化) 的挑战,海德格尔出身的那个传统仅能力求自保而矣。为了要保卫麦氏教堂镇 Messkirch镇位于德国巴登邦,乃海德格尔的出生地 的这一片天,海德格尔也曾启用现代的武器
4、,比如胡塞尔 Husserl 关于逻辑的有效性是超时间超主体的观点。在中世纪形而上学的哲学中他发现了这个观点的雏形。在这里他还发现了理性的唯名论式的自我怀疑:它确切认识的,理性不仅不能把握上帝,而且也无力把握 haecceitas,即在此的这个东西,唯一性的个体。Individuum est ineffabile (个体是不可言传的)。但是,关于历史性的观念才真正向他揭示了整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在。尽管形而上学并不认为人是固定不变的,但却都坚持,最后的意义联系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对狄尔泰的学习,海德格尔认识到,真理本身也有它的历史。在他的大学教职论文接近完成之际,他的基本观点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他
5、开始从较远的距离上观察同他如此亲近的中世纪思想,发现尽管它楚楚动人,但那是一个精神沉没的时代。按照狄尔泰的看法,只有在人和他的历史中意义和意思才得以产生。狄尔泰的这个观点成了他的最高原则。对历史性观念的彻底把握摧毁了那种无所不包的普遍有效性的要求。在欧洲历史上这种观念在对人本身的自我把握中造成了可能最巨大的裂隙。它意味着海德格尔天主教哲学思考的结束.历史性的生活成为哲学思考的基础。但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要生存这个概念尚未得到澄清,那么这个看法就不会产生甚么具体成果。在现象学的学校里,他才渐渐意识到,这正是问题之所在。他以杰出的现象学方式提出了这个问题:采取甚么样的立场才可以使人的生存显示出它的特
6、征性属性。这个问题的回答奠定了他自己哲学的基础:对对象化的批判。他告诫我们,当我们企图在对象化过程中从理论上对人的生存进行把握时,生存就会从我们面前滑过去。在我们尝试对简单的讲台经历加以有意识的把握时,我们就已经注意到这类情况。在客观化的思考中,生存的世界性关联这种丰富内容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客观的立场会使生存经历失去生存 entlebt,使与我们相遇的世界失去了世界 entweltet。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转向人们所经历的瞬间的昏暗。但这里并不涉及甚么神秘的深刻,也不涉及下意识的地下世界,或者神灵的天界。这里涉及的是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生存实施过程中的自身的透明性Selbstdurchsic
7、htigkeit der Lebensvollzuege。在海德格尔这里,哲学成为一种人生此在使自己觉悟的艺术 编者按:人生此在于本文是Dasein 之翻译。转向日常生活还有一种挑战的味道:它是对那种总以为可以认识人生的规定性的哲学的挑战。海德格尔以重新开始为口号登上舞台。在他早期演讲录中,有明显的达达主义的狂热,要摧毁崇高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的意义规定,揭发它们的一文不值的真相。他手握他的Faktizitaet(人生此在的现实性)怒不可遏地关注着今天普遍的文化任务周围的那群小鬼 (他在一九二七年写给列维特 Loewith 的信中这样写道)。开始十分吃力,但后来成功希望越来越大,渐渐地海德格尔从人
8、生此在的昏暗中升了上来。现在他依据其结构把人的生存称之为:在存在中 (In-Sein),现身情态 Befindlichkeit、领悟 Verstehe、沉沦 Verfallen、操心 Sorge。这些就是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生存性概念Existenzialien。他找到了关涉其本己本真的存在之可能性的人生此在的表达形式。.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想通过他的工作从哲学上证明,人生此在 menschliches Dasein 除了他在那里存在的此 (da,场或情景) 之外一无所有。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工作是尼采工作的继续。尼采思考上帝的死亡,批判最后的人,因为,人们用神的代用品来勉强应付塞责,以逃避对上
9、帝消失的惊恐。在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惊恐能力的表达方式是:有勇气去畏惧。存在与时间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整体的问题。该书戏剧性的布局十分成功。书以天国序曲 开篇:柏拉图首先登场。从柏拉图的智者篇Sophistes中引的一段话:因为,显然当你们使用存在这个字的时候,你们早已对你们本来所想的内容了如指掌。但是我们则以为,我们尽管已经对它有所领悟,可是现在我们却陷入了尴尬的困境。海德格尔认为,这个尴尬困境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不肯承认它。当我们说,某种东西存在(是)时候,我们一直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说甚么。这个序曲控告了对存在的双重遗忘:我们忘记了,存在是甚么;同时也忘记了我们这种忘记。因此现在应
