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必修Ⅲ区域地理复习基础知识试卷.doc
《(学生用)必修Ⅲ区域地理复习基础知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用)必修Ⅲ区域地理复习基础知识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必修 区域地理复习试卷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具有 和 、区域之间具有 、区域之间是 的。2.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 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产业比重较大。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以 工业和 工业为主,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4.工业化阶段,第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 产业加速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速度 于区域平均水平。5.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1)自然条件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
2、地带地形以 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以 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气候较恶劣(2)人文、经济特征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自然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石油、煤炭丰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较合理, 和第 产业相对发达加工制造业发展比较快,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偏重于轻工业,但现代制造业,高科技工业发展迅速偏重于 工业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较高,空间分布较合理,交通线分布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综合实力弱,城市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开
3、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开放程度低,吸纳外资的能力差,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外经贸合作得到很大发展6.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1)自然条件的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形地形多样,以 为主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 气候,水热充足温带季风气候,水热同期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量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有长短不一的结冰期植被 及热带季雨林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土壤以红壤、砖红壤为主黄土、黑土等(2)人文、经济特征的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自然资源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丰富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4、大,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工业结构工业实力强、门类齐全、形成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工业地带重工业、能源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空间结构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发达,通达性好;人口众多,城镇密布,需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 为主,铁路网稠密;人口众多,城镇密布,城市化水平高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相对较早,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措施面对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需要协调人地关系,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7.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是 ;其不足主要是 。8.南水北调三条输水线路之区别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 江
5、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 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 水库引水,出 水库,沿 、 东麓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 水库、 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 、大渡河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优点有 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 供水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9.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 铺设输气管道到 ,将 盆地、 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 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6、。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 ;缓解东部地区的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10.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第二次转移时间改革开放初20世纪90年代转移方向由香港转向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转移产业 转移原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 的需要对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好转(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入地产业移出地对经济影响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 进程。导致原主
7、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 集中到新的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增加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劳动力从第 产业移向第 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增幅高于产业移入地区),引起失业人口增加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 产业,发展处于 阶段的产业,组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 阶段的产业,进行 和 11. 南水北调工程对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增加 ,美化环境(2)缓解 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
8、积进一步扩大,控制 沉降(3)改变受水区的 特征12. 南水北调工程对输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东线的影响水源区:河口地区 升高, 入侵,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引起长江下游 加重,使航道淤塞,导致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变。沿线区: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 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沿线地势低洼,天然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升高,加上蒸发强烈,易导致土壤发生 (2)对中线的影响水源区:对 下游水文的影响,移民问题沿线区:沿线蒸发强烈,如不合理用水,灌溉方式不当,可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3)对西线的影响目前处在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将逐渐明朗13.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
9、地形多样,由高大的山脉、高原、盆地构成(2) 的气候,降水稀少(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降水集中而且强度大, 日数多,集中在 的季节(3)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 沉积物(4)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 变化大(一般7月水量最大)14.西北地区的人文、经济特征(1)农业地域特征鲜明, 发达,农产品品质好,如瓜果、棉花等,久负盛名(2)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 有一定规模,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3)人口与城市集中于 附近,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实力不强(4)基础设施落后,除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外,其它地区交通不便15.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
10、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是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荒漠化的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导致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最后形成荒漠景观(3)具体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和 地区;次生盐碱化,主要分布于我国 地区。16.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 干旱, 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利用不合理等16.湿地是指 或 的土地,
11、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17.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有 。18.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是 。19.我国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保护湿地类型开发保护 源退耕还牧,还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 实施生态补水;已开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保护野生动植物湖泊退田还湖、还塘;发展水产养殖、开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季节性休渔;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沿海滩涂划定自然保护区;有节制的开垦滩涂;营造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 防治水质污染;
12、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河流的有效供水20.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与危害(1)自然原因: 和 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 ,湖区 ,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 ,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3)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后果: 灾害严重, 断航, 恶化治理措施: 、 、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用必修 区域地理复习基础知识试卷 学生 必修 区域 地理 复习 基础知识 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