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验二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自控实验报告.doc
《基本实验二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自控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实验二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自控实验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指导书电气学科大类 2010 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 验 报 告(基本实验二: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姓 名专业班号 同组者 专业班号指导教师 日 期 2013年1月 实验成绩 评 阅 人 集学科优势 - 42 - 求改革创新实验评分表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11、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研究1012、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10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14、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2016、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20创新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教师评价意见总分目 录 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
2、态性能研究.4 实验综述 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图象及分析实验思考题及总结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10实验综述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图象及分析实验思考题及总结实验十四: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28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图象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及总结实验十六:控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35 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图像实验思考题及总结 实验心得体会.42 实验申明43参考文献.43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研究一、 实验综述 可通过包含输出变量的二阶导数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的一类系统称为二阶系统。二阶系统会出现振荡响应或超调量等特征,
3、另外,我们还知道,对于高阶系统,可以通过辨别主导极点将其降为二阶系统(在进行降价之前必须将传递函数表示为伯德形式,再删去非主导项来获得正确的降价系统)。所以模拟二阶系统并研究其动态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典型的二阶系统通用表示法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阻尼比取不同的值时的阶跃响应不同。调节系统的开环增益K,或者时间常数T可使系统的阻尼比分别为:和三种。设计实验中观测对应于这三种情况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因此本实验的任务和目的有: (1)熟悉搭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选择器件参数。 (2)练习掌握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3)探究二阶性能参数对阻尼比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并与理论分析计
4、算做对比。二、 实验设计在实验电子模拟装置上搭建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如下:10K 图11-1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1、分别设置=0;01,观察并记录r(t)为正负方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C(t);分析此时相对应的各p、ts,加以定性的讨论。2、 改变运放A1的电容C,再重复以上实验内容。3、设计一个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并根据系统的阶跃输入响应确定该系统的时间常数。三、 实验设备1、电子模拟装置一台。2、数字示波器或模拟示波器一台。四、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好电路。2、检查各个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3、改变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开环增益K或时间常数T,观测当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为不同值时系统的动态性能。
5、如图11-1所示的电路图的传递函数为: 改变运放A1的电容C为C1,则传递函数为: 设计一个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根据系统的阶跃输入响应确定该系统的时间常数。C(S)R(S) 图11-2 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 ; , T=10C五、实验图象及分析观察并记录r(t)为正负方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C(t);分析此时相对应的各p、ts,加以定性的讨论。(1) 无阻尼 欠阻尼 临近阻尼 过阻尼 (2) 无阻尼 欠阻尼 过阻尼 由实验数据可知,通过调节R2的大小可改变K的大小和阻尼比的大小,增加开环增益K会使响应时间变短,增加阻尼比 会使超调量减小。(3)设计一个一阶线性常闭环系统,并根据系统的阶跃输入响应确定
6、该系统的时间常数。 由上图可以知道,一阶定常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7ms 理论值=10K*0.68uF=6.5ms六、实验思考题及总结1、 根据实验模拟电路图绘出对应的方框图。消除内环将系统变为一个单位负反馈的典型结构图。此时能知道系统中的阻尼比体现在哪一部分吗?如何改变的数值? 答:取C=0.68F,则得方框图如下:消除内环后得由传函知阻尼比体现在特征方程的中,即内环反馈环节。再由电路图可知改变内环反馈中的电阻R2 的阻值就可以改变阻尼比的数值。 2、当线路中的A4运放的反馈电阻分别为8.2k,20k,28k,40k,50k,102k,120k,180k,220k时计算系统的阻尼比=? 答:此
7、时阻尼比分别为1.28,2.12,2.69,3.53,4.24,7.92,9.19,13.44,16.26。 3、用实验线路如何实现=0?当把A4运放所形成的内环打开时,系统主通道由2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比例系数为1的放大器串联而成,主反馈仍为1,此时的=? 答:把A4运放所形成的内环打开可以使=0,。 4、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 答:如果阶跃信号的幅值过大,那么会超出运放的线性放大区,使输出信号失真。 5、在电路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单位负反馈? 答:把A4运放所形成的内环撤去,只余下单位负反馈可实现。 6、惯性环节中的时间常数T改变意味着典型二阶系统的什么值发生了改
8、变? p、ts、tr、tp各值将如何改变? 答:当系统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减小时,系统的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系统的减小,等效时间常数减小使得系统的调节时间减小。对于调节时间和峰值时间,我们要分情况讨论如果系统是欠阻尼的,则不存在、的概念,系统响应没有超调。如果系统的极点是复数,则系统的存在超调,随着T的增大阻尼自然振荡频率会减小,峰值时间和上升时间因此响应的变长。 7、典型二阶系统在什么情况下不稳定?用本实验装置能实现吗?为什么? 答: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值s的实部大于0时系统不稳定。用本实验装置能实现,可去掉A4运放直接将输出的信号加在A2运放上,将系统的内环够成正反馈即可。 8、 采用反向输