10、该重新对存在的意义进行发问。但是由于我们已忘记了我们的这种忘记,所以,首先应该重新唤醒对这个问题的意义的领悟。这个序曲为甚么而作,在书开始已有明示,把时间解释为领悟任何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的境域。存在的意义是时间。要点已经点明,但为了使人理解这一点,海德格尔不仅需要这整整一本书,而是还搭上了他整个余生。甚么存在 甚么意义 从何开始存在问题。严格的讲,海德格尔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在表达中使用是(seiend)时,我们到底想的是甚么这里被问及的是表达的意义。海德格尔把这个问题和关于存在本身的意义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领悟这个问题在意义上的双重性,海德格尔居然声称,对这个问题意义的领悟
11、根本就不曾有过。一个令人惊异的断言。我们可以说,关于存在的意义(不是关于表达的意义)的问题,是一个自历史之初直到今天,一直不间断地困扰着人类思考的问题。这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目的、含义以及自然的意义、目的、含义的发问。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取向的发问,是对世界、天界和宇宙为何原因和为何目的的发问。实践上的道德生存使人对此发问。在物理学、形而上学和神学尚且没有分离的过去的年代,科学也曾试图解答关于意义的问题。但是康德发现,我们人作为道德的实体,肯定会对意义发问,可是人作为科学家却不能对此给予任何回答。从此以后,严密的科学对意义问题退避三舍。但在人的实践中的道德生存却继续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在广告中
12、、在诗歌中、在道德的反思中、在宗教里均是如此。海德格尔怎么能声称,人们已经对这个问题根本无所领悟了呢只有当他认为,所有这类意义的存在 (Sinngebungen) 以及与其相应的对意义的追问都仅止于与存在的意义擦身而过,他才可以作这类断言。这个大胆断言使他自己获益匪浅,因为他是以柏拉图以来的遗忘性和遮蔽性的重新发现者的身份登场的。首先海德格尔把关于对存在意义的发问 (我把这个发问称之为加强性问题emphatische Frage) 放在一边,而从另外一个问题,即语义问题开始他的追问。当我们在表达中使用是(seiend) 的时候,我们到底想说的意思是甚么我们在甚么意义上在谈论存在(Sein)这是
13、一个和现代科学有关的问题。任何一门科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都是对各自确定的领域的实存 (Bezirk des Seienden) 的处理研究,或者它们在同一领域中工作,但使用着不同方法,关心的是不同的问题。所有对方法的思考,即对以何种方式才适合于接近其研究对象这一问题的思考,都隐含了一种区域本体论 reginonale Ontologie,尽管人们并不如此称呼它。正因为如此,开始人们并不理解海德格尔的下述断言:人们并不想搞清楚,他们在各自领域中,于甚么意义上获取了存在。因为,由新康德主义发展起来的恰恰是方法论意识的特殊重视。李凯尔特 Richkert 和文德尔班 Windelb
14、and 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出了细腻的区别。还有狄尔泰的解释学、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的理解社会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下意识的心理分析解释学等等。上述所有这些科学在方法上都不是天真幼稚的。它们均有自己的本体论问题意识,都对它们自己在现实研究的相互联系中的位置进行了考察。所以,无论在语义方法问题上还是在存在意义的加强性问题上,情况都是一样的。海德格尔都声称根本不存在对意义问题的理解可是实际上这类问题到处被提出:在实践的道德生活中常常提出的加强性问题,而在科学中常常提出的则是方法论语义性问题 methodisch-semantische Frage。海德格尔一定是想达到甚么特别的目
15、的。但他具体想要甚么,人们还不清楚。他很成功地制造了一种紧张空气,然后才提出他的论题。恰恰在关于人的研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科学自身并不清楚,在甚么意义上让人作为实存 (seiend) 而存在。从做法上看,似乎可以像对待世界中的其它现成在手的对象那样来对待人,可以以此获得关于人的整体概观。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实是循着人生此在的一种自发倾向:此有倾向从实存出发去理解它自己的存在,此有本质上是不停地并且首先地与此实存之发生联系的;也就是说,此有倾向从世界出发理解它自己的存在。(存在与时间德文版,一五页)。但是这实际上是人生此在的自我蒙蔽。只要人生此在一息尚存,他就不会象一个对象那样成为一个做完了的、完
16、整的、结束了的东西,而是永远向未来开放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东西。可能是Moeglich-sein 是属于人生此在的。与其它的实存不同,人同自己本身的存在有着一种关系。海德格尔把这种关系称之为生存 (Existenz) .,生存(Existenz)具有及物性意义 transitiver Sinn。而人生此在的不及物性 das Intransitive am Dasein 被海德格尔称之为被抛性Geworfenheit:.难道人生此在自己为愿意或不愿意进入人生此在自由地作出了决断吗(存在与时间二二八页)但是当我们不及物地存在在那里时,我们所能作的就只是:及物地成为我们不及物地存在的那东西。我们不
