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doc
《教育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教育学教案绪 论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1 广义的教育: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2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等的活动。(一)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 教育学的性质(一)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的产生。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形成。(二) 教育学在教育科学
2、中的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或教育学自身的分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科;2 教育学的基础性也表现为它的基本原理构成教育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三)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教育经验的关系三、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四、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 学习教育的意义1 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2 学习教育学,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3 学习教育学,促进教育的改革4 学习教育学,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下理论基础(二) 学习教育学
3、的方法第一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 教育是社会性活动1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教育起源的其他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生物学”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模仿。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二) 教育是社会的功能1 环境的性质与意义2 社会环境的教育性3 学校是特殊的环境两种错误观点:一是认为,学校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学习活动是对实践活动的再现;一是认为,学校生活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学习活动是对未来
4、活动的准备。正确的观点:学校是沟通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未来的社会环境的桥梁。(三) 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1 不同性质的社会,往往有不同性质的教育与之相适应2 不同产生力水平的社会,其教育形态也各不相同二、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 制约教育目的2 制约课程的门类、结构和内容3 制约教育事业的速度、规模和结构4 制约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二)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及部分教育内容2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 制约受教育的权利(三) 社会意识形式对教育的影响1 对教育思想的制约2 对教育内容的制约3 对教育组织的制约三、 现代社会对教育制约的新特色(一
5、) 加快教育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二) 促进教育思想层面的现代化(三) 推动教育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一、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二)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 教育体系的独立性与历史继承性2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 教育的精神独立性和行动自主权(三)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二、 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一)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 教育是科学技术扩大再生产的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工艺和工具的重要手段(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 学校师生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
6、量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三) 教育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反作用1 教育对社会意识形式的选择作用2 教育对社会意识形式的传播作用3 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作用三、 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一) 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二) 教育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三) 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念与理论一、 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二、 关于人的发展的不同理论(一) 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优生学家高尔登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基本观点:人的智力、品质、能力等是由遗传决定的,教育只能起延迟或提早实现人的智力、品质、能力等的
7、作用。主要观点:天才是遗传(二)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或发展由环境造成,与遗传无关主要观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三) 二因素辐合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基本观点:人的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四) 三因素论代表人物: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要观点: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的发展中的起重要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定向、加速和强
8、化的主导作用。 (五) 教育万能论 代表人物: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完全由教育决定,与遗传、环境和主观因素都无关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一、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一)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三)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四)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别:广义的环境包括值日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狭义的环境专指社会环境。狭义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
9、水平。但人对外部环境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一方面,人是通过他所参加的实际活动来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另一方面,人有总是按照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兴趣、需要等主观状况来对客观环境作出反映的。三、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二)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三)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一、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
10、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三、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注意适时和及时四、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良好条件五、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一) 不同个体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会有不同(二) 不同个体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辉有不同(三) 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三章 教师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一、 教师的地位(一) 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教师除了享受一般的公民权利外,还享有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二) 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因此教师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三) 教师职业的政治
11、地位(四) 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 教师被社会公认为最佳形象,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二、 教师的作用(一)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三)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P77)三、 教师的任务(一) 教好功课(二)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三) 组织好课外活动(四) 善于总结教育经验第二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一、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一)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1 教师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的心理不仅各不相同,而且是不断变化的2 学
12、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广播、电视、小说、戏剧等多种多样的影响3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二)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 教师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 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变换和创新3 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二、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一)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使用物,诸如粉笔、黑板、模型、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但这些是次要的、辅助的,它们只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决不能代替教师自身的作用2 教师必须达到或超过教材所代表的知识、智能水平
13、,否则就无法正确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二)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1 教师不是使用工具去影响劳动对象,而是用自身的言行去直接影响学生2 教师情感、意志、性格诸方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做示范三、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统一(一) 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的特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家庭访问等等都是通过一个个教师个人劳动单独完成的(二) 教师为了用本身的言行去直接影响学生,还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三) 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许多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的结果,而且是学校领导、家庭成员和社会影响的结果(四) 教师劳动是通过个体劳动的形式体现集体创造的
14、成果四、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广延性(一) 教师劳动的时间和空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教育学生必须突破学校的框框(二)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广延性是由培养人才的相对稳定性和学生成材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三) 学生的成长不可忽视家庭、社会的影响五、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间接性(一) 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二)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成长的周期较长(三) 教师本身的终身教育(四) 教师劳动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且是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出来,学生成了教师物化劳动的“中介”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素养一、 教师的政治素养二、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三、 教师的
15、职业道德素养(一) 对事业,无私奉献(二) 对学生,真诚热爱(三) 对自己,严格要求(四) 对工作,精益求精(五) 对同志,团结协作四、 教师的业务素养(一) 知识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1 文化基础知识要广博2 专业知识要精深3 教育理论知识要精通(二) 能力素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1 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2 深刻的思维能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4 掌握、处理教材的能力5 自我调节控制能力6 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五、 教师的心理素养(一) 健康广泛的兴趣(二) 轻松愉快的心境(三) 昂扬振奋的精神(四) 积极健康的情绪(五) 豁达开朗的心胸(六) 坚忍不拔的毅力六、 教师的身
16、体素质第 四 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 教育目的的意义(一) 教育目的不仅要在学校中加以贯彻,而且也调节着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等一切存在教育因素的场所的活动;不仅指引着学校里的受教育者成长,而且也是民族素质提高的方向(二)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依据。它对于我们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都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二、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一) 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二)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三) 民族文化传统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 个人本位1 教育
17、目的在于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2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只有受教育者获得充分的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二) 社会本位1 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2 确定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即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三) 社会个人主义观点(杜威)1 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属点2 受教育者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特有的特点发展而实现的,教育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 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统一起来(四) 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马克思)1
18、 社会存在作为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必然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发展是以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为代价的2 只有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人的闲暇时间极其充裕,并彻底消灭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实现了“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联合体,才真正有普遍的个人自由的、全面的、充分的发展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50年代教育目的1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指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19、化的劳动者。(二)80年代及1995年的教育目的1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3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
20、,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4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90年代末教育目的的新变化1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2党的十五大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
21、的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1997年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键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二、 现阶段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一) 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与任务1 义务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2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基础3 义务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基础性(二) 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1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2 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技能
22、和发展他们智力与能力的教育3 体育,是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4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5 劳动技术教育第三节 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一、 应试教育是影响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障碍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紧迫任务三、 教育目的的转化及实现第 五 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一) 什么叫学校教育制度(二) 现行学制的内容(三) 校外教育机构二、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一) 一定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状况 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教案