9、入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系统时,如何保证闭环系统的是负反馈性质?你能提供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吗? 答:反向输入的运算放大器采用电流负反馈方法,每经过一级运放,输出的信号都要反相一次。通过观察前向通道里的运放个数来决定负反馈的接法。若个数为奇数,则直接在末端接上负反馈到首端;若个数为偶数,则需要在反馈通道中加一个反相器,以此来保证系统是负反馈性质。七、 实验小结 这是自动控制理论做的第一个实验,比想象中简单多了,实验室为同学们准备的实验箱很方便,连接模拟电路很快捷。但也可以感觉到,自控部分要求自己设计的部分更多了,需要我们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做好实验预习。实验十二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一、实验综述 一
10、个闭环系统尽管对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低于闭环系统,但对于特定的输入可能有固有的稳态误差,由于对特定输入的输出值得测量必须通过H环节,所以实际误差C-R是不可观测的,只有单位反馈系统,实际误差和测量误差才相同,而实际控制系统有许多是这种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系统的模拟电路来观察研究其对特定输入的稳定误差,探究减少误差的方式,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特性的目的。 因此本实验的任务和目的有:(1) 研究典型二阶系统,不同的典型输入信号产生的稳态误差。对同一种信号,不同的系统结构或类型对稳态误差产生的影响。(2) 研究不同的扰动方式在不同环节输入时对稳态误差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与系统的结构类型有什么关系。(3)
11、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提出消除和减少稳态误差的方法,改进系统结构并验证。二、实验设计 通过线性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图十二-1所示的闭环系统,H(s)=1(单位反馈),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 可设 所以 稳态误差: 由上可知,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结构,增益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而系统结构可改变前向通道中串联的积分缓解的个数来改变,即改变系统的类型。通过理论计算,可得不同类型,增益信号幂次的稳态误差。本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电路的搭建来观察和验证二阶系统对不同输入的稳态误差。二阶系统模拟电路搭建如下:设方框图为图12-2模拟电路如图12-3以上电路(s),(s)为惯性环节,(s)为比例环节
12、,以上三个环节可变为如图12-4所示的积分环节 C R(s) C(S) r(t) R1 图12-4 积分环节 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分别观察测量0型及1型二阶系统对单位阶跃响应和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同时可观测不同类型扰动在不同输入点时对稳态误差的影响。三、实验内容 通过用模拟电路实现线性控制系统方框图以研究系统性能,在实验装置上搭建模拟电路。 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二阶系统和不同的输入信号来研究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具体如下:1、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并测出它们的稳态误差。2、观测1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并测出它们的稳态误差。3、观测扰动信号在不同作用点输入时系统的响应及稳态误差
13、。四实验设备1、电子模拟装置一套。2、数字或模拟示波器一台。3、函数发生器一台(产生周期性斜坡信号)。五、实验步骤 1、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1)当r(t)=1(t)、f(t)=0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ess,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A1(s)或A3(s)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 (3)当r(t)、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稳态误差ess。改变A2(s)的比例系数,记
14、录ess的变化。 (4)当r(t)、f(t)=1(t)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观察并记录扰动点的改变时,扰动信号对系统的稳态误差ess的影响。 (5)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A1(s)、A3(s)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的变化。 (6)当r(t)、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a.A1(s)、A3(s)为惯性环节; b.A1(s)为积分环节,A3(s)为惯性环节; C.A1(s)为惯性环节,A3(s)为积分环节。
15、2、将斜坡信号作为输入信号,重复上述步骤,观察稳态误差。六、实验图像及分析 设 (1)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当r(t)=1(t)、f(t)=0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ess K=0.47 R=4.7K K=2 R=20K K=5 R=50K K=10 R=100K 图12-5 将A1(s)或A3(s)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K=0.1 R=1K K=0.2 R=2K K=0.47 R=4.7K K=2 R=20K 图12-6 当r(t)、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且A1(s)、A3(s)
16、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稳态误差ess。K=0.1 R=1K K=0.47 R=4.7K K=2 R=20K图12-7 当r(t)、f(t)=1(t)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观察并记录扰动点的改变时,扰动信号对系统的稳态误差ess的影响。K=0.1 R=1K K=0.47 R=4.7K K=1 R=10K 图12-8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A1(s)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的变化。 K=0.47 R=4.7K K=1 R=10K K= 2 R=20K图
17、12-9 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A3(s)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的变化 K=0.1 R=1K K=0.47 R=4.7K K=1 R=10K图12-10 当r(t)、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a.A1(s)、A3(s)为惯性环节; K=0.1 R=1K K=0.47 R=4.7K K=1 R=10K图12-11b.A1(s)为积分环节,A3(s)为惯性环节;K=0.1 R=1K K=0.47 R=4.7K K=2 R=20K 图12-12C.A1(s)为惯性环节,A3(s)
18、为积分环节。 K=0.1 R=1K K=0.47 R=4.7K K=1 R=10K图12-13 (2)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 当r(t)=1(t)、f(t)=0时,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ess。K=0.1 R=1K K=0.47 R=4.7K K=2 R=20K 图12-14 将A1(s)或A3(s)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K=0.1 R=1K K=0.47 R=4.7K K=2 R=20K图12-15 当r(t)、f(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实验二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自控实验报告 基本 实验 自动控制 理论 自控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