17、及物地已经所是的,我们就能够且必须及物地是。后来萨特 Satre 为此发现了表达方式:从人为何故而被构成的那个何故处,人须再行创造。我们是一种同自身的关系,并因此是存在的关系。人生此在实存性的最显著的特征恰恰在于,它是懂存在的。 (存在与时间一二页)实存的(ontisch)这个表达指称任何存在的东西。而懂存在的(ontologisch)是用于指称那种关于实存之好奇的、惊诧的、恐惧的思想活动,对于有我、和居然有某某内容存在的思考。譬如格拉比(Grabbe)无法模仿的名句只来世上一次,而且恰恰是Detmold的白铁工,就是存在之论 ontologisch。人生此在或者生存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存在
18、着),而且感觉到,我们是(存在着)。我们从来不会象现成在手的东西那样成为一个成品。我们不会走出去围着我们自己看来看去。在任何一点上,我们都是向未来开放着。我们必须引导我们的生活。我们把我们交给了自己。我们是我们的未来之生成。如何谈论人生此在才是合适的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海德格尔就已经瞄准了时间。我们象深入瞭望开放的地平线一样洞视着时间,此时我们便注意到,我们面对着某些不确定的、没把握的东西。但有一个东西是确定的:一个巨大的过去了Vorbei,即那个死亡。我们对它十分熟悉。并不是因为他人的死亡我们才熟悉它,而是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会经历这个过去了:时间的流逝无数小的告别,无数小的死亡。时间性
19、就是对现在、将来以及死亡性的过去了的经验。时间性的两个维度一个是它的结束,一个是它的开放的维度,即向死亡的存在和向可能的存在都是对人生此在的严重挑战。正是囿于此,人生此在倾向于把自己看成如手头现成存在类似的东西,以至在它尚未完成之际便自以为,它是可以完成的,并因此使生命之圈结束,而我们则又处于开始的那个地方。在海德格尔看来,以科学的方式对人加以客观化,是在回避人生此在的躁动不安的时间性。各种科学只不过是日常人生此在的人们熟知的顽固倾向的继续,即从世界出发,来理解自己;即把自己理解成处于诸物中的一物。海德格尔要触动的就是这颗铁石心。海德格尔把加强性的关于存在的意义问题同存在这一表达的意义这个方法
20、性语义性问题结合在一个讨论题中:人生此在把自己抛到诸物之中的这种倾向,业已贯彻在关于存在意义的加强性问题的提问之中。人们寻求的这个意义,就像在世界里或某种想象中寻找彼岸天国中存在的某种手头现存的东西一样,人们以为可以把它们当作依靠,或者作为生活的取向。这类手头现存之物包括上帝、普遍适用的规律、千古不变的道德规范等等。 像寻找手头现存的东西那样去询问意义,也是人生此在逃避它的时间性和可能存在的一种方式。从手头现存物的形而上学这个方向上去对存在意义进行发问和寻求答案是完全错误的。今天这个魔鬼又在庆祝它的复活:在这里制作了一个意义,那里又有了一个创造意义的项目,还有人谈论甚么意义贮备的紧缺,说甚么必
21、须让它发挥经济效益等等。这完全是特别愚蠢的手头现存性的形而上学。这里涉及的不是一种理论上的不正确态度。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对存在意义的发问,已经不再属于高度发达的精密科学所研究的问题。因为在那里这个发问已经作为不良行为被戒掉了。当然实践道德的日常意识还在提意义问题。但是人们又是如何理解这种意识态度的呢畏惧直到该书中部海德格尔才让对存在意义的发问的主体登场。这是存在与时间一书的戏剧技巧之一。这个从事发问的谁,这个发问的主体是一种情绪 (Stimmung),而其中的畏惧(Angst)是这种情绪的基础情态。人生此在于恐惧中向存在的意义发问,向它存在的意义发问。存在与时间著名的第四十节专门谈论畏惧问题
22、,尽管身边有汉纳?阿伦特 Hannah Arendt,但存在与时间中没有关于狂欢、关于爱情的章节。其实从这些确定的情绪性出发也可以激发出对存在意义的发问。这不仅是由于从他的哲学开拓力出发,只有通过这种确定的情绪,才可以在哲学上有根有据地勾划生存此在而且主要与作者本人有关、和他的实际情绪、他对某种情绪的偏爱有关。现在来谈畏惧(Angst)。畏是处在情绪的阴影中的女王。首先必须把它同害怕区别开。害怕总是针对某种具体东西的,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畏惧则不同,它针对的是不确定的无边无际的东西,如世界一样。畏惧所面对的是作为世界的世界。在这种畏惧面前,所有的一切都赤裸裸地降到地上,暴露了它们的意谓。畏惧
23、是最高统治者,它能够无缘无故地就在我们内部发挥强力的作用。它真正的对手不过是虚无而已,所以它无需甚么诱因便发挥作用。谁要是畏惧,世界对他便无所提供,与其共在的他人亦是如此。畏惧不容忍其它神灵在它身旁存在。它的具体化表现为两个方面:它撕裂了同邻人的纽带及使个人从同世界的信赖关联中脱落出来。它用世界的赤裸裸的Dass(那具体内容)和本己本真的自己同人生此在相对质。问题是,当人生此在经过冷酷的畏惧之火的焚烧之后,并不是一无所获。被畏惧从它身上烧掉的东西,在人生此在的红炭火中显示出来:向自身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把握的自由开放(Freisein)。在畏惧中,人生此在经历了世界的阴森可怕(Unheimlic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存在与时间 存在 时间 中的 真